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亚健康状态(Sub-healthStatus)又被称作是次健康状态、人体第三状态、中间状态等,主要是指人的身心处在疾病和健康中间的一种健康低质量状态,虽然机体目前还没有确切疾病,但其躯体与心理均产生了各种不适感觉,表现为力不从心、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等生理状态。

  • 标签: 亚健康状态 睡眠质量 心境状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褪黑素是一种由松果体分泌的内分泌激素,它会产生与年龄有关的昼夜共鸣,并促进正常睡眠。本文概述了褪黑激素在睡眠中的生理作用、其机制以及在改善睡眠失调和内分泌调节方面的作用,并具体介绍了褪黑素应用于提高睡眠质量的相关产品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褪黑素 睡眠 生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亢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着重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作用。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0月,选择发生甲亢所致精神障碍患者40例为对象,通过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个性化护理模式,n=20例)、对照组(常规化护理模式,n=20例)。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更低、满意度更大(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可减少甲亢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甲亢 精神障碍 个性化护理模式 不良情绪 满意度 常规化护理模式
  • 简介:探究有氧运动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并结合老年人的睡眠特点,对老年人的运动方式提出建议,以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睡眠质量 有氧运动 运动处方
  • 简介:目的探讨脑性瘫痪(CP)儿童睡眠脑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部分剥夺睡眠法对57例年龄4~48个月的足月CP儿进行睡眠脑电图描记。结果53例EEG异常(93.0%),主要异常为睡眠纺锤波缺失(80.7%),见于各型CP,3个月时即可检出;两半球脑波明显不对称占22.8%,主要见于偏瘫以及存在左右差的双瘫型CP;痫样放电占19.5%,见于合并癫痫发作者。结论睡眠EEG检查有助于CP早期诊断、分型、合并癫痫的诊断,可作为高危儿随访及早期CP患儿常规评价内容。

  • 标签: 脑性瘫痪 睡眠脑电图
  • 简介:我们对36例慢性失眠症进行了临床调查、心理分析和多导睡眠图检查。经分析我们认为:①本组失眠症可分为三类:持续性精神生理性失眠;主观性失眠;伴有情绪障碍的失眠;②慢性失眠者多表现为神经质、胆汁质、悲观、抑郁、易怒、情绪不稳定。

  • 标签: 失眠症 多导睡眼图
  • 简介:脑内多巴胺(dopamine,DA)参与觉醒相关的运动、认知和奖赏等行为调控。DA能神经元主要位于黑质致密部和腹侧被盖区。DA受体(receptor,R)包括:D1R、D2R(D2S和D2L)、D3R、D4R和D5R五种亚型。中枢神经内D1R和D2R数目占绝对优势,D2R对内源性DA的亲和力显著高于D1R。近年来,药理学和基因剔除动物等研究发现:D2R是维持觉醒的重要受体,本文综述其研究进展。

  • 标签: 多巴胺 D2受体 睡眠 觉醒 基因剔除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中开展睡眠干预的意义。方法:从 2018年 06月 -2019年 06月期间在我院突发性耳聋患者中随机选取 134人,随机分成两组后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睡眠干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的差异,进而分析睡眠干预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护理组研究对象中“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有 10例、 13例、 21例、 23例,分别占比 14.93%、 19.40%、 31.34%和 34.33%,有效率为 65.67%,睡眠干预护理组研究对象中“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有 37例、 9例、 7例、 14例,分别占比 55.22%、 13.43%、 10.45%和 20.90%,有效率为 79.10%,相比之下,睡眠干预护理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比常规护理,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中开展睡眠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突发性耳聋,睡眠干预,治疗效果,有效率
  • 简介: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患者常在精神科以外的临床各科反复就诊,误诊率较高。现将我科2001年8月至2003年7月收治的25例躯体化障碍总结分析如下,并着重讨论其误诊原因及诊断体会。

  • 标签: 躯体化障碍 误诊 原因 临床表现
  • 简介:43岁的张先生是一位中层管理人员,星期二早上,他像平常一样送女儿去上学,当时并未感觉有任何异常,但在返家的路上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最后向妻子打电话求助。在咨询医生朋友后迅速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医生考虑他存在急性起病的认知障碍,建议行脑部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一侧丘脑前部的小灶急性梗死。住院期间检查发现,张先生的血脂、血压高,颈部动脉有硬化和斑块,经过积极的治疗,20余天后基本恢复。

  • 标签: 血管性认知障碍 磁共振检查 中层管理人员 急性梗死 神经内科 颈部动脉
  • 简介: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谐的性生活成了人们迫切愿望.夫妇和谐的性生活,是幸福美满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并非所有家庭的夫妇,都能有愉快和谐的性生活.往往由于男女某一方,存在某些生理或病理的因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

  • 标签: 性功能障碍 女性 影响因素 治疗 心理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吞咽障碍是指食物(或液体)从口、咽、食管至胃的推进过程中受到阻碍[1-2]。脑卒中患者中有30%~65%并发吞咽障碍[3-5],而吞咽障碍可以引起窒息、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影响脑卒中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和致残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差。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确诊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72例临床资料。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69例,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MSAHS)3例;男∶女=11∶1;多有体质肥胖、咽腔结构异常;以夜间打鼾、晨起头痛头晕、白天困倦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最常见,男性多于女性,肥胖是主要易患因素,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金标准。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临床分析 多导睡眠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路径对改善AECOPD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4年6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及患者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77.50%(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ECOPD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临床路径 AECOPD 睡眠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对不同降压药的疗效影响。方法OSA相关高血压患者接受了2周的安慰剂,然后是β1受体阻滞剂萘普洛尔或氢氯噻嗪(HCTZ),为期6周。治疗后分别测定血压、心率变异性(HRV)。结果β1阻滞剂使临床血压下降-11/-8mmHg,高于HCTZ的-3/-1效应(P<0.01)。β1受体阻滞剂对舒张压的降低明显大于HCTZ。萘普洛尔在高频波段增加HRV。结论利尿剂治疗不能降低OSA患者的血压,然而,β1阻断剂阻断OSA过量交感神经活动,可降低临床和24h血压。动态心电图可指导其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高血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简介:患者女,53岁。1999年确诊帕金森病(PD),已用左旋多巴(美多芭)187.5mg,4次/d,治疗3年。2005年8月19日门诊复诊时因感震颤加重,有剂末现象(是指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每次用药后期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恶化),药效持续2h,情绪不稳,便秘,加服盐酸帕罗西汀(赛乐特)和培高利特(协良行)25μg,2次/d。治疗后症状有改善,停用培高利特。2006年6月20日复诊前1周再次感到疗效缩短,每次药效维持2h左右,加服吡贝地尔(泰舒达)50mg,1次/d。服后疗效明显,但患者在服用吡贝地尔的第3天和第4天分别发作1次控制不住的瞌睡,持续约数分钟。第1次是在请客吃饭,与人交谈中突然睡着,约1-2min后醒来;第2次在家中吃饭中出现,约7-8min后醒来。此后一直服用毗贝地尔,剂量不变,未再有类似发作,但感易出现睡意。

  • 标签: 吡贝地尔 文献回顾 发作 睡眠 盐酸帕罗西汀 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