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临床前和早期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具有癌症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确定人乳头瘤病毒(HPV)阴性HNSCC患者配合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能改善肿瘤结局。方法:利用临床评估科学研究所的连锁数据库对安大略癌症登记处2007—2012年诊断为HNSCC的11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服用他汀类药物和对照组的总生存(OS)和疾病别生存(DSS)。

  • 标签: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他汀类药物 肿瘤学 HNSCC 人乳头瘤病毒 总生存率
  • 简介:目的探讨线粒体肿瘤抑制基因1(MTUS1)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0例TSCC、27例舌白斑和13例正常舌黏膜中MTUS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正常舌黏膜与TSCC中MTUS1亚型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Kapalan-Meier法分析TSCC患者生存,并统计分析MTUS1在TSCC中的表达与生存之间的关系。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在正常舌黏膜上皮中MTUS1主要表达于棘层细胞胞浆内,部分位于胞核。正常舌黏膜中MTUS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舌白斑(t=5.876,P=0.037)和TSCC(t=7.638,P=0.00083);舌白斑中MTUS1的表达明显高于TSCC,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1,P=0.0042)。MTUS1在高分化T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中分化和低分化者,但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73,P=0.071)。定量RT-PCR检测显示,ATIP1、ATIP3a和ATIP3b是舌黏膜组织中MTUS1/ATIP的主要亚型;与正常舌黏膜相比,TSCC组织中MTUS1/ATIP亚型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7,P=0.0153)。高表达MTUS1的TSCC患者生存明显高于低表达者(F=5.876,P=0.0286)。结论MTUS1在TSC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线粒体肿瘤抑制基因1 鳞状细胞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与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79年1月~2006年12月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所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患者2549例,共制备皮瓣2684块:软组织瓣包括前臂皮瓣、背阔肌皮瓣、胸大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等;骨组织瓣包括腓骨肌皮瓣、髂骨肌皮瓣、肩胛骨肌皮瓣等。分别用于修复舌、腭、颊、口底、颌骨及面颈部大面积复合缺损。统计各年代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分析失败原因。结果: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从80年代初期(92%)至今(98.5%),呈逐年升高趋势。2684块皮瓣总成功率达96.80%。前臂皮瓣是最常用的游离组织瓣(64.12%),胸大肌皮瓣和背阔肌皮瓣在修复大面积复合缺损常被采用。各种骨肌(皮)瓣应用于颌骨缺损修复成为近年的热点。大范围复合组织缺损的救治性手术常需要多个游离组织瓣联合修复重建。结论: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一头颈肿瘤手术根治的保障,更是术后缺损修复的主要手段。前臂皮瓣是修复舌、颊、腭等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瓣,胸大肌与背阔肌(皮)瓣适合修复体积较大的缺损。腓骨、髂骨肌瓣是上、下颌骨缺损最常用的修复手段。其他不常用的组织瓣,应根据不同适应证进行选择。采用不同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对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游离组织瓣 修复重建 功能性外科 口腔颌面部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微环境对腺样囊性癌(ACC)细胞侵袭、生存能力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ACC嗜神经侵袭体外模型、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临床病理标本及肿瘤细胞进行研究。结果32例ACC中有25例(78.1%)发生了嗜神经侵袭,其中实性型与筛孔型的嗜神经发生较管状型高(P=0.03);神经组织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可以提高肿瘤细胞的生存能力、减少凋亡;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在ACC-M与神经相互作用过程中筛选出369个表达上调的基因和920个表达下调的基因,其中许多基因已经证实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凋亡、运动以及黏附等重要的生物过程。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神经组织与ACC细胞相互作用为肿瘤细胞提供了生存优势条件,为进一步对ACC嗜神经侵袭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部分参考。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嗜神经侵袭 基因芯片
  • 简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andnecksquamouscellcarcinoma,HNSC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的癌症,随着各项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HNSCC的各种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但近30年来HN.SCC患者的生存并未明显提高。有学者提出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内部存在一小群具有干细胞样特性的细胞,称为肿瘤干细胞。研究表明,它是肿瘤的起源,也是造成肿瘤复发、转移、放化疗耐受的关键因素。因此。深入研究这群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对于肿瘤的最终治愈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就目前HNSCC肿瘤干细胞相关研究进展的临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 标签: 头颈鳞状细胞癌 肿瘤干细胞 预后 治疗耐 靶向治疗
  • 简介:2011年10月21—23日,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一头颈肿瘤内科协作组主办,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和湖南省湘雅医院联合承办的“第6次全国口腔颌面一头颈肿瘤内科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口腔颌面肿瘤的综合序列治疗”在湘雅医院隆重举行。全国近百位口腔医学专家欢聚一堂,就口腔颌面一头颈肿瘤综合治疗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 标签: 口腔颌面肿瘤 学术研讨会 头颈肿瘤 肿瘤内科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中华口腔医学会
  • 简介:目的:观察高蛋白肠内营养液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颌面部恶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对照组(23例)。实验组给予高蛋白肠内营养液进行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均衡肠内营养液,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7天检测人体测量指标、营养指标、记录术后肠内营养液耐受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实验组体重、TSF、ACM、体重丢失下降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血清中的总白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前清白蛋白(PA)、淋巴细胞总数(LY)、转铁蛋白(T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耐受肠内营养液,并发症无差异。结论: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病人可耐受高蛋白肠内营养液,早期应用有效减轻体重下降,改善其营养状况。

  • 标签: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肠内营养 高蛋白配方
  • 简介:2009年7月8-11日,由国际口腔肿瘤学会主办,国际抗癌联盟、世界卫生组织和伊思维尔(Elsvier)出版公司协办的第二届国际口腔肿瘤学会世界大会(theSecondWorldCongressoftheInternationalAcademyofOralOncology,IAOO)生加拿大多伦多市举行。

  • 标签: 国际抗癌联盟 口腔肿瘤 世界大会 多伦多 加拿大 学会
  • 简介:目的研究上呼吸道阻塞患儿错畸形的患病情况,并利用头影测量分析上呼吸道阻塞对颅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1)错畸形患病调查:选取2017年5—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阻塞患儿176例为病例组(ENT组),另选取2017年6月于辽宁省沈阳市光明中学七年级和塔湾小学三年级进行口颌面错畸形普查的中小学生485名为对照组(GS组)。比较两组人群不同期和整体错畸形的患病,并统计不同期错畸形的安氏分类构成比。(2)头影测量分析:选取2017年5—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阻塞并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32例为病例组(H组),另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呼吸道通畅并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32例为对照组(N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颅颌面软硬组织、气道矢状径间隙和舌骨位置进行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ENT组患儿替牙期、乳牙期以及整体错畸形的患病均高于G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恒牙期两组患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组和N组患儿,在颅颌面软硬组织测量指标中,仅下颌平面角(SNGoGn)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道间隙矢状径测量中,软腭上后气道间隙(PNS-UPW)、软腭中后气道间隙(SPP-SPPW)、气道间隙最窄处距离(Mc1-Mc2)3项指标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舌骨垂直向位置测量中,H点到腭平面的距离(H-PP)、H点与后鼻棘点的距离(H-PNS)、H点到下颌平面的距离(H-MP)和H点与第三颈椎垂直距离[H-C3(V)]4项指标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呼吸道阻塞患儿的错畸形患病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在

  • 标签: 上呼吸道阻塞 错畸形患病率 颅颌面生长发育 气道 舌骨
  • 简介:目的:观察和比较三维螺旋CT表面再现和容积再现技术显示颌面部囊肿及肿瘤的效果,探讨三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颌面部囊肿及肿瘤患者进行螺旋扫描后,在三维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表面再现和容积再现重建并测量,结合术中所见比较二者在定位定界,显示病损所破坏,骨皮质膨胀等方面的效果。以既往二维CT为基础进行的颌骨手术为对照,比较三维螺旋CT在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上的差别。结果:容积再现技术在定位、定界、显示骨膨胀和破坏方面均优于表面再现技术,测量值更接近术中测量(P〈0.05)。三维螺旋CT在手术中的指导意义优于二维CT,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2个月复发(7.50%)低于对照组(15.11%)。结论:容积再现技术在定性及定量评估方面较表面再现技术更精确,所获信息更全面,更能反映病损的真实情况。三维螺旋CT,尤其是容积再现技术作为口腔颌面外科的重要诊断手段,对提高手术效果,防止复发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囊肿 肿瘤 体层摄影术 容积再现 表面再现
  • 简介:非可控性炎症可能启动并参与了癌症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和抵抗治疗等各个病理过程。研究表明,癌变过程中调控网络的关键节点多与应激、炎症和免疫相关。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尤其是NF—κB通路,在慢性炎症癌变和转移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上游miRNA基因调控网络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以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疾病模型一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黏膜体外多步骤癌变模型为研究对象,针对癌启动、促进和发展过程,确立恶性转化时空调控节点的miRNA和mRNA表达谱型,综合利用医学统计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及整合分析策略,在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2个层面,动态解析非可控性炎症和癌症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确定恶性转变节点的基本调控网络和癌变的关键因子,无疑能为“抗炎”这一新型癌症治疗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干预靶点。

  • 标签: 非可控炎症 口腔癌 癌变 调控节点
  • 简介:目的:随访观察1-5年套筒冠固位加中空式赝复体修复老年人肿瘤术后的单侧上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门诊60岁以上老年人肿瘤术后的单侧上颌骨缺损伴牙槽骨缺失,口鼻相通伴发音差,健侧余留牙严重磨耗致咬合间隙小。采用套筒冠固位加中空式赝复体修复26例,随访观察1-5年复查修复体的密合性,美观与舒适,固位及稳定性,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基牙牙周组织等。结果:随访观察1-5年套筒冠固位加中空式赝复体修复后效果:满意61.5%,基本满意34.6%,差3.8%,总满意96.1%。结论:套筒冠固位加中空式赝复体修复老年人肿瘤术后的单侧上颌骨缺损效果较满意。

  • 标签: 套筒冠固位体 中空式赝复体 老年人 上颌骨肿瘤术后 单侧上颌骨缺损
  • 简介:目的通过资料回顾分析确定14年间累计资料中眶、鼻、耳骨整合种植体的生存,用以推荐关于此类面部缺损修复治疗的指导原则。材料和方法1978到2001年在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UCLA)颌面外科诊所和希望之城医学中心(cityofHopeMedicalCenters)就诊的所有接受以种植体固位方式修复耳、鼻或眶缺损的病人。从病历资料中获得数据,(1)确定所有暴露种植体存活的百分;(2)用生存时间表(1ifetable)分析不同时间间隔的累积生存。结果72个病人共207个种植体,其中182个暴露种植体。35个种植体骨整合失败,暴露种植体的生存是80%,其中耳种植体生存最高(95%),眶种植体最低(53%)。生存时间表分析显示6年累积生存,耳种植体为92%,鼻部梨状嵴部位为87%。眶种植体的生存呈稳定的下降趋势,在66个月降至59%。结论通过仔细的术前外科和X线片检查设计,耳和鼻梨状嵴部位的种植体可以获得较高的生存,在眶周的种植体,特别是放疗的部位缺乏较好的长期生存

  • 标签: 面部缺损 种植体 修复 UCLA 存活率 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
  • 简介:Zeste增强子同源物2(EZH2)高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组织,它可以通过对组蛋白3第27位赖氨酸(H3K27)的甲基化实现对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进而沉默抑癌基因。EZH2的功能与肿瘤的起始、化疗耐药、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及肿瘤干细胞的干性维持及分化密切相关,是基于表观遗传治疗肿瘤的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靶点。本文就EZH2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功能及EZH2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EZH2 癌基因 肿瘤 抑制剂
  • 简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大剂量局部放疗可破坏涎腺分泌功能。盐酸毛果芸香碱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多数研究都针对成年患者.未涉及青少年患者。本病例报告证实.对于接受总剂量6000cGy放疗的青少年患者,盐酸毛果芸香碱在维持足够的唾液分泌、保持口腔软组织完整性和预防龋齿发生方面具有长期而有益的效果。为青少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的防护提供了借鉴方法。

  • 标签: 青少年 头颈部放疗 盐酸毛果芸香碱 涎腺功能 涎腺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s,TAMs)对口腔鳞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proteinases,MMPs)表达以及其对口腔鳞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用佛波脂(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M-CSF)刺激人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促其形成TAMs,收集其上清液作为TAMs条件培养基培养口腔鳞癌细胞,应用实时定量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TAMs条件培养基作用前后口腔鳞癌细胞MMPs表达的差异,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口腔鳞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差异。结果:THP-1细胞在PMA和M-CSF作用后贴壁生长,分化成TAMs。口腔癌细胞在TAMs条件培养基作用48h后,MMP-2、MMP-9、MMP-13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相同条件下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TAMs条件培养基作用24h后的口腔鳞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显著增强。结论:TAMs可以上调口腔鳞癌中MMPs的表达并促进其侵袭转移。

  • 标签: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口腔鳞癌细胞 侵袭 转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最近对口腔鳞癌的治疗观念发生了变化,其中包括新辅助治疗(术前化疗、手术、术后放疗)及辅助治疗(手术、术后放疗)。该文旨在对2种治疗方法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一组74例,行新辅助治疗,另一组54例行辅助治疗。99例为Ⅲ-Ⅳ期的患者,

  • 标签: 新辅助治疗 长期生存率 口腔鳞状细胞癌 非随机性 术后放疗 口腔鳞癌
  • 简介:目标: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阐明按年龄和性别分层的口腔舌鳞状细胞癌(OTSCC)生存预测因子的差异。方法:SEER用于计算1973年至2012年间OTSCC患者的生存趋势。

  • 标签: 舌鳞状细胞癌 流行病学 监测 性别 年龄 口腔
  • 简介:目的:错(牙合)畸形是否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风险因素,目前仍有很大争议。已有研究证明,牙齿的咬合功能与TMD之间并没有很强的联系。即便是有联系,也没有真正地在临床应用。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静态和动态错(牙合)畸形在TMD患者中的发病,并将其与文献中所获得的正常人群数据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纳入了625例TMD患者(75%为女性:年龄平均为34,2±6,7岁,范围25~44岁),根据临床检查-无痛[即:关节盘置换和(或)非疼痛性关节病]、肌肉和(或)颞下颌关节(TMJ)中疼痛与否,可将所有样本分为4组,记录静态和动态的错(牙合)畸形。静态的错(牙合)畸形包括咬合,后牙锁殆,深覆殆,前牙开殆,深覆盖,以及磨牙尖牙的不对称。动态的错(牙合)畸形包括正中/侧方骀干扰,以及从后退接触位(RCP)到最大牙尖交错位(M1)的滑动距离是否大于2mm。采用相关系数母评估每组样本中错(牙合)畸形与TMD疼痛状态之间的关联强度。结果:不同的错(牙合)畸形与TMD疼痛状态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磨牙不对称和侧方耠干扰上的φ数值从-0.081~+0.043。TMD人群中错(牙合)畸形的患病与正常人群的患病类似。结论:不管TMD患者的疼痛状况如何,TMD患者中静态和动态错(牙合)畸形的发生与文献中报道的正常人群的发病相似。因此,口腔全科医师应注意,错(牙合)畸形不应作为TMD的鉴别点。

  • 标签: 流行病学 错(牙合)畸形 发病率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