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一次包皮切割缝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疗效及安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MEDLINE(2012~2015)、EMBASE(2012~2015)和协作网系统评价资料库CDSR,由2人分别对文献进行检索及筛选、对纳入文献行数据提取,利用Revman5.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篇相关文献,其中中文7篇,英文2篇。结果显示一次包皮环切缝合器在手术时间(MD=19.96,95%CI:16.23~23.70,P〈0.0001)、术中出血量(MD=10.23,95%CI:8.49~11.97,P〈0.0001)、术后疼痛评分(MD=2.01,95%CI:0.75~3.27,P=0.002)、愈合时间(MD=3.74,95%CI:2.06~5.42,P〈0.0001)以及外观满意率(RR=0.70,95%CI:0.50~0.98,P=0.04)均优于传统包皮环切术,总并发症发生率(RR=1.84,95%CI:0.95~3.56,P=0.07)和伤口术后发生血肿率(RR=1.67,95%CI:0.87~3.22,P=0.12)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一次包皮环切缝合器能明显降低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风险(RR=3.44,95%CI:1.24~9.57,P=0.02)。结论与传统的包皮环切术相比,一次包皮环切缝合器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提高术后外观满意率及降低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 传统包皮环切术 META分析 包皮过长 包茎
  • 简介:医生点评:西地那非作为最早用于治疗ED的PDE-5抑制剂,在大量的临床实验中已经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和有效。西地那非的问世使ED的治疗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项长期研究显示。西地那非对嚣质ED的平均有效率为82%。FDA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服用西地那非者死亡率与总体人群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然而,现在仍缺乏足够的数据来评价其他PDE5抑制剂引起的不良事件,尤其是在长期服用的患者和高危人群中。因此,我们认为西地那非是日前治疗ED的已经证实的最安全与有效的PDE-5抑制剂。

  • 标签: 安全性研究 西地那非 PDE-5抑制剂 PDE5抑制剂 疗效 治疗手段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来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选取维持血液透析的失眠患者35例,进行耳穴贴压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量表作为评定睡眠的量化指标,经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结果:35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睡眠障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耳穴贴压治疗对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失眠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失眠 耳穴贴压
  • 简介:淀粉样变性是以细胞外淀粉样蛋白沉积为特点的一类疾病。淀粉样蛋白代表一类具有B片层结构的蛋白。系统淀粉样变性中,淀粉样蛋白可蓄积于任何一种或多种内脏器官,结缔组织以及血管壁中,然而颅内淀粉样变性从未被发现过。局限性淀粉样变性中,淀粉样蛋白沉积在特定的组织或器官。淀粉样蛋白在组织或器官中的积聚导致了相应组织的结构破坏和相应器官的功能紊乱。家族淀粉样变性根据其受累器官可分为两类,一类有突出的神经系统病变,主要由于编码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transthyretin,TTR)基因突变造成;另一类有显著的肾脏受累的表现。

  • 标签: 淀粉样变性 肾脏受累 家族性 淀粉样蛋白沉积 神经系统病变 内脏器官
  • 简介:卡介苗膀胱灌注是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最有效的药物之一。目前认为卡介苗通过激发机体免疫力而取得治疗效果,但临床治疗效果常常不能简单地以机体免疫力高低解释,说明卡介苗治疗机制尚有未明之处。近几年研究发现卡介苗治疗后存在凋亡抑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负调控的现象,说明卡介苗治疗机制的复杂。作者就卡介苗引发肿瘤细胞抗凋亡、肿瘤微环境的负调节等因素做一综述。

  • 标签: 肿膀肿瘤 膀胱灌注 卡介苗
  • 简介:在社会进步,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劳的同时,精神紧张等一系列情志之变也随之增多,加之不良卫生习惯,性功能障碍患者发病率逐渐升高。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对功能阳痿诊疗搜集,兹将个人辨治浅见赘述于下,供同道参考。

  • 标签: 功能性阳痿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不良卫生习惯 性功能障碍 社会进步 物质文明
  • 简介:患者杨某,38岁,阴囊左侧无痛结节8月入院,查体:阴囊皮肤无红肿,左侧附睾头下方扪及结节数粒,成簇状,直径0.3cm~0.7cm不等,表面光滑,质硬,挤压可滑动,与睾九附睾界限清,相互间无粘连,与阴囊皮肤无粘连,无压痛.

  • 标签: 睾丸鞘膜纤维性假瘤 病例 反应性纤维组织增生 治疗
  • 简介:Castleman’S病(CD)属原因未明的反应淋巴结病之一,临床较为少见,1956年由Castleman首先报道。由于对本病认识不深,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我科收入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CD侵犯腹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及后腹膜纤维化局部压迫引起梗阻。肾病,肾损表现以小管损害为主,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梗阻性肾病 慢性肾衰竭患者 腹腔淋巴结 腹膜纤维化 肿大淋巴结 淋巴结病
  • 简介:目的:探讨肾活检在隐匿肾炎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内收治的70例有完整肾活检资料的隐匿肾炎病例,对其临床特点、肾脏病理特征,肾活检对诊断、治疗、预后的影响及中医病机特点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70例隐匿肾炎患者中,无症状血尿5例(7.14%)、无症状血尿和蛋白尿60例(85.71%)、无症状蛋白尿5例(7.14%)。中医辨证分析,本虚证中肺肾气虚占24.29%,脾肾阳虚占10.00%,气阴两虚占61.43%,肝肾阴虚占4.29%;标实证中外感占25.71%,湿浊占10.00%,湿热占87.14%,血瘀占55.71%。病理类型为IgA肾病41例(58.57%)、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23例(32.86%)、其他6例(8.57%);肾脏病理损害分级为无病变1例(1.43%)、轻度62例(88.57%)、中度7例(10.00%)、重度0例。肾活检后19例(27.14%)患者改变了主要治疗方法。预后判定为良好3例(4.29%)、较好49例(70.00%)、较差18例(25.71%)、不良反应0例。结论:隐匿肾炎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症状血尿和蛋白尿,中医辨证多属气阴两虚,挟湿热、瘀血。主要病理类型为IgA及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部分患者肾脏病理损害较轻、预后较好,约1/4的患者肾脏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隐匿肾炎患者开展肾活检对明确肾脏病理损害程度、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隐匿性肾炎 病理 中医辨证
  • 简介:目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BV—GN)尚无特效治疗。尽管该病有一定的自发缓解倾向,但仍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持续存在,在成人中可达40%~70%,部分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以缓解蛋白尿、阻止肾功能恶化至关重要。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治疗 自发缓解 终末期肾病 肾功能恶化 症状持续
  • 简介:高血压包括肾实质高血压、血管高血压、内分泌高血压,其中以肾实质高血压最常见(约占高血压的5%~10%),是继发性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与原发性高血压比较,肾实质高血压患者眼底病变、心血管并发症更重,更易进展为恶性高血压,预后更差肾实质高血压叉可加速肾脏疾病(尤其是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进展。近年来,关于肾高血墟的研究甚多,但是其发生机制井未完全阐明。本文就肾实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肾实质性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 慢性肾小球疾病 肾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肾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3%[1]。约1/3的肾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发生转移,40%的局限性肾癌最终也会出现远处转移[2]。转移肾细胞癌(metastaticrenalcellcarcinoma,mRCC)的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不到10%[3]。肾癌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所以外科手术一直是肾癌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肾细胞癌 免疫治疗 METASTATIC 肿瘤抗原肽 肿瘤细胞疫苗 过继免疫
  • 简介: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器粘膜感染为主的性传播性疾病,多数是通过不洁性生活或变相性交传染而来,为最常见的多发的性病病种,发病率居性病之冠。临床表现常为尿道炎、尿道口红肿、有脓分泌物溢出、局部充血、排尿疼痛。女性常表现为阴道炎、宫颈炎、白带增多而腥臭。若未及时治疗彻底治疗,大多数发展成为泌尿生殖器官慢性炎症,甚至移行感染至前列腺、精囊腺、睾丸、附睾、女性盆腔、附件、输卵管等,

  • 标签: 淋球菌性前列腺炎 误诊 临床表现 大观霉素 三金片 前列康
  • 简介: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NMIBC)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占全部膀胱肿瘤的75%~85%,其中Ta占70%、T1占20%、Tis占10%。不同组间的肿瘤生物学特性有显著不同,依据临床和病理学的指标,对此类肿瘤按照复发和进展的风险以及预后的不同又可分为低危、高危及中危组。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手术指征 高危 肿瘤生物学特性 黏膜下层
  • 简介:几项回顾研究提出证据表明膀胱癌能够通过检测尿液中肿瘤细胞DNA而被诊断出。本研究通过一个前瞻的盲法试验检验尿液DNA检测是否能取代膀胱镜检在肉眼血尿的初始评估中的地位。对475例肉眼血尿患者进行了泌尿系的标准检测,包括膀胱镜检和CTU,并且提供了行膀胱镜检前(n=461)和膀胱镜检后(n=444)的尿液样本。样本中的细胞都是通过特殊的筛选设备收集的,

  • 标签: DNA检测 膀胱镜检 肉眼血尿 尿路上皮癌 盲法试验 筛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