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桡骨下端骨折多见于成年及老年患者,多发生在桡骨下端3cm范围内。桡骨下端为松质骨,血供丰富。此处为骨松质与骨密质交界处,为力学上的弱点,因此易发生骨折桡骨下端的尺侧与尺骨小头构成下尺桡关节,为前臂进行旋转活动的枢纽之一。正常时,桡骨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向尺侧倾斜20°~25°。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约1~1.5cm。

  • 标签: 复杂型桡骨下端骨折 正中神经损伤 手法复位 治疗
  • 简介:通过67例儿童严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整复治疗,认为骨折的尽早良好复位、合理的外固定和尽可能的缩短固定时间,肘部软组织损伤的及时有效处理,医生指导下的功能锻炼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解除固定后功能康复的综合治疗,可减少肱骨髁上骨折所引起的肘内翻和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伸直型严重移位 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 肘内翻 屈伸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分及治疗。方法根据损伤机制结合治疗方法将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分为:Ⅰ:矢状面骨折;Ⅱ:冠状面骨折;Ⅲ:复合。分别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推拔复位内固定、开放复位三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993。1999年共治疗30例,经8-24个月随访,优19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6.7%。结论该分方法合理、实用、简便,结合正确治疗选择,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治疗选择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分型 复位内固定 矢状面 开放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方法和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2例,手法整复+肘部可旋转活动的外固定托。结论牵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仍是治疗此种骨折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皮牵引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交通的发达,交通事故的增多,股骨髁的骨折在临床中呈上升趋势,对股骨髁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我们认为股骨下端解剖型钢板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应当予以推广,特别在我们底层医疗机构。本文就股骨髁骨折应用股骨下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股骨下端解剖型钢板 股骨髁 粉碎性骨折 植骨
  • 简介:本文报告了64例肱骨髁上骨折,该部位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中又以尺偏伸直多见,约占90%。一般采用闭合整复后取功能位固定,但肘内翻发生率较高。我们自1980年以来,采取闭合手法整复,小夹板早期伸直位固定。治疗64例,其中男52例、女12例。年龄3—5岁7例、6—10岁23例、11岁以上34例。伸直56例、屈曲6例、粉碎2例。左侧38例、右侧26例。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小夹板 骨折愈合 固定治疗 肘内翻 手法整复
  • 简介:目的:旨在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手术切复LCP内固定术后观察。结果:30例随访3—12个月(平均10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平均1.5个月摄片骨痂生长,10个月全部骨性愈合。结论: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特别对老年骨质疏松病人效果明显。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桡骨小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我院自2000.6至2002.6收治5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均行手术切开复位,"鼓式"内固定术,即用钛合金指骨(或掌骨)螺钉环行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1~24月,平均18个月,术后10~12周5例骨折均完全愈合,螺钉位置良好,功能恢复均良好,无二次手术病例.结论"鼓式"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是一种比较实用却预后较好的手术方法,但正确掌握手术适应征和手术技巧更重要.

  • 标签: 桡骨小头 骨折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对AO分类C桡骨远端以背侧关节面塌陷为主的骨折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该类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根据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随访10例,时间2~20个月。骨折均愈合。腕关节功能评价,优8例,良1例,可1例。结论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以背侧关节面塌陷为主的C骨折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的方法。

  • 标签: 桡骨骨折 外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文献中报道有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固定,切开复位髓内充填骨水泥固定等多种治疗方法[1,2,3].

  • 标签: 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 经皮克氏针固定
  • 简介:背景: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很难令人满意,而桡骨头切除术逐渐被接受。本文对桡骨头切除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8例MasonⅢ桡骨骨折患者(有一些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其中15例患者行桡骨头切除术(组Ⅰ),13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Ⅱ)。两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1.1岁和38.2岁,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0年和3年。通过疼痛、活动、X线检查和Cybex系统测量肌力来评估疗效。根据Broberg和Morrey提出的功能评分系统以及北美肩肘外科肘关节评分系统对总体疗效进行评分。结果:肘关节活动范围,组Ⅰ平均为15.5°(伸直减少)到131.4°(屈曲),组Ⅱ平均为7.1°到133.8°。提携角和尺骨改变,组I平均为8.20和1.9mm,组Ⅱ平均为1.50和0.5mm。与组Ⅱ相比,组Ⅰ的伸肘、旋前和旋后力量较小(p<0.01)。Broberg和Morrey功能评分,组Ⅰ平均为81.4分,组Ⅱ平均为90.7分(p=0.0034)。北美肩肘外科肘关节评分,组Ⅰ平均为87.3分,组Ⅱ平均为94.6分(p=0.0031)。结论:桡骨头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与行桡骨头切除术比较,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的关节活动满意,关节功能及肌力较强。这些结果支持对此类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骨折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桡骨头切除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粉碎性骨折 关节活动范围
  • 简介:目的观察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至2002年12月采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17~65岁,平均37.1岁.结果经5个月至3年9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9周.功能评定根据Dieust标准,优26例,良11例,可8例.结论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复位效果佳,稳固性好,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外固定器 治疗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手术方法
  • 简介: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属于常见病,通过手法整复完全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没必要进行手术治疗,此手法简单易行,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只要用心体会一两次,都能准确掌握。

  • 标签: 拨伸牵引 折顶侧按 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前臂尺桡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治疗前臂尺桡骨开放性骨折20例。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用单臂多功能支架外固定3例,其余骨折分别用钢板螺丝钉、克氏针进行内固定。对有并发症者在手术的同时给予修复重建。结果2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3.5个月,伤口一期愈合18例,表浅感染2例,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患肢功能优12例,良6例,尚可2例。结论高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细菌生长繁殖速度慢,伤口感染发生率低,早期只要清创彻底,伤口都能一期愈合,同时进行一期内固定术也是可行的。手术后选择有效药物的应用,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促进骨折的愈合。

  • 标签: 高原地区 前臂尺桡骨开放性骨折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内固定 克氏针
  • 简介:目的评估利用“AO”LCP(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并用“AO”LCP进行固定。结果根据腕关节功能综合评定结果:优26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占90%。结论“AO”LCP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一种可靠方法。

  • 标签: 桡骨 不稳定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