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通过对 48名 II型糖尿病患者佩戴动态血糖仪( CGM ) ,为 患者和医护人员供了一个连续、 全面、 可靠的全天血糖数据指标 信息,了解血糖波动趋势,发现诊断 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能判断 的高血糖或 低血糖情况 。为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治疗饮食 教育提供了更直观生动,更具有个性化的数据依据 ,化繁就 简,化抽象为实象。 通过实验 佩戴 CGM得出的数据信息 ,针对性差异性的对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药物实施 干预,患者的 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之 前血糖控制效果。通过 患者佩戴 CGM, 显著提升了 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增强 对糖尿病知识的 了解,提高患者本人 的自护意识和 行为能力,减少痛苦和避免发生意外,提升 患者生活质量,都有非常明显的 效果。

  • 标签: [ ]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健康 教育 自护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以期为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诊疗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100例我院收治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收治时间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之间,100名患儿根据是否合并胆红素脑病分为两组,非胆红素脑病组40人,胆红素脑病组60人。对100名患儿进行脑功能监测,同时还进行MRI检查和BAEP检查,通过三种检查的相关性来判断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结果:根据最终的统计数据显示,100名患儿脑功能监测、MRI检查和BAEP检查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胆红素脑病组中60名患儿脑功能监测显示背景活动异常的有56例,其中24例重度抑制、21例重度抑制和11例轻度抑制;MRI检查有52例有T1W1信号增高;BAEP检查有49例异常。非胆红素脑病组中40名患儿脑功能监测显示背景活动异常的有5例,无重度抑制;MRI检查有7例有T1W1信号增高;BAEP检查有10例异常。结论:脑功能监测对于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神经功能的评估有积极的意义,其与MRI和BAEP结合,对于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脑功能检测有较大价值。

  • 标签: 脑功能监测 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 作用
  • 简介:目的分析采用B超监测下无痛取宫内节育器(IUD)在绝经后取IUD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绝经后取IUD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B超监测下无痛取IUD术和传统取IUD术,比较两组在取器成功率、术中疼痛表现对术者的影响、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100%取器成功,术中无疼痛,96%手术时间〈5min;对照组取器成功率78%,疼痛较重,70%手术时间〈5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超监测下无痛取IUD术用于绝经后取IUD,取器成功率高、病人无痛苦、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绝经期 宫内避孕器排出 装置取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小儿视频脑电图监测效果的影响。方法 从本院选2019年5月到2020年12月行视频脑电图监测的50例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一般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就监测效果作分析。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监测成功率依次:84%、52%;观察组、对照组监测缺陷率依次:12%、28%;观察组、对照组监测失败率依次:4%、20%;P<0.05。结论 为视频脑电图监测患儿融入综合护理,可有效避免监测期间受干扰因素影响,最终监测效果佳,应用价值高,应继续推进。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 视频脑电图 监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动态血糖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计9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9)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49)行常规护理+连续动态血糖检测。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均好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指标情况更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能够使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加理想,值得推荐。

  • 标签: 糖尿病 连续动态血糖检测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年患者心脏术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100例心脏手术后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可降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满意率,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成年患者 心脏手术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 简介: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内科护理中心脏监测与护理干预的有效性。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心脏监测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对病情进行持续评估,并实施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则仅接受传统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明显,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心脏监测在早期发现并干预心脏问题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预后。因此,心内科护理中应广泛应用心脏监测技术,以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心脏监测 护理干预 心脏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内科护理中心脏监测与护理干预的有效性。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心脏监测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对病情进行持续评估,并实施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则仅接受传统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明显,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心脏监测在早期发现并干预心脏问题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预后。因此,心内科护理中应广泛应用心脏监测技术,以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心脏监测 护理干预 心脏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麻醉深度监测应用于麻醉恢复室工作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急诊院内转运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降低转运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帮助患者更好完成转运,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院内转运 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强化相关医务工作人员不良事件的监测以及报告工作概念的学习、培训以及知识宣教,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意识到监测不良事件以及报告工作的重要性。依托于开展不良事件的报告工作和监测工作,有助于第一时间对不良事件进行发展,为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防止重复出现不良事件,降低使用医用耗材期间的风险,提升医院整体医疗工作的水平。基于此,笔者针对于优化医用耗材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此为相关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医用耗材 不良事件监测 报告体系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动态血糖监测(CGM)的发展,简述了回顾性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实时CGMS、3C系统、iPro2回顾性CGMS、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微泰AIDEX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的优缺点,分析了CGM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适应症及捕捉低血糖,指出CGM技术已成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技术 发展 应用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神经检测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接受面神经检测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应用精准手术护理配合),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

  • 标签: 面神经监测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在急诊护理中,危重病患的监测与处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危重病患的监测方法和处理策略,旨在为急诊护理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指导。针对危重病患的监测,我们探讨了常用的生命体征监测方法,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的监测原理与应用。对于危重病患的处理方法,我们分析了常见的护理干预措施,如氧疗、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液体管理等,旨在及时纠正生命体征异常,维持患者稳定。我们就急诊护理中危重病患监测与处理方法存在的挑战和改进方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急诊护理 危重病患 监测方法 处理策略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环境清洁消毒情况,通过荧光标记法监测提高医院环境清洁合格率。方法 通过荧光笔涂抹标记物体表面,清洁后用紫外线灯对标记点是否清除干净进行查看。结果 荧光标记法干预后医院医院环境清洁合格率从62%提高至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标记法简便、易操作、能客观、快速地评价保洁人员的清洁消毒质量,有效提高医院环境清洁合格率。

  • 标签: 荧光标记法 保洁人员 清洁消毒
  • 简介:摘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科室,承担着医院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与灭菌工作,其管理与建设直接关系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重要的支持保障系统,承担着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任,对降低医疗器械感染发生及感染传播预防有显著效果。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加强灭菌质量监测管理, 使其各项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是提升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的关键内容。为此,研究重点对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质量监测管理相关内容展开综述,具体内容如下。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灭菌质量 监测管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控制的影响评价。方法 分析2020年01月-2023年05月的传染病控制情况,记录公共卫生监测实施前后结果。结果 公共卫生监测实施后,传染病患病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公共卫生监测的实施,能够使传染病控制更具计划性,对于防控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公共卫生监测 传染病 控制
  • 简介: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它是由于B和T细胞两者联合缺陷所导致的疾病,呈X-连锁隐形遗传,主要见于男性儿童。其特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湿疹和反复的细菌感染3大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淋巴细胞数减少功能障碍,可伴发自身免疫疾病和恶性肿瘤,肿瘤发生率比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高100倍,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2006年10月我科收治1例典型的WAS综合征患儿,在2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儿顺利完成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病情逐渐稳定出院。现将此患儿在整个移植中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 标签: 儿童 WISKOTT-ALDRICH综合征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儿科听诊器被微生物污染情况,探讨有效的消毒措施。方法对儿科使用过的90个听诊器消毒前进行微生物监测,将90个听诊器平均分成3组,分别用2%消佳净、0.5%碘伏、75%酒精消毒后进行微生物监测。结果随机抽样的90个听诊器于消毒前被微生物污染阳性率达86.67%,并分离出9种微生物,消毒后污染的阳性率降至13.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儿科听诊器污染严重,用2%消佳净、0.5%碘伏、75%酒精消毒听诊器是简便、快捷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听诊器 微生物 监测 消毒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状况,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12月份我院感染消化科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登记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在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分年龄、季节均不同,0~1、1~3岁年龄段的儿童易感染。结论:有必要进一步强化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的建设;通过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原因分析,可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对策。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 腹泻病例 致病菌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