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Grx2基因敲除(KO)和基因敲入(KI)小鼠模型,探讨Grx2基因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黑色C57BL/6J鼠各5只,利用CRISPR/Cas9系统分别制作Grx2 KO小鼠模型和Grx2 KI小鼠模型,后代小鼠剪尾测序后根据基因型纳入对应分型,观察并比较各基因型小鼠一般情况和晶状体混浊情况。处死各型小鼠,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晶状体病理学改变;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晶状体活性氧簇(ROS)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晶状体中Grx2、谷胱甘肽(GSH)、B淋巴细胞瘤-2(Bcl-2)、二硫化谷胱甘肽(GSSG)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剪尾巢式PCR及基因测序证实获得Grx2 KO和Grx2 KI纯合子及杂合子小鼠后代。与同龄野生型(WT)小鼠相比,Grx2 KO纯合子小鼠晶状体混浊提前,而Grx2 KI纯合子小鼠晶状体一直维持透明。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5月龄Grx2 KO小鼠晶状体纤维出现大量缝隙和空泡。5月龄Grx2 KO小鼠晶状体8-OHdG含量为(3.886±0.326)ng/ml,高于WT小鼠的(3.531±0.25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1,P=0.033);Grx2 KO小鼠晶状体ROS荧光强度为1 594±132,高于WT小鼠的1 157±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4,P=0.02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5月龄Grx2 KO小鼠晶状体Grx2、GSH和Bcl-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0.01、0.70±0.06和0.32±0.03,较WT小鼠的0.52±0.02、1.04±0.08和0.49±0.04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5,P=0.020;t=2.457,P=0.033;t=2.279,P=0.041)。结论本实验成功制作Grx2 KO和Grx2 KI小鼠模型,Grx2 KO小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加速。

  • 标签: 白内障 氧化损伤 谷氧还蛋白 基因敲除技术 基因敲入技术 小鼠 晶状体上皮细胞
  • 简介: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揭晓.由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的马里奥·卡佩奇、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的马丁·伊文斯和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的奥利弗·史密西斯三人赢得该奖项。获奖理由是他们用胚胎干细胞在小鼠特定的基因修饰技术中的重大发现,基因修饰技术主要是“基因打靶”技术。

  • 标签: 基因打靶 诺贝尔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健康 北卡罗莱纳大学 解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κB激酶(IK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Myc过表达诱导的小鼠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利用转基因小鼠将LAP-tTA小鼠与Alb-cre小鼠杂交,再与NEMOf1(NEMO为NF-κB必需调节蛋白)小鼠杂交,以产生LAP-tTA+/Alb-cre+/NEMOfl/wt小鼠,最后与tetO-Myc+小鼠杂交。本实验包括4组:(1)WT小鼠;(2)NEMOΔLPC小鼠(肝细胞中NEMO敲除,无Myc过表达);(3)MycLAP-tTA小鼠(Myc过表达,无NEMO敲除);(4)MycLAP-tTA/NEMOΔLPC小鼠(肝脏Myc过表达和NEMO敲除)。记录小鼠的生存曲线,观察肝脏大体形态。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肿瘤指标及肝祖细胞指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检测相关蛋白的mRNA水平。使用t检验比较独立样本组与相应组。结果小鼠带瘤生存曲线显示MycLAP-tTA/NEMOΔLPC小鼠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MycLAP-tTA小鼠(中位生存期M/P50 56 d比83 d,P<0.01);MycLAP-tTA/NEMOΔLPC小鼠对比MycLAP-tTA小鼠,谷草转氨酶[(739.40±35.61) U/L比(441.50±78.79) U/L,t=2.464,P<0.05]、碱性磷酸酶[(3 142.0±287.6) U/L比(1 702.0±278.8) U/L,t=3.129,P<0.01]、γ-谷氨酰基转移酶[(101.70±12.82) U/L比(37.31±9.34) U/L,t=3.927,P<0.01]和总胆红素[(1.281±0.232) mg/dl比(0.618±0.051) mg/dl,t=3.889,P<0.01]均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细胞角蛋白19(CK19)、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水平在MycLAP-tTA/NEMOΔLPC较MycLAP-tTA组小鼠肝脏亦明显升高;肝祖细胞标志物如角蛋白(CK19,4.336±1.970比0.680±0.234,t=1.843,P<0.01)、CK7(3.884±0.338比2.370±0.525,t=2.422,P<0.01)、甲胎蛋白(AFP,3 614.0±2 070.0比1 399.0±319.9,t=1.057,P<0.01)、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的mRNA水平在MycLAP-tTA/NEMOΔLPC较MycLAP-tTA组小鼠肝脏显著增高(7.900±0.997比3.084±0.711,t=3.943,P<0.01)。结论肝细胞中特异性敲除NEMO从而抑制经典的IKK/NF-κB信号通路,可促进肝肿瘤的发生发展,并诱导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的发生。白细胞介素(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可能参与混合型肝癌的发生发展。

  • 标签: 核因子-κB必需调节蛋白 Myc 原发性肝癌 肝祖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Toll样受体4(TLR4)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质网应激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内质网应激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选择ApoE-/-小鼠24只,高脂喂养10周后数字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TLR4的特异性抑制剂TAK(TAK组),各8只。干预10周后取眼球血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死小鼠留取颈动脉和主动脉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颈动脉斑块巨噬细胞(MOMA-2)、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TLR4、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κ基因结合核因子(NFκB)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PKR样真核起始因子2α激酶(PERK)、C/EBP同源蛋白(CHOP)、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水平。结果LPS组小鼠与对照组和TAK组小鼠比较,TC(25.0±2.3)mmol/L比(20.2±1.6)mmol/L、(20.8±2.6)mmol/L、TG(1.3±0.1)mmol/L比(1.3±0.1)mmol/L、(1.0±0.1)mmol/L、ox-LDL(17.4±1.3)mmol/L比(15.8±1.6)mmol/L、(12.1±1.1)mmol/L水平升高(P<0.05);斑块形态学及病理学比较,LPS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范围大,巨噬细胞含量增多(P<0.05),平滑肌细胞含量减少(P<0.05),斑块TLR4、IL-1β、IL-6、TNFα及NFκB的表达水平较其他两组增加(P<0.05);PERK、CHOP、GRP78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TAK组PERK、CHOP、GRP78的表达水平减少(P<0.05)。LPS组TLR4,质网应激通路蛋白PERK、CHOP、GRP78的表达水平增加。结论LPS诱导的TLR4可上调内质网应激通路蛋白的表达,且引起内质网应激下游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加重脂质代谢紊乱,增加动脉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 标签: 脂多糖类 Toll样受体4 动脉粥样硬化 内质网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血管活性肠肽受体2(Vipr2)敲除小鼠多巴胺(DA)等神经递质含量和视网膜电生理,明确Vipr2敲除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利用RT-PCR检测血管活性肠肽(Vip)、Vipr2在4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眼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Vipr2敲除(Vipr2-KO)小鼠,然后在4周龄时检测Vipr2-KO和Vipr2野生型(Vipr2-WT)小鼠视网膜中DA等神经递质含量及视网膜电生理功能。Vipr2-KO小鼠与Vipr2-WT小鼠DA等神经递质含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而2种小鼠视网膜电生理数据比较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Vip和Vipr2 mRNA在小鼠视网膜、脉络膜+视网膜色素细胞、角膜和巩膜中均有表达;在虹膜和晶状体中Vipr2呈低表达,未检测到Vip表达。与Vipr2-WT小鼠相比,Vipr2-KO小鼠表现为近视(t=2.51,P=0.017),视网膜DA、3, 4-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含量均明显升高(t=3.42,P=0.001;t=2.15,P=0.037;t=3.27,P=0.002),DOPAC/DA比值无变化;而玻璃体液中DA、DOPAC、DOPAC/DA、HVA、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视网膜和玻璃体液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牛磺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在Vipr2-KO小鼠与Vipr2-WT小鼠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暗适应不同光刺激强度下(-3.699、-2.201、-0.699、0.301、0.799 log cd·s/m2),Vipr2-KO小鼠相比Vipr2-WT小鼠,b波振幅明显增加(F=8.65,P=0.015)。结论:Vipr2敲除可引起4周龄小鼠屈光向近视发展,影响视网膜中DA、DOPAC、HVA合成代谢,并引起视网膜电生理功能异常。提示Vipr2敲除可能通过影响视网膜功能参与近视形成,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Vipr2 Vipr2敲除 多巴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视网膜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异种肝细胞或肝移植中,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分泌的细胞因子对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猪肝细胞(GalT-KO-hep)的作用。方法利用永生化GalT-KO-hep,与经脂多糖+聚肌胞苷酸激活的h-PBMC共培养。生化分析检测共培养上清中白蛋白、ALT、AST和尿素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alT-KO-hep凋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alT-KO-hep中Caspase-3剪切体表达以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因子κB(NF-κB)、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传导与活化转录因子3(STAT3)和蛋白激酶B(AKT)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刺激时间h-PBMC分泌的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共培养模型不同时间点上清液生化指标含量、GalT-KO-hep中Caspase 3剪切体表达量和细胞凋亡率,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GalT-KO-hep与活化h-PBMC共培养6 h组上清液中ALT含量高于共培养24 h和48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培养48 h组AST含量高于共培养6 h和24 h组(P均<0.05);共培养24 h和48 h组尿素含量均高于共培养6 h组(P均<0.05)。GalT-KO-hep与活化h-PBMC共培养24 h和48 h后,细胞中Caspase 3剪切体表达增加,细胞凋亡程度逐渐增加。与活化h-PBMC共培养0.5、1、6和12 h后,GalT-KO-hep磷酸化蛋白p-STAT3、p-JNK、p-IκBα、p-P38 MAPK、p-AKT和p-ERK(1/2)均被不同程度激活。结论h-PBMC释放的细胞因子可诱导GalT-KO-hep损伤和凋亡,并促进炎症相关分子通路的激活。

  • 标签: 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猪肝细胞 异种肝移植 免疫排斥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平滑肌细胞中特异性敲除多囊肾病基因1(PKD1)对小鼠主动脉夹层(AD)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PKD1flox/flox Myh11-CreERT2(PKD1 KO)和C57BL6/J(WT)小鼠各32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PKD1 KO和WT小鼠各分为两组。从PKD1 KO和WT小鼠中各取一组以1 000 ng/(kg·min)泵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28 d诱导AD形成,另一组以0.5 μl/h泵注生理盐水(NS)28 d。免疫组织化学验证PKD1敲除及平滑肌细胞表型变化,并结合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结构变化,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AD形成情况。计数资料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28 d后,小鼠主动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KD1 KO组小鼠主动脉中层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低于WT组小鼠[PKD1 KO+Ang Ⅱ(0.773±0.014)比PKD1 KO+NS(0.783±0.017)比WT+Ang Ⅱ(1.028±0.035)比WT+NS(1.000±0.015),F=116.905,P<0.05],而骨桥蛋白表达高于WT组小鼠[PKD1 KO+Ang Ⅱ(1.073±0.009)比PKD1 KO+NS(1.120±0.027)比WT+Ang Ⅱ(1.009±0.018)比WT+NS(1.001±0.013),F=29.174,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在平滑肌细胞内特异性敲除PKD1后,主动脉中层结构紊乱,AD形成明显。PKD1 KO+Ang Ⅱ组小鼠AD形成率高于WT+Ang Ⅱ组小鼠[62.5%(10/16)比25.0%(4/16),χ2=4.571,P<0.05]。结论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特异性敲除PKD1基因可以促进主动脉夹层的形成。

  • 标签: 多囊肾病基因1 主动脉夹层 血管紧张素Ⅱ 主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黑皮素原(POMC)在miR-21敲除小鼠表达下丘脑中的变化及其相应的能量代谢变化。方法将miR-21敲除小鼠及野生型C57BL/6J小鼠分别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糖尿病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监测各组小鼠体重及血糖变化。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取下丘脑组织检测POMC蛋白表达、STAT3 mRNA表达水平。结果基线时各组小鼠体重及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分别于3、6、9、12周比较各组小鼠体重及血糖的差异,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及miR-21敲除糖尿病组小鼠体重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此2组间体重在3及12周时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糖尿病组小鼠血糖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小鼠(P<0.05)。miR-21敲除糖尿病组小鼠在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小鼠,而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小鼠下丘脑POMC蛋白及STAT3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miR-21敲除的糖尿病小鼠下丘脑POMC蛋白及STAT3 mRNA水平较糖尿病组升高。结论miR-21敲除小鼠下丘脑POMC表达较未敲除miR-21糖尿病小鼠高,miR-21敲除可改善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减轻体重,改善能量代谢。

  • 标签: 微小RNA-21 能量代谢 糖尿病,2型 下丘脑
  • 简介:摘要:遗传学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及其规律;人类对遗传的研究从性状开始的,遗传因子的发现到证明遗传密码的存在并破译遗传密码的过程是人们认识遗传的物质基础并揭示遗传规律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遗传基因这个抽象的概念在思维上和实质上逐渐接近染色体、DNA;然后科学家们证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从此基因不再是抽象的概念,以后人们又发现性状的表达离不开蛋白质(酶)合成,于是科学家们推测并证明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于是最终孟德尔的假设得到了科学解释。人民对遗传学的研究是实质上揭示基因表达的过程,这是生物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 标签: 性状 基因 基因的表达 启动 结构基因 基因表达的调控
  • 简介:自然界的生物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同样是人.同样是狗,同样是猫,他(它)们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实际上是由五花八门的蛋白质构成的一个个“物体”。不同的蛋白质还行使着不同的

  • 标签: 转基因动物 蛋白质 转基因兔 生物学 自然界 科学家
  • 简介:目的比较HBVS基因与HCV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融合基因免疫与联合基因免疫的效果,为HBV和HCV融合基因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同时含HBVS基因与HCV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SCpcDNA3.1、含HBVS基因真核表达质粒SpcDNA3.1、含HCV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CpcDNA3.1分别免疫小鼠;将SpcDNA3.1+CpcDNA3.1联合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和抗HCV。结果无论是抗HBs和抗HCV阳转出现的时间、阳转率和体液免疫应答强度,融合基因免疫都优于联合基因免疫:融合基因免疫的抗HBs的应答强度低于SpcDNA3.1质粒的免疫,抗HBc的应答强度高于CpcDNA3.1质粒的免疫。结论HCVC基因或其表达产物对HBVS基因或抗原的表达和提呈有抑制作用;HCVC基因与HBVS基因相融合,更有利于HCV核心蛋白的提呈。

  • 标签: 融合基因免疫 联合基因免疫 C基因 效果研究 pcDNA3.1 真核表达质粒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chemerin 敲除在血清chemerin和其他外周代谢器官糖脂代谢酶及其上游分子过氧化物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5周龄的ICR小鼠合计48只,构建脂肪 chemerin 敲除小鼠((-/-)·fabp4:敲除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的靶基因小鼠、(-/-)·adiponectin:只敲除白色脂肪的靶基因小鼠)模型,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后将其分为HFD:高脂对照组和HFD+E:高脂+运动组,雌雄平均分配。通过为期6周的有氧运动(中等强度递增式跑台运动)干预,对小鼠体脂率、空腹血糖、胰岛素敏感性、血脂四项进行检测;结论:(1)有氧运动明显降低了高脂饲料喂养的雄性脂肪chemerin敲除小鼠体脂含量且对脂肪chemerin敲除小鼠体脂含量的作用存在性别差异;(2)有氧运动对雌雄脂肪chemerin敲除小鼠糖脂代谢均有改善作用,对雄性脂肪chemerin敲除小鼠的糖脂代谢作用优于雌性;(3)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脂肪chemerin敲除小鼠的血清chemerin水平、进而上调肝或腓肠肌过氧化物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以及糖脂代谢酶水平。

  • 标签: 有氧运动 脂肪 chemerin 敲除 体脂 糖脂代谢
  • 简介:在人及高等有机体基因组中,有许多基因家族。有的基因家族成员多,有的基因家族成员少;有的基因家族成员功能相似,有的基因家族成员功能各异。所谓多基因家族是指一类具有序列同源性及相似功能的基因;而基因超家族是指一类具有序列同源性而不具相似功能的基因。如果一类蛋白或基因具有共同起源的一个结构域,就属于一个基因超家族,同一个基因可归属于两个或多个基因超家族。

  • 标签: 基因组 多基因家族 基因超家族进化
  • 简介:基因系指携带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人类基因分布于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由1条双螺旋DNA分子构成。DNA分子含有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鸟嘌呤(G)四种核苷酸,并按照碱基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结合形成碱基对。人类共有约30亿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排列形成的基因数目为10万左右。

  • 标签: 基因组学 DNA分子 脱氧核糖核酸 常染色体 碱基配对 碱基对
  • 简介: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是指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而现行高中《生物(选修)》(人教版)在第三章的第四节"基因工程简介"中对这一部分内容只是作了概念上的叙述,对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原理、过程并没有详细的介绍,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认知学习以及教师的授课、辅导都带来了困难,有部分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也是认识模糊.为此,本文就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的有关问题做一些浅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基因诊断 基因治疗 高中 生物 人教版 “基因工程简介”
  • 简介:摘要从生态学角度,人类社会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特殊生态系统。因此它具有生态,社会,经济等多重属性。人类社会对外具有开放性,它不断与周围环境发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而努力去达到一种平衡,对内—即作为核心的人—其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人的活动基本只在一定的人类社会系统中进行,一般是通过对社会的改造而间接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作用。

  • 标签: 生态学 基因的建筑 以人为本 生态建筑
  • 简介: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1型受体亚型(LPA1)对心梗后存活、心肌功能及重构的影响。方法LPA1(+/-)和LPA1(+/+)小鼠建立心梗模型(MI),心梗4周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后取材。天狼猩红染色评价梗死面积和心肌纤维化,WGA染色分析心肌细胞横截面积,TUNEL染色评价心肌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心梗4周后,与LPA1(+/+)心梗组相比,LPA1(+/-)小鼠的生存率较显著降低;心功能未见明显变化;心肌重构方面,梗死面积、肥大、凋亡及纤维化水平均与LPA1(+/+)小鼠MI组无显著差别。结论全身LPA1半剂量缺失致使小鼠心梗4周生存率显著降低,但不影响心梗后心肌重构和心功能。提示LPA1全身半剂量缺失可能通过心肌以外的其它途径影响其心梗后生存率。

  • 标签: 溶血磷脂酸 LPA1(+/-) 心梗 存活率 心肌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敲除腺苷A2A受体基因对慢性低O2高CO2模型小鼠前额叶皮质细胞凋亡以及磷酸化p38丝裂原活性蛋白激酶(p-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腺苷A2A受体野生型(+/+)小鼠和16只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型(-/-)小鼠各分为2个亚组,分别是对照-野生基因组、4周低O2高CO2-野生基因组(简称模型-野生基因组)、对照-基因敲除组、4周低O2高CO2-基因敲除组(简称模型-基因敲除组),每组各8只小鼠。将模型-野生基因组、模型-基因敲除组小鼠置于常压低O2高CO2动物舱内,舱内O2浓度维持在9%~11%水平,CO2浓度维持在5.5%~6.5%水平,每天干预8 h,每周干预6 d,持续干预4周。于4周制模结束后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小鼠前额叶皮质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前额叶皮质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两模型亚组前额叶皮质凋亡细胞数量均较相应的对照亚组明显增加(P<0.05),并且模型-野生基因组皮质凋亡情况较模型-基因敲除组更显著(P<0.05);两模型亚组前额叶皮质p-p38MAPK蛋白表达均较相应的对照亚组明显上调(P<0.05),并且模型-野生基因组p-p38MAPK蛋白表达上调幅度较模型-基因敲除组更显著(P<0.05)。结论敲除腺苷A2A受体基因能抑制慢性低O2高CO2模型小鼠前额叶皮质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减少前额叶皮质神经细胞凋亡,为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认知功能提供更多实验依据。

  • 标签: 腺苷A2A受体 低氧 高碳酸血症 细胞凋亡 p38MAPK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