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10月28日-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办,国际信息伦理学中心协办的中国信息伦理国际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德国、瑞典、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知名学者和国内相关大学、信息产业界、政府监管部门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先生出席大会并做重要讲话,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信息伦理学 国际会议 中共中央宣传部 2010年 道德建设
  • 简介:在公平启发理论的基础上,以13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室实验探讨了信息呈现顺序对公平判断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信息呈现顺序能够影响人们的公平判断——当结果适宜性信息更早获得时,结果公平对公平判断的影响要大于结果适宜性信息较晚呈现时的影响;(2)公平形式偏好对公平判断的信息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即当高偏好信息先于低偏好信息出现时,公平判断的顺序效应会得到加强;而在低偏好信息先于高偏好信息出现的情况下,公平判断的顺序效应会被减弱。

  • 标签: 公平启发理论 信息呈现顺序 公平形式偏好 公平判断
  • 简介:信息模糊(obfuscation)是行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主要解释了在商品买卖过程中,销售商通过把商品信息复杂化等手段,让人们的消费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从而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面对信息模糊做出种种不明智的选择的现象问题。本文从以往的研究成果出发,就信息模糊、有限理性和销售者的决策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信息模糊的跨学科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信息模糊 有限理性 消费决策
  • 简介:在人脸认知研究的特征说、结构说和整体说的基础上,通过草图人脸与人脸相似程度主观评价的调查,发现五官位置、拓扑结构、五官比例、轮廓外形和五官外形等五个维度对人脸识别影响的权重依次减小,并且存在着多种显著的不同水平的交互作用.进而提出,五官位置和拓扑结构可组合成具体图形意义上的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将整体人脸分解成有序的特征集.

  • 标签: 草图人脸 结构 特征 整体
  • 简介:目的:探讨监狱警察心理素质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规律.方法:在访谈的基础上,采用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问卷对1195名监狱警察做心理素质测查.结果:男监狱警察的人格特征表现为"7高8低",女监狱警察的人格特征表现为"5高7低";不同行政职级、文化程度及工作岗位的监狱警察在16个人格特征的6个方面存在差异;心理健康得分低于12分者占1.96%.结论:监狱警察心理素质较为良好;不同背景信息监狱警察心理素质存在差异性与共同性;监狱警察情绪显著不稳定者占1.96%.

  • 标签: 监狱警察 心理素质 人格特征
  • 简介:情绪社会信息模型(EmotionsasSocialInformationModel,EASI)是从情绪社会功能研究取向发展而来,它扩展了传统的情绪个人效应研究,构建了一个统一的情绪社会功能研究框架。EASI模型以情绪的信息功能为理论核心,认为情绪通过引发观察者的情感反应和推理过程两条路径来影响他们的行为,且情感反应和推理过程对观察者行为的预测能力还取决于观察者的信息加工的动机和社会情境因素这两个调节变量。新近研究为EASI模型提供了证据,证明了EASI模型在某些情境中可以有效预测情绪对人际效应的作用。未来的研究还需深入探讨东方文化对情绪推理内容形成的影响机制、混合、模糊以及动态情绪的系统研究、EASI模型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适用性以及情绪人际效应和相关学科的应用拓展。

  • 标签: EASI模型 情绪 个人效应 人际效应 社会功能
  • 简介:根据互联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归纳出信息产权民事法律保护的三个理想型规范形态:第一是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的产权保护模式,其规范形态是底层数据安全与隐私权为主的事后救济。第二是互联网平台信息产权交易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主的事前授权规范。第三是互联网+信息产权交易价值共享法律保护,形成共享激励模式,以反垄断法为主的事中规制规范。数字经济不同于市场经济的市场分配方式,需要以信息产品定价机制来分配信息产权,形成公法嵌入私法的法律规范模式。

  • 标签: 信息产权 规范形态 人格要素 理想型
  • 简介:<正>现代信息利学证明,人类从物质到精神的反映,是借助于信息作为中介完成的,信息是人类社会、生物等不同领域联系的一种重要的中介。过去人们研究认识,只讲精神与物质的相互关系,而没有探究物质与精神、意识之间,有无中介环节。现在看来信息就是这个中介环节,是联系实践与认识,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媒介。外部世界对于人的影响在人的头脑中反映成为人的感觉,人接触的事物现象可以类比为信息源,感觉起着检验信息的作用。感官是人类感受信息的器官,它产生的反应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神经系统相当于信息传输系统,即通信系统,大脑则起信息加工

  • 标签: 信息论 外部世界 信息传输系统 相互关系 现代信息科学 信息加工
  • 简介:<正>一、实验目的关于系列材料的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国外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如Murdock(1962年)研究了词单上的单词数量和每个单词的不同呈现时间对记忆效果有不同的影响;postman和phillips(1965年)研究了从事一项智力活动对刚才记过的词单有干扰作用。但探讨中小学生识

  • 标签: 中小学生 短时记忆 呈现时间 长时记忆 实验研究 识记
  • 简介:探讨时间和空间信息在不同伸手拦截运动阶段中的作用。利用遮挡和干扰的手段,通过考察在排除某种信息后的情况,分析其该信息对伸手拦截运动参数的影响。结果发现:空间信息主要作用于早期,缺乏空间信息时手的最大速度显著减小;时间信息在整个拦截过程中均起作用,干扰早期和中期的时间信息将使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推后。结果不支持现有的伸手拦截模型,但与"计划控制模型"相符。

  • 标签: 拦截运动 τ 计划控制模型
  • 简介:本研究采用注意瞬脱实验范式探讨了语义信息在数量表征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双任务方式中,字母辨认任务对大数(5及以上)的辨认产生干扰,但不影响小数(4及以下)的辨认绩效;(2)数量表征在视野上出现差异性,表现为在小数辨认时,左侧视野呈现绩效高于右侧;大数辨认正好相反,即右侧视野呈现高于左侧。结果表明,语义信息在表征小数和大数中的作用不同:小数的表征无需语言参与;而大数则更多地涉及语义信息,可能需语音回路中无声复述机制的参与。

  • 标签: 数量表征方式 大数 小数 语义信息
  • 简介:作为传统的工科类高校,近年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在保持包括气象、信号与信息管理等领域优势的同时,加大了文科类专业学科的建设,目前,共有包括电子商务、外语、社会科学、信息统计、管理、会计和经济贸易七大支干系,涉及数十个专业方向,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

  • 标签: 信息管理 工程学院 文科类 成都 专业学科 电子商务
  • 简介:本研究系统探讨2~3岁幼儿对存在多个个体的交流场景中信息传递的理解。结果发现幼儿能够根据交流者的选择偏好预测接收者的行为(实验一)。当破坏交流双方的联合注意信号(实验二)、改变测试对象(实验三)或测试前交流者离开任务场景(实验四)时,幼儿不再根据交流者的偏好来预测接收者的行为。上述结果说明交流双方的联合注意是幼儿理解信息传递的重要因素,这些结果为社会交互和意图行为的认知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交流 信息传递 共享意图 联合注意
  • 简介:该研究运用窗口阅读及命名探测技术.对即时与延迟状态下合适与不合适背景信息的激活模式进行了探讨。被试阅读含有精细阐述错误信息的语篇,并对合适或不合适的探测词进行命名反应。结果发现,虽然即时条件下,受精细阐述的不合适探测词激活水平高于合适探测词,但当延迟时间为1500ms时,原有的激活模式发生了逆转。这种激活模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合适的背景信息随时程延长激活水平得到提升所致。

  • 标签: 篇章阅读理解 先行信息通达 窗口阅读 精细阐述
  • 简介:研究采用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学录像为实验材料,以98名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和非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反应时测量法探讨小学教师加工不同类型课堂信息的速度和辨别能力。结果表明:有学科教学经验的教师(语文和数学教师)在重视学科教学内容的同时,也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课堂气氛的调节;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经验对教师的课堂信息加工能力和教学专长发展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论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学专长以及教师培训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

  • 标签: 小学教师 学科内容信息 课堂活动信息 课堂背景信息
  • 简介:研究以独裁者博弈任务为载体,考查了小学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不同来源的正向反馈信息对于儿童分享行为的促进效应。研究随机选取了小学二、四、六年级的学生共386名,每个年级的三个实验组在自然分享条件后分别接受来自权威、同伴和自我的正向反馈信息,继而完成后续任务。结果表明:(1)在自然分享情况下,六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显著多于二、四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随着年级升高,儿童从倾向于利己分享逐渐转为以平分为主;(2)来自同伴和权威的正向反馈可以提高二、四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自我评价的正向反馈明显提高四、六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结论:小学儿童的分享数量和进行平分的人数比例都随年级升高而增加,来自同伴、权威和自我的正向反馈分别适用于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分享行为促进。

  • 标签: 小学儿童 分享行为 正向反馈 反馈来源
  • 简介:在构像理论中,用来证明决策分为筛选和选择两个独立阶段的证据存在于:筛选阶段的信息在选择阶段不再被使用。本研究以构像理论为基础,设计实验室模拟实验,以实验情境中越来越苛刻的限制条件,迫使决策者在选择决策阶段不利用筛选信息,以此来检验决策者在选择决策阶段是否利用筛选信息,以及利用的程度和条件。实验情境的设计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从信息最容易获得,记忆负荷最小的决策情境,过渡到信息最难以获得,记忆负荷最大的决策情境。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筛选信息在大部分决策者进行选择性决策的时候得到了利用,用以选择最终的备择项;(2)随着选择决策过程中对于筛选信息的记忆负荷,以及认知负荷的增加,筛选信息在选择阶段被利用的可能性有所减少。

  • 标签: 构像理论 筛选 选择 定向收拢
  • 简介:信息伦理学领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有些学者将信息伦理学作为一门非规范的伦理学来研究,而另一些学者则偏重于信息伦理学的规范性质.信息伦理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应当研究不同类型的信息活动中已经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伦理问题,而不能成为计算机伦理学、媒体伦理学、生物信息伦理学、网络伦理学的集装箱.规范的信息伦理学可以参考义务论、美德论、效果论的分析框架,而且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各国的信息伦理学有本土化的问题,但在全球性的信息沟通中,应当实现不同的信息伦理学的整合.

  • 标签: 信息 伦理 信息伦理学
  • 简介:对十多年来儿童青少年信息加工发展的机制以及脑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采用减法反应、指数函数、双曲线函数、微观发生设计、横断设计、脑超慢波等方法,研究了信息加工速度、信息加工策略、信息加工的空间、信息加工的脑机制等问题,对信息加工的发展机制、内部过程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信息加工的模型和策略发展的模型.

  • 标签: 儿童 信息加工 加工速度 加工策略 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