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2017年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3

深圳市龙岗区2017年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曾玉华

曾玉华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预防保健所广东深圳518115

摘要:目的对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17年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监测分析。方法汇总龙岗区2017年度上报的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病例数据,针对其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归纳儿童AEFI的发病规律。结果2017年龙岗区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的报告地区分布在龙岗街道办(92例,21.10%)、坂田街道办(67例,15.37%)和平湖街道办(64例,14.68%)等,AEFI个案报告的乡覆盖率是100%,发生年龄主要是2岁及以下(88.07%),发生时间段主要是夏季(5-8月),一般反应(63.07%)报告最多,麻风疫苗(16.97%)、百白破疫苗(无细胞)(16.51%)最多,常见临床症状中以发热(超过37.1℃)(64.45%)、皮疹(25.69%)、哭闹(18.81%)为主,一般反应症状诊断(发热/红肿/硬结等)(63.07%)最多。结论2017年龙岗区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分布在龙岗、坂田和平湖街道办,2岁以下儿童最多,夏季发生率最高,发热皮疹症状最常见。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流行病学;监测分析;疫苗

SuspectedadverseeventsfollowingimmunizationamongchildreninLonggangDistrict,Shenzhen,Guangdong:monitoringdataanalysis,2017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suspectedadverseeventsfollowingimmunizationamongchildreninLonggangDistrict,Shenzhen,Guangdongin2017.MethodsThedataonchildrenwithsuspectedadverseeventsfollowingimmunizationreportedinLonggangDistrictduring2017werecollected.ThedescriptiveepidemiologicalmethodswereadoptedtoanalyzetheincidentsofAEFI.ResultsThereportedcasesofsuspectedadverseeventsfollowingimmunizationdistributedinalmostalltheadministrationregions(100%fortownshiplevel)intheyearandmorecaseswerereportedinLonggangsubdistrictoffice(21.10%),Bantiansubdistrictoffice(15.37%),andPinghusubdistrictoffice(14.68%).ThemajorityofthereportedAEFIcasesweresmallchildrenlessthantwoyearsold(88.07%).ThemostofAEFIcaseswerereportedinsummer.TheproportionofthecasesrelatedtovaccinationofLeprosyvaccinewasthehighest(16.97%).Mostofthereportedcases(63.07%)werecategorizedasgeneraltypeofAEFI,withmainclinicalsymptomsoffever(64.45%),erythra(25.69%),andcrying(18.81%).ConclusionInLonggangDistrictduring2017,themostcaseswerereportedinLonggangsubdistrict,BantiansubdistrictandPinghusubdistrict;thereportedcasesofsuspectedadverseeventsfollowingimmunizationweremainlysmallchildrenlesstwoyearsold;morecaseswerereportedinsummerseason;feveranderythrawerethemajortypeofAEFIreported.

Keywords:suspectedadverseeventsfollowingimmunization;epidemiology;diseasesurveillance;vaccine

在现阶段感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儿童预防接种是一种常见的技术手段,满足高效价廉的特点。预防接种的过程中有概率导致某些儿童机体产生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suspectedadverseeventsfollowingimmunization,AEFI),并包含接种疫苗之后临床上出现的疑似跟预防接种有关联性的不良反应,都将导致患者机体脏器正常功能缺失[1]。目前,计划免疫方针大面积普及,接受接种的群体人数逐渐增长,接种疫苗的品种与市场供需均有增长,导致AEFI的临床发生率逐年提高[2]。为贯彻我国免疫政策,使预防接种工作得到保驾护航,使其临床安全性不断强化,一线医务人员需要健全AEFI监测分析,归纳出现AEFI的临床特征。以下详细总结分析2017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儿童AEFI临床监测信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的临床监测信息均来自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AEFI监测平台。疫苗接种儿童的一般资料均来自深圳市龙岗区儿童预防接种平台。全部纳入的AEFI监测数据都经专业预防接种医生填报,由区及市级疾控中心医生严格审核,并将病例资料上传AEFI信息管理系统,最终向省市级、国家级疾控中心上报,数据真实可靠。比对《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规定的分类诊断标准[3],本研究把纳入的AEFI个案划分为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偶合症、疫苗接种事故、质量事故、心因性反应等。

1.2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纳入的全部儿童AEFI临床监测信息均导出自Excel分析软件,针对儿童AEFI的临床发生特征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归纳儿童AEFI的发病规律。

2结果

2.1AEFI报告地区分布

2017年深圳市龙岗区AEFI总共上报436例,主要的报告地区分布在龙岗街道(92例,21.10%)、坂田街道(67例,15.37%)和平湖街道(64例,14.68%)等街道办,AEFI个案报告的乡覆盖率是100%(见表1)。

3讨论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17年度AEFI主要发生在2岁及以下儿童,符合萧剑雄[4]等人的分析结果。2岁及以下儿童仍在儿童计划免疫的基础免疫期内,由于疫苗的接种剂量较多、接种频次较高,因此本研究推测与其AEFI高发生率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随着儿童年龄逐渐增长,发育逐渐完全,机体脏器功能不断健全,自身免疫力逐渐提高,笔者认为这与AEFI随年龄而降低有关联[5]。AEFI发生上报的密集时间段处于夏季,考虑到儿童夏季着装单薄,皮肤暴露较多,避暑贪凉,有较多机会接触到致病因素或诱发因素;同时,夏季天气炎热,疫苗保存要求较高,不良反应若有发生,一般较为容易及时发现就诊。而冬季儿童AEFI的上报个案明显减少,有可能也与着装偏厚,皮肤较少暴露于空气中有关;加之天寒肢冷,儿童感知能力发育不健全而反应慢,因此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较难及时发现,部分一过性轻微症状也被儿童及家长忽视。

与前人文献总结[6]相符合,2017年度深圳市龙岗区儿童AEFI疫苗中,主要是麻风疫苗、百白破疫苗(无细胞)和A群流脑疫苗等引起AEFI。这几类疫苗接种频率较高,制剂本身尽管没有质量问题,但也可能存在某些诱因,因此临床上引起的AEFI占比最多也属正常,此类疫苗制剂的改良优化值得学者进一步研究。在AEFI分类方面,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占绝大多数,其中大多以发热、皮疹为主,对疫苗接种儿童的身体健康影响有限,与疫苗本身的生产质量等因素无关[7]。结合前人调查研究结论[8-9],本研究总结得出:儿童AEFI的常见临床症状中,发热(超过37.1℃)、皮疹与哭闹最为常见,接种部位差异、儿童自身体质强弱(比如过敏)等因素可能与之有关[10]。汇总全年龙岗区AEFI报告,笔者发现荨麻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卡介苗淋巴结炎等症状偶有出现,可能与个别儿童身体状况有关;但危急重症较为罕见,可见儿童AEFI症状普遍较为轻微平缓,临床处理难度偏低,比较容易控制,及时发现处理则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AEFI临床监测数据统计对低龄儿童(尤其2岁以下)等自身尚在发育阶段的人群有必要加强关注,健全相关监测机制;结合数据分析,应加强疫苗接种机构范操作,保障儿童计划免疫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华蕾,李燕琴,寇光平,等.宝鸡市2004-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2):2276-2278.

[2]萧剑雄,林志强,吴瑞红,等.2008-2011年福建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分析与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325-132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Z].2010.

[4]叶莹,王长双,马雅婷,等.河南省2010~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6):466-471.

[5]辛秀梅,张金凤,热孜万等.新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动监测项目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47-3749.

[6]张颖,史珊珊.余姚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预防医学,2016,28(11):1144-1145,1149.

[7]黄文胜,林乔艳.2008-2011年贺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4):435-436.

[8]叶莹,李军,王长双,等.2012年河南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2):2242-2244,2248.

[9]陈艳军,徐绍和,曲帅征,等.鞍山市2009-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2):252-254.

[10]凌罗亚,戚小华,李倩,等.基于监测系统的浙江省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6):26-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