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附着体应用于上颌缺损修复的支架设计及制作方法。方法:在健余留牙舌面设计制作连续的舌面导板,MiNiSG附着体位于中切牙的近中,与舌面导板相结合。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赝复体基托,与腭部及舌面板紧密贴合。对制作完成的支架与基托做固位力测试。结果;获得了所设计的附着体支架及赝复体金属基托的实物模型,平均固位力达47N。结论:附着体应用于上颌缺损修复在操作技术上切实可行,可增加整个修复体的固位与稳定。

  • 标签: 附着体 单侧上颌骨缺损 模型 设计 制作
  • 简介:目的:评估赝复体修复上颌缺损主客观评价间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因一上颌缺损就诊制作支架中空式永久性赝复体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上颌缺损患者咀嚼功能调查问卷进行主观评价。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赝复体戴入前后的咀嚼效率;T-scanⅡ咬合力分析仪测定患者咬合加载时间(MLT)及咬合力分布状况,完成客观评价。对主客观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主观评价表明上颌缺损患者对戴用赝复体后咀嚼功能的恢复表示满意;赝复体戴入后咀嚼效率吸光光度平均值由0.340abs提高到0.492abs(P〈0.01),咬合力中心向缺损平均移3.9mm,缺损区可承受一定咬合力,改善了患者的咬合力分布(P〈0.01)。患者咀嚼功能问卷调查得分、咀嚼效率的高低及咬合力分布测试结果相互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患者戴用赝复体后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结果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 标签: 赝复体 主观评价 客观评价 相关性
  • 简介:目的:随访观察1-5年套筒冠固位加中空式赝复体修复老年人肿瘤术后的上颌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门诊60岁以上老年人肿瘤术后的上颌缺损伴牙槽缺失,口鼻相通伴发音差,健余留牙严重磨耗致咬合间隙小。采用套筒冠固位加中空式赝复体修复26例,随访观察1-5年复查修复体的密合性,美观与舒适,固位及稳定性,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基牙牙周组织等。结果:随访观察1-5年套筒冠固位加中空式赝复体修复后效果:满意61.5%,基本满意34.6%,差3.8%,总满意率96.1%。结论:套筒冠固位加中空式赝复体修复老年人肿瘤术后的上颌缺损效果较满意。

  • 标签: 套筒冠固位体 中空式赝复体 老年人 上颌骨肿瘤术后 单侧上颌骨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成年完全性腭裂患者上颌发育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收治的16例未伴有唇裂的成年完全性腭裂患者(腭裂组),通过拍摄标准头颅定位X线片,测量相关头影指标,并同时与20名正常成人(正常组)的指标进行比较,评价其上颌在三维方向上的发育情况。结果男性和女性研究群体中,上颌骨相对于颅底的位置关系以及上颌长度与颅底长度的比值、面中份的高度与全面高的比值、上颌宽距与上面宽的比值,腭裂组与正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年完全性腭裂患者上颌的长度、高度和宽度的发育基本正常。

  • 标签: 腭裂 上颌骨发育 头影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缺损的修复与重建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治疗上颌缺损2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修复后功能良好率87.0%(20/23)。结论通过快速原型技术制造缺损上颌模型,并按照面部对称原则,设计制作出“修复后”的颌模型,以此为模板,从而精确指导个体化上颌塑形,能有效地恢复患者面容。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口腔修复 上颌骨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修复的方法修复无牙颌上颌缺损的效果。方法:对无牙颌上颌缺损患者进行分类和不同的修复方法,对疑难的和双缺损采用改良的修复方法。结果:修复后6个月复查,小面积的无牙颌上颌缺损,通过常规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半侧、双的无牙颌上颌缺损,通过改良的修复法可以提高修复效果。结论:单纯修复方法可以解决一部分无牙颌上颌缺损的修复;如果有条件,应该增加其他固位和承力方法;患者自身对赝复体的适应能力在无牙颌上颌缺损的修复中很重要。

  • 标签: 上颌骨 上颌骨缺损 赝复体
  • 简介:目的:在上颌缺损闭合式重建后,对赝复体修复方法进行力学分析。方法:利用已有的上颌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ANSYS程序中分别建立利用皮瓣封闭缺损腔时,颌情况及相应赝复体的模型,并进行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结果:应力集中区位于健腭部与封闭区的交界处,且在封闭缺损区的黏膜上有一定的应力集中。健侧后牙受力较为均匀。结论:在进行上颌缺损外科闭合式重建手术时,要为今后的赝复体修复提供相应的基础,应加强科室间的合作,以使赝复体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上颌骨 单侧上颌骨缺损 赝复体 三维有限元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一上颌缺损应用赝复体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收治的10例一上颌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制作上颌赝复体修复缺损部分。分别于修复前与修复后1个月,采用宋兆峻法测定咀嚼效率、主观语音清晰度测试法测试语音清晰度值,并进行患者的自我临床效果评价。结果一上颌缺损应用赝复体修复1个月后,咀嚼效率与语音清晰度值均得到明显的提高,患者自我临床效果评价良好。结论赝复体修复一上颌缺损可以得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赝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颧种植体支持式赝复体(ZIP)在修复上颌缺损中的临床应用并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上颌缺损患者。纳入标准:上颌缺损,年龄18~70岁,无全身慢性系统性疾病,无放疗史,口内余留牙列基本完整,无中、重度牙周炎,牙齿无松动,无明显错畸形。于患颧骨植入颧种植体2颗,即刻佩戴传统可摘式赝复体(RP),术后6~12个月完成ZIP修复,通过日常生活牙科影响量表(DIDL)对患者佩戴RP和ZIP后的主观感受进行生活质量评价,从外观、疼痛、舒适度、咀嚼效率和一般性能5个方面进行评分,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利用1例25岁正常男性志愿者头颅CT数据建立半侧上颌缺失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绘制颧种植体和赝复体模型,在该复合模型中对赝复体的义齿咬合面加载150 N垂直力模拟咬合力,并分析颧种植体、赝复体卡环、腭板、基牙等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及应力集中点,比较RP修复和ZIP修复后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例上颌缺损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18~63岁,平均48.9岁。8例患者共植入颧种植体16颗,术后9~10个月全部完成ZIP修复。DIDL量表结果显示,ZIP在外观、舒适度、咀嚼效率和一般性能这4项指标中得分分别为(0.79±0.15)、(0.70±0.15)、(0.63±0.24)、(0.73±0.13)分,均明显高于RP的(-0.41±0.22)、(0.35±0.22)、(-0.09±0.34)、(0.30±0.19)分,而ZIP在疼痛指标中的得分为(0.29±0.15)分,低于RP的(0.48±0.23)分,除疼痛指标外,其余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分析证明,ZIP与RP相比,应力主要由颧种植体承担,腭板、卡环、基牙等处的应力明显减小,且分布更加均匀,无明显应力集中点。结论ZIP可改善外观、降低不适感、提高咀嚼效率,是修复上颌缺损较好的方法。

  • 标签: 颧骨 牙种植体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航辅助穿颧种植技术在双上颌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双上颌次全切除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James Brown’s Ⅱ类双上颌缺损患者,上颌无余留牙并伴有口鼻相通。排除标准:病变累及颧骨体或术后需要放疗者。利用数字化技术应用Simplant 3D软件将阻塞器与缺损拟合,确定种植体植入方向与平台显露位置,肿瘤切除同期或术后二期在Brainlab工作平台导航引导下行双颧骨种植体植入,最终采用种植体支持式阻塞器修复上颌缺损。随访1年,采用阻塞器功能评分量表(OFS)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8~72岁,平均53.6岁。共植入颧骨种植体68枚,脱落2枚,种植体结合率97.06%。种植阻塞器修复率为90%(2例因肿瘤复发未进行最终修复)。经OFS量表评价,患者在咀嚼、发音以及外观等方面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穿颧种植能够给双上颌缺损患者提供良好的修复效果,导航技术能够提高颧种植体植入的准确性。

  • 标签: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上颌骨 腭阻塞器 穿颧种植
  • 简介:[摘要] 颌面部软硬组织具有独特的解剖特点,当创伤发生时,往往会出现软硬组织共同损伤,对于软组织损伤应及时行清创术,对于组织损伤应及时进行复位固定;然而一些闭合性损伤也时常发生,虽然无开放性伤口,但内部可出现骨折,如颧弓骨折,鼻骨折等。

  • 标签: []上颌骨骨折 小切口入路 坚固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30例行PKP的胸12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病例(15例水泥呈双分布,15例水泥呈分布)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术后椎体高度改变及术后腰痛缓解情况。方法总结我院2011、3~2013、3行PKP治疗的胸12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手术病例30例(其中15例水泥呈双分布,15例水泥呈分布),按照术后影像学资料、VAS(VisualAnalogueScale)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术后疼痛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5例发生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2周、1年时,两组病例椎体前后缘高度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2周时双分布组与分布组对比,伤椎前后缘的高度改变无显著性差异,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两组VAS评分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不同的水泥分布方式对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及恢复伤椎高度均有效,伤椎前缘高度的恢复方面二者无显著性差异,VAS评分的改善方面双分布组优于分布组。对PKP手术水泥呈病例,可行对补充注射,以达到满意效果。

  • 标签: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连接方式对赝复体的固位效果,明确颧种植支持式赝复体修复双上颌缺损较理想的连接方式。方法通过对10例临床患者以2种不同方式连接颧种植支持式赝复体,观察修复后的外形、咀嚼及语音功能恢复等情况进行量化评分,比较2种不同连接方式的修复效果。结果金沉积研磨杆连接方式的患者,术后咀嚼时不易发生脱位,评分明显高于磁性固位体连接的患者,其他各项评分差异并不明显。结论金沉积研磨杆连接方式是颧种植支持式赝复体修复双上颌缺损较理想的连接方式。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颧种植 赝复体 磁性固位体 金沉积研磨杆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螺旋CT资料构建上颌缺损区三维实体模型,及在上颌缺损伴张口受限患者赝复体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上颌缺损区三维实体模型,应用于上颌缺损伴张口受限患者赝复体修复。结果:6例上颌缺损伴中度以上张口受限患者,利用构建的缺损区三维实体模型进行赝复体修复,患者的赝复体固位良好,面部外形、语音和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螺旋CT数据能构建准确的上颌缺损区三维实体模型,能解决上颌缺损伴中度以上张口受限患者赝复体修复的取模难题。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赝复体 三维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训练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模型,构建一种包括跨中线上颌缺损的虚拟重建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影像科就诊的汉族成年口腔疾病患者CT资料,选择100例健康上颌及15例上颌缺损(5例单纯缺损、5例缺损并累及颧骨、5例跨中线缺损)CT数据。应用Mimics软件在健康上颌数据及其附近区域创建球型模体并模拟上颌缺损,分别为单纯缺损缺损并累及颧骨、跨中线缺损,以原始图像为虚拟重建的正确参照;人工缺损与正确参照配对后分为训练集(70例)、验证集(20例)以及测试集(10例),前两者用于训练GAN模型,测试集用于评估GAN性能。15例上颌缺损CT数据导入训练完成后的GAN模型中进行虚拟重建,对缺损分别采取镜像和基于GAN的方式进行虚拟重建,而对跨中线缺损仅采取基于GAN的方式进行虚拟重建,重建结果分为镜像重建组(10例)、缺损GAN重建组(10例)和跨中线缺损GAN重建组(5例)。对测试集、镜像重建组、缺损GAN重建组进行定量评价,定量指标为Dice相似性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和95%豪斯道夫距离(95% Hausdorff distance,HD95),对各组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检验。对测试集、镜像重建组、缺损GAN重建组和跨中线缺损GAN重建组进行定性评分,对各组总分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和事后检验(Bonferroni校正法)。结果测试集、镜像重建组、缺损GAN重建组DCS(分别为0.891±0.049、0.721±0.047、0.778±0.057)和HD95[分别为(3.58±1.51)、(5.19±1.38)、(4.51±1.10)mm]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08,P<0.001;F=3.62,P=0.041);其中,测试集DSC显著大于镜像重建组(P<0.05),测试集HD95显著小于镜像重建组(P<0.05)。测试集、镜像重建组、缺损GAN重建组、跨中线缺损GAN重建组定性总分[分别为8(1)、6(2)、6(2)和4(2)分]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13,P<0.001);两两比较显示,测试集总分显著高于镜像重建组(P<0.05)。结论本项研究提出的基于GAN的虚拟重建方法,其缺损虚拟重建效果优于镜像技术,亦可实现跨中线上颌缺损的虚拟重建。

  • 标签: 神经网络(计算机) 假体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颌面假体 深度学习 上颌骨缺损
  • 简介:目的:观察软衬材料应用于上颌缺损早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软衬材料对6例上颌缺损患者进行早期修复,并与同期在上颌切除术后3个月以上,进行常规硬性基托修复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观感觉、面型.结果:应用软衬材料进行早期修复的患者主观感觉好,口角无明显歪斜,面型较理想.结论:软衬材料应用于上颌缺损早期修复,能在术后早期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减轻面部畸形,改善其生存质量.

  • 标签: 软衬材料 早期修复 上颌骨缺损 患者 面型 术后早期
  • 简介:摘要利用颧种植赝复体修复上颌缺损,不仅改善了传统赝复体固位不良的问题,而且又可避免自体组织移植带来的二次创伤和风险。本文从颧种植体植入的解剖学基础、颧种植赝复体的生物力学特征、颧种植体的临床植入、赝复体的设计制作、颧种植赝复体的并发症和存留率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颌面假体植入 颧骨 上颌骨 存活率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分析维他灵支架赝复体在上颌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上颌缺损患者78例,将所有患者按照Brown分类进行上颌缺损分类,并依据缺损部位进行分组,使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缺损部位及类型上保持一致,对照组患者给予纯钛赝复体支架进行修复,研究组患者给予维他灵2000支架赝复体进行修复,修复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修复后研究组患者在美观度、舒适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及固位功能等方面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研究组及对照组总优良率分别为97.43%及79.48%,研究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55,P〈0.05)。结论维他灵支架赝复体可有效的修复上颌缺损,恢复患者容貌,改善其语音功能及咀嚼功能,修复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维他灵 支架 修复 上颌骨缺损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