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2016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指导下,综合分析新合并的Ⅰ~Ⅲ级颅内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MRI表现。14例行CT检查,12例加行增强扫描;16例行MRI检查,14例加行增强扫描。术后病理,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5例。结果:6例呈类圆形,10例呈分叶状,6例见蘑菇状结节,5例见坏死囊变;T1WI呈等信号7例、呈低等不均匀信号9例;T2WI呈混杂信号11例、呈等信号5例。12例DWI呈低或等偏低信号,4例呈混杂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部分明显强化13例,轻度强化3例。9例可见血管流空信号。9例见肿瘤与硬膜以窄基底相连,5例见脑膜尾征。6例引起邻近骨骼骨质破坏,未见骨质增生、硬化改变。结论:颅内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影像表现有相似处,鉴别有一定困难,误诊率较高,通过仔细分析影像征象,可提高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诊断及分级的准确率。

  • 标签: 脑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 诊断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病管理对糖尿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本社区的糖尿前期患者282例,按随机平均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41例和对照组141例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慢性病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的指标改善情况,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糖代谢指标即餐后2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对,P

  • 标签: 慢性病管理 糖尿病前期 糖代谢 效果 评价
  • 简介:目的:比较糖尿肾病与高血压肾病在尿毒症期肾脏弹性变化的特点,并测量肾脏皮质厚度,分析其与皮质弹性指数(elasticindex,EI)的相关。方法:尿毒症期患者38例,其中糖尿肾病组20例、高血压肾病组18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肾脏皮质、髓质及肾窦EI值及皮质厚度的差异,并分析皮质厚度与皮质EI值之间的相关。结果:尿毒症期,糖尿肾病组皮质区的EI值高于高血压肾病组(t=-2.37,P〈0.05);在髓质区,糖尿肾病组EI值低于高血压肾病组(t=2.43,P〈0.05);两组肾窦的E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P〉0.05)。糖尿肾病组与高血压肾病组皮质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0.05)。肾脏皮质厚度与皮质EI值存在正相关(r=0.35,P〈0.05)。结论:在尿毒症期,糖尿肾病与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肾脏EI值有不同变化,皮质厚度与皮质EI值之间呈正相关。

  • 标签: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肾病 尿毒症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对Graves(Graves’sdisease,GD)与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GD患者100例和HT患者150例,均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部淋巴结发现率。结果:GD组和HT组颈部Ⅰ、Ⅲ、Ⅳ、Ⅴ区淋巴结偶有增大,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Ⅱ区在GD组和HT组均较常发现增大的淋巴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vs.94%,P〉0.05);颈部Ⅵ区淋巴结HT组发现率明显高于G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vs.11%,P〈0.05)。结论:颈部Ⅵ区淋巴结的发现,对GD与HT的鉴别诊断,尤其是对超声表现相似的GD与HT甲状腺功能亢进期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 桥本甲状腺炎 GRAVES病 颈部淋巴结
  • 简介: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肺淋巴管肌瘤的认识。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6例,均行常规CT和HRCT扫描。结合国内文献病例,对该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例均为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41岁;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且呈进行加重。在常规扫描上见两肺广泛分布小透亮影及囊状影,分布均匀,囊壁较模糊。HRCT上表现为均匀清楚薄壁小囊腔,囊腔直径几毫米至20mm,壁厚1~2mm,囊气腔被正常肺组织环绕,病变分布无明显上下野、外周或中央差异。结论:肺淋巴管肌瘤是一种罕见的以细支气管周围血管平滑肌异常增生为特征的疾病,HRCT具有较特征的表现,是本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 标签: 肺淋巴管肌瘤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气肿膀胱炎是一种复杂、严重的泌尿系感染,主要表现为膀胱壁内及膀胱腔内充斥气体,是膀胱急慢性炎症罕见的特殊类型.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膀胱炎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82岁,已婚已育。患者半月前因少量阴道流血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右附件包块",本院门诊以"附件包块"收治入院。体格检查:下腹部稍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下腹部扪及平脐肿块。妇科检查:右附件可及肿块最大径约15cm,活动尚可,稍有压痛;左侧附件无异常。患者肿瘤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卵巢BRENNER瘤 交界性 附件包块 医院就诊 阴道流血 体格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局灶自身免疫胰腺炎(AIP)的CT和临床特征,提高该病与胰腺癌的CT鉴别能力。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局灶AIP及9例胰腺癌患者的动态增强CT特征和临床表现。局灶AIP选择美国梅奥医学中心AIP诊断标准,均由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胰腺癌均由手术病理证实。对比病灶在部位、形态、强化方式、管改变、周及胰腺外改变等方面的不同。结果9例局灶AIP患者中,8例(88.9%)有局灶胰腺肿大,1例(11.1%)外形正常。9例(100.0%)病灶均在CT平扫中呈相对低密度,8例(88.9%)增强后呈延迟强化,3例(33.3%)出现病灶远端管轻度扩张,以上特点与胰腺癌患者表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例(22.2%)出现周包膜样改变。仅1例(11.1%)具有梗阻黄疸及AIP合并硬化性胆管炎。3例(33.3%)有周淋巴结肿大。以上特征与胰腺癌患者表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对局灶AIP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MSCT颈椎扫描重建在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CSR)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30例临床确诊的CSR患者,在推拿手法治疗前后分别行颈椎MSCT检查,并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及VAS疼痛评分。MSCT检查的观察指标包括颈椎曲度变化、寰枢关节关系、棘突与中线的关系、椎体前后径线和左右径线与中轴线角度、各椎体水平方向旋转角度、椎间孔及椎间盘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3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VAS评分降低(8.20±0.92)分;测量发现,治疗前、后的平均颈椎弧度分别为(1.91±4.99)mm和(5.08±3.6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4.27),治疗前后椎间孔狭窄改善(80/300下降为35/300)。治疗前、后颈椎齿状突与两侧块距离不等分别为15例(15/30)和2例(2/30),治疗前、后棘突与中线的距离分别为(2.11±1.68)mm和(o.87±1.70)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t=7.53)。治疗前后椎间盘突出及膨出的个数分别为63个和42个。结论:推拿治疗可以通过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椎间孔大小及椎间小关节位置关系来改善CSR的症状,MSCT颈椎扫描重建对CSR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颈椎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推拿 脊柱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推拿结合肌内效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方法: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2

  • 标签: 肌内效贴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胃食管超声造影、胃镜、X线钡餐造影诊断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的价值。方法:对50例主诉胃灼痛、反酸、反食、胸背部疼痛等经临床拟诊GERD的患者同时进行胃食管超声造影、胃镜、X线钡餐造影检查,比较3种方法对GERD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结果:胃食管超声造影检出38例GERD(阳性率76%),未检出12例(阴性率24%);胃镜检出19例GERD(阳性率38%),未检出31例(阴性率62%);X线钡餐造影检出16例GERD(阳性率32%),未检出34例(阴性率68%)。3种方法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食管超声造影与胃镜、胃食管超声造影与X线钡餐造影比较,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食管超声造影可直观、实时显示有无反流,较胃镜、X线钡餐造影诊断GERD更有价值,可作为GERD的筛查手段。

  • 标签: 对比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胸部CT对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均行超声心动图及胸部CT检查。由2位影像医师共同测量主肺动脉直径(MPAD)、右肺动脉直径(RPAD)及左肺动脉直径(LPAD),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结果:2种检查方法MPAD、RPAD、LPAD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MPAD、RPAD、LPAD的CT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COPD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疾病,胸部CT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能够准确作出诊断与病情评估。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高血压 肺性 诊断
  • 简介:脑血管反应(cerebrovascularreactivity,CVR)是指脑血管在各种舒张或收缩因素的作用下能够舒张或收缩的能力,扩血管反应可用来评价脑血管储备能力。目前对脑血管调节能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检测脑血管反应对评价脑血管调节功能以及对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脑血管反应检测方法、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脑血管反应性 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乳汁潴留乳腺囊肿的超声表现,评价超声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共28个乳汁潴留乳腺囊肿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特征相对照。结果:22例,病变均为单侧,单发19例,多发3例,处于哺乳期12例,哺乳后10例,根据二维声像图特征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囊内低弱回声型;Ⅱ型,脂液分层型;Ⅲ型,囊内混合回声型;Ⅳ型,类实型。结论:超声检查对乳汁潴留乳腺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超声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本的诊断。

  • 标签: 乳腺 乳汁潴留性囊肿 超声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梗阻黄疸超高场强MRCP表现与中医黄疸分型的关系,寻求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可视依据。方法:回顾分析70例低位梗阻黄疸患者的MRCP图像,并由高年资中医医师对其辨证分型,分为阳黄和阴黄。阳黄主证黄疸黄色鲜明,伴身热,口苦,苔黄腻,脉弦数。阴黄主证黄疸黄色晦暗,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缓无力。在3D-MRCP图像上测量胆总管扩张的宽径,并对梗阻的影像征象进行分型。采用校正x2检验和Fisher精确法比较阳黄、阴黄在胆管扩张程度与影像征象改变方面的差异,以PC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0例中阳黄50例,阴黄20例。阳黄和阴黄在肝外胆管扩张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黄以轻度和中度多见,阴黄以重度多见。倒杯口征和鼠尾征与阳黄关系密切,双管征、四管征、截断征与阴黄关系密切。阳黄以胆管结石和胆管炎为主,阴黄以肿瘤为主。结论:超髙场强MRCP图像质量髙,黄疸患者肝外胆管扩张程度等与中医黄疸分型存在一定相关

  • 标签: 黄疸 阻塞性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妊娠合并症患者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合并症患者当中抽选6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其入院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期间,经简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产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羊水过多发生率(9.09%)、胎膜早破发生率(0.00%)、早产发生率(12.12%)以及剖宫产率(18.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30%、12.12%、33.33%、42.42%),经检验,X2=4.69、4.26、4.23、4.59,P<0.05。结论:产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合并症患者中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今后临床中的价值。

  • 标签: 产病一体化护理模式 妊娠结局 妊娠合并症
  • 简介:目的:探讨剂量计算法131I治疗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50例Graves甲亢患者131Ⅰ治疗结果。按每克甲状腺组织期望给予3.7MBq固定量,经剂量计算法获得131I总剂量。治疗后随访平均12个月(6-96个月)。根据甲状腺功能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治疗成功(正常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失败(仍为甲亢,需复治)两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ATD治疗经历、突眼、甲状腺重量、3h与24h摄碘率及其比值(UR)等各项指标。结果77.3%(116/150)首次治疗成功,22.7%(34/150)失败。总治愈率为94.6%。首次治疗疗效影响因素在年龄、性别、突眼、有无ATD治疗史、甲状腺重量、3h摄碘率及UR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1和甲状腺重量≥47.38g时,其治疗失败率分别高于UR<1和甲状腺重量<47.38g者(P〈0.01)。结论剂量计算法131Ⅰ治疗Graves甲亢有较高的首次治疗成功率,当UR≥1或甲状腺重量≥47.38g时,应告知患者有131Ⅰ复治可能或应增加剂量以提高一次治愈率。

  • 标签: 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131Ⅰ治疗 摄取比值 甲状腺重量
  • 简介:男,41岁,2009年8月底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伴身目黄染、腹部不适来我院就诊,超声检查见胰腺弥漫增大,十二指肠镜示胆总管下段约5cm线性狭窄.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及血常规正常.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γ-球蛋白增高为26.5%,IgG增高为27.2g/L.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胰腺体尾部弥漫肿大,呈"腊肠样"、稍长T1稍长T2信号,边界清楚,可见明显的周围包膜增厚征象,小叶结构消失,DWI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未见强化,延迟均匀强化,可见管变细,胰腺尾部管轻度扩张,胆总管上段轻度扩展,下段变窄,明显均匀强化,胆囊壁均匀增厚,均匀明显强化(见图1).

  • 标签: 胰腺炎
  • 简介:目的:分析外伤肝损伤的CT表现,旨在提高肝损伤的CT诊断水平。方法:对18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外伤肝损伤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例中包膜下血肿3例,肝内血肿6例,肝挫裂伤9例;病灶肝右叶多见,13例,左右叶分布3例,左叶分布2例。CT表现以肝实质内圆形、类圆形、片状低密度影或等低、高低混杂密度影最多见,也可有肝内不规则裂隙状、片状低密度影,其间夹杂斑点斑片状高密度影,及肝包膜下梭形、弧带状磨玻璃样低密度影或等低混杂密度影,部分患者有合并腹腔积血或其他脏器损伤的表现。结论:外伤肝损伤CT表现较具特征,对判定有无肝损伤、损伤范围、类型及有无腹腔积血、有无周围其他脏器合并伤方面有重要价值,是目前外伤肝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外伤性肝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