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嗜铬细胞的内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酚苄明每次10mg,2/d,以后逐渐加量,一般30~40mg/d,不良反应有直立性低血压、鼻塞、瞳孔缩小、恶心、流涎及心动过速。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的治疗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的治疗资料,手术切除可根治,控制血压、补充血容、纠正代谢紊乱为术前主要准备。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考虑为恶性患者,现术后半年,口服降压药物,未采取其他治疗,状况尚可。结论高血压是嗜铬细胞的主要症状,控制血压固然重要,但其他症状也不容忽视。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治疗
  • 简介:摘要: 肾母细胞 (即 Wilms )是小儿最常见的原发于肾脏的恶性肿瘤。近几年对于肾母细胞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 ,以手术为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使肾母细胞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有肾母细胞的患儿 ,不仅仅承受生理上的打击 ,而且对其心理健康也有着可忽视影响 ,所做好对肾母细胞患儿的护理显得格外重要。

  • 标签: 肾母细胞瘤 治疗 患儿护理
  • 简介:儿童脊髓星形细胞的治疗依然为挑战性难题。有明确边界的髓内星形细胞可以获得手术近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预后良好;低级别弥散型的脊髓星形细胞手术以活检明确诊断并为放化疗提供基础为主要目的;问变型或恶性星形细胞星形细胞患者,手术辅以放化疗为治疗选择,预后不佳。本文通过分析作者近年来治疗的儿童脊髓星形细胞患者,再结合文献,谈一些目前国内外儿童脊髓星形细胞的治疗现状以及体会。

  • 标签: 儿童脊髓肿瘤髓内星形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的MRI特点,提高对髓母细胞的认识。方法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28岁。所有病例进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与结论髓母细胞好发于男性儿童,好发部位在小脑蚓部及小脑半球。MRI扫描T1加权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中至明显强化。MRI检查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细胞眼底表现等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例(12只眼)临床确诊为视网膜细胞患者,整理记录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首发症状及分析体大小、位置,眼底表现,退化类型等。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确诊年龄5~39岁,中位数为14岁;单眼发病8例,累及双眼2例。最常见首发症状为斜视4例,其余为视力差、眼前黑影或遮挡、体检发现异常。体平均最大基底径为5.70 mm(范围2.69~8.69 mm),平均厚度为2.28 mm(范围0.61~3.76 mm)。12只眼均为单灶体,后极部体5个,中周部体5个,周边部体2个。眼底表现:10个体为半透明视网膜占位病变,11个体内含有钙化团,12个体周围均伴边界明显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改变,6个体伴脉络膜萎缩改变。退化类型:1型体2个,2型体1个,3型体9个,无4型体。1例患者对侧眼合并视网膜母细胞,基因检测提示RB1基因突变。平均随访28.7个月,所有患者体均稳定,无恶性转化表现。结论视网膜细胞是临床较少见的良性视网膜肿瘤,具有半透明视网膜占位病变等特征性眼底表现,应予以定期随访。(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26-530)

  • 标签: 视网膜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质 基因检测 随访研究 视网膜细胞瘤
  • 简介:摘要垂体细胞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鞍内或鞍上的实质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为Ⅰ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与垂体腺瘤十分相似,确诊主要依赖于术后病理学诊断,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本文对垂体细胞的诊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套细胞淋巴是具有独特生物学、病理和临床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占非霍奇金淋巴5%~10%,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即为晚期。套细胞淋巴具有侵袭性淋巴的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的难治愈性特征,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大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新药研究的进展,患者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

  • 标签: 淋巴瘤,膜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垂体细胞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鞍内或鞍上的实质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为Ⅰ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与垂体腺瘤十分相似,确诊主要依赖于术后病理学诊断,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本文对垂体细胞的诊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2 颗粒细胞的组织起源  自从1893年发现第1例鞍区GCT以来,1 颗粒细胞的结构特点  鞍区GCT在手术或尸检中发现,发现鞍区有91例GCT

  • 标签: 区颗粒 鞍区 颗粒细胞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传统的观念和落后的活体组织学检查手段界定了脑胶质极少在脑内播散和/或种植的学术概念。但尸检结果则提示胶质竟有17%~30%的软脑(脊)膜播散发生率的事实,可有临床表现的播散患者仅1.5%~4.0%,且多数病例愈后较差。本文旨在对这种少见但已清楚认识的特殊类型的星形细胞进行临床过程、治疗体会总结和预后不良的预测。本组的7例患者是1992~2003年的11年间的644例星形细胞患者中所并发的,发生率为1.08%。7例患者中原发肿瘤在一侧半球形成双侧半球播散和/或种植的5例;原发肿瘤在一侧半球形成同侧播散和/或种植的1例,形成对侧半球播散和/或种植的1例。本组病例无小脑和脑干的播散和/或种植。观察本组病例的临床过程有以下特点:(1)均经手术行肿瘤的部分切除或"全切除",在复发和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原发肿瘤 种植 脑胶质瘤 活体组织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肾上腺嗜铬细胞起源于嗜铬细胞。胚胎期嗜铬细胞的分布与身体的交感神经节有关,绝大部分发生在肾上腺髓质,90%以上为良性肿瘤。其病理生理特点是该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从而引起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症候群1。病情凶险,变化大。手术切除嗜铬细胞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手术护理
  • 简介:颅骨巨细胞临床极为少见,笔者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流脓。即后双耳流脓,约20余年。时有头痛,头晕及发热症状。自服消炎药治疗后,症状好转,仍经常反复发作。

  • 标签: 颅骨巨细胞瘤 临床资料 发热症状 反复发作 耳流脓 消炎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与目的:近30年来多种综合治疗方案使神经母细胞患儿的生存率不断提高,手术处理已成为神经母细胞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本文总结分析神经母细胞外科处理方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2年至2010年间90例在新加坡伊丽莎白医疗中心儿童外科专科接受外科手术的神经母细胞患者,年龄4个月至10岁,平均3.8岁,原发于腹腔71例,原发于胸腔19例。运用一套"有计划而系统性"的肿瘤切除法把包裹血管的肿瘤完全切下。INSS分期:1期5例,2期1例,3期28例,4期56例。结果:平均随访3.3年,总生存率61%,其中1期(100%),2期(100%),3期(82%),4期(46%)。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乳糜腹水,粘连性肠梗阻,肾上腺功能不全等。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通过系统化疗,结合合适的外科手术,能够显著提高神经母细胞手术完全切除率,且无严重并发症,神经母细胞的外科处理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外科学 血管 治疗
  • 简介:摘要胃母细胞是发生于胃部的一种罕见、具有独特特征的双向分化肿瘤。该文报道1例发生于胃窦胃体交界处的胃母细胞。患者女,53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1年,发现胃窦胃体交界处隆起性病变伴溃疡形成,临床拟诊"胃肠道间质"行"胃肠道间质切除术"。大体见附部分胃黏膜灰白灰红色结节样肿物一个,体积5.0 cm×4.2 cm×4.0 cm,切面灰白,半透亮,局部囊性变。镜下观察细胞密度不均,细胞密集区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形态,排列呈小巢状或条索状,可见腺管形成的趋势,细胞核轻度异型。稀疏区肿瘤细胞核呈卵圆形或短梭形,肿瘤细胞弥漫片状分布于黏液样基质中,部分区黏液聚集呈肺水肿样结构,部分区呈微囊样。免疫标记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上皮样区域阳性,CD10、波形蛋白梭形细胞区阳性,Ki-67阳性指数小于1%。诊断为胃母细胞

  • 标签:
  • 简介:报告1例腱鞘巨细胞。患者女,40岁,左手拇指伸侧肿物10年,无自觉不适。皮损组织病理示:可见大量组织细胞,胞核呈泡状,大多数胞浆见含铁血黄素或脂质。可见特征性破骨样多核巨细胞分布于纤维化区域内。诊断:腱鞘巨细胞。治疗:手术切除。

  • 标签: 腱鞘巨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