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12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2018年在我院入住的8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研究组为8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对照组为20例健康的志愿者。对比两组中CD123的表达情况,对研究组治疗后进行白血病MRD检测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D123表达率远远大于对照组健康志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研究组的89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在进行治疗缓解后复发了,相对于未复发的67例患者,复发的患者的CD123表达率同样远远大于未复发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12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广泛表达,是影响患者首次诱导完全缓解以及中位总生存的独立危险的因素,对评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MRD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CD123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RD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于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妇产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收分娩高危妊娠产妇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监测方法分为对照组和临床组,对照组采用胎心监护,临床组采用脐血流联合胎心监护,比较两种方法对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及临床价值。结果两种方法监测到的胎儿宫内窘迫异常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组监测胎儿宫内窘迫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血流和胎心监护联合监测胎儿宫内窘迫能够提高真阳性检出比例,利于确诊单独使用胎心监护检出的假阴性。

  • 标签: 脐血流 胎心监护 胎儿宫内窘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病房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给予PCT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4月~2017年05月收治的72例ICU病房多重耐药感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感染患者干预方式研究;对照组(36例)选择常规抗生素完成疾病治疗;观察组(36例)选择常规抗生素+PCT监测方法完成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ICU病房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平均使用抗生素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降低(P<0.05);同对照组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平均使用抗生素时间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减少(P<0.05)。结论医疗人员合理选择常规抗生素+PCT监测方法对ICU病房多重耐药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的降低以及平均使用抗生素时间的减少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病情康复。

  • 标签: PCT监测 ICU病房 多重耐药感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行重症监测,根据患者病情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术后予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监测情况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与剂量、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剂量、ICU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可连续、准确反映颅内压动态变化,及时发现继发性颅内病变,规范脱水药物的使用,降低其重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外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患者40例,中度患者28例,重度患者22例。然后选择同一时期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反应时间和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凝集块形成速率和血凝块最大强度及硬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栓弹力图的检测效果会随着急性脑梗死病情的变化而变化。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可以有效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状况以及患者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以及预后效果。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急性脑梗死 凝血监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疫情监测在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在我市范围之内对疫情监测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在我市随机抽取25家医疗机构作为研究案例。根据疫情监测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强化措施,统计并对比在疫情监测工作改进前后的疫情防控效果。结果借助有效的疫情监测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强化重大疫情疾病的发病控制效果,强化疫情监测管理水平,改进后多个疫情防控效果指标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数据差异较大,统计学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大传染病防控监测工作现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即是强化疫情监测的管理水平,强化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效性,从而提高疫情监测控制范围与控制。

  • 标签: 疫情监测 重大传染病 预防控制 具体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冠脉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数值伪差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抽选在本科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8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10月-2016年12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监测措施,观察组40例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期间有创血压监测数值伪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差概率、术中调整传感器例数及医生满意例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误差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且患者的术中调整传感器例数和医生满意例数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较优异,P<0.05。结论对冠脉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有创血压监测数值伪差的概率,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提升疾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有创血压监测 数值伪差 个性化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早期监测血清铁蛋白预防孕期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2月于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44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行血常规与血生化检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血清铁蛋白监测,比较两组检查结果与贫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贫血发生率是2.8%,对照组贫血发生率是20.8%,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的血常规与血生化相关指标检查结果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早期监测血清铁蛋白对预防孕期贫血均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减少贫血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孕早期 血清铁蛋白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切实有效的控制护理环节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有价值的、整体的、连续性的进行记录。方法研制使用心血管内科心电监护仪监测巡视单,按照心电监护仪使用病人的护理管理要求,简洁明了地记录患者在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的整个服务过程。结果心电监护仪监测巡视单书写简洁明了,具有动态连贯性,可以使医疗护理连接更加紧密,提高护士护理预见性和主动性,保证护士为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的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并为护理科研积累资料。结论通过此表单信息反馈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可靠信息,使用过程及早发现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达到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心电监护 监测巡视单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对心肺复苏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心肺复苏治疗患者50例,依据患者的最终生存情况分为两组,其中39例患者生存,作为存活组,11例患者死亡,作为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0min、5min、10min、20min、30mi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水平。结果两组患者0minPETCO2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5min、10min、20min、30minPETCO2水平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的治疗结果与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二氧化碳分压可作为预测心肺复苏治疗结果的依据,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氧化碳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表现。方法对收集的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监测标本展开药敏试验,共获得300株致病菌株,分析致病菌的抗菌敏感性与耐药性表现。结果300株致病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占62.33%(187/300),革兰阴性菌占37.67%(113/300);其中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97株(32.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85株(28.33%),肠杆菌50株(16.67%),非发酵菌38株(12.67%),肠球菌30株(10.00%)。不同菌种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①MRCNS对青霉素耐药性100.00%(97/97)、氨节西林100.00%(97/97)、头孢他啶49.48%(48/97)、氧氟沙星68.04%(66/97)、环丙沙星63.92%(62/97);②MRSA对青霉素耐药性100.00%(85/85)、氨节西林98.82%(84/85)、头孢他啶48.24%(41/85)、氧氟沙星40.00%(34/85)、环丙沙星36.47%(31/85);③肠杆菌对青霉素耐药性0、氨节西林94.00%(47/50)、头孢他啶64.00%(32/50)、氧氟沙星20.00%(10/50)、环丙沙星22.00%(11/50);④非发酵菌对青霉素耐药性0、氨节西林94.74%(36/38)、头孢他啶97.37%(37/38)、氧氟沙星23.68%(9/38)、环丙沙星13.16%(5/38);⑤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0、氨节西林16.67%(5/30)、头孢他啶23.33%(7/30)、氧氟沙星30.00%(9/30)、环丙沙星23.33%(7/30)。MRCNS、MRSA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最为突出;在抗菌药物中青霉素、氨苄西林在不同菌种耐药性更为突出。结论临床治疗用药中需重视对病原菌耐药性分析,结合其敏感性与耐药性选择疗效较优的抗菌药物,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 耐药性 监测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远程心电监测在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远程心电监护仪和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监测,比较两种心电监测方法在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检出率上的差异,分析两种方法对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远程心电记录仪检测出的异常心电图共60例,检出率75%,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出的异常心电图共24例,检出率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对心肌缺血症状、缺血性ST-T改变的检测率更高。结论相比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监测方式,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对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监测检出率更高,更具诊断价值。

  • 标签: 远程心电监测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患者采用远程心电监测诊断的临床检出率进行分析。方法以62例心脏不适或者心脏病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所有患者均实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选取38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常规心电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远程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检查后,62例患者中远程心电图检查发现有50例出现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5.48%,而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为50.00%,并且远程心电图监测ST-T段心电图改变的检出率较高,对比常规心电图(P<0.05);但是远程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对比(P>0.05)。结论远程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但是与动态心电图对比无差异性,因此远程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可以作为心脏疾病的检查手段。

  • 标签: 远程心电监测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临床检出率
  • 简介:摘要本文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监测人工动静脉内瘘当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综述,主要为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目标血管进行筛选、检查及定位等,术后借助其对人工动静脉内瘘的功能情况、流量情况、流速情况以及并发症等进行观察,以将人工动静脉内瘘的应用安全性提升,同时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概率提升。

  • 标签: 人工动静脉内瘘 彩色多普勒超声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塞者心律失常的监测和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6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心肌梗塞部位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并予以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相应的护理监护。结果63例患者中,前臂、侧壁和广泛前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有37例,其中有23例患者出现快速型心律失常;下壁、后壁与右室心肌梗塞患者共有26例,其中有9例患者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结论在对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率失常患者进行护理监测时,需以患者的心电图情况,心律失常特点和表现为参照,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律失常 检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目标性监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选择了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内,住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1011名新生儿病患的临床相关资料,做对比分析。结果在实施了目标性监测后,感染率、VAP例/1000呼吸机日应用比例、CRBSI例/1000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日的比例,都逐渐在下降,各个时间段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应用目标性监测,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掌握重症病房中患儿感染率的变化情况,进而可以及时实施有效地干预措施,使得NICU中患儿医院感染率降低。

  • 标签: 目标性监测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17年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监测分析。方法汇总龙岗区2017年度上报的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病例数据,针对其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归纳儿童AEFI的发病规律。结果2017年龙岗区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的报告地区分布在龙岗街道办(92例,21.10%)、坂田街道办(67例,15.37%)和平湖街道办(64例,14.68%)等,AEFI个案报告的乡覆盖率是100%,发生年龄主要是2岁及以下(88.07%),发生时间段主要是夏季(5-8月),一般反应(63.07%)报告最多,麻风疫苗(16.97%)、百白破疫苗(无细胞)(16.51%)最多,常见临床症状中以发热(超过37.1℃)(64.45%)、皮疹(25.69%)、哭闹(18.81%)为主,一般反应症状诊断(发热/红肿/硬结等)(63.07%)最多。结论2017年龙岗区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分布在龙岗、坂田和平湖街道办,2岁以下儿童最多,夏季发生率最高,发热皮疹症状最常见。

  • 标签: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流行病学 监测分析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创血压联合中心静脉压监测在休克患儿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100例儿科ICU收治的休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有创血压联合中心静脉压监测,并对临床护理要点展开探讨。结果有创血压联合中心静脉压监测能够为临床急救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结论有创血压联合中心静脉压监测能够为疾病的发展状况以及治疗效果提供科学的评价指标,从而提高休克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有创血压 中心静脉压 休克 临床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社区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知识和态度。方法以某社区68例中青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个人基本资料,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血糖监测知识了解情况及其对学校血糖监测知识的态度。结果患者对糖尿病血糖监测知识的答卷正确率为52.4%,以血糖试纸的保存环境的正确率最高(77.9%),以血糖仪测量口污染时用什么清洁的正确率最低(22.1%)。患者对学习血糖监测知识的态度表示很愿意12例,愿意30例,无所谓21例,不愿意5例,愿意率为61.8%。患者学习血糖监测知识的形式需求从高到低依次为网络方式(41.2%)、宣传手册(30.9%)、电话交流(17.6%)、集中授课(10.3%)。结论调查社区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知识和态度,有助于社区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以及患者血糖的控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社区 中青年糖尿病患者 血糖监测 知识 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孕症患者采用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和子宫内膜厚度的方式进行治疗,查看其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不孕症患者参与研究,对所有患者采用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和子宫内膜厚度的方式进行治疗,从患者诊断后第1个月经周期的第9天的开始监测,直到月经周期的第18天为止,或者当患者出现排卵现象为止,连续对患者进行3个月经周期的监测。结果经过监测研究,在子宫内膜增殖早期,所有患者的卵巢两侧均存在正常生长发育的小卵泡,随着监测时间的延长,共有46名患者的小卵泡顺利生长发育,其余19例患者的卵泡并未继续生长发育,随后对采用促卵泡发育治疗,并给予患者促卵泡破裂治疗,在经过3个月的监测观察后发现,共有41例患者成功怀孕,并且已怀孕患者的卵泡直径和子宫内膜厚度和未怀孕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不孕症患者采用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和子宫内膜厚度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卵泡发育情况,从而有利于对患者不孕症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孕症 超声监测 卵泡发育 子宫内膜厚度 治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