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贵州凭其极为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支持八年抗日战争的战略基地和抗战大后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拱卫陪都重庆的重要前哨。为支持和支援抗战,人贫地瘠的贵州作为战时土地清查的重要省区,在抗战初期进行了土地清查,整理地籍,以求增加政府田赋收入,并取得较大成效,贵州赋额为当时全国增加最多的省份,对抗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标签: 抗战 贵州 土地清查 贡献
  • 简介:“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两种观点分歧的焦点之一,在于毛泽东分别提出过这两种不同说法。根据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结合毛泽东提及两种说法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具体分析对象,发现毛泽东所说的“八年抗战”强调的是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日战争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时期:而“十四年抗战”强调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开启了抗日战争的起点。两种说法显然强调的是不同历史背景中的不同分析对象。因此,从“历史时期”与“历史起点”的视角考察两种观点的分歧,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十四年抗战”的界定既符合历史事实,又具有深厚的学理依据。

  • 标签: 抗日战争 八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 学理依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始于抗战期间的工矿内迁运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移动”。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国的工业中心被迫从沿海各省迁往内地。工矿内迁运动从1937年7月开始到1940年底基本结束,历时三年半时间,内迁工矿448家,机器材料70,991吨,技工12,164人。工矿内迁的对象包括公营、地方政府经营和……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 技术人才 造纸工厂 内迁
  • 简介:内迁文化是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种带有鲜明时代和区域色彩的抗战文化。作者第一次就当时全国抗日救亡形势、国共合作形成的大气候、西南地区存在的小环境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得出内迁文化形成和发展是一系列历史因素合力的结果。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内迁文化 历史合力
  • 简介:人民艺术家老舍,不仅在小说、戏剧的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相声艺术的创作和理论研究上也有着突出的贡献。老舍的相声创作生涯应该是从1937年"七·七"抗战以后开始的。日本军国主义不顾世界人民的反对和中国人民的抵抗,又贸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狼子野心何其毒也。济南失陷以后,老舍流亡到武汉和重庆,在这整个民族的大动荡的斗争漩涡中,他没有沮丧和退却,而是更加激起了爱国之情,对日本帝国主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无比愤怒,决心与日本帝国主义对抗到底,要把自己的全

  • 标签: 相声艺术 老舍 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 人民艺术家 创作生涯
  • 简介:几十年来.日本一直推行侵略中国的政策。中国共产党主张国共联合抗日,中共党员协助冯玉祥组建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等要地。后来,范长江又协助刘汝明抗战,为保卫察哈尔地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察哈尔地区 冯玉祥 刘汝明 宣侠父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烽烟匝地,国步隗危,吾邑乐清人民浴血奋战。此时所作诗文,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充满忧国爱民情怀。然迭经沧桑,大多散佚,殊感嗟惜。今值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特予掇拾,聊志纪念。回溯1938年,邑之文士倡建“湫声吟社”,梓行社刊,宣传抗日。适逢征兵,热血健男,踊跃从戎,为此社课命名《从军乐》。今择周斡先生七古一首于后:

  • 标签: 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 爱国 时代气息
  • 简介:本文通过对抗战歌曲几种体裁和创作手法的研究,总结了填词歌曲、创作歌曲和创编歌曲的一些曲式结构、表演风格和美学特征,并对其传播影响和历史意义进行了理论思考,揭示了抗战歌曲的艺术功能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抗战歌曲 歌曲研究
  • 简介: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对于游子而言,故乡的抗战往事愈发值得缅怀。上周末的黄昏,在城郊土原上散步的我,看到残阳退去,西天如血似火般喷涌着燃烧的晚霞,一股历史的悲壮感油然而生,这让我想起了千里之外故乡的抗战岁月。故乡唐河县在豫鄂交界处的宛东平原上,那里物产丰饶,战略位置重要。

  • 标签: 物产丰饶 天如 古城乡 千里之外 跑出去 湖阳
  • 简介:朱德是人民军队的总司令,他在指挥抗日战争的同时,也关心和引导着抗战文艺的成长,既有精辟的论述和丰富的实践,也有不少创作问世,这才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完整的朱德.

  • 标签: 朱德 抗战文艺
  • 简介:我是水利水电建设战线一名退休干部。一九五一年我十七岁时参军,随军转业后在水电建设工地工作四十四年。一九九四年退休至今十九年了。过了年八十岁。对童年的这段经历记忆犹新,至今不忘。日军"九一八"占领东北三省,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继续向南推进。不久南京、上海沦陷。这时,全国掀起抗

  • 标签: 投敌叛变 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鬼子 九一八 封锁沟 对敌斗争
  • 简介:1931-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岳阳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特别是1938年11月岳阳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在岳阳狂轰滥炸,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岳阳境内军民相扶相携,奋勇抗战,与南进日军展开四次"湘北会战",发生很多惨烈战斗,涌现许多英雄人物。岳阳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 标签: 岳阳抗战 地位和作用 伤亡损失 日军罪行
  • 简介:在抗日战争胜利的锣鼓响彻中华大地之时.1945年8月29日。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著名作家郁达夫在印度尼西亚丹戎革岱被已宣布投降的日军秘密杀害.一股悲愤沉痛的情绪袭上已狂欢多时的文坛诸友的心头。

  • 标签: 郁达夫 抗战 抗日战争胜利 印度尼西亚 著名作家 狂欢
  • 简介:“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这是一首流传久远的民谣。这民谣中提到的“门神”就是年画的一种!每逢新春佳节,人们都喜欢买些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门上或室内。增添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绘画样式。年画因为喜庆吉祥的寓意和一年一换的民间习俗而在民间广为流传。

  • 标签: 门神 对联 抗战 新春佳节 民间习俗 绘画样式
  • 简介:鲁迅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9月21日的《答文艺新闻社问》,直至1936年他逝世前的《半夏小集》《"立此存照"(七)》,历时五年多,贯穿于《二心集》的九一八事变以后部分和此后的《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七本文集中,即除《三闲集》之外的《鲁迅全集》第4卷、第5卷和第6卷。从《"友邦惊诧"论》《文章与题目》《"有名无实"的反驳》到部分内容涉及抗日的各类文章,总数不下60余篇。

  • 标签: 《鲁迅全集》 《南腔北调集》 九一八事变 抗战 《伪自由书》 抗日战争
  • 简介:八年抗战对老舍创作的影响相当大,抗战伊始,老舍就放下手头两部长篇小说的创作,用他的话说,就是不再“编制太平歌词”,而是以笔作枪,开始创作一些“有关抗战的短文”,为抗战进行鼓吹呐喊。这一时期,他开始尝试多种通俗文艺形式的创作,如鼓词、唱本、唱词等,并进行通俗文艺理论的探讨。此外,为了配合抗日宣传,他还创作了为数不少的话剧和新诗。

  • 标签: 八年抗战 老舍 佚文 长篇小说 文艺形式 文艺理论
  • 简介:滇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保留了古老的土司制度,这里拥有全国最多的土司。1942年初,10万中国远征军由滇西开入缅甸作战,5月,远征军失败,怒江以西约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陷。在滇西沦陷的28个月内,形成了中国政府正规军、基层政权组织的民众队伍和土司抗日武装三种力量共同抗日的局面。身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滇西土司积极抗日,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侵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 标签: 中国远征军 基层政权组织 抗日武装 宣抚司 土千总 曩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