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CA125水平监测在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技术(MEIA)测定75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治疗前、每1周期化疗结束后3周及手术前血清中CA125浓度。计算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分析术前血清CA125水平及新辅助化疗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与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的关系;分析初始血清CA125水平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75例卵巢上皮癌患者中CA125〉35U/ml者72例。56例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50%组与〈50%组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无差异(P=0.187);新辅助化疗后患者术前血清CA125≤200U/ml组与〉200U/ml组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无差异(P=0.084);初诊时血清CA125〉800U/ml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高于≤800U/ml组(P=0.026)。结论初诊时血清CA125〉800U/ml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高,可以作为选择淋巴结清扫术的参考指标。术前CA125水平及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对选择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时机无指导意义。

  • 标签: 卵巢肿瘤 CA125 肿瘤细胞减灭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肿瘤样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肺部肿块患者23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理诊断为肿瘤样病变35例(肿瘤样病变组)和恶性肿瘤200例(肿瘤组),记录两组的多层螺旋CT特征与三维重建后处理灌注参数,判定诊断价值。结果:肿瘤样病变组的病灶最大径为(3.11±1.24)cm,增强幅值为(27.33±8.19)Hu;肿瘤组分别为(5.68±1.49)cm和(31.40±9.44)Hu,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样病变组的病灶BV、BF与PS值分别为(2.84±1.93)ml·100g-1、(2.14±1.33)ml·min-1·100g-1和(12.89±5.29)ml·min-1·100g-1,都明显低于肿瘤组病灶的(33.87±11.49)ml·100g-1、(25.39±12.49)ml·min-1·100g-1和(127.40±34.91)ml·min-1·100g-1(P〈0.05)。在235例患者中,CT判断为肿瘤样病变30例,恶性肿瘤205例,为此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肿瘤样病变鉴别诊断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97.6%。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肿瘤样病变中的应用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能清楚显示病灶情况,能通过灌注参数进行病情判断,是鉴别肺部肿瘤样病变与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后处理 肿瘤样病变 恶性肿瘤 灌注参数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非哺乳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5例乳腺病灶患者,按照术后病理或超声引导穿刺结果分为乳腺癌组(41例)与乳腺炎组(64例),两组均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病灶影像学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共检出良性病灶68个,恶性病灶79个。良性病灶检出率最高为慢性乳腺炎(45.59%),恶性病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浸润性导管癌(75.95%)。良性病灶多数未见微小钙化,钙化病灶内部呈小条状或斑点状回声,多数病灶后方回声未见明显衰减。恶性病灶多呈微小钙化,钙化病灶内多呈簇状或散在点状强回声,病灶后方回声多明显衰减,良、恶性病灶微小钙化及后方回声衰减情况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病灶内部Ⅱ~Ⅲ级血流比例(82.28%)多于良性病灶(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血流多呈不规则穿入型血流信号,良性病灶周围血流信号程度不等。良性病灶弹性成像4~5分为20.59%,恶性病灶为9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灶RI≥0.70为26.47%,恶性病灶RI≥0.70为7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恶性病灶诊断率(67.09%)低于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8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上较单纯超声更具优势。

  • 标签: 超声 弹性成像 非哺乳期 乳腺癌 诊断
  • 简介: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骨代谢标志物血清-NTx(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对肺癌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涉及骨代谢标志物血清-NTx肺癌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诊断及预后的临床研究,按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资料,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其中英文文献6篇,中文文献5篇,有关NTx对肺癌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研究8篇,预后研究2篇,1篇文献同时涉及诊断与预后的研究。共计1203例研究对象,肺癌患者726例,乳腺癌患者372例。诊断骨转移:合并灵敏度为76.5%(95%CI:61.5%~86.9%),合并特异度为83.3%(95%CI:77.1%~88.1%);总生存期的风险比(HR):初治高血清-NTx者与低血清-NTx者比较,合并HR=1.208(95%CI:1.128~1.293,P〈0.05)。结论NTx对肺癌乳腺癌患者诊断骨转移和评估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NTX 肺癌 乳腺癌 骨转移 预后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片段(HER2ECD)、人附睾蛋白4(HE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HER2ECD+VEGF+HE4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诊断价值,以期选择最佳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复发转移患者34例(复发组),术后未复发转移患者52例(未复发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4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的血清HER2ECD、VEGF、HE4水平。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的诊断效能。结果复发组患者的血清HER2ECD、VEGF、HE4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患者的血清VEGF、HE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ER2ECD+VEGF+HE4联合检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88.24%(30/34),特异度为86.54%(45/52),漏诊率为11.76%(4/34),误诊率为13.46%(7/52)。结论血清HER2ECD+VEGF+HE4联合检测较三者单独检测能够提高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诊断的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片段 人附睾蛋白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乳腺癌 复发转移
  • 简介:目的:评价氟化脱氧葡萄糖(18F-FDG)分子符合探测成像(简称FDG-MCD)及胸部增强CT对肺内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胸部X线平片上疑为周围型肺癌的肺部球形病灶90例,比较胸部FDG-MCD显像、增强CT扫描和经皮肺穿刺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FDG-MCD诊断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83%(61/63)和74.07%(20/27),而增强CT分别为90.48%(57/63)和85.19%(23/27).胸部FDG-MCD和增强CT均阳性时,诊断敏感性为87.30%(55/63),特异性为92.59%(25/27).结论:FDG-MCD联合CT增强扫描对周围性肺部病灶性质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 标签: 氟化脱氧葡萄糖 分子符合探测成像 胸部增强CT 鉴别诊断 周围型肺癌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急诊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感染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恶性肿瘤早期感染患者67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未感染患者60例为对照组。均于入院后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含量。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含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阳性率及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含量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单项诊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感染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含量升高,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恶性肿瘤 早期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Adler分级法、弹性超声的弹性评分法及两者联合应用在宫颈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三种超声检查方法对140例宫颈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绘制ROC曲线,确定截点值,并分别计算三种超声检查手段的敏感度(Se)、特异度(Sp)、准确度(ACC)。结果:140例宫颈占位性病变中良性组63例,恶性组77例。Adler分级法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71.43%,准确度79.29%,曲线下面积为0.84;弹性评分法的敏感度为75.32%,特异度为82.54%,准确度78.57%,曲线下面积为0.85。联合分级法的敏感度为84.44%,特异度为90.47%,准确度87.14%,曲线下面积为0.91。结论:弹性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宫颈恶性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但两者联合应用后的联合分级法的诊断效能优于两者单独应用时的诊断效能。

  • 标签: 宫颈癌 弹性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单独或联合检测血清CA125,CA199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60例为恶性肿瘤组,所有患者均通过内镜或者病理明确诊断。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CA125、CA199表达水平,并分析CA125、CA199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效能分析。结果:检测肿瘤标记物CA125、CA199的高表达均提示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可能,而检验效能不一。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标志物CA125、CA199水平、阳性比例及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A199敏感度最高为46.67%,特异性为87.50%,CA125的特异性最高为90%,敏感性为41.67%,CA125与CA199联合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提高至96.25%,48.33%,AUCROC为0.769,均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时的结果(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25、CA199能够提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

  • 标签: 消化系统 诊断 肿瘤 CA125 CA199
  • 简介:目的:探讨角蛋白19片断(CYFRRA21.1)与癌胚抗原(CEA)的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0例恶性胸腔积液组、32例良性胸腔积液组,分别测定其血清及胸液中CYFRA21.1和CEA浓度。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血清及胸液CYFRA21.1和CEA浓度均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结论:联合检测CYFRA21-与CEA有利于良恶性胸液的鉴别诊断。

  • 标签: 细胞角蛋白19片断 癌胚抗原 联合检测 良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 诊断
  • 简介:背景与目的:常规影像技术(CT、MRI和DSA)难以完整显示蝶骨嵴脑膜瘤同颅底血管、骨质三者之间关系,对临床处理蝶骨嵴巨大脑膜瘤指导意义有限。本研究旨在总结3D-CTA显示蝶骨嵴脑膜瘤同颅底血管、骨质三者关系的影像特点,探讨其对蝶骨嵴脑膜瘤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本文对7例蝶骨嵴脑膜瘤的CT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重建肿瘤与颅底骨质及血管的图像,评价64层3D-CTA在制定蝶骨嵴脑膜瘤治疗方案的价值。结果:64层3D-CTA突破传统影像学上二维平面图像的局限,其VR技术容许骨质的虚拟切除和图像的360°全方位旋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肿瘤、血管和颅底骨质三者关系,并根据立体影像模拟使用不同入路暴露肿瘤,还可通过调整CT显示阈值揭示包绕于肿瘤中央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我们依据患者CTA结果确定方案采取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3D-CTA在显示蝶骨嵴脑膜瘤与周围骨质、颅底大动脉及其分支的关系上明显优于CT、MRI、DSA;64层3D-CTA立体影像对制定蝶骨嵴脑膜瘤治疗方案尤其是手术计划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蝶骨嵴脑膜瘤 术前评价 64层CT 3D-CTA 手术计划
  • 简介:目的探讨MRI/CT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growthfactorbindingprotein3,IGFBP-3)、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自身抗体(apurinic/apyrimidinicendonuclease1autoantibodies,APE1-AAbs)联合应用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1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行MRI/CT检查,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血清IGFBP-3、APE1-AAbs水平,分析MRI/CT结果,根据血清IGFBP-3、APE1-AAbs检测水平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比较MRI/CT在不同分组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IGFBP-3为(2.86±1.31)μg/ml,APE-AAbs为2.79(1.14~9.61);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IGFBP-3为(4.72±1.14)μg/ml,APE-AAbs为1.91(0.78~5.52),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IGFBP-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PE-AAb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血清IGFBP-3、APE1-AAbs检测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IGFBP-3/APE1-AAbs异常组(45例)和IGFBP-3/APE1-AAbs正常组(82例),IGFBP-3/APE1-AAbs正常组中MRI/CT诊断准确度为66.67%;IGFBP-3/APE1-AAbs异常组中MRI/CT诊断准确度为89.02%,比较差异具有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GFBP-3呈低表达,APE1-AAbs呈高表达,两者血清水平检测对结直肠癌均具有辅助诊断价值,此外,MRI/CT在IGFBP-3降低或APE1-AAbs升高组结直肠癌的诊断中准确性更高,MRI/CT影像学检查和血清IGFBP-3、APE1-AAbs水平检测联合应用可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

  • 标签: 结直肠癌 诊断 术前分期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简介: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术中定位检测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腹腔镜辅助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观察组在术中SLN定位检测指导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RP、IL-6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术前及术后1、3、7天)的CR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CRP、IL-6水平在组间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随访3年,观察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77.5%,对照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为67.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SLN术中定位检测能够指导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效果可靠,且能够明显减少淋巴结清扫数量,减少术中出血量。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胃肿瘤 前哨淋巴结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计分法评估乳腺BI-RADS 4/5类结节良恶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集的614个乳腺BI-RADS 4/5类结节病例,应用计分法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 flow imaging,CDFI)、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VTI)、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以及联合应用等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诊断共分成5组,各以良性记0分,可疑记1分,恶性记2分,联合诊断将各单独成像诊断模式计分相加,以≥5分评估为恶性,≤3分评估为良性,4分评估为可疑;分别计算CDFI、VTI、VTQ、CEUS、联合诊断等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计分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1、CDFI、VTI、VTQ、CEUS及联合诊断计分法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FI、VTI、VTQ、CEUS及联合计分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分别为71.1%、66.9%、83.5%、85.1%、94.2%;特异性分别为52.3%、41.4%、87.6%、87.1%、95.7%;准确性分别为73.4%、51.1%、86.3%、87.6%、93.8%;3、绘制CDFI、VTI、VTQ、CEUS及联合诊断共5组多种超声成像模式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596、0.889、0.907、0.920,并ROC曲线两两对比,其中CDFI与VTQ、CDFI与CEUS、VTQ与CEUS、CEUS与联合比较(z=0.737、1.226、0.669、0.703,p=0.4611、0.2204、0.5034、0.4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计分法诊断可互相补充,提高乳腺BI-RADS 4/5类结节的鉴别诊断水平。

  • 标签: 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计分法;乳腺BI-RADS 4/5类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CA125、CA19—9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5月至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所有住院病例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的血清CA125和血清CA19-9浓度,并与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最终诊断将住院患者分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及消化系统良性疾病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血清CA125浓度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P=0.000);恶性肿瘤组血清CA19—9浓度水平及阳性率亦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P=0.000)。单独使用血清CA125和血清CA19-9诊断消化系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相似;若以二者中任一阳性即判断阳性,则敏感性有较明显提高,而特异性明显下降;若以二者同时阳性作为诊断,则敏感性明显下降,特异性明显提高。结论单独使用血清CA125或血清CA19-9诊断消化系统恶性疾病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不高;联合使用血清CA125或血清CA19-9,则可明显提高其特异性。

  • 标签: CA125抗原 CA19-9抗原 消化系统 恶性疾病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MRD)对判断儿童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初诊的196例B-ALL患儿,通过流式细胞术监测以上患儿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第12周的骨髓MRD。结果:MRD阳性组中中危和高危分型的比例明显高于标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各时间点MRD,显示MRD水平越高,患儿的复发率越高,3年EFS越低。其中第15天MRD≥10-2组、第33天MRD≥10-4、第12周MRD≥10-3组的患儿预后不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对儿童B-ALL具有重要的临床预后判断意义;需动态监测MRD,第15天MRD≥10-2、第33天MRD≥10-4、第12周MRD≥10-3的患儿预后不佳,需调整危险分层及化疗强度;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微小残留病
  • 简介: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钙化病变在动态增强MR(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images,DCE-MRI)图像上的表现及DCE-MRI联合乳腺X线摄影术(mammography,MG)对该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非肿块型单纯钙化的乳腺病变在MG及MRI上的影像学特征,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G及DCE-MRI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102例病变中,良性病变43例,恶性病变59例。良恶性病变的钙化形态及分布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病变以单发点状钙化为主(13/43,30.23%),恶性病变则以成簇分布的点状钙化为主(22/59,37.29%)。DCE-MRI图像上,可疑良性钙化病变多表现为无强化,可疑恶性钙化病变以非肿块样强化多见,TIC曲线以平台型为主(P<0.001)。DCE-MRI检查对非肿块型乳腺钙化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MG,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外,DCE-MRI检查的灵敏度明显优于MG(P=0.012)且具有较高特异度(P=0.5)。与单用MG检查相比,MG与DCE-MRI检查相结合可显著提高灵敏度(P=0.001)。结论:不同钙化形态及分布的病变在MRI上的表现不同。对于MG检出的非肿块型乳腺钙化病变,结合DCE-MRI能够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的效能。

  • 标签: 乳腺病变 钙化 乳腺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探讨磁共振在评价局部中晚期子宫颈癌放疗联合介入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行介入治疗再行放疗的子宫颈癌患者29例,分别于介入治疗前、第1次、第2次、第3次放疗后行盆腔MRI常规序列扫描和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检查,记录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和肿瘤体积大小。完成介入治疗后,根据是否有效分为介入治疗有效组和介入治疗无效组,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时间段ADC值的变化。完成所有治疗后,比较不同ADC值变化幅度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计划,其中治疗有效20例,无效9例。常规MRI图像特征:子宫颈癌在T1W1图像上呈等或低信号,在T2W1多呈均匀或欠均匀稍高或高信号;DWI图像表现: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边界显示清晰,ADC图像上呈不均匀低信号。第1次、第2次、第3次放疗后,介入治疗有效组ADC值均显著高于介入治疗无效组(P<0.05)。ADC值变化幅度≥35%组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ADC值变化幅度<35%组(P=0.021)。结论MRI、DWI检查及ADC值可用于子宫颈癌放疗联合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为临床疗效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 标签: 子宫肿瘤 子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疗效评价
  • 简介:目的研究EBNA1和VCA-P18双多肽包被(EBNA1+VCA-P18)的ELISA检测在鼻咽癌(NPC)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合成肽EBNA1和VCA-P18建立ELISA法,检测37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血清和33例健康人血清,并与国产EBVVCA/IgAELISA试剂盒比较。结果双多肽EBNA1+VCA-P18/IgA灵敏度为91.9%,明显高于国产试剂盒的83.8%;二者特异度相同;EBNA1+VCA-P18/IgA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优势比均高于国产试剂盒。结论双多肽EBNA1+VCA-P18/IgA相比商品化试剂盒在鼻咽癌血清学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适用于鼻咽癌早期诊断和人群筛查。

  • 标签: 鼻咽癌 血清学检查 EBNA1 VCA-P18 ELISA
  • 简介:目的:探讨毛细管电泳免疫分型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初诊及微小残留病变(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毛细管电泳免疫分型技术对临床疑似由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引起的肾病、血液病等初诊患者671例进行血清检测。连续追踪32例初诊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毛细管分型电泳监测MRD,并与流式细胞仪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者265例,阳性率39.5%,其中IgG-κ型91例(34.3%),IgG-λ型57例(21.5%),IgA-κ型25例(9.4%),IgA-λ型20例(7.5%),IgM-κ型16例(6.0%),IgM-λ型5例(1.9%),游离κ轻链型12例(4.5%),游离λ轻链型26例(9.8%),双克隆型11例(4.2%),其它型2例(0.8%)。连续监测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RD,患者诱导化疗缓解后3个月毛细管电泳MRD监测阳性率为46.9%,流式细胞仪阳性率为75.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诱导化疗缓解后6个月毛细管电泳MRD监测阳性率为28.1%,流式细胞仪阳性率为43.8%,两种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毛细管电泳免疫分型技术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MRD监测虽不及流式细胞仪灵敏,但与流式细胞仪同时监测可减少漏检率。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毛细管电泳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M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