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的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22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以30例健康产妇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1)经统计分析,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而剖宫产率(72.72%)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统计分析,观察组产妇自死亡率(9.09%)、产后出血率(18.18%)、胎儿早产率(27.27%)以及胎儿之息率(31.8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剖宫成年率较高,围产期死亡较高,不利于母婴预后,建议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女性不要人身或尽量早日终止。

  • 标签: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 妊娠结局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对新生儿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呼吸道护理,减少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的发生,促性新生儿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康复。方法固定好输气管,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进行面罩吸氧的时候要进行定期的翻身,同时鼓励患儿咳嗽排痰,必要时可使用鼻导管吸痰。结果35名患儿在良好的理疗护理过程中顺利的得到了康复。结论对呼吸道进行良好的护理,可以降低新生儿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能够改善症状使得最终得到康复。

  • 标签: 新生儿 重度肺动脉高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后伴肺动脉高压的护理方案。方法:以2018.1~2019.12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46例妊娠后肺动脉高压患者为例,全部患者均采用一种治疗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n=23例)、研究组(综合护理,n=23例)。观察两组情绪状态、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护理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DS评分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用到妊娠后出现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护理中,可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护理依从性。

  • 标签: 妊娠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蔡文佳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3-08
  • 机构:上海市同济医院 上海 200065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特点是肺动脉压力和阻力升高,可能导致右心衰竭。靶向药物是肺动脉高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通过抑制特定的分子靶点来达到降低肺动脉压力和阻力的目的。本研究首先概述了靶向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进展,继而提出了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的问题和展望,以期为相关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肺动脉 高压靶向药物 治疗原则 进展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oPH)是门静脉高压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引起肺血管收缩、重构,其特征为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是动脉肺动脉高压(PAH)的重要类型之一,PoPH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代谢有关。PoPH患者生存时间短,预后差。目前PoPH治疗手段有限,主要包括原发病治疗、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肝移植可作为一项治疗手段。本文就PoPH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现状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PoPH的认识。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雌激素类
  • 简介:目的:探讨CT主肺动脉直径(dPA)和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值(rPA)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及其预测肺动脉高压的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在阜外医院肺血管病诊治中心疑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169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接受肺动脉计算机断层造影成像(CTA),测量dPA和升主动脉直径,计算rPA,同时通过右心导管检查测量肺动脉平均压(mPAP)。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dPA和rPA和mPAP之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dPA和rPA在不同界值时预测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42例患者经右心导管检查确诊为肺动脉高压,其余27例证实没有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患者dPA和rPA分别为(36.8±7.0)mm和1.41±0.29,较肺动脉压力正常者明显增加(P=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PA与mPAP呈轻度相关(r=0.283,P=0.000),rPA与mPAP呈轻度相关(r=0.478,P=0.000)。以dPA30mm为界值,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度90.8%,特异度66.7%;以rPA1.0为界值,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度94.3%,特异度55.6%。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dPA和rPA与肺动脉平均压轻度相关;dPA>30mm和rPA>1可以有效地用于临床上协助预测肺动脉高压

  • 标签: 高血压 肺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伐地那非辅助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0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保暖、碳酸氢钠碱化血液、积极治疗原发病、常规给氧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伐那非片鼻饲0.5mg/Kg.q6h,疗程到停用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CO2、PaO2、肺动脉压力(PAP)、氧合指数(0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结果伐地那非组血气指标明显改善,PAP下降,治疗组PAP和肺动脉压/体循环收缩压(PAP/SBP)在治疗后各时点逐步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史(P<O.05),两组PaO2、和OI在治疗后均明显上升,并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步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伐地那非治疗新生儿PPHN能更好改善患儿的0I、SpO2,降低PAP,其疗效肯定。

  • 标签: 伐地那非 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的常规扩张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治疗后的血液动力学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费用、治疗后心率、血压以及脉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肺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肺动脉压下降迅速,且安全性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 持续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西地那非辅助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9月确诊的21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西地那非组(观察组)和单纯呼吸机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和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单纯呼吸机治疗组有效率为70%,无效3例;西地那非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PPHN能更好改善患儿的氧合指数、氧饱和度,降低肺动脉压力,其疗效肯定。

  • 标签: 西地那非 新生儿 肺动脉高压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米力农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早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早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力农治疗及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照组予常频机械通气。比较2组疗效、肺动脉收缩压(PASP)、吸氧浓度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总的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58.6%(P<0.05)。治疗前2组PASP水平、吸氧浓度、PaO2、PaC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SP水平、吸氧浓度和PaCO2均降低,PaO2水平升高,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力农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早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患儿PASP,改善呼吸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米力农 高频通气 持续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硫酸镁对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48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呼吸支持的基础之上为患儿选择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本研究所有患儿治疗前后的Spo2、Pao2、Paco2、PH值以及PAP等进行比较,治疗前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为患儿选择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硫酸镁 新生儿 肺动脉持续性高压
  • 简介:摘要动脉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预后不良的进展性疾病。尽管靶向治疗改善了患者预后,但中位生存期依然较短。探讨PAH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目前PAH的研究热点。基因突变是PAH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与PAH临床表型、治疗、预后密切相关。针对基因突变的精准治疗可能是未来PAH治疗的发展方向。研究PAH相关突变基因有助于开发PAH治疗的新靶标。筛查携带突变基因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随访管理,有助于实现PAH的优生优育及早期防治。本文就基因突变在PAH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及靶向基因的PAH精准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基因 突变 精准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根据2013年在法国尼斯举行的第五次世界肺高血压会议、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肺高血压的分类,第一大类肺高血压即肺动脉高压包括特发性、遗传性、药物和毒素诱发,以及相关因素如结缔组织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所致的肺动脉高压[1]。肺动脉高压主要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和血管重构为特征,最终将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2]。尽管目前治疗研究进展迅速,但肺动脉高压仍不能完全治愈,

  • 标签: 肺高血压 肺动脉高压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主要见于肺栓塞的并发症,特征是毛细血管前性肺血流动力学变化,伴有慢性血栓性肺血管闭塞。其症状缺乏特异性,3个月以上的规范抗凝治疗后,影像学有肺血栓栓塞的证据,经右心导管证实存在肺动脉高压可做出诊断。肺动脉内膜剥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利奥西呱是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不能手术或肺动脉内膜剥除术后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靶向药物。除药物治疗外,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是治疗不能手术患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内膜剥除术 靶向药物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