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参考文献著录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考文献中,题名后用方括号加注文献类型标识(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电子文献类型标识是由[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组成。文献类型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载体类型标识: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

  • 标签: 文后参考文献 著录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 网上数据库 文献类型 国家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大螺距、CAREkV扫描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腰椎外伤检查中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选择90例行CT检查的腰椎外伤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33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6岁。根据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常规扫描组(组1)、大螺距+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组(组2)及CAREkV+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组(组3),每组30例。组1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4.6岁。组2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2.5岁。组3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5.3岁。分别对3组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客观评估测量图像CT值和噪声[即标准差(SD)],计算图像信噪比(SNR)。结果3组有效剂量(ED)分别为(3.9±1.4)mSv、(2.7±1.2)mSv、(2.5±1.1)mSv;组2、组3ED均显著低于组1(P<0.01),组2、组3ED较组1分别降低了30.8%、35.9%。主观图像评分,3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64,P>0.05)。客观图像质量评估,骨窗上3组SNR分别为(2.1±0.9)、(2.0±0.4)、(2.3±0.7)(F=1.052,P>0.05);软组织窗上3组SNR分别为(5.7±0.7)、(5.3±0.5)、(6.2±1.4)(F=1.081,P>0.05),3组间骨窗及软组织窗感兴趣区SD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0.216、0.763,P>0.05)。结论双源CT大螺距、CAREkV扫描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腰椎外伤检查中大大降低了辐射剂量,同时可以保证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的诊断要求。

  • 标签: 双源CT 大螺距 自动管电压技术 腰椎外伤 辐射剂量 CARE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多层分析技术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评价兔心肌缺血ATP药物后适应模型的心肌储备效应。方法将40只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ATP药物后适应组(ATP-PostC组)。两组分别于冠状动脉阻断前、阻断后60 min(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再灌注后120 min(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图像并获得左室局部心内膜纵向应变(SLsys-endo)、心肌纵向应变(SLsys-mid)、心外膜纵向应变(SLsys-epi),记录各房室腔大小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心率。每组于冠脉阻断后、多巴酚丁胺负荷后及再灌注后随机处死2只兔进行伊文思蓝-TTC双染色检查。结果①冠脉阻断60 min后,两组LVEF减低(均P<0.05),SLsys-endo、SLsys-mid、SLsys-epi绝对值明显减低(均P<0.01);多巴酚丁胺负荷后,两组SLsys-endo、SLsys-mid、SLsys-epi绝对值增高,与阻断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再灌注120 min后,两组心肌各层纵向应变较阻断后均增高(P<0.01,P<0.05),且ATP-PostC组增高幅度明显高于IR组(P<0.01);IR组与第一次多巴酚丁胺负荷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多巴酚丁胺负荷后,两组左室SLsys-endo、SLsys-mid绝对值进一步增高,与再灌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TP-PostC组心肌局部纵向应变绝对值高于IR组(P<0.05)。③病理学结果,阻断60 min后,IR组与ATP-PostC组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20 min后,IR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大于ATP-Pos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I多层分析应变技术联合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可早期判定局部心肌功能异常和准确评估心肌储备功能,心内膜纵向应变更为敏感。

  • 标签: 斑点追踪成像 心肌缺血 药物后适应 多巴酚丁胺负荷 存活心肌
  • 简介:高温适应(acclimationtoheat)是指人在热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产生对热负荷的适应能力。高温适应是一种生理性改变过程,通过中枢神经、心血管、内分泌及汗液分泌的调节作用,使人体在一定限度内适应高温劳动。体育锻炼也是适应高温的另一因素。

  • 标签: 高温适应 高温环境 职业卫生 体温调节
  • 简介:参考文献不仅增加论文的学术性,而且是表明论文的科学依据,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因此,作者在书写论文时,凡在论文中引用他人数据或观点时,应引用参考文献。

  • 标签: 参考文献 书写要求 劳动成果 论文 学术性
  • 简介:参考文献不仅增加论文的学术性,而且是表明论文的科学依据,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因此,作者在书写论文时,凡在论文中引用他人数据或观点时,应引用参考文献。

  • 标签: 参考文献 书写要求 劳动成果 论文 学术性
  • 简介: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现代化报告2072》中,建议中国人每天的参考食谱为:粮食6两(300克);肉四两(200克);蔬菜六两(300克);油一两(50克):鸡蛋一两(50克);鱼肉二两(700克);水果半斤(250克);奶一斤(500克)。

  • 标签: 食谱 中科院 中国现代化 中国科学院
  • 简介:参考文献是医学影像科技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将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在文末按其在正文中被标记的先后顺序单独列出,以说明引用资料的来源,一则便于读者或审稿者查阅原文,二则表明对引用者的尊重。参考文献注明了被引用的理论、观点、方法、数据的来源,反映了论文的真实科学依据,没有参考文献的科学论文,应视为作者忽略了科学工作的继承性,也反映了作者科学学风和态度的欠缺,参考文献中列出的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公开发表的文献,论著的参考文献一般在15条以内,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不宜超过20条,就医学影像科技论文来说,期刊文章U]和专著3【M]是最常见的参考文献,他们的正确著录格式体现在各自具有完整的著录项目,固定的排列顺序,以及正确的标点符号上。

  • 标签: 参考文献 著录格式 科技论文 科学论文 医学影像 期刊文章
  • 简介:参考文献不仅增加论文的学术性,而且是表明论文的科学依据,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因此,作者在书写论文时,凡在论文中引用他人数据或观点时,应引用参考文献。

  • 标签: 参考文献 书写要求 劳动成果 论文 学术性
  • 简介:专著类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外著录引文页码。无论“[]”是否为角码,引文页码均处于角码位置。如包含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方括号外需标注页码,同一处可排放多个方括号,例如:[1,5][3]^156-160。

  • 标签: 参考文献 专著 著者 标注 引文
  • 简介: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引用、著录参考文献,可以体现作者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术态度。现将参考文献的正确著录规则介绍如下。1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例:[1]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0-112.

  • 标签: 参考文献 著录规则 学术论文 学术态度 科学精神 文献类型
  • 简介:参考文献是医学影像科技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将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在文莱按其在正文中被标引的先后顺序单独列出,以说明引用资料的来源,一则便于读者或审稿者查阅原文,二则表明对被引用者的尊重。参考文献注明了被引理论、观点、方法、数据的来源,反映了论文的真实科学依据,

  • 标签: 参考文献 著录 科技论文 医学影像 先后顺序 科学依据
  • 简介: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引用、著录参考文献,可以体现作者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术态度。现将参考文献的正确著录规则介绍如下。1.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引文页码.例:[1]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0-112.2.期刊、报刊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

  • 标签: 参考文献 著录规则 文献类型 出版物 学术论文 学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