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初识经典《乐府诗集》是继《诗经》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该书集录了先秦歌谣,汉朝至唐五代的乐府诗,全书共一百卷,共五千多首,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 标签: 《诗经》 诗歌 歌谣
  • 简介:乐府,原是古代音乐官署的名称,此名称在两汉初年出现,是当时掌管音乐的机关。在秦和汉初,就有了乐府,但当时规模不大,多只管祭祀、朝会的乐章,还未与民间歌辞发生关系。汉武帝时期,进一步扩大了乐府。这时主要为了一些文人创作制谱配乐,进行演奏,同时兼采各地“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 标签: 《乐府双璧——兼谈乐府与时代的关系》 中学 语文 研究性学习 课程改革
  • 简介:曹勋是宋代“补乐府”创作观念的重要实践者。乐府文学发展至宋代,很多旧题乐府的题材内容已经在历代传写中大致定型,创作方面继续发挥的余地不大。因此“补乐府”便代表了宋代文人乐府诗创作的一种开拓性尝试,他们不再一味沿袭旧作题材,也不依据兴之所至而随意命笔,而是注重考证、学养、思致等方面,在纵览前代乐府源流的基础上,秉持儒学传统,关注社会现实,深追古意,力求新变。观诸曹勋在“补乐府”观念下进行的乐府诗创作,旧题乐府方面重视其题目本意和文本传承,兼及道德内蕴发原;在另立新题方面则注重歌辞性诗题的选择,并在题材选择中突出其强烈的民生关怀和理想寄托,现实意义极强。这种创作观念具备相当的开拓性,对宋代乐府诗题材的拓展和思想内蕴的丰厚都有促成之功;而它不重视音乐源流而重视文本内涵的倾向,也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宋代乐府诗进一步走向全面徒诗化的变革趋势。

  • 标签: 宋代 乐府诗 补乐府 曹勋 松隐集
  • 简介:曹操现存诗歌皆系乐府诗,这一现象值得关注。本文认为曹操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和个人性格以及他的诗学观念是其钟情于乐府的主要原因。无论在诗歌的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形式上,曹操的乐府诗都对汉乐府有所继承;曹操乐府诗对汉乐府的突破表现在叙事空间的拓展、主观抒情因素的加强、四言诗的再度新生等三个方面。

  • 标签: 曹操 乐府 继承 突破
  • 简介:诗、乐同源,合而不同;诗与乐府,并存不悖。汉乐府曲辞分为二途,一者采诗被乐,率多闾巷风谣;一者文人之辞,其中郊庙之辞,大半《诗》颂四言,故称诗而已矣。而文人五言虽杂乐府之中,然与民谣殊类,又异郊庙之辞,后世遂称古诗,姑且以为分别;魏晋以下文士所拟,大率其辞之流,于是概称古诗,且与乐府对举,以专后者之名,竟以汉世为宗。究之古诗、乐府,初则其义相即,并无截然分界,唯以后人所见,方有判然之别,而其对举互异,要归民间采诗与文人所作,二者分途,卒成两体。

  • 标签: 诗乐相合 诗乐并存 民间采诗 文人五言 古诗乐府
  • 简介:文章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系统研究了孟郊的乐府诗歌,论证了盂郊乐府诗在中唐诗坛之历史地位,纠正了以往文学史家言中唐新乐府而无视孟郊乐府诗歌历史地位的不足。

  • 标签: 孟郊 乐府诗 比较研究
  • 简介:西汉乐府不仅管理着音乐,还负有管理舞蹈、百戏的职责,乐府负责朝廷典礼以及娱乐场合的歌舞音乐杂戏的采集、改编、演出工作,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管理部门.乐府还负责在上林苑组织、承办招待外使和归降夷狄的大型演出活动.乐府大量演四夷乐与俗乐以及举办大型招待外使夷狄的演出活动,使郑声施于朝廷"且"民力屈,财用竭",这是西汉朝廷减省乐府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 标签: 西汉时期 乐府职能 考证 减省原因 乐府减省 音乐
  • 简介:汉代的乐府诗,大部分表现着悲凉感伤的情绪。这是什么缘故呢?费秉勋同志在《汉乐府杂考》(《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这是时代审美风尚的表现。尚悲,是汉代乐歌欣赏的时代风气。王充《论衡·自纪篇》说:'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同声,皆乐于耳。''悲音'与'美色'并列为美感对

  • 标签: 汉乐府 自纪 悲音 西南师范学院 时代风气 杂考
  • 简介:记载中且传世的元本《乐府诗集》仅有至正元年(1341)集庆路儒学刊本一种。至正本的刊刻始末在李孝光、周慧孙二序中有明确的记载。李序云:“监察御史济南彭叔仪父前得其书,手自校雠,正其阙伪。及是更购求善本吴粤之间,重为校之,

  • 标签: 《乐府诗集》 监察御史 记载
  • 简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乐府诗的英译轨迹、译本研究和译者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并对相关的理论与研究现状进行总结,认为,当前翻译研究界尚缺乏对乐府诗英译的专门的、综合的研究,同时已有的研究存在着不够深入、不够全面等缺陷,并对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设想,希望能有助于拓展乐府诗英译研究的空间,从而对译学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文学翻译 乐府诗 英译本
  • 简介:乐府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音乐机构,本文着重论述了乐府发展沿革及其职能。根据史料记载与出土文物互证,作为机构的乐府最迟秦代已有之,汉武帝时,"汉承秦制",于公元前112年乃立"乐府"。

  • 标签: 乐府 发展沿革 职能
  • 简介:建安时代,曹操及其二子曹丕、曹植承两汉文人诗歌创作的低谷而异峰突起,创作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乐府诗,为我国文人诗歌的觉醒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乐府诗创作颇多学习和继承两汉民间乐府之处。本文拟从创作手法、诗乐结合、思想内容(忧生、游仙)、语言特点等四个方面探讨三曹乐府诗对两汉民间乐府的继承情况。

  • 标签: 建安 三曹乐府诗 两汉民间乐府 继承
  • 简介: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唐代乐府诗中的一些概念理解不清晰,在研究过程中带来了许多不便.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解析,可以认为,应将唐人拟写唐以前题目的乐府诗称作是"旧题乐府诗",唐人自制题目的乐府诗称作是"新题乐府诗".又通过对乐府与歌行进行区分,认为乐府是"诗之一体",歌行则是独立的一种文体,其本质是七言自由体的形式,具有易于入乐的特性.

  • 标签: 唐代 乐府诗 名称 解析 文学形式
  • 简介:唐代乐府诗经历了初唐之渐、盛唐之盛、中唐变而再盛、晚唐趋衰的演变轨迹。李白是盛唐乐府大家,不仅集大成,而且有新变。杜甫新题乐府学习李白古乐府而转换方向,是中、晚唐诗人学习李白乐府的津梁。杜甫、元稹、白居易乐府多理少文本于李白。元、白所谓的新乐府是一家之言,实并不存在。其界定存在模糊性和摇摆性,只不过放大了传统乐府诗歌讽时叙事等特点而已。元、白新乐府是经杜甫学李白古乐府神理精髓的变体。张籍、王建乐府风雅比兴、铺陈六义,实青莲之变。李白乐府主意比事,寓今托古,逗启李贺。温庭筠学李白乐府而知变,想象丰富,浓艳绚丽,写情擅铺。李贺之诡,温庭筠之艳,乐府变格矣。

  • 标签: 李白 杜甫 乐府 嬗变
  • 简介:苏轼词集《东坡乐府》在其生前就曾有编刻,南宋有多种版本,后多佚失不传.宋元时期多以单刻形式流传,收录苏词虽不多但仍保留原貌.傅幹、孙镇、顾禧等多人注释过苏词,仅傅幹《注坡词》十二卷以钞本存留下来.明人编刻《东坡乐府》多与全集本混编.茅维、焦竑、毛晋等人辑佚苏词不注重甄别,赝品时有混入,导致版本出现混乱状态.明人对苏词题序、题名等进行篡改与调整,破坏了苏词的完整性,给后世编集苏词带来困难.清代编刻、注释苏词数量较少,反映出苏词地位的下降趋势.当代对《东坡乐府》的整理取得了新的成绩,苏词的编集与注释质量方面都有所提升.

  • 标签: 苏轼 《东坡乐府》版本 流传
  • 简介:通过对徐大椿《乐府传声》中主要的三个部分,即“有形之声与无形之声”、“高腔轻过与低腔重煞”、“定板与底板”的研究,指出徐氏对戏曲演唱发声上的论述较为细致、入理,对音乐本体上的某些特征也能察觉,故而对今天民族声乐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有形之声 无形之声 高腔轻过 低腔重煞 定板 底板
  • 简介:《出塞》曲是汉乐府的重要篇章,其流传过程颇为复杂,往往不易辨析清楚。通过对《出塞》曲源流的条分缕析,得出《出塞》曲发展的脉络及其据时代风尚所作的改变。

  • 标签: 出塞 乐府 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