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脂肪是少见的良性脂肪组织肿瘤,好发于腮腺。笔者报道一例腮腺脂肪MRI表现并复习国外文献报道中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右侧腮腺区无痛性肿块,MRI表现右腮腺内一椭圆形异常信号影,边界清晰,T1WI及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信号不均匀减低,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病理诊断为腮腺脂肪

  • 标签: 涎脂肪瘤 腮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2例罕见的发生于腮腺的腺嗜酸细胞性脂肪腺瘤。大体观察:2例均包膜完整,1例呈多结节状,1例呈哑铃状。镜下观察:2例肿瘤均被覆薄的纤维性包膜,由不同比例的脂肪组织和大小不等的嗜酸性细胞巢混合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例嗜酸性细胞均表达人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部分表达细胞角蛋白(CK)7、CK5/6、CK19、p63、上皮细胞膜抗原(EMA),不表达S-100蛋白、Calponin、DOG1,Ki-67阳性指数约1%~2%。2例分别随访4和5个月,均未见复发。

  • 标签:
  • 作者: 黄榕芳 何诚 朱伟峰 卢建平 吴宇 陈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福建省肿瘤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14;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病理教研室,福州 350004 ,福建省肿瘤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14 ,福建省肿瘤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福州 350014 ,福建省肿瘤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14;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病理教研室,福州 350004;福建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1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分泌性癌的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2例腮腺分泌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细胞学、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方法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细胞学涂片均显示富于细胞,主要呈乳头结构或单个散在分布。肿瘤细胞核偏位,胞质丰富,嗜酸性或空泡状。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7(CK7)、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例1 DOG1和Mammaglobin灶性阳性,例2 Mammaglobin弥漫强阳性,DOG1阴性。例2免疫细胞化学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Mammaglobin,而S-100蛋白仅局部表达,不表达DOG1。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到ETV6基因易位。结论腺分泌性癌细胞学形态与其他腺肿瘤重叠,仅仅根据细胞学形态诊断存在困难。制备细胞蜡块并借助免疫细胞化学和FISH检查可准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BPDCN)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全世界报道儿童病例不足百例。BPDCN临床进展呈高度侵袭性,极易累及骨髓,复发率高,中位生存期不足2年。BPDCN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多采用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综合治疗方案。为了提高对BPDCN的认识,本文对BPDCN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预后以及儿童病例特点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R4A3/NOR-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腺腺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4—2020年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腺肿瘤组织学标本142例,包括腺泡细胞癌24例、腺分泌性癌12例、导管癌14例、腺样囊性癌16例、基底细胞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13例、肌上皮癌7例、多形性腺瘤15例、沃辛15例、肌上皮8例、基底细胞腺瘤8例、嗜酸细胞7例;另外收集28例腺正常组织及2例胰腺腺泡细胞癌做为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这些组织学标本中NR4A3/NOR-1的表达情况,并且和DOG1进行对比。结果(1)NR4A3/NOR-1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在腺腺泡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91.7%(22/24),DOG1阳性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在腺腺泡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95.8%(23/24),二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但是细胞定位不同;(2)NR4A3/NOR-1在腺正常组织及其他类型的肿瘤中不表达,而DOG1不仅表达在正常腺腺泡细胞的腔面,也可以在腺分泌性癌、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肌上皮癌及基底细胞腺瘤中表达(P<0.01);(3)NR4A3/NOR-1在腺腺泡细胞癌诊断中的灵敏度(91.7%)和特异度(100.0%)均较高,联合使用NR4A3/NOR-1和DOG1可将腺腺泡细胞癌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提高至100%;(4)NR4A3/NOR-1仅表达在腺腺泡细胞癌中,2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未见表达(P=0.018)。结论NR4A3/NOR-1特异性抗体是腺腺泡细胞癌敏感和特异的生物学指标,NR4A3/NOR-1和DOG1是诊断腺腺泡细胞癌的理想抗体组合。

  • 标签: 涎腺肿瘤 癌, 腺泡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B细胞淋巴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肿瘤。不同亚型的表型取决于B细胞的分化阶段和遗传变化,反映在免疫表型、核型和肿瘤微环境的变化上,特别是微环境细胞组成的不同。文章介绍了B细胞淋巴细胞的性质和微环境的细胞组成,探讨肿瘤微环境细胞在B细胞淋巴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肿瘤微环境 淋巴瘤,霍奇金
  • 简介:摘要胃母细胞是发生于胃部的一种罕见、具有独特特征的双向分化肿瘤。该文报道1例发生于胃窦胃体交界处的胃母细胞。患者女,53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1年,发现胃窦胃体交界处隆起性病变伴溃疡形成,临床拟诊"胃肠道间质"行"胃肠道间质切除术"。大体见附部分胃黏膜灰白灰红色结节样肿物一个,体积5.0 cm×4.2 cm×4.0 cm,切面灰白,半透亮,局部囊性变。镜下观察细胞密度不均,细胞密集区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形态,排列呈小巢状或条索状,可见腺管形成的趋势,细胞核轻度异型。稀疏区肿瘤细胞核呈卵圆形或短梭形,肿瘤细胞弥漫片状分布于黏液样基质中,部分区黏液聚集呈肺水肿样结构,部分区呈微囊样。免疫标记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上皮样区域阳性,CD10、波形蛋白梭形细胞区阳性,Ki-67阳性指数小于1%。诊断为胃母细胞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套细胞淋巴(MCL)是一种独特亚型的B细胞淋巴,以淋巴结起病常见,可累及胃肠道、脾脏、骨髓,临床病程多呈侵袭性,预后较差,因此合适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对MCL的诊疗进行了深入报道,提供了更多临床治疗干预的选择。

  • 标签: 淋巴瘤,膜细胞 治疗结果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H型内皮细胞(CD31hiEMCNhi)是一种特殊的血管内皮细胞亚型,主要分布于骨内膜及长骨干骺端。H型内皮细胞通过旁分泌等途径募集、激活骨祖细胞并促进软骨内骨的进程,从而发挥促成骨功能;破骨细胞群与成骨细胞群等调节H型内皮细胞的生物活动。同时,H型内皮细胞的自我调控也与血管、骨过程密切相关。本文拟从H型内皮细胞的特性、细胞因子表达谱及其在血管-骨相互调节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为建立基于血管-骨偶联的骨再生策略提供参考。

  • 标签: 内皮细胞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骨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机器学习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间变性胶质细胞和胶质母细胞的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41例经病理证实的间变性胶质细胞或胶质母细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n=140)和验证组(n=101)。使用MRIcron软件在训练组患者术前T1增强影像上勾勒肿瘤边界,运用Matlab软件提取肿瘤区域的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最低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所选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建立胶质鉴别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对间变性胶质细胞或胶质母细胞的预测效果。结果241例胶质患者中,经病理证实为间变性胶质细胞101例、胶质母细胞140例。训练组和验证组中,胶质母细胞、间变性胶质细胞患者的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母细胞和间变性胶质细胞患者的性别分布,肿瘤位置,肿瘤坏死、水肿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tlab软件共提取431个影像组学特征,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11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SVM分类器建立的模型预测训练组患者胶质类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2,预测验证组患者胶质类型的AUC为0.875。结论结合机器学习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模型可有效鉴别间变性胶质细胞和胶质母细胞

  • 标签: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MRI增强成像 间变性胶质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NB)误诊情况,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0例NB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0例NB患儿中,7例经术后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13例经B型超声、CT或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12例在早期诊断中曾被误诊。结论儿童NB早期较易误诊,诊断需结合多种手段,预后较差。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儿童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节细胞神经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交感神经元的良性肿瘤。节细胞神经多无特征性临床症状,B超或CT可发现该肿瘤,多数确诊依据术后病理。本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术后2周患者出院。术后预后良好,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恶性嗜铬细胞(PHEO)非常罕见,该肿瘤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经确诊时已经有远处转移。随着人们对于该病的探究及治疗的期望值增高,迫切需要对于该病充分了解,本文就目前恶性嗜铬细胞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预后作一综述。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腹腔镜检查 放射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2岁儿童胰母细胞。B超示胰体部囊实性肿块,长径11 cm,回声不均,有多个囊腔;CT示胰腺囊实性肿瘤,增强后囊性成分未见强化,实性成分强化不均,内见迂曲走形细小血管;PET-CT示左上腹部巨大高代谢肿块,考虑恶性,间叶组织来源可能性大。择期手术切除,病理提示胰母细胞伴坏死。

  • 标签: 儿童 胰腺肿瘤 鳞状小体 胰母细胞瘤 诊治
  • 简介:摘要肾母细胞是儿童中最为常见的肾肿瘤,也是儿童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在国际学者多年的努力下,患儿总体生存率大大提高,但仍有部分患儿术后发生了复发。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对于复发性肾母细胞的研究进展,包括复发的高危因素、术后随访要点、复发后再治疗及复发后的预后不良因素,对肾母细胞复发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Wilms瘤 复发 生存率
  • 作者: 魏文斌 周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视网膜母细胞(RB)的治疗已经到了挽救生命的同时挽救视力(life-saving and vision-saving care)的阶段。既要提高RB患儿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同时也要保留眼球,提高生活质量。诊断不及时,不恰当的治疗,都会引起RB复发、向眼外蔓延和转移,保眼率降低,生存机会减少。随着对RB治疗的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式不断出现,如何正确选择、评价这些治疗方式,对RB患儿采取最安全有效的规范化治疗,达到远期治愈的效果,是临床医生需要切实考虑的问题。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 规范 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