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发热门诊护理环节风险因素管理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发热门诊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两组,每组55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试验组实施风险因素管理措施,观察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发热门诊风险因素的认知、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投诉率、就诊期间医护人员差错发生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78.18%是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率,显著低于试验组的94.55%(P<0.05);试验组患者对发热门诊风险因素的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而对医护人员的投诉率、就诊期间医护人员差错发生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风险因素管理应用到发热门诊护理环节中,既能使护理工作质量提升,而且还能使医疗事故的发生降低。

  • 标签: 风险事件发生率 发热门诊 风险因素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护理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急诊内科接诊的病患7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甲、乙两组(n=38)。甲组实行风险管理护理,乙组实行常规管理护理。分析两组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比较护理管理评分等指标。结果甲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2.63%,明显比乙组的18.42%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护理管理评分明显比乙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应用风险管理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 标签: 风险管理护理 应用价值 急诊内科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内科开展风险管理前后收治的8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内科护理风险管理,评估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并对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特殊护理、护理能力、护理安全以及综合评分等指标评分更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工作中推行风险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这对减少医患纠纷,促进护患和谐有积极的意义,应予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内科护理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也在迅速的提高,给广大的劳动人民带来了福音,但是也给医院带来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交叉感染,交叉感染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影响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也为医患矛盾埋下了伏笔。供应室负责全院无菌物品的回收与发放,其重要性无可置疑,它不仅代表着医院的医疗技术发展水平,其运营的稳定性也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所以只有供应中心运转正常,医院的秩序才能顺利进行。本文从人员、管理以及工作流程三方面对供应室工作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一定的防范措施,为控制医院交叉感染问题、创造安全、便捷、和谐的医疗环境提供参考。

  • 标签: 医院供应室 风险管理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ACCP方法在我院药品调剂差错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药品调剂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调剂处方采用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是未实施HACCP方法,有26300张;观察组则是将HACCP方法应用在药品调剂差错风险管理中,有37120张,对比两组出现的调剂差错率。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的差错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将HACCP方法应用于我院药品调剂差错风险管理中,可有效降低出现差错风险,还能对患者的满意度有效提升,是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加以保障,值得推广。

  • 标签: HACCP方法 调剂差错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普外科收治的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25例)和对照组(n=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外科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实验组患者这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提高护士风险意识,改善护理质量,还有助于减少医患矛盾,具有实际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风险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ICU患者,按照护理所用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度等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择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产科患者84例,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例数均为42例,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检验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3.81%,实验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十分理想,对加速疾病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产科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满意度 依从度 护理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内科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采取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152例心内科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并按照所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各组患者分别为76例。风险管理组应用风险管理模式,常规管理组应用常规管理模式,对比风险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事件发生率以及总体满意度。结果风险管理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例(2.63%)以及投诉事件发生率2例(2.63%)均低于常规管理组11例(14.47%)、10例(13.16%),风险管理组的总体满意度71例(93.42%)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62例(81.58%),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内科患者应用风险管理模式,不仅能够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事件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效果显著。

  • 标签: 心内科患者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急诊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之间,随机选取在我院妇产科急诊接诊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此时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在我院妇产科急诊接诊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全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临床应用效果。结果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考核评分与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考核评分对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产科急诊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妇产科 急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两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5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故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科治疗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值得在急诊科广泛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模式 急诊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外科患者纳为该次参研的对象,从中挑选出88例患者,将所有患者依照护理差异均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其中选取常规护理管理方案者为常规组,而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方案者为研究组。护理管理后经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管理效果的优劣。结果①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常规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风险事件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常规组护理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降低护理风险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普外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临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标识组,各45例。常规组按照常规护理管理完成护理任务,标识组在常规组护理管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管理,并比较护理标识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应用护理标识进行入院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实施前(12.86%)。结论护理标识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标识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发生原因,分析预防肿瘤内科风险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6年11月到2017年5月该院肿瘤内科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与预防的方法。结果50例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包括化学药物外渗24例,跌倒磕碰16例,医院感染7例,自杀3例。其中以化学药物外渗最为多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较多,需要护士提高警惕,高度重视护理风险事件,积极总结临床经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 标签: 肿瘤内科 护理风险 预防 护理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瘢痕子宫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的相关风险以及母婴结局。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存在剖宫产史将其分为瘢痕子宫组和非瘢痕子宫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产妇入院后均行剖宫产术,记录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点的出血量、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的临床结局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点的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先兆子宫破裂、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5.0%、17.5%、42.5%、20.0%,剖宫产率、子宫切除率、死亡率分别为100.0%、35.0%、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57.5%、20.0%、30.0%、10.0%,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瘢痕子宫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分娩后存在出血量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等风险,且母婴结局较差,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做到孕期早期诊断、监测及紧急抢救,对改善母婴预后十分有利。

  • 标签: 瘢痕子宫 中央性前置胎盘 妊娠结局 预后
  • 简介:摘要评估longinterspersednuclearelementtype1(LINE-1)去甲基化水平作为肝癌风险检测指标的有效性。通过检索文献数据库,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和亚组分析对LINE-1去甲基化水平进行评估。纳入的7项研究2135例样本中,肝癌的LINE-1去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织和血液样本分析显示LINE-1的去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其中,血液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检测法研究显示LINE-1的去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研究仅对样本来源和检测方法与肝癌LINE-1去甲基化进行分析,为不同样本来源和检测方法分析LINE-1甲基化提供了新证据。

  • 标签: 肝癌,长散布核元件,甲基化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风险管理在感染科护理工作的应用,评价其工作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省二附院感染科室收治的110名患者,可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则实验组采用常规性护理;且对两组患者在护理中突发事件和医疗民事纠纷及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对照组意外事件15(23.41%)、医疗民事纠纷6(11.3%);实验组意外事件1(2.01%)、医疗民事纠纷2(4.65%);两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对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风险管理,可以高效率的降低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且还可以从中得到患者更多的好评。

  • 标签: 风险管理 感染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再评价报告(PRER)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对策。文章首先阐述了PRER在加强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其在监测产品安全性和优化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对山东省注册人提交的PRER的实际案例分析,揭示了当前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撰写质量不高和风险意识不足等。文章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进措施,包括提高注册人的重视程度、制定审核细则、加强监管部门间的信息互通,以及完善相关法规,旨在提升PRER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加强医疗器械的监管和风险管理。

  • 标签: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PRER,风险管理,监管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输液中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方法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输液治疗患儿156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8例,分别给予常规输液护理、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干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输液不良事件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28%(1/78)、8.97%(7/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率分别为97.44%(76/78)、89.74%(70/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输液风险控制中,引入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模式,有助于输液不良事件问题的控制,且可帮助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输液 静脉渗出 分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风险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引流安全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3月诊治的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94例进行护理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引流管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风险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引流管意外事件。结果研究组共出现5例意外事件,对照组出现18例意外事件,研究组的引流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护理风险干预能够提升前列腺增生术后引流的安全性,降低意外事件发生风险,提升预后,发挥了积极的护理价值。

  • 标签: 护理风险干预 前列腺增生术 引流安全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