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陕西省渭南高新区怀碧植保品厂日前试验成功一种能使棉株快速脱叶、高效膨桃、全集吐絮、提高纤维比重的棉花生理刺激素——棉花脱叶王。试验结果显示:棉花脱叶王药后1~2小时可刺激棉花叶片营养物质快速转向棉桃,使叶面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合成中止,棉叶缓慢枯死,4~5天内棉叶急速脱落,棉桃迅速膨大,

  • 标签: 棉花叶片 陕西省 脱叶 研制成功 试验成功 叶绿素合成
  • 简介:据预测,2013年全省棉花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趋势,主要有棉铃虫,棉盲蝽,棉苗蚜,棉叶螨,棉苗病,棉花枯、黄萎病等。其中二代棉铃虫大发生,发生面积1200万商棉苗病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20万亩;枯、黄萎病中等发生,部分棉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00万亩;棉盲蝽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50万亩;棉蚜偏轻发生,

  • 标签: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棉花 山东省 二代棉铃虫 发生面积 发生趋势
  • 简介:本文综述了棉铃虫对转眈基因棉花的抗性机制和抗性风险,重点讨论了基因策略包括转入多个杀虫基因、定向和器官特异表达、侵害诱导表达、调控表达、高杀死与低表达策略,田间策略如助棉品种的轮作混植、降低化学防治经济阈值、农艺措施和庇护所策略,国家宏观调控如实施分区种植管理、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强化抗性动态检测、严格安全性评价等抗性治理策略与技术。

  • 标签: 棉铃虫转Bt基因棉花 抗性预防 治理策略
  • 简介:用作物秸秆(棉花、小麦和玉米秸秆)进行了铡短揉碎后经微生物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秸秆按照20~40%的比例添加,并搭配精料,进行了120d的饲喂育肥牛试验。试验表明,以棉花等秸秆通过铡短揉碎经微生物处理后搭配少量精料,饲喂肉牛增重快,试验一组日增重792.50g,与对照组日增重579.75g相比提高36.69%,差异显著(P﹤0.05);试验二组和三组113.16kg和107.34kg,日增重943.00g、894.50g,与对照组相比提高62.66%和54.29%,差异极显著(P﹤0.01)。

  • 标签: 微生物处理 作物秸秆 棉花秸秆 饲喂肉牛 试验
  • 简介:建立了烯效唑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烯效唑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进行了研究。样品用乙腈-水提取,经CleanertNH_2固相萃取柱净化,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H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烯效唑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4%-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10%之间(n=5)。烯效唑在3种基质中的检出限(LOD)均为0.01ng,定量限(LOQ)均为0.01mg/kg。该方法准确、灵敏、简单,适用于棉花样品中烯效唑残留的检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2-5.0d及15.8-19.7d;于收获期采样,烯效唑在棉籽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1mg/kg和〈0.022mg/kg。

  • 标签: 烯效唑 棉花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 简介:进行田间试验以明确18g/L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棉花红蜘蛛的效果。结果表明:18g,L阿维菌素乳油(8.1~10.8)g/hm^2能够很好的控制棉花红蜘蛛,且防治效果高于对照,对作物安全。

  • 标签: 阿维菌素乳油 棉花红蜘蛛 防效
  • 简介:为了探讨棉花主要成分——棉酚、槲皮素、单宁和Bt毒素(Bt棉)对鳞翅目害虫棉铃虫种群发展的影响,采用人工饲料法将各成分饲喂棉铃虫,观察其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浓度下,棉酚和槲皮素对棉铃虫的龄期、虫重、蛹重和繁殖力等生物学指标影响较小;单宁和Bt毒素能够显著增加各虫态死亡率、延长发育历期、降低单雌产卵量,从而抑制棉铃虫种群的发展。

  • 标签: 棉铃虫 棉酚 槲皮素 单宁 BT毒素 生物学指标
  • 简介:为探究甲哌齈对棉花表皮蜡质沉积及光合生理的影响,以‘新陆早55号’棉花为试材,将甲哌齈按有效成分0、4.5、7.5、10.5和15.0g/hm2的剂量分别喷施于叶面,于施药后1、4、7和12d分别测定棉花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表皮蜡质含量及12d内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结果表明:于叶面喷施甲哌齈后,棉花叶片光合速率、表皮蜡质含量及SPAD值与甲哌齈浓度、处理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性。4.5与7.5g/hm2的甲哌齈处理可提高棉花光合速率并且持续期较长;SPAD值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及甲哌齈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随之增加及叶色加深;4.5g/hm2甲哌齈处理更利于棉花叶片表皮蜡质的沉积。蜡质、光合速率、SPAD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光合速率与蜡质、SPAD值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蜡质的沉积及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棉花叶片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增强抗逆性。

  • 标签: 甲哌鎓 棉花 蜡质 光合速率 SPAD值
  • 简介:在叶片中合成由FLOWERINGLOCUST(FT)编码的成花素蛋白通过韧皮部运输到顶端分生组织(SAM),与bZIP转录因子FD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激活花分生组织身份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植物开花和其他的一些生物学过程。本研究以棉花全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发掘并得到18个棉花FD基因的序列并确定它们在各基因组染色体上的位置。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棉花FD蛋白质分子量在15.69~28.24kD之间,理论等电点在9.24~10.38之间,是一种非分泌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棉花FD蛋白分布于细胞核上,是典型的核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棉花FD是一种亲水性蛋白,还存在着糖基化位点和磷酸化位点以及4个保守基序;进化分析表明,棉花FD1和FD2与葡萄VvFD基因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分析表明,陆地棉10个GhFD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具有表达特征多样性,GhFD5-D在纤维中的表达量最高,其余GhFD基因均在SAM中的表达量最高,不同的表达特征表明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棉花FD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积累了有价值的资料。

  • 标签: 棉花 FD基因 b ZIP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 简介:害螨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种农林作物的关键性害虫,我国长期采取化学方法防治,农药用量不断增加,对环境和食品造成日益严重的污染。有关专家引进害螨天敌枣胡瓜钝绥螨进行人工驯化培养,研制成功人工饲料配方和简单实用的慢速释放器,获得多项发明专利。

  • 标签: 农林作物 新疆棉花 治螨 技术 福建 胡瓜钝绥螨
  • 简介:为提高南瓜制种单位面积的收入,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情况,经笔者3年技术攻关和制种户生产实践,研究出一套适合湘北地区推广的早熟南瓜与油菜、棉花间套作制种的栽培技术。采用此栽培模式产生的效益每667m2达6600.3元,经济效益可观。

  • 标签: 制种栽培 效益分析 间套作 技术 南瓜 棉花
  • 简介:为了探究LEC1基因对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地塞米松(DEX)诱导型表达载体pINDEX3,通过农杆菌分别介导大叶落地生根短缺的LEC1(KdLEC1)在新海15号下胚轴以及棉花的两个LEC1基因家族(GbLEC1A,GbLEC1B)和KdLEC1在新陆早33号胚性愈伤组织中的遗传转化,体胚诱导及再生过程,获得KdLEC1、GbLEC1A、GbLEC1B转基因植株。同时以KdLEC1转基因新海15号胚性愈伤组织系为试材,分别进行DEX和无DEX的悬浮诱导处理,实时定量PCR分析KdLEC1的相对表达量。研究表明:经为期13个月的植株再生过程和PCR鉴定,获得了两棵KdLEC1转基因新海15再生植株;分别获得了一棵PCR鉴定正确的KdLEC1、GbLEC1A、GbLEC1B转基因新陆早33再生植株,其再生周期约为10个月。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KdLEC1的相对表达量在2.5倍和23倍之间波动,表明pINDEX3可以在不同水平诱导外源基因KdLEC1的表达。本研究旨在为LEC1在棉花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提供良好的材料,从而为棉花种质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新海15号 新陆早33号 LEC1 体细胞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 简介:1膜下常压微灌及配套机械化技术的主要技术内容1.1主要技术内容膜下常压微灌技术是利用渠系与大田地表的落差(30cm以上)所产生的自重水压和大田的自然坡降(纵向坡度小于5‰)、使灌溉水通过干、支管自流到膜下的微灌带中(也称"毛管"),经毛管上的细小微孔以微小的水流浸润作物根系.其主要构成:由渠系(或中心管)、施肥罐、干管、支管、毛管和地膜构成一个完整的膜下常压微灌系统.

  • 标签: 技术推广 棉花 膜下栽培 常压微灌 配套技术 机械化技术
  • 简介: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检测棉花和土壤中氟铃脲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扫描,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检测以及基质匹配标准品的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5~0.5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氟铃脲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1.1%~1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7%~8.4%之间。该方法对土壤、棉叶和棉籽3种基质中氟铃脲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04,0.12,0.22μg/kg,定量限(LOQ)分别为0.14,0.41,0.74μg/kg。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定量准确、测定浓度范围宽,可用于氟铃脲在棉叶、棉籽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

  • 标签: 分散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棉花 土壤 氟铃脲 残留
  • 简介:油菜素类固醇参与了植物节间的发育过程,类固醇5α-还原酶基因(GhDET2)是调控该物质生物合成的一个关键基因。为了明确棉花不同株型种质GhDET2在基因组中的异同,本研究依据GenBank中该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对11份适宜机采紧凑型和1份松散的棉花材料基因组DNA扩增及PCR产物测序,采用GeneiousPro软件对编码区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DET2基因在参试材料间一致性为98.9%,在编码区发现18个碱基易突变位点,其中涉及到编码氨基酸变化的碱基位点6个,其中松散型材料特异位点1个。依据氨基酸序列相似度的聚类结果与果节长度数据符合程度很好,可以推测GhDET2基因碱基序列变化引起的氨基酸的改变,可能影响油菜素类固醇的合成代谢,进而调节棉花果枝上果节的伸长。

  • 标签: 机采 紧凑型棉花 GhDET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为明确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或乙草胺复配的联合除草作用及其对棉花的安全性,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了各单剂的杀草谱、混剂的联合作用类型以及其在棉花与杂草间的选择性指数。结果显示:氟咯草酮对棉田常见阔叶杂草及部分禾本科杂草有良好的防效,并且与二甲戊灵或乙草胺的杀草谱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或乙草胺混用,对供试杂草马唐、反枝苋均呈现加成或增效的联合作用类型。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或乙草胺按质量比1:2的比例复配后,除草活性均有所提高,其在棉花与马唐和反枝苋间的选择性指数在16.6~20.3之间,与氟咯草酮和二甲戊灵单剂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棉花的安全性。

  • 标签: 氟咯草酮 二甲戊灵 乙草胺 联合作用 棉花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