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索口腔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有效的口腔护理方式。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8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患者 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 A、 B、 C三组 ,每组各 20例 。对 A、 B、 C三组 口腔疾病患者分别实施棉球擦拭法护理、 结局分类法以及棉球擦拭联合护理结局分类法护理。比较三组 患者在 不同护理措施下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 2 周后有效率为 C组 >A组 > B组 ,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 P<0.05,护理 4周后有效率为 C组 >B组 >A组 ,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 P<0.05。结论:对于口腔疾病患者采用棉球 擦拭法进行护理在 , 前两周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护理到第 4周时护理结局分类法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口腔擦拭法,采用口腔擦拭联合护理结局分类法其护理效果更高,因此我们应采用棉球擦拭法和护理结局分类法相结合的护理方式护理口腔疾病。

  • 标签: 棉球擦拭法 护理结局分类法 口腔疾病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研究口腔修复美学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 100 例我院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修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口腔修复美学理念的治疗方式,对两组的临床修复效果、美观情况和舒适度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 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美观情况均低于观察组,但是在舒适度方面两组没有明显的差异, P > 0.05 。 结论 口腔修复美学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可以有效的提升临床修复的效果,并且还可以达到一定的美观度,有着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口轻修复美学 口腔修复 应用 效果
  • 简介:山东省安丘市市立医院 山东省安丘市 262100 2. 山东省安丘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省安丘市 262100   摘要:目的:探究口腔种植技术是否在口腔美容中具有显著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单颗牙缺失患者共 86 例,将 86 例患者通过抽号的方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 43 人。对其中一组单颗牙缺失患者进行固定桥修复治疗,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单颗牙缺失患者则进行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设定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单颗牙缺失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7.67% ( 42 例),高于对照组的 79.07% ( 34 例),且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 P < 0.05 )。结论:口腔种植技术能够有效对患者的缺失牙进行修复,值得在口腔美容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口腔种植技术;口腔美容;临床应用   单颗牙缺失作为一种常见的牙列缺损症状,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如若不对患者的单颗牙缺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以及后遗症,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我院开展本次临床修复试验,来探究口腔种植技术在口腔美容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单颗牙缺失患者共 86 例,将 86 例患者通过抽号的方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 43 人。   对其中一组单颗牙缺失患者进行固定桥修复治疗,设定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有 25 例男性患者, 18 例女性患者, 43 例单颗牙缺失患者的年龄跨度为 19~51 岁,平均年龄为( 31.24±4.76 )岁。   另一组单颗牙缺失患者则进行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设定为治疗组。治疗组中有 24 例男性患者, 19 例女性患者, 43 例单颗牙缺失患者的年龄跨度为 20~49 岁,平均年龄为( 31.46±4.51 )岁。   两组单颗牙缺失患者的性别以及平均年龄一般资料,接受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包的处理,可确定存在统计学意义(即 P > 0.05 )。    1.2 修复方法   对照组对单颗牙缺失患者实施固定桥修复治疗,即医护人员将患者无法留存的牙齿进行拔除,并在定期复诊期间,对患者牙槽骨进行相应改造,同时对患者口腔进行取模,并制作出相对应的义齿牙冠。义齿牙冠制作完成后,及时帮助患者进行佩戴,并对其咬合情况以及不适症状进行观测,定期回院复诊。   治疗组则对单颗牙缺失患者实施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即在进行修复手术前,通过 X 线对患者的牙槽骨密度、牙槽骨高度、邻牙情况以及待植区结构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患者修复模型的参数进行计算,为模型的制作提供可靠依据。修复手术中,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彻底的消毒与清洗,并充分暴露其牙槽骨,通过扩钻孔的辅助,将种植体植入患者的缺牙处,再对其软组织进行缝合。术后,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抗生素的抗感染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工作,定期回院复诊。    1.3 评价指标   单颗牙缺失患者的临床修复标准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患者缺失牙修复效果美观,咀嚼能力有显著改善,且不伴有修复体松动、折裂以及脱落的现象时,判定为显效;患者缺失牙修复效果良好,咀嚼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在日常用牙中仅伴有轻微的刺痛时,判定为有效;患者缺失牙修复无明显效果,且修复体有松动、折裂以及脱落的现象时,视为无效。   对两组单颗牙缺失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计算,其中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当总有效率越高时,修复效果越显著。    1.4 数据处理   两组单颗牙缺失患者的所有对比数据,均接受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包的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通过卡方检验,当求得 P < 0.05 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单颗牙缺失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7.67% ( 42 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9.07% ( 34 例),数据差异接受统计学软件包的处理,可判定存在统计学意义(即 P < 0.05 )。两组单颗牙缺失患者的各项修复对比数据。   表 1 两组单颗牙缺失患者的各项修复对比数据   组别     显效 [ 例( % ) ]  有效 [ 例( % ) ]  无效 [ 例( % ) ]  总有效率 [ 例( % ) ]   对照组  16 ( 37.21 )    18 ( 41.86 )    9 ( 20.93 )       34 ( 79.07 )   治疗组  31 ( 72.09 )   11 ( 25.58 )     1 ( 2.33 )         42 ( 97.67 )    3. 讨论   临床上单颗牙缺损的发生,主要是由龋齿、牙周病等原因所造成,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出现发音不全以及咀嚼功能下降的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现代牙科医疗技术的发展,单颗牙缺损患者不仅在口腔功能修复上有所要求,相应也希望修复效果的美观。   单颗牙缺损患者常规使用的固定桥修复治疗,虽然能对患者的口腔有一定程度的修复,但需要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且实施固定桥修复治疗时,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程度的疼痛,并且容易出现复发以及感染的可能,因此在修复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口腔种植牙修复在对单颗牙缺损患者的治疗中,更具稳定性,且在修复完成后,种植体与真牙无明显的区别,不仅能够对患者的各项口腔功能进行良好的恢复,在另一方面也更符合患者的审美。另外,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具有更长的预后期,不容易发生修复体松动、折裂以及脱落的现象。   结合临床修复试验,能够得出结论,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比之固定桥修复治疗,能够更加有效对单颗牙缺损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且组间总效率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 P < 0.05 )。因此,口腔种植技术值得在口腔美容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遵望 . 口腔种植牙修复 68 例单个牙缺失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24(4):67-67.     [2] 刘卫国 , 韦克新 .54 例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美学观察和疗效分析 [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16(27):118-118,119.     [3] 邱伟芳 , 邓文正 , 曾冠强等 . 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 60 例疗效分析 [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21(z1):2-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如何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以防范医疗风险。方法: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在诊疗服务过程中需要遵守各种管理制度,提高技术水平,在服务过程中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结果与结论: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能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服务质量,防范医疗风险。

  • 标签: 基层医院 医疗质量 医疗风险 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G通信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领域,构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5G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方法收集并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所采用的5G技术应用领域案例:5G+远程医疗应用案例、5G+负压救护车案例、5G+远程监护案例、5G+人工智能案例、5G+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案例、5G+疫情防控大数据分析案例。结果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5G应用案例分析,挖掘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5G智慧医疗服务体系的关键要素。通过优化升级医院内部服务模式,打破院内院外壁垒,整合院内外资源,加强5G智慧医疗安全保障等方法形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5G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包括应用层、技术服务层、网络支撑层、安全体系层。结论5G通信技术具备速度更快、时延更短、容量更密的特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能进一步提升医生诊断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远程共享和实时信息交互,能有效阻断疫情传播,缓解医疗资源匮乏、医护人员短缺等问题,让疫情防治更加高效便捷。

  • 标签: 5G通信技术 人工智能 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 智慧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疾病风险调整模型对二级公立和民营综合医院进行住院医疗服务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探讨疾病风险调整模型在不同所有制医院医疗服务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基于成都市2017年和2018年1 032 865份病案首页,应用疾病管理智能分析和评估系统建立以病死率、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医疗服务费用、药品费用和手术耗材费用作为因变量、相关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计算风险调整后的病例组合指数(ACMI),对病死率、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风险预测,分别得出公立及民营二级综合医院各指标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比值(O/E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二级公立综合医院ACMI值为4.63,略高于民营医院的4.55,救治患者的技术难度和资源消耗略高于民营医院;从O/E值来看,二级公立医院对疾病病死率、医疗服务费用和住院药品费用管理总体较好,各二级民营综合医院住院费用等指标的O/E值差别较大,存在费用不合理的可能性;二级公立综合医院手术耗材费用O/E值为1.54,费用管理上存在改进空间。结论疾病风险调整模型充分考虑了不同机构收治患者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不同不能简单比较的特征,以个体病例为建模基础,实现了不同所有制医院的可比性,为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

  • 标签: 住院 疾病风险调整 O/E指数 医疗服务评价 医院,公立 医院,私立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供需平衡视角,分析医共体下基层医疗服务特色措施实施成效。方法于2019年7—9月,在浙江省内选取2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从每个地区的医共体内选取1家牵头医院及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共调查213名医务人员及703名居民,了解其对医共体基层医疗服务特色措施的知晓度及效果评价情况。频数、占比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供需双方效果评价得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医共体基层医疗服务特色措施效果评价,医务人员评分为(4.39±0.07)分,居民评分为(3.85±0.06)分;居民较为关注服务能力及服务内容,而医务人员较为关注服务内容及开展服务的模式;供需双方在基层慢性病诊疗水平的提升及获取服务的便利性方面,呈现供需一致性。结论医共体应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并借助医疗保险机构完善基层服务模式。同时,应从供需平衡视角优化基层医疗服务政策。

  • 标签: 卫生服务管理 供需平衡 医共体 基层医疗服务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会逐步完善各项公共服务,改善其均等化程度,而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能够提高人的城镇化和社会生活城镇化水平。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经公布,便要求公共服务的提供要根据人口和空间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展开部署,健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因此,可以研宄新型城镇化与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耦合协调发展关系,探究其时间空间特征,分析发展类型和原因,找到阻碍两系统发展的问题,进而给出相应政策建议,促进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医疗卫生 公共服务 均等化耦合 协调发展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不仅仅再局限于物质层面,还有精神、心理层面上需求,而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社区经验来说,积极开展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够显著地减少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可以给予在心理层面、精神方面有潜在风险的患者合理的医疗,加强社区内部的心理卫生管理,避免产生自伤和他伤事件。

  • 标签: 辽宁省 心理健康咨询 心理医疗服务 现状 存在的问题
  • 简介:【摘 要】 目的 : 探讨 在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 选用 口腔粘结材料辅助 治疗的方法及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 50 例 口腔修复患者按 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 25 例)患者 传统材料 进行 填充 治疗,给 予观察组( 25 例)患者绿巨人粘结体系进行填充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微渗漏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微渗漏各等级均优于对照组( χ 2 = 14.285 、 4.500 、 4.500 、 13.235 , P < 0.05 );两组患者微渗漏深度分别为( 1.75±0.42 ) mm 、( 0.54±0.24 ) mm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口腔护理干预对于控制口腔感染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是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口腔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进行研究,在对照组中,主要是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在观察组中,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口腔护理干预对策,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感染率。结果是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口腔护理干预 患者 口腔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郊区“二代居民”对养老中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需求 。方法 在上海市华新镇,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随机分层对截止 2018 年 7 月 1日完成普通签约的 488名“二代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 、基本信息 488人中,男性 291 人、女性 197 人 ; 父母就医情况 :344 人是由子女代配药或陪同, 142 人是由父母自己配药。 2 、医疗项目满意度 84.8 %对目前给养老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满意或非常满意 , 82.2 %对给老年人慢性病配药的数量满意或非常满意 ; 慢性病配药时长 :56.8% 选择 1 个月, 25.6% 选择 2 个月, 9.4% 选择 3 个月。 3 、医疗服务 父母就医医院选择方面: 74.8% 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室,其中选择的原因前三位是 44.4% 是等候时间短、 35.6% 是医疗费用低报销比例大、 9.03% 有熟悉的医务人员,最希望得到的医疗服务项目前三项分别是医生上门诊治( 81.6% 选择)、上门输液( 46.9% 选择)、免费的体检( 41.6% 选择);在上门医疗服务风险承担上, 17.2% 愿意全部承担, 58.8% 部分承担, 23.9% 不愿意承担;在前三医疗上门服务项目中费用承担方面:家庭医生上门诊疗费用选择比例前三的是 31-50 元( 17.4% )、 10-30 元( 44.5% )、 10 元以下( 33.8% ),上门输液费用选择比例前三的是 31-50 元( 22.1% )、 10-30 元( 33.8% )、 10 元以下( 37.1% ),上门抽血费用选择比例前三的是 31-50 元( 20.1% )、 10-30 元( 39.5% )、 10 元以下( 37.3% )。

  • 标签: 二代居民 医养结合 医疗服务 调查 养老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病率不断增加,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面和整体质量越趋重要,加强基层医疗的人才培养与配置是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提条件。本文总结分析了发达国家开业护士在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时工作场所、面向人群、服务内容等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展望,以期为我国培养开业护士、设置开业护士岗位,促进组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梯队,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 标签: 开业护士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岗位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口腔溃疡患者开展口腔护理结合饮食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 2018年 9月到 2019年 9月接诊的口腔溃疡患者 9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口腔溃疡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 47例口腔溃疡患者常规口腔护理,选做对照组,给予剩余 47例口腔溃疡患者口腔护理结合饮食干预,选做研究组,对比两组口腔溃疡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口腔溃疡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临床有效率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口腔溃疡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进食率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临床中针对口腔溃疡患者,为其提供口腔护理结合饮食干预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高康复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口腔溃疡 口腔护理 饮食干预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病患者采用口腔药膜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7年 7月 -2019年 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 100例患有口腔黏膜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 50例。采用常规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常规方法结合口腔药膜方法对试验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显效率为 80.00%,对照组为 40.00%,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4.00%,对照组为 60.00%,试验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P<0.05)。分别对患者给予不同方法实施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复发 2例,占 4.00%,对照组患者复发 16例,占 3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口腔黏膜病患者采用口腔药膜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复发人数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黏膜病 口腔药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外科手术后的病患的口腔采取口腔清洗的方式来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们医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入住的进行口腔外科手术的 120例病患进行研究,根据实验的需要,将这些病患分为研究 A组( 60例)与研究 B组( 60例)。研究 B组的病患采取常规性的术后口腔护理方式,研究 A组的病患采取口腔冲洗的护理方式。对两组病患的伤口的愈合、感染与情况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 A组的病患的口腔愈合情况比研究 B组的愈合情况好, P>0.05;研究 A组的病患的口腔感染人数比研究 B组的口腔感染人数少, P<0.05;研究 A组的病患对口腔的清洁满意程度比研究 B组的高, P<0.05。结论:对进行口腔外科手术后的病患的口腔进行冲洗方式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病患的伤口愈合率,降低感染率,从而提高病患对口腔清洁的满意度,这种方式应当被进一步地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口腔外科 术后护理 口腔冲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癌放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口腔癌放疗患者138例,采取回顾调查法,对口腔癌放疗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收集及发生口腔感染现状。根据口腔感染判定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口腔癌放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相关危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8例口腔癌患者中发生口腔感染的患者19例,占13.7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血浆白蛋白<40 g/L、放疗周期3周以上、不良口腔习惯及粒细胞绝对值<0.5×109/L均为导致口腔感染发生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放疗周期3周以上及不良口腔习惯均为导致口腔感染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年龄≥60岁、化疗周期3周及以上和不良口腔习惯等均为放疗后口腔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应加强口腔卫生的健康重要宣传,改善不良口腔习惯,多给予高龄患者支持和关爱,提升其自我口腔清洁能力,根据患者病情实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放疗次数及时间,提升患者的治疗耐受度。

  • 标签: 口腔癌 放疗患者 口腔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口 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 的口腔护理方案, 为减少患者的痛苦以及实现更好的护理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取本院 20 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此次 研究,纳入标本的 时间介于 为 2018年 03 月 -2019年 07 月,对 20 例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总结合分析,主要进行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进行功能训练,通过拍片的方式观察肿瘤的变化情况。 结果 20 例口 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全部顺利完成肿瘤的放射治疗,提高了自身生活质量,减少了复发的可能性。 结论 将 优质的护理服务应用于 口 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过程中,可促使其相关临床症状得到更为良好的改善,其生活质量亦会随之大为提升,也会相应的对护理服务给出更高的评价 。

  • 标签: 口 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放疗 生活质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护理干预对患者口腔感染的影响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口腔疾病患者 100例为对象,随机将 10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 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口腔护理,比较两组的口腔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口腔感染率 2.00%比对照组 14.00%低,护理满意度评分( 38.7±0.5分)比对照组( 31.5±0.3分)高, P< 0.05。结论口腔护理干预对患者口腔感染具有抑制和减少的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口腔疾病患者 护理口腔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