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穿刺闭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2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取常规钻孔置管引流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穿刺闭引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32/34),高于对照组78.6%(2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残余液量分别为(23.7±3.6)min、(5.8±0.8)d、(18.3±3.9)ml/月,均低于对照组(43.6±7.6)min、(8.6±1.2)d、(28.3±4.0)ml/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2/34),低于对照组28.6%(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闭引流的治疗效果较常规疗法显著,并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穿刺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研究 有效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放内括约肌切断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治疗肛裂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肛裂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方法进行分组,A组(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和B组(开放内括约肌切断)。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和临床效果。结果:A组患者与B组相比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更短,且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7.87%明显高于B组81.4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肛裂采用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与开放内括约肌切断相比创伤更低且愈合时间短,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在很大程度提高了临床效果。

  • 标签: 肛裂;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探寻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999年3月-2007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137例15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组(ORIF组)62例(69足),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微创组(PR组)75例(87足),采用经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经皮螺钉/克氏针内固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8.5-57月,平均32.7月。测量每足B?hler角、临界角、跟骨宽度,术前、后对比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量表1评价足部功能,末次随访时ORIF组总优良率为85.5%,PR组为89.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并发症,ORIF组为15/69(21.7%),PR组2/87(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微创切口复位、经皮固定技术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复位固定效果和手术疗效,而且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微创切口、经皮固定是治疗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微创 经皮 固定 跟骨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应用改良腹横切口和纵切口子宫下段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采用剖宫产的患者10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实施改良腹横切口剖宫产,

  • 标签: 剖宫产 改良腹式横切口 纵切口子宫下段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晶体植入不同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入相关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实验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1天SIT指标、术后7天SIT指标、术后30天SIT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1天BUT水平、术后7天BUT水平、术后30天BU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白内障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人工晶体植入 不同术式 老年白内障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不同(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年2月~2012年5月在我院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切除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对照组(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观察组)63例。比较两组治愈率、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止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止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和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时比传统开腹手术更具优势,可作为优选方案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 急性阑尾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分别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对比临床疗效。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甘肃西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4年1月—2017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80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分析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对比参照组患者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疗效更优。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锁骨钩钢板以及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Ⅲ~Ⅵ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锁骨钩钢板治疗组为A组,共计25例,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组为B组,共计32例。术后第1、6、12周复查X线片,采用VAS及UCLA评分比较术后肩关节功能。结果同种异体肌腱组与锁骨钩钢板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锁骨钩板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8%,同种异体肌腱组的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VAS、UCLA评价指标比较,同种异体肌腱组较锁骨钩板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内VAS、UCLA评价指标比较,术后均较手术前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TightRope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固定稳定,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可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更好地恢复关节功能,不损伤关节面,无肩峰撞击弊端,无需二次手术,疗效满意。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同种异体肌腱 锁骨钩钢板 喙锁韧带重建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两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2到2021.5月期间从我院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单纯髓核摘除治疗,观察组行椎间孔镜治疗,观察指标取治疗效果、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P<0.05)。腰椎恢复情况评分治疗前两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更加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纯髓核摘除术 椎间孔镜术 腰椎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下网塞充填与自粘平片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A组64例患者采用网塞充填修补法,B组52例患者采用平片无张力修补法。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费用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在阴囊水肿、复发率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049、0.791,P=0.824、0.374);在术后异物感、术后慢性疼痛上,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24、4.294,P=0.011、0.038)。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27、4.479,P均=0.000),平均住院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54,P=0.061)。术后随访4~12个月,二组患者均无复发。结论2种手术治疗腹股沟疝均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但自粘平片无张力修补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日更短。

  • 标签: 疝,腹股沟 疝修补术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疝修补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方法探究6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对象,此为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将腹股沟疝患者分为腹腔镜疝修补组、开放无张力疝修补组,腹腔镜疝修补组组31例,采用腹腔镜疝修补组的方式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开放无张力疝修补组31例,用以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法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肾功能的疗效治疗。结果腹腔镜疝修补组的治疗效率评价为98.7%,开放无张力疝修补组的评价有效率为78.9%,两者效果差异明显,对此后3个月随访来看,腹腔镜疝修补组的疼痛率为0%,但是开放无张力疝修补组后疼痛率为50%,两组透析类型的不同,具体统计科学意义(P<0.01),对患者术后恢复水平进行比较,都有了较好的恢复。结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比两者的治疗效果情况下进行分析,判断两者效果差异。

  • 标签: 腹腔镜疝修补术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应用于腹股沟斜疝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0例,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对照组60例,采用疝环充填疝修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采用平片式疝修补,显效50例、有效9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与对照组的45例、13例及96.67%%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采用平片式疝修补,仅发生1例复发,复发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例(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P<0.05)。结论疝环充填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均具有较高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肯定,但平片式修补复发率更低,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保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充填式 平片式 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比较开放无张力疝修补与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2013年来采用开放无张力疝修补50例及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28例的治疗过程,对比两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相比,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损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正常活动早、住院时间短、切口满意度高,但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两者在并发症及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安全可靠、恢复快、面容效果好、深得广大患者好评,值得推广。

  • 标签: 开放式 腹腔镜 无张力 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低位直肠癌根治疗法中施予传统开放技术、腹腔镜技术的可靠性。方法选择81例患有直肠癌而于2014年01月至2017年05月入住我院的患者,均施予低位直肠癌根治疗法,并以手术疗法中具体措施的差异分组A组40例行传统开放技术,B组41例行腹腔镜技术,对其手术指标及其不适症状作专业统计。结果A组40例术后中有7例肠梗阻病例、5例切口感染病例,4例吻合口瘘病例,6例尿潴留病例,而B组41例中仅有1例肠梗阻病例及1例尿潴留病例,(P<0.05)。除此以外,A组病例手术时长相较于B组偏短,(P<0.05),但B组病例住院时长及其失血量等则优于A组,(P<0.05)。结论对于展开低位直肠癌根治疗法的患者,施予腹腔镜技术较为可靠,推荐选用。

  • 标签: 传统开放技术 直肠癌 手术指标 腹腔镜技术 低位直肠癌根治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股沟修补与开放腹股沟疝修补对于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中随机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成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治疗的观察组(35例)与采用开放腹股沟疝治疗的对照组(35例),对两组患者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持续时间、复发率等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腹腔镜治疗的观察组包括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均显著小于开放手术治疗的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与传统开放腹股沟疝修补相比,对成年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 标签: 成人腹股沟疝 腹腔镜 开放式 腹股沟疝修补术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无张力疝修补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大于对照组,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复发率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各有优势,均有比较显著的疗效,但是腹腔镜下疝修补中优势更加明显。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疝修补术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