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未婚。主因全身泛发性红色丘疹、结节2周,于2015年4月9日就诊。2周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躯干、四肢出现红色丘疹、结节,皮疹渐泛发全身,无瘙痒等自觉症状。患者从22岁开始有同性性接触史,否认吸毒史、输血史、手术史、硬下疳史及其它传染病史。

  • 标签: 二期梅毒 HIV
  • 简介:目的:分析血管角化瘤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诊治58例血管角化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组织病理及治疗情况。结果:该病多见于中青年,性别无明显差别,临床以丘疹型及阴囊型多见。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包绕毛细血管扩张,部分扩张微血管不只限于真皮乳头,真皮中部也有。局限型除上述特点外,还可见特征性瘤样增殖。治疗以手术切除及激光治疗。结论: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本病依据。

  • 标签: 血管角化瘤 组织病理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在规律,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对1993年至2013年内从中医角度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文献进行梳理,统计明确提出中医辨证分型文献证候频数,并提取病位和病性类证候要素.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66篇文献中,多囊卵巢综合征一病最常见证型为痰湿证,病位主要在肾、肝、脾三脏,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为痰湿和血瘀.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机复杂,应重视肾在其中作用,以及痰湿和血瘀丽种因素.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证候 证候要素 频数统计 文献研究
  • 简介:背景:静脉曲张性溃疡是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最严重结局,占慢性下肢溃疡70%。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曲张性溃疡社会学、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并确定其对职业影响。患者和方法:评估临床特征符合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研究患者社会人文特征、临床特征和职业影响。使用踝臂指数确定相关动脉疾病。使用体重指数(BMI)评定患者营养分级。结果:共120例患者(女性90例,男性30例;80.8%为白种人;44.2%〉60岁)纳入本研究。其中,91%受教育少于4年,89.7%生活在贫困线上。

  • 标签: 静脉曲张性溃疡 社会人口学 患者 临床研究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慢性下肢溃疡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性健康已成为中国人民生活中日益增长需求之一.如何对青年进行性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性科学领域中一个热点话题.

  • 标签: 瑞典 性教育 经验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生育功能障碍患者中性染色体核型异常特点及表现,解析对临床诊疗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对X及Y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进行比较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2305例受检者中共检出192例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8.33%.其中,X染色体数目异常89例,主要为46,XXY,占总异常数目的46.35%.Y染色体多态性共101例,占总异常数目的52.6%.X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与Y染色体变异检出率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X染色体异常多为非嵌合克氏征,临床效应多为表现为小睾丸及无精症,导致男性不育.Y染色体多态性不仅仅导致少、弱精症及男性不育,更可能与胚胎停育、自然流产等不良妊娠事件关系密切.结论:男性生育功能障碍患者中性染色体异常主要表现为X染色体数目异常及Y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其中,克氏征(46,XXY)最为常见,可能是导致男性生育力低下重要因素之一,Y染色体多态性可能不仅仅是一种遗传变异,与X染色体数目异常直接导致男性性腺功能低下及无精症相比,Y染色体多态性对不良妊娠结局影响更值得关注,具体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染色体核型 性染色体 异常 多态性 男性不育症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确诊127例SLE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114例(89.76%)SLE患者存在心脏损害,其中瓣膜反流发生率最高,占76.38%(97/127),以二尖瓣、三尖瓣反流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脏结构改变24.41%(31/127)和心包积液23.62%(30/127)。重度活动SLE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活动SLE患者(X2=6.00,P〈0.05),病程≥5年SLE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SLE患者(X2=4.68,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脏改变发生率高,且随着病情变化,超声心动图显示瓣膜功能也呈现易变性,早诊断和合理治疗可逆转早期心血管改变。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对广州地区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支原体(Uu)药物敏感性进行了为期4年连续观察,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每年分离解脲支原体进行10种常用抗生素药敏检测,测定解脲支原体对以上药物敏感率及耐药率.结果: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药物敏感率无明显改变;交沙霉素耐药率显著上升,耐药率从2005年4.7%上升至2008年23.2%.结论:解脲支原体耐药趋势正逐渐增强;喹诺酮类药物高耐药率表明该类药物在解脲支原体治疗方面要严格控制和选择;对于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药物敏感测定 流行趋势
  • 简介: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焦虑状态、社会交往情感反应及其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AvoidanceandDistressScale,SAD)及一般情况问卷,对本院2007年2月-2007年4月确诊为寻常性银屑病住院、门诊病人共6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做相关分析。结果银屑病患者焦虑状态、社交回避行为及苦恼感受均高于一般群体。结论应针对银屑病患者不同情况,给予积极有效干预措施,鼓励病人参加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轻患者焦虑程度,促进疾病康复。加强银屑病知识宣教普及,给予病人良好心理和社会支持。

  • 标签: 银屑病 焦虑 社交
  • 简介:头癣是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浅部真菌病,主要传播途径是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有四种临床类型,即白癣、黑点癣、脓癣和黄癣。新疆儿童头癣发病率居全国首位,主要临床类型以白癣、黑点癣和黄癣为主,脓癣较少,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白癣和脓癣是常见临床类型。不同临床类型由特定病原菌种引起,新疆头癣病原菌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有明显差异。紫色毛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许兰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是新疆头癣优势菌种,犬小孢子菌和铁锈色小孢子菌是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主要致病菌。头癣治疗方法包括口服灰黄霉素、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外用硫磺软膏、特比萘芬乳膏等。头癣有效防治措施是积极治疗患儿和带菌动物,消灭传染源,改善生活习惯和卫生条件,切断传播途径以及规范化治疗。

  • 标签: 少数民族地区 儿童头癣 发病现状 防治 流行病学
  • 简介:无痛人工流产术是育龄妇女意外怀孕被迫终止妊娠有效方法之一,由于手术比较简单安全、无痛苦,以致部分育龄妇女误认为对人体没有伤害,从而忽视了避孕,使受术人数逐年递增。本文详细阐述了无痛人流术后并发症及对受术者术前术后健康教育重要性,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无痛人流术 健康教育 重要性
  • 简介:目的:旨在探索对临床护士开展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预防干预效果.方法:运用培训教育前后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并实测针刺伤发生密度,基线调查292人,干预后调查233人,数据采用SPSS13.0软包进行2检验.结果:目标人群对相关知识正确认知率普遍高达90%以上,但深层次知识正确认知率偏低(HIV病员血粘到正常皮肤时间长于5分钟、而且血量较大可能被传染,正确认知率只有75.7%;HIV窗口期正确认知率只有77.9%),一些关键而重要知识点正确认知率没有达到100%(如16.5%不知道怎样处理被污染针头刺伤伤口).干预前后正确认知率、危险操作行为、针刺伤、锐器伤发生密度均有差异性(P〈0.05),并呈正相关.结论:广州市临床护士对HIV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很高;知识正确认知率普遍较高;相关培训未达100%全员培训;培训干预对HIV职业暴露起到积极预防作用.

  • 标签: 护士 艾滋病毒 职业暴露 预防 干预
  • 简介:人从生到死无不与性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性好奇从幼儿时期就已开始,男孩女孩从相互观察外生殖器形态,到问父母“我是从哪儿来”等问题,都说明想知道有关性知识从小就开始了,并且它一直伴随着人一生。那么如何满足人们对性知识渴求,开展性教育是一种最有利传播方式。性教育是性科学知识教育,即向人们提供人性科学解释和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包括对友谊、爱情、婚姻和两性关

  • 标签: 普及 学校 性教育 必要性
  • 简介:肥大细胞增多症是一类罕见疾病,可累及皮肤和全身各系统,特征为肥大细胞数目增多。根据本病程度不同,可出现多种因肥大细胞脱颗粒引起临床症状,包括面部潮红、腹泻、呕吐、痉挛、晕厥或过敏反应。儿童患者皮肤受累最常表现为色素性荨麻疹,一般无症状或症状表现轻微,青少年期可消失。在本例报道及文献综述中,作者回顾一3岁色素性荨麻疹患儿童,以复发性昏厥和过敏反应为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首发表现。作者回顾了同主题文献,发现相关资料有限,推测既往诊断有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儿科患者可能受益于对系统性疾病进行更积极检查或预防性使用了抗组胺制剂,并避免了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 标签: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 过敏反应 患者皮肤 文献综述 儿科患者 复发性
  • 简介:无绿藻病是一种罕见但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疾病,其临床表现没有明显特征性,诊断主要依靠真菌学检查。本文通过对国际及国内已报道无绿藻病相关文献分析,归纳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并收集了我国大陆地区10株无绿藻临床分离株,对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证实了两性霉素B作为无绿藻病一线用药有效性。提示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及泊沙康唑在无绿藻病治疗中巨大潜力,也为无绿藻体外药敏试验分析提供了实验室数据。

  • 标签: 无绿藻病 药物敏感性 临床分离株 抗真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