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疫苗接种时发生异常反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期间,发生接种异常反应的6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为34例,女性为28例,年龄0至7岁,调查这些患者出现异常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62例出现异常反应的患者中,出现过敏性皮疹的患者有55例,出现无菌性脓肿的有4例,热性惊厥的有2例,晕厥的有1例;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的儿童,占总人数的77.41%,3岁以上的儿童发生异常反应的较少。讨论在接种前做好健康检查,及时询问受种者的病史、过敏史和当前健康状况等,是减少异常反应情况发生的关键所在。

  • 标签: 接种疫苗 异常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农村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方法策略,降低在农村流动儿童中发生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概率。方法收集2013年01月01日到2014年12月31日出生的,并且居住在本地时间超过三个月以上的,户籍为外地的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进行比较,并对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的接种史和接种证,进行接种情况的核对,掌握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和免疫覆盖率的情况。结果普查的结果表明农村流动儿童父母对接种疫苗的认知程度和本地儿童父母对接种疫苗的认知程度有着很大的差距。流动儿童中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概率明显大于本地儿童,父母的学识程度较高和家庭收入良好的流动儿童接种疫苗的数量比较多。结论建议政府出台政策进行扶持帮助,提高对接种疫苗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接种疫苗服务质量,进行补种疫苗措施,上述这些都是能够提高农村流动儿童接种疫苗的办法。

  • 标签: 农村 流动儿童 预防接种 管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安全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40例接受预防接种儿童,根据不同干预方案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实验组实施安全管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儿童接种率为97.4%,儿童配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77.8%(P<0.05);实验组儿童家属知晓率为92.2%,儿童家属满意率为9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79.3%(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25%(P<0.05)。结论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安全管理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接种率和儿童及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安全管理 儿童预防接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提高的策略。方法选取在我地区一些工作单位和常驻人员18-70岁的不同人群,一共有3000人。对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到有效问卷占据总调查人数的90.7%。总平均得分为(8.32±1.68)分。在这些调查对象中,只有1468人接种过乙肝疫苗,占据总调查人数的53.95%,其中自愿接种的人数最多,为754人,占据总调查人数的27.71%。结论提高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首先需要强化群众健康教育,从而增强人民群众乙肝预防控制意识。

  • 标签: 成人 乙肝疫苗 接种率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介苗初种阳转率的接种技巧。方法采取资料回顾的方法,选取342名新生儿。将这些新生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218名新生儿,而对照组有124名新生儿。实验组注射卡介苗之后,针头会在皮肤之中停留5-10s再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再将针头拔出;对照组,卡介苗注射完成之后,医生将针头按照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180°之后,再将针头拔出。最后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接种效果。结果实验组218名新生儿,有45名药液流出,所占比重为20.6%,对照组有96名新生儿药液流出,所占比重77.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12周之后,对照组有102名新生儿呈现的阳性,阳转率达到了82.3%;实验组有203名新生儿检查结果为阳性,阳转率达到了93.1%,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注射卡介苗之后,针头在皮肤中停留5-10s,再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达到180°之后再拔出,卡介苗初种阳转率效果更佳。

  • 标签: 卡介苗 阳转率 接种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临床分析,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曾在我社区内接受预防接种的320例儿童,所有接种人群均出现异常反应,以流行病学描述方法对异常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这些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病例中,大部分属于一般反应,所占比例为87.5%,异常反应人数所占比例为7.8%,偶合反应所占比例为4.7%;异常反应发生人群主要为1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为46.9%,1—2岁儿童所占比例为40.7%,2—6岁儿童所占比例为9.4%,6岁以上儿童所占比例为3.1%,发病患者中女性低于男性;发病地区中乡村最多,城乡结合部社区次之,城市社区最少。结论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为能够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减少,在接种前应当实施健康检查,对接种人员病史、过敏史以及家族史与目前健康状况详细询问,在预防接种时,应当将有关禁忌症正确掌握,防止接种过程中发生异常反应。

  • 标签: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提案背景】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疫苗接种工作不断取得突破,但同时,不少地方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学龄儿童阶段的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疫情频频爆发,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忧虑。调查发现,当前儿童疫苗接种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 标签: 疫苗接种 学龄儿童 卫生事业 人民群众 发病率 传染病
  • 简介:带状泡疹疫苗属于减毒活疫苗,理论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使用该疫苗后可能导致带状疱疹。尤其是老年患者或正在接受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并被推荐接种该疫苗者。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美国预防接种咨询委员会(ACIP)推荐,"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包括接受大剂量皮质激素(泼尼松〉20mg/d或相当的其他激素),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应在停药至少1个月后方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 标签: 带状疱疹 疫苗接种 皮质类固醇 减毒活疫苗 免疫功能 治疗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安全预防接种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间在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的520例儿童为对象,将260例采取安全预防接种护理的儿童作为观察组,另外260例采取常规接种护理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成功接种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儿童成功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童配合度与家长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预防接种中,对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模式加以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儿童接种成功率,而且能够促进儿童配合度与家长满意度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接种 安全预防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护理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预防接种小儿70例,分为对照组(n=35)和实验组(n=35),两组小儿接种疫苗期间,均按照严格的流程进行操作,并做好消毒工作.其后给予对照组小儿基础护理,实验组小儿则采用全程护理,观察效果。结果实验组小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时照组,护理满意度于时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小儿预防接种中应用全程护理,其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全程护理 小儿预防接种 应用
  • 简介:2015年8月20日,美国第39任总统、91岁高龄的吉米·卡特被报道不幸患上了恶性黑素瘤,进一步的检查表明肿瘤已经扩散到他的大脑。消息一出,不少人都为这位长期致力于中美关系发展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捏了一把汗,毕竟恶性黑素瘤是一种十分可怕、有着极高死亡率(晚期的五年生存率<10%)的癌症,更何况

  • 标签: 恶性黑素瘤 五年生存率 免疫治疗 中美关系 嵌合抗原 卡特
  • 简介:我们认为常规免疫是区别于重大疫病免疫以外,被列入防疫计划需经常性开展的动物疫病免疫,但又区别于少发、零星发生的疫病,一旦多发或爆发又会带来很大影响,常规性疫病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因发生程度、危害程度确定,特殊情况下也可上升为重大疫病,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防控或对待,并建立不同的防控机制。本文根据防疫工作的实际情况,

  • 标签: 常规免疫 疫病免疫 重大疫病 防控机制 免费供应 列人
  • 简介:目的建立小鼠胰腺癌发生模型并观察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群的变化。方法利用致癌剂二甲基苯葸(DMBA)胰腺内原位包埋的方法建立从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胰腺导管内瘤变(pancreaticintraepithelialneoplasma,PanlN)到胰腺癌(pancreaticcancer,PC)的发生模型。共建模60只,8周后处死小鼠。随机选择20只存活小鼠,利用流式细胞计数技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及胰腺病变组织中7个免疫细胞群的变化。结果建模8周内共死亡14只(23.3%),存活46只。46只小鼠病变胰腺组织均制备石蜡切片行常规HE染色。46个病变组织中,12例CP(26.1%),11例低级别PanIN(lowgrade—PanlN,PanIN-1,2,LOPanIN)(23.9%),9例高级别PanIN(highgrade—PanlN,PanIN.3,HG-PanIN)(19.6%)及14例PC(30.4%)。随机选择的20只小鼠中,PC及HG—PdnIN小鼠外周血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suppressorcells.MDSC)明显高于LG.PanIN及CP小鼠。PC及HG—PanlN小鼠胰腺病变组织中粒细胞、MDSC及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mphages,TAM)较LG.PanlN及CP小鼠明显升高,而T淋巴细胞及M1型TAM明显减少。结论利用DMBA胰腺内原位包埋是建立小鼠胰腺癌发生模型的简便易行的方法。胰腺癌在发生过程中,伴随全身及局部的免疫抑制效应,以病变组织内尤为明显,其中MDSC及M2型TAM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胰腺癌 癌发生 免疫抑制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酶联免疫法(ELISA)与化学发光免疫法对AFP的检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二者的方法学性能。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法同时对临床送检的90例AFP血清标本进行检测,通过对比试验、线性试验及精密度试验,分析两组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对比试验表明,两种试验方法对AFP检测无明显差异(P>0.05),线性试验表明在5~400ng/ml和2~900ng/ml的范围内,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法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表明病理高值化学发光优于酶联免疫法。结论在对AFP的检测中,化学发光免疫法具有高精密度和高准确性,较ELISA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化学发光免疫法 APF检测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沂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临沂市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所有AEFI个案数进行细致分析。结果①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临沂市共报告AEFI病例256例,AEFI报告县覆盖率为100%。其中,一般反应238例(93.0%),异常反应15例(5.9%),偶合症3例(1.2%);②男性147例(57.4%),女性109例(42.6%)。男女性别比为1.31;③256例AEFI病例中<1岁135例(52.7%),1~2岁69例(27.0%),6~7岁28例(10.9%);④AEFI发生率前三位分别为百白破(无细胞)疫苗、麻风疫苗和白破联合疫苗;⑤24h内发生AEFI占比高达81.3%。结论临沂市AEFI发生人群主要为6岁以下婴幼儿,以一般反应为主,多在接种疫苗后24h之内发生。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安全性较高。

  • 标签: AEFI 一般反应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