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46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综合治疗组188例(高频电容场治疗+心理治疗+前列腺按摩+α-受体阻滞剂等),对照组158例(α-受体阻滞剂+抗生素),分别治疗6~8周,并随访6~8周,对两组疗效和症状改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8周,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48.1%,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效果满意,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 标签: 综合治疗 物理疗法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 简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与肾脏病关系密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不仅通过影响全身及肾脏的血液动力学升高肾小球内压力,还直接促进肾脏炎症细胞浸润及增殖,释放多种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聚集,导致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由于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减少AngⅡ的产生,而起到延缓肾脏病进展,保护肾脏的作用。这一点已得到公认。

  • 标签: 慢性肾小球肾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 angiotensinⅡ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 简介:目的:通过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现代中医文献收集调研,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初探治疗慢性肾衰竭现代临床中药复方的组方原则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1994年~2006年间发表于医学期刊上治疗慢性肾衰竭中药复方,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探究现代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58篇,收集中药复方58首。频数分析发现治疗慢性肾衰竭常用药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及泻下药;而聚类分析发现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常配伍出现。结论:通过现代文献分析,初步揭示了治疗慢性肾衰竭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中药复方 频数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前列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状切除和膀胱疾病处理及前列腺摘除术共10例.结果10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并发症,效果良好.随访3个月~3年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该法不仅具有腹腔镜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且处理合并症简单,适合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前列腺疾病.

  • 标签: 腹腔镜 移行细胞癌 肾输尿管切除 合并症 上尿路 膀胱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最新的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肾脏等疾病的发病情况,探讨治疗高尿酸血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深圳市民4930人进行血尿酸值测定及体检,统计分析其数据。将高尿酸血症者随机分为非药物治疗组、别嘌呤醇组、苯溴马隆组,随诊1年,观察血尿酸、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的变化及相关疾病情况。结果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5.9%;存在性别差异并随年龄而增高;高尿酸血症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痛风性关节炎、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发病率增高。治疗1年后,别嘌呤醇组、苯溴马隆组的血尿酸值和上述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低于非药物治疗组。结论深圳地区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高于内地其他地区,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肾脏等疾病相关,别嘌呤醇、苯溴马隆降尿酸治疗有效,且对心血管等疾病改善预后可能有益。

  • 标签: 尿酸 别嘌呤醇 苯溴马隆 深圳
  • 简介:肾穿刺活组织检查(肾活检)是诊断肾小球疾病的重要手段,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肾活检技术的不断改进,它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肾脏病学的发展。本文总结了我科2004年3月~2005年4月,在超声实时监测引导下,采用自动活检穿刺枪法肾活检50例,分析其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探讨肾活检的临床意义,旨在提高肾小球疾病的诊治水平。

  • 标签: 临床病理分析 肾活检技术 肾小球疾病 肾穿刺活组织检查 指导治疗 判断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肾小球疾病伴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诱发因素、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转归,以提高此类疾病的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长征医院肾内科病理确诊为肾小球疾病伴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病理、治疗和预后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共收集病例18例,其中13例存在感染或使用药物等明确诱发因素;(2)临床表现:高血压15例,无尿或少尿11例,肉眼血尿7例,17例血肌酐〉353.6μmol/L,均存在尿蛋白;(3)病理类型:新月体肾炎5例、IgA肾病4例、其他肾小球疾病9例;小管问质重度病变12例,中、轻度6例;(4)常规给予患者对症支持治疗,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12例,行肾脏替代治疗15例。3个月内血肌酐降至正常14例,1例降至200μmol/L。结论肾小球疾病伴发急性肾损伤常可能存在诱发因素;临床和病理表现多样;及时控制感染,根据病情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适时行肾脏替代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治疗 感染 预后
  • 简介:泛素一蛋白酶体途径(theubiquitin-proteasomepathway,UPP)是细胞内蛋白质代谢的一个重要通路,精确地控制着细胞中多种蛋白质成分的降解,包括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内的80%的细胞内蛋白质均通过此途径降解,参与基因转录和细胞周期的调节以及细胞凋亡、抗原递呈等细胞生理过程。蛋白酶体抑制剂已经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治疗,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蛋白酶体抑制剂 肾脏疾病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细胞内蛋白质 UBIQUITIN 肿瘤细胞凋亡
  • 简介:慢性肾衰竭(CRF)是由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加重所致的不可逆性大量肾单位丧失和各种代谢紊乱所构成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的形态学改变是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等。它将以不同速度进行性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近年来,虽然强化了透析前的综合治疗,以达到“保护肾脏”、延缓进展的作用,但其作用有限,尤其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早、中期的治疗仍是一大难题。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复方红景天 临床研究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脏病 终末期肾衰竭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疗效.方法:将68例CRF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A组)和西医对照组(B组),各为34例.两组均给优质低蛋白饮食(LPD)、控制血压、潘生丁、静滴河山胸腺肽20~30mg/d,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尿毒症给强骨生血口服液、α-骨化醇及丙酸睾丸酮.A组静滴参麦注射液20~30ml/d,并服肾衰I号汤剂.B组静滴能量合剂.均以30d为1个疗程.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BUN、Cr及观察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BUN、Cr均显著下降(P<0.05),B组BUN均无下降(P>0.05),且有上升趋势.以BUN为参照,A组与B组总有效率各为70%和20.6%;以Cr为参照,A组与B组总有效率各为73.4%和20.6%.BUN、Cr同步下降30%以上,A组与B组各为10例(29.4%)和1例(2.9%).A组疗效显著优于B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RF的疗效显著优于西医治疗.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肾功能衰竭 参麦注射液 肾衰Ⅰ号 胸腺肽 α-骨化醇
  • 简介:新世纪K/DOQI指南出版以来,经过多次修订,对慢性。肾脏病的各种临床指标制定了明确的治疗目标,如24h尿蛋白〈0.5g,血压至少低于130/80mmHg,血红蛋白控制在110~130g/L,磷、钙磷乘积〈55mg^2/dl^2。我国的肾脏病学界的前辈和专家都致力于翻译和推广,经过几年的学习,广大临床医师都有了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为了解目前应用指南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状况,我们对临床实际工作做了简单的调查,结果如下。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临床医师 诊疗现状 病患 K/DOQI 24h尿蛋白
  • 简介:慢性肾衰竭在临床中非常常见,由于其不能治愈,经常出现浮肿、高血压、贫血、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常常导致患者丧失希望。希望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是重塑信心的重要源泉,它能够指导人们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各种压力。近年来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患者希望水平正相关,照顾者的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提示主要照顾者在照护过程中的表现与患者希望水平可能有密切关系。照顾者反应是评价照顾者照顾过程中表现的较好指标,它对患者希望水平影响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照顾者反应和希望水平现状,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临床中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社会支持 高血压肾损害 维度得分 内容效度 付款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升清降浊胶囊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改善作用,以及对钙、磷、FGF-23及TGF~β1/Smads/BMP-7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62只用腺嘌呤灌胃造模28d,另1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5组:模型组,升清降浊胶囊低、中、高浓度组(剂量0.09、0.18、0.36g/ml)、肾衰宁胶囊组(剂量0.225g/ml),每组各10只。造模完成后第3天,每天8:00am给药治疗,观察实验第8周大鼠一般情况、肾脏病理形态学、血清中Scr、BUN、钙、磷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FGF-23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TGF-β1、Smad2、Smad6、BMP-7蛋白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BUN、Scr、磷、FGF-23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BUN、Scr、磷、FGF-23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以升清降浊胶囊高剂量组最为显著;血钙水平上升,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肾脏组织TGF-βl、Smad2、Smad6、BMP-7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GF-β1、Smad2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5);Smad6、BMP-7蛋白表达与上述因子相反(P〈0.05)。结论:(1)升清降浊胶囊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降低血清中磷、FGF-23的水平,提高血钙含量,以高剂量组明显。(2)升清降浊胶囊对慢性肾衰竭大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通过干预TGF-β1/Smads/BMP-7信号通路达到抑制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升清降浊胶囊 TGF-β1/Smads/BMP-7信号转导通路 FGF-23 钙磷代谢
  • 简介:慢性肾脏疾病(CKD)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1]。2012年中国CKD发病率横断面调查显示,CKD总患病率达10.8%,估计全国总患者人数约1.2亿,成为中国的公共卫生问题[2]。慢性肾衰竭(CRF)是各种原因的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结果,终末期肾病(ESRD)是CRF进展的最终结局,其发病率逐年增长,且治疗费用昂贵。在中国,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数以每年11%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平均每人花费8~10万/年[3]。CRF的治疗消耗了巨大的卫生资源,并且ESRD的病人社会回归率低,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内服治疗 临床研究 中成药 慢性肾脏疾病 公共卫生问题
  • 简介:医学真正的目的在于它能彻底地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疾苦。在20世纪的上半个世纪,生物医学在消灭烈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方面已立下了汗马功劳,为诊治器质性疾病,挽救各类病人的生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时代进入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转变的时代,单纯生物模式观念的生物医学,则显出了滞后的缺陷,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心理障碍 治疗
  • 简介:2001年3月至2007年2月,诊治因慢性附睾炎等病致不育症的患者87例,疗效较好,有所体验,特予报告:

  • 标签: 慢性附睾炎 不育症 临床治验
  • 简介:杨霓芝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肾内科教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近40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肾内科疾病中医诊断治疗方面造诣颇深。杨教授在临证中提出了滋补肝肾、益气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慢性肾脏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在临床辨证用药的基础上,杨教授常运用一些中药药对治疗慢性肾脏病,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内科教授 经验总结 药对 慢性肾病 益气活血化瘀 广东省名中医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s,CKD)4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睡眠质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科住院并接受随访的128例患者,其中CKD4期(CKD4期组)患者43例、MHD患者(MHD组)41例、CAPD患者(CAPD组)44例,随访1年,每6个月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估睡眠质量,并记录实验室指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因素、吸烟、体质量指数、Charlson合并症指数、原发肾脏病无统计学差异(P〉O.05)。基线和第6个月时,MHD组和CAPD组的睡眠质量总分均显著高于CKD4期组(P〈0.05)。随访第12个月时,3组间睡眠质量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基线值相比,随访第6个月时3组睡眠质量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同随访第6个月时相比,随访第12个月时CKD4期组睡眠质量总分显著升高(P〈0.05),透析组无显著改变(P〉0.05)。随着患者PSQI总分的动态变化,3组患者血红蛋白、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也发生改变。年龄(0R=1.83,P=0.01)、血红蛋白(0R=1.46,P=0.01)、钙磷乘积(0R=1.25,P=0.02)、全段甲状旁腺素(0R=1.17,P=0.03)、超敏C反应蛋白(OR=1.32,P=0.04)与睡眠质量差显著相关。结论CKD4期以上患者睡眠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恶化,老年、贫血、钙磷代谢紊乱及微炎症反应是影响睡眠质量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睡眠
  • 简介:中医药延缓慢性肾衰竭(CRF)的研究发现,中药大黄可通过多种机制延缓CRF进展[1,2].本文旨在考察CRF非透析患者的脂质代谢的改变,研究大黄对CRF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疗效与延缓CRF进展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96例CRF患者系1996年~1999年间住院确诊者,其中男性128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为(37.8±13.7)岁.治疗前血肌酐(Scr)336.0±76.0μnol/L(275.0~495.3μmol/L).肾衰的病因以肾炎最为常见,其次是小管间质肾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无肾病综合征及甲状腺机能减退.正常对照组为100例同龄健康人,其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为(39.5±15.1)岁.

  • 标签: 肾安丸 慢性肾功能衰竭 脂质代谢 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