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庆《唐代文士与唐诗考论》新著,最显著的研究特点是,把诗人与诗作放置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和适度情境里复活、发展和诠释。这种从特定的情境出发、从创作发生切入而直切诗人心灵的一种诗性求解,是一种研究的睿智扣正道,因此,此著中见人之未见,论人之难论,屡屡有新意发掘,常常能深入肌腠。

  • 标签: 吴在庆 唐代文学研究 时代情境 创作发生 人文视阅
  • 简介:坡批评《金瓶梅》中,对月娘和孟玉楼的评价有着较大差异:视月娘为“奸险好人”,大加贬斥;称孟玉楼为“真正好人”,认为她是作者本人在小说中的投射。原因在于评点者融入自己身世之感与价值追求所建立的人物品评标准。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财与色的道德尺度、礼与贤的传统言行、继室与文人自喻的形象定位。

  • 标签: 张竹坡 《金瓶梅》 人物品评 吴月娘 孟玉楼
  • 简介:唐代公主外嫁蕃王,唐朝与西域各国的和亲盛况,堪为我国历代王朝之最.和亲外交是唐王朝对西域各国关系的一大特色.

  • 标签: 和亲 突厥 西域 唐高祖 遣使 公主
  • 简介:唐代,若是一个人要回家过年,得是啥价?比如,有人要从北京回到石家庄过年,路程以三百千米计算,大概得花多少钱?最贵的,要数坐马车。唐代的标准速度,马车一天大概走七十里(1千米=2里);标准收费,马负重一百斤(1千克=2斤),每走一百里,收费是一百文。

  • 标签: “春运” 唐代 石家庄 过年 马车 标准
  • 简介:据载,唐代的不少诗人有绰号,这为诗坛增添了许多妙趣。以“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而闻名的方干,因为在御史大夫王龟巡视浙东期间,见到王龟连拜两拜,王龟还拜后,方干又一拜,而被时人称为“方三拜”。

  • 标签: 唐代诗人 “绰号” 御史大夫 方干
  • 简介:摘要薛天纬先生的《唐代歌行论》从歌行的产生,发展和定型三方面系统研究了唐代歌行的发展状况,本文对其中个别方面作一点补充性思考。

  • 标签: 歌行 乐府 七言诗
  • 简介:摘要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在宗教、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天文历法、地理、数学、医学、百工技艺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这样一个庞大而完整的文化体系在当时居于世界的先进地位。书法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唐朝书法也取得非常高的高度,初唐书法是魏晋、南北朝、隋朝书法的延续,又有发展创新;盛唐书法是唐代书风的成熟期,出现了一大批书法大家;晚唐书法是唐代书风的延续,开启宋代尚意书风。由于唐朝书法博大精深,在书法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留下很多书法文献。本文将介绍唐代书法文献,并对唐朝的书法艺术进行细致梳理和深入研究。

  • 标签: 唐代 书法 文化 文献
  • 简介:《琶琵行》是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诗篇,它有如一杯甘醇的美酒,读上千百次,千百次为之沉醉。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艺,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本文的着眼点不在诗艺本身,而是要对作者听乐感爱的情感内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琵琶行》结尾二句云:“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彩湿。”“琵琶女”究竟怎样以她的琴声打动了作者,而使他泣下沾襟的呢?一般的解释是:二人尽管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他们的身世在某一点上却有些近似,即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所以在“琵琶女”通过琴声表达她对昔日的生活的怀恋和对今日孤寂生活的凄苦之感时,

  • 标签: 江州司马 《琵琶行》 唐代文学 情感内涵 感时 诗艺
  • 简介:唐代全面继承了魏晋开拓的自然审美三大形态.于自然审美直接形态--纵游山水上,柳宗元可为代表,他因仕途失意而独得山水之美,自觉、细致地传达了自己的自然审美经验,其山水文字是唐代自然审美成果之结晶.白居易'中隐'理论是唐代自然审美间接形态--园林建筑的思想基础.唐代不只在外在形态上皇家、寺观、私家园林全面发达,花卉栽培和赏石之趣反映了自然审美趣味的细腻精致化.艺术的自然化是唐代自然审美拓展形态--山水艺术的最显著特征.以诗歌为代表,自然审美极大地影响了唐诗的内在结构和抒情方式,人与自然建立起全面、深入的内在精神联系是其根本原因.

  • 标签: 唐代自然审美 自然审美趣味的精致化 艺术的自然化
  • 简介:唐代科举常科考试中的考生,主要有乡贡与生徒两种来源。乡贡是指通过了地方考试而贡至中央应试的私学学生或自学成才者;生徒则是指中央和地方官办学校的学生。乡贡考生大多出身寒微,无经济条件进入官办学校;该途的存在,为唐代社会低层士人的上升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对后世科举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为现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 标签: 唐代 科举 乡贡
  • 简介:孟子是继孔子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孟子》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之一,其学说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思想、文化、学术等众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较唐代前后的《经籍志》发现,由唐至宋,《孟子》一书的地位由子部升为经部,就是周予同先生所说的“孟子升格运动”,而唐代是其转变之前的积蓄期。笔者即以此为基点,从文献学的角度,对于唐代的《孟子》学作一简略的叙述。

  • 标签: 唐代 孟子学 转变 述略
  • 简介:<正>如果说唐代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了重要地位,那么唐代游侠小说则在唐代小说领域中占有了一个重要席位。唐代的游侠小说流传到今,大都收录在宋初所编的《太平广记》之中,从卷193至卷196四卷共25篇,除去唐以前及唐以后个别篇目以外,绝大多数是唐人作品,就内容而言,这些作品大致可分成下列四类:

  • 标签: 唐代游侠 唐代小说 六朝小说 中国文学史 作品 重要地位
  • 简介:唐代宗在位十七年,进行了三次改元,促使唐代宗三次改元的原因各不相同。改元并不是对年号进行简单变更,唐代宗所采用的年号均蕴含着不同的政治内涵,同时也表现出唐代宗根据历史现实不断调整施政策略。深入探究唐代宗改元的相关问题,有利于深刻把握当时唐王朝的政治取向。

  • 标签: 唐代宗 改元 《周易》
  • 简介:<正>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集大成时期。在唐代,书法继往开来,见于史书的书家数以千计,硕果累累,唐书几可与唐诗相媲美。在贞观君臣的大力提倡、推动下,唐政府在科举中首设书科考试,开办书法学校,设置书法专业课程、书法教师,编定学制。在我国文化史上,唐政府首创了书法艺术的正规的学校教育。在办学、招生、教材、教学、考试等方面,积累了一整套的成功经验。我国在“文革”以来直至今天,绝大多数学校的书法教育,可说是空白。书法师资的培养、书法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书法美学的探讨,更是无从谈起。相当多的青年教师、学生对中国文字与书法的关系和发展、书法在知识传授中的地位及作用、书法美学在文明教化、陶冶精神方面的作用,更是知之甚少,在实际书写中不明间架结构,不懂章法布局,往往写得乱麻一团,无法辨读,令人生厌、生畏,毫无美感可言。书法

  • 标签: 书法学 书法教育 书学博士 唐太宗 《唐六典》 唐代书学
  • 简介:唐代状元的婚恋资料甚少,仅找到5例个案,并做了详细考证和分析,其中美好、浪漫的只有1例,这样那样不美满的占了绝大多数。

  • 标签: 唐代 状元 婚恋 个案
  • 简介:清代王如玖《直隶商州总志》是研究商洛地方史的一份重要文献。其中收录了唐代商州刺史40人(只具名而未详述)。本文据两《唐书》等有关文献对其进行了考辨。40人中有2人不是商州刺史,1人任而复改,未成行。另外新得8人。同时对其中39人的生卒年、仕途、事迹进行了考述。

  • 标签: 唐代 商州刺史 概述 考辨
  • 简介: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代官制起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其特点表现为:一、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二、各级政权的组织比较严谨,分工比较明确;三、官员一律听命于中央,对中央政府负责.

  • 标签: 唐代 官制 特点
  • 简介:致仕制度(即退休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唐代已逐渐形成。唐朝政府吸取历代的经验教训,对于官员的致仕条件、致仕程序及致仕后的各种待遇,都作了明文规定。但唐代官员的实际致仕状况到底如何呢?官员致仕后是否还可以参政?本文仅就这两个问题作一简要论述。唐代规定,职事官“年七十已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釐务”。“诸文武选人六品以下有老病不堪公务,有劳考及勋绩情愿给阶授散官者依;其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也就是说,“七十致仕”是一个原则规定,身体健康可不拘此限。相反,若身体不允许,也可提前致仕。

  • 标签: 致仕制度 职事官 致仕官 退休制度 朝参 文官制度
  • 简介:中国古代有无诗赛?具体情况如何?看了下面三则史料,即可明瞭。一、唐刘(饣束)《隋唐嘉话·卷下》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赏锦袍。左史东方虬既拜赐,坐未安,宋之问诗复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袍衣之。二、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上官昭容条

  • 标签: 上官昭容 唐诗纪事 左史 唐刘 武后 月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