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出土先秦两汉文献里有一些反映避讳心理和人名避讳的材料,它们可以用来进行文史考证。但由于秦汉时期避讳不严、传抄等原因,在利用避讳字考证时还需其他相关材料印证,进而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以确证。如果找不到其他材料验证、仅有避讳字材料时,也可“大胆立论,慢慢求证”。即使不严整的“此避彼不避”之文字避讳,对文本断代也有价值。分析出土文献中的避讳材料,结合传世文献,我们认为,俗讳(畏惧、憎恶、迷信心理形成的避讳)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敬讳(礼制、政治原因形成的避讳)萌芽于殷商,形成于西周,风行于秦汉及其以降。

  • 标签: 避讳 避讳字断代 出土文献 临文不讳 避讳起源
  • 简介:红砂岩是广东地区的常见岩石种类,在大量的古代遗迹上都有使用。红砂岩自身性质较脆弱,易发生水解,加之广东地区气候不适宜石质文物长期保存,广东地区红砂岩文物的保护势在必行。本文选择石质文物保护中常用的五种保护材料,Remmers300、水性环氧树脂、ParaloidB72、WD-10和聚全氟乙丙烯,检测它们的保护性能,找出这些材料在广东地区红砂岩文物保护中的适用范围。

  • 标签: 广东 红砂岩 保护材料 文物保护 应用
  • 简介:古代墓葬壁画颜料中的胶结材料成分研究是国内外考古界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本研究针对我国北方公元5世纪墓葬壁画中红色、黑色和黄色壁画颜料样品,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样品中的狗胶原蛋白浓度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发现,红色干燥壁画颜料中含有狗胶原蛋白,含量为7.328mg/L,而黑色、黄色和红色湿润壁画颜料中均未检测到狗胶原蛋白成分。利用ELISA成功检测出我国古代壁画颜料中胶结材料成分。该检测方法可以直接、快速检测古代壁画胶结材料中动物胶原蛋白的种类。

  • 标签: 古代墓葬壁画 胶结材料成分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 简介:圆明园位于北京阿郊海淀,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在世界园林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以如园延清堂基址为示范点,逐步探索如何对圆明园进行保护而做的一些基础工作。此次调台布置人工探食点4个,具体揭露延清堂基址的部分基础形式,并对揭露的三合土地基进行单轴抗压试验,提供三合土地基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及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最后对不同深度的单轴抗压强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理岩条石作为文物有灭失的可能,应当重点进行保护;三合土地基上部及下部单轴抗压强度较低,中部单轴抗压强度较高,暴露于地表的三合土也急需保护。

  • 标签: 圆明园 延清堂基址 基础
  • 简介:长期以来,关于潮湿环境下土遗址加固保护的适用材料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文物保护和考古界的难点,至今尚没有成熟的规范可以参考。福建昙石山遗址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典型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近年来在遗址本体加固保护过程中,在加固材料的选取上,按照基础成分的不同分别对四类主要加固剂进行施工试验,通过大量的室内和现场局部试验,证明基本成分为长链烷基、烷氧基硅氧烷小分子和主要成分为含有乙氧基团的聚硅酸乙酯混合物以及主要成分为水玻璃和硅氧烷共聚物的加固剂材料加固效果较好,可用于潮湿环境下昙石山遗址的本体加固保护,这对推进我国潮湿环境下土遗址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无疑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 标签: 潮湿环境 昙石山遗址 加固 保护 材料筛选
  • 简介:《常熟县志》中记载了很多常熟籍名人,明人张文麟便是其中一例。张文麟,苏州府常熟县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官至福建建宁府知府。其传略最早见载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管一德纂修的《皇明常熟文献志》卷4《科第上》,曰:“张文麟,懋之孙,第五名经魁,乙丑进士。字公瑞,号端岩。……所居巷名日步道巷,邑中言豪华者称焉。王世贞撰志。”其后清代所修诸志,内容大体相同。

  • 标签: 常熟 张文 县志 纠误 撰者 墓志
  • 简介:2014年6月5日至6日,由立陶宛文学与民俗研究所和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比较民俗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国际青年民俗学者论坛在维尔纽斯举行。来自俄罗斯、印度、芬兰、瑞典、爱沙尼亚、立陶宛、匈牙利、保加利亚和中国等十多个欧亚国家的近二十名青年民俗学者与硕博研究生提交了论文,并参加了会议。

  • 标签: 民俗学者 青年 论坛 国际 纪要 材料
  • 简介:1900年由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分野前的一件大事。由於史料零星、档卷鲜见,以致有些问题难於判断。丘菽园是捐款资助自立军最多的新加坡华侨,他的後人至今保存了自立军起义前後的一些原始材料,以之与自立军有关的日本所藏《井上雅二日记》校读,不但可以纠正晚近史书的记载有误,而且对自立军起义前後的孙中山、康有为关系等提供了新的素材。

  • 标签: 自立军 唐才常 丘菽园 康有为 《井上雅二日记》 孙中山
  • 简介:为庆祝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成立30周年,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UniversityofAppliedSciencesandArtsinHildesheim,Germany)将于2018年1月举办“加固与交流——文化遗产的加固材料与方法:跨学科对话”国际研讨会,旨在促进文物保护的跨学科交流。会议将展现最新研究成果,就新方法对其他类型文物的适用性进行讨论,以启发新思路。

  • 标签: 文化遗产保护 跨学科交流 国际研讨会 加固材料 学科对话 会议通
  • 简介: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8月,是陕西省委、省政府为振兴陕西钢铁产业而组建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2011年12月重组加入陕煤集团,综合产能为1000万吨钢,2017年钢产量达到1024万吨、位列全国第21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精品建材生产基地。

  • 标签: 钢铁材料 中国西部 服务商 竞争力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幸福
  • 简介:陈寅恪《书信集·致刘铭恕》说:“近年仍从事著述,然已捐弃故伎,用新方法,新材料,为一游戏试验。”这是他对自己学术生涯重要转折的自我说明。他所谓“新材料”,乃指“明清间诗词,及方志笔记等”;“新方法”,即“不同于乾嘉考据之旧规”,亦即《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中所使用的“以诗证史”之“新法”。陈寅恪将自己的《柳如是别传》称作是史学上新的“实验”,从社会风俗史变迁的视角,辨析了“三百年前南北社会风气歧异之点”,“发三百年未发之覆”。这一试验与转变,是与国际史学界对心态史、心智史和妇女史的关注同步发生的。

  • 标签: 陈寅恪 以诗证史 现代史学史 史学方法论
  • 简介:"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一个比较矛盾悖谬同时又遭受不少误解的人物。本文立足于《红楼梦》原文本,以阮籍"大人先生"的形象作为对比材料探究妙玉被"误解"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妙玉的"误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红楼梦》原作者在前八十回中对妙玉的部分描写及判词呈现出的情感倾向晦涩不明并有着强烈的伦理色彩,让读者容易产生误解;二是以往大多是从伦理角度解读评论妙玉,忽略了妙玉的美及其意义。笔者认为,重新审视妙玉的生命追求及其美有助于正确解读妙玉的形象。

  • 标签: 《红楼梦》 妙玉 误解
  • 简介:近几十年来,对于有机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降解机理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此方面,欧洲的博物馆、高校、研究所及环保机构等已建立了不少合作项目(如IDAP,AER,IMPACT,LIDO,MIMIC,MASTER,MIP,ERA,SENSORGAN,PAPYLUM,SURVENIR,INKCOR,PAPERTREAT,PARELA,CARAMEL,MULTIENCODE,VIDRIO,MODHT,PROPAINT,MEMORI项目等)。

  • 标签: 统计方法应用 博物馆 老化过程 有机材料 欧洲 IMPACT
  • 简介:分区是考古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在历史考古学研究中,因文献记载的详细、考古材料的连续、集中,使具体地点的考古学分区研究有了进一步细化的可能。安徽马鞍山地区吴晋墓葬在孙吴和东晋两个时期有着显著的区域特征,这与该地特殊的区位有着很大的关联,而这些规律的总结正体现出汉晋变迁考古学研究的地域意义,从而对历史考古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有意探讨。

  • 标签: 汉晋变迁 考古学分区 区位论 马鞍山吴晋墓葬
  • 简介:辽代和金代分别是由契丹贵族和女真贵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从公元十世纪初至十三世纪前期,辽与五代十国和北宋、金与南宋先后对峙长达300年之久,继南北朝之后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又一个南北分治的局面.辽金时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契丹和女真的上层贵族,但是在其统治下有大量的汉人以及汉化程度较高的其他民族,辽金两代的300多年,契丹人和女真人虽为统治阶级,但是仍然无法阻挡本民族融人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

  • 标签: 辽代契丹人 金代 女真人 汉化过程 对比研究 陵墓
  • 简介:清末十余年间,清政府迫于内政外交的压力和应对统治危机,在教育、军事和行政机构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推动现代化的改革。既有的相关研究中,对于这一时期制度改革随之带来的人事变化关注甚少,结合人事变动来理解新政这一议题更是被学界忽视。本文尝试利用缙绅录量化数据库,对新政期间京师各机构改革中的人事变化进行分析,并以度支部衙门为例重点关注包括宗室人员在内的旗人官员的比例和变化,以冀对分析和认识这一特殊时期的中央行政状况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清末新政 机构改革 旗人官员 宗室官员
  • 简介:为了研究不同环境对砂岩类文物岩石材料劣化的影响和控制,本工作以北京西黄寺和柬埔寨吴哥遗址周萨神庙两种砂岩类文物岩石材料为研究对象,从砂岩表层剥落形态、物理性质、化学矿物成分及微观结构变异四个方面对剥落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并从岩石特性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对剥落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认为周萨神庙砂岩表层剥落比西黄寺砂岩更严重,这是由于其材料本身特性略差、大气降雨作用和生物活动更频繁造成的本工作的测试方法及剥落形成的机制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砂岩类文物 剥落特征 形成机制 差异性 环境控制
  • 简介:考证认为先秦的巴子江州城应该在今渝中半岛,秦张仪所筑江州城相沿巴子江州城,西汉相承,东汉曾一度迁到江北嘴一带,后称为北府城,故将渝中半岛的旧城称为南城,可能是在东汉末年江州城还迁南城。三国以前的江州城大小范围难以确定,但三国李严所筑的城围16里,应该在今大小梁子下半城从朝天嘴到南纪门间,城围大约在6640米左右,里面有郡城、县城、仓城三个小城,总共面积在3.5平方公里左右。宋代彭大雅所筑城范围与后来明洪武戴鼎所筑城相当,城围大约在7000米左右,城内面积约4平方公里,南北已经面临长江、嘉陵江一线,形成东门薰风门、西门镇西门、南门太平门、北门千斯门四个开门,今临江门、校场口、南纪门一线以西可能最初并不在城墙内,宋镇西门应该在这个线上。但明洪武以后的城墙要比彭大雅所筑宋城和明初戴鼎所筑城围长1000多米左右,面积约5平方公里,可能与明洪武以后的历次增修拓展有关。宋代渝州城可能仍是夯土城,故才记载戴鼎"因旧址筑石城",故发现的西水门到朝天门的城墙,高处应该为清代城墙,包裹的城墙应该是明洪武初包裹宋代夯土形成的明初石墙。三国李严大城至少有两个城门,宋代重庆城门四开门,闭门多少待考,闭门只留有洪崖门之名。明清以后城门九开八闭共十七门,城门名称变化较少,只是明代将人和门称仁和门,太安门称为大安门、金紫门称为金子门、西水门称为福兴门、储奇门称为出奇门。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中要重视考古材料,但要认识到考古学材料的局限,尽可能尽全空间点,更要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知考古材料

  • 标签: 古代 重庆 主城 位置
  • 简介:在省旅游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山西省中国旅行社连续两年被太原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2000年被全国中旅集团授予“全国中旅先进企业”;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评为“集体三等功”,并被省旅游局评为2000年旅游宣传招徕先进单位。这次又被省局评为最佳国际旅行社,他们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 标签: 旅游局 中国旅行社 企业 依法经营 旅游宣传 优质服务
  • 简介:利用CNKI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对2000~2014年间国内发表的文物保护胶凝材料研究与应用的相关论文进行了查询和统计。在收集整理相关论文的基础上,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年份、作者、机构、基金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关注文物黏接、加固、防护(封护)等用途中所用传统胶凝材料和现代高分子胶凝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并对主要品种的研究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希望由此判断典型文物保护材料,尤其是粘结修复胶凝材料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同时探讨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文物 保护 胶凝材料 文献计量 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