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治疗的患者76例,分析和统计其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本次研究中所有76例患者的引流情况如下引流平均用时(8.3±1.7)d、平均引流量(260.8±18.4)Ml、治疗效果为100.00%。结论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应用在神经外科治疗中,不仅能缩短治疗的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还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该种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 标签: 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 神经外科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的损伤程度,分析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就诊的58例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术前进行诊断评估,采用ASIA总评分标准、ISS评分标准,分组时参照ISS评分标准,A组(7~24分)为不全截瘫合并多发创伤患者,B组(25~34分)为截瘫合并较严重多发创伤患者,C组(35分以上)为截瘫合并严重的多发创伤患者,对比3组患者术前术后临床数据。结果A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术后ASIA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C组,A组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照损伤控制原则评估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的损伤程度有利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可对患者预后进行准确判定。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多发伤 损伤程度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ICU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股静脉血流速度、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八、十六天实验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15.2±2.5)cm/s、(34.7±7.8)cm/s,对照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14.7±2.2)cm/s、(22.1±7.4)c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对ICU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可全面降低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这对患者来说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尽快恢复,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ICU 患者 深静脉血栓的调查 预防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表现。方法对收集的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监测标本展开药敏试验,共获得300株致病菌株,分析致病菌的抗菌敏感性与耐药性表现。结果300株致病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占62.33%(187/300),革兰阴性菌占37.67%(113/300);其中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97株(32.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85株(28.33%),肠杆菌50株(16.67%),非发酵菌38株(12.67%),肠球菌30株(10.00%)。不同菌种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①MRCNS对青霉素耐药性100.00%(97/97)、氨节西林100.00%(97/97)、头孢他啶49.48%(48/97)、氧氟沙星68.04%(66/97)、环丙沙星63.92%(62/97);②MRSA对青霉素耐药性100.00%(85/85)、氨节西林98.82%(84/85)、头孢他啶48.24%(41/85)、氧氟沙星40.00%(34/85)、环丙沙星36.47%(31/85);③肠杆菌对青霉素耐药性0、氨节西林94.00%(47/50)、头孢他啶64.00%(32/50)、氧氟沙星20.00%(10/50)、环丙沙星22.00%(11/50);④非发酵菌对青霉素耐药性0、氨节西林94.74%(36/38)、头孢他啶97.37%(37/38)、氧氟沙星23.68%(9/38)、环丙沙星13.16%(5/38);⑤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0、氨节西林16.67%(5/30)、头孢他啶23.33%(7/30)、氧氟沙星30.00%(9/30)、环丙沙星23.33%(7/30)。MRCNS、MRSA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最为突出;在抗菌药物中青霉素、氨苄西林在不同菌种耐药性更为突出。结论临床治疗用药中需重视对病原菌耐药性分析,结合其敏感性与耐药性选择疗效较优的抗菌药物,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 耐药性 监测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病人的心理特点,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治疗的直肠癌术后行结肠造口术患者50例,分析其心理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对比,P<0.05。结论根据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病人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直肠癌 结肠造口术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对异位妊娠的影响。方法对27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8.31%(43/89),单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占51.69%(46/89),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以治愈率、输卵管通畅率、血β-HG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二次用药率、不良反应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输卵管通畅率均大于对照组,血β-HG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二次用药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可作为治疗异位妊娠的理想保守疗法之一,在提高疗效、加快病情转归方面较单用甲氨蝶呤具有显著优势,且安全性尚可,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使用。

  • 标签: 异位妊娠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于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的医治工作中,开展低温等离子术进行手术后,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范围的起止时间限定为2017年01月,终止时间限定为2017年06月,研究人员设定为因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疾病到我院进行手术医治的病人,从中抽取56例,按照数量对等原则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予以低温等离子术进行相关医治的28例病患为离子组,开展常规手术方式进行相关医治的28例病患为常规组,对所有病患治疗后的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整理与记录,进而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结果离子组病患术后良性肿瘤愈合的时间为(9.5士1.7)天,术后出现疾病复发的病例为0例,明显低于常规组术后良性肿瘤愈合的时间与疾病复发的病例2例,得到P<0.05。结论于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疾病的医治工作中,开展低温等离子术进行手术后,术后良性肿瘤愈合的时间较短,且术后出现疾病复发的病例未0例,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因而在该疾病的相关医治中低温等离子术医治方式值得推荐。

  • 标签: 疾病复发 肿瘤愈合时间 耳鼻咽喉疾病 良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变化、糖尿病知识掌握率与自我管理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29例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23例共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提升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遵医依从性、健康知识达标率、血糖达标率,促进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 标签: 糖尿病护理管理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于妇产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的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共计120人,患者平均年龄为29.5岁。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妇科药物进行治疗作为对比组,另外一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各项特征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结果对比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总治疗有效人数为48人,治疗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总治疗有效人数为55人,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比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人数为8人,不良反应比例为13.3%,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人数为3人,不良反应比例为5%。结果米非司酮对于妇产科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相对于传统药物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并且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比例。

  • 标签: 米非司酮 妇产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临床实践,探讨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患者,观察他们的临床表现,对他们进行CT扫描,同时对患儿的脑萎缩及硬膜下的积液实施有效地鉴别诊断。结果以上患儿全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蛛网膜的下腔增宽现象,其中,以双额顶与大脑前纵裂表现得最为普遍,为100%;有64例表现双侧裂池增宽,占总数的80%;有20例表现额顶叶脑沟增宽加深,占总数的25%;有16例表现脑基底池增宽,占总数的20%;有8例表现脑室轻度扩大,占总数的10%。对以上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在1年的CT随访过程中,有72例患儿的外部性脑积水已经完全消失,8例患儿的外部性脑积水有显著地减少,治愈率为90%。结论可以得知,进行CT检查与随访观测,可以提高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与鉴别率,为以后的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具有重大价值,非常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小儿群体 外部性脑积水 CT诊断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方法选取我院20113年11月至2017年11月的50例病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病患分别进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与石蜡病理检查,以石蜡病理检查作为标准,分析使用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的确诊率、误/漏诊率、延迟诊断率。使用术中冰冻诊断的确诊率为96%,误/漏诊率为2%,延迟诊断例数为2%。结论使用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技术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诊断的确诊率较高,但仍然存在一定为误/漏诊率与延迟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但是也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改善。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术中冰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82例于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1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实验组行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方式,对比2组患者血糖指标、健康知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饮食、用药、血糖监测、运动等方面知识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糖尿病护理总满意率(95.12%)明显高于参照组(73.17%),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形式在糖尿病护理方面应用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胰腺癌诊断中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效能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2月病理确诊的81例胰腺癌患者超声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影像资料,以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计算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对胰腺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超声检查获得肿瘤分期正确诊断的患者有23例(28.4%),经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获得肿瘤分期正确诊断的患者有63例(77.8%),肿瘤分期诊断方面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低于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P<0.05)。手术可切除评价中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显著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临床胰腺癌诊断中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发挥着重要作用,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较高,是手术可切除性评价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胰腺癌 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和探讨骨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以及人性化护理措施,以期提高骨科护理的护理治疗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间收治的800例骨科患者为对照组,在实施安全隐患排查以及实施人性化护理工作之后接诊的800例骨科患者最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相关指标上的差异来探讨实验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因护理管理以及患者因素产生的主诉率高达95%,患者主诉接近700次,发生安全事故的次数高达74次,在改进组中,患者的主诉率仅仅为9%,主诉次数为9次,发生安全事故的次数为0次,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基础护理的次数均高于对照组,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患者中实施安全隐患排查以及展开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骨科护理 安全隐患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对比疗效。方法在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随机选取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观察组30例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对照组30例行锁定钢板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86.66%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3.3±9.2)ml、住院用时(29.1±5.5)d、手术用时(5.7±1.4)min及骨折愈合时间(15.2±0.6)d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疗效更佳。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 外固定支架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脑出血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脑出血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1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达到有效率92.59%,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达到有效率81.03%,同时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出血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脑出血 吞咽障碍 早期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进行脑钠肽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急性心肌梗死组15例为心肌梗死组,慢性心力衰竭15例为心力衰竭组,同时选取我院正常体检人员15例为对照组。观察分析各组患者之间的脑钠肽、心功能等指标,同时比较心力衰竭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时脑钠肽的浓度差异。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的脑钠肽的浓度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患者,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脑钠肽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检测到心力衰竭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越高,血浆脑钠肽的浓度也随着上升,且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不同时各级别之间脑钠肽浓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钠肽是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及时检测脑钠肽的浓度,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钠肽 心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所收治的78例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分析,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39例延续性组和39例对照组。延续性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对照组和延续性组的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延续性组的依从性36例(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28例(71.79%),延续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65.56±14.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9.74±11.27)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极大程度改善了患者的未来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 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42例手术治疗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分析。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42例患者分组,对照组21例采取保守治疗方法,手术组21例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和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治疗优良率、死亡率、重残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组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组死亡率、重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组患者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伤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中,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过研究验证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给予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的护理人员及接受护理的86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未开展该护理模式前的护理人员及接受护理的86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进行分层级管理,明确护理人员工作职责,任务落实到人,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护理人员工作水平、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士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人尽其用,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因此可在医院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实施应用。

  • 标签: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