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期18F-FDGPET/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在病理确诊的227例DLBCL患者治疗前及化疗后第3周期前行18F-FDCPET/CT成像。通过随访,视觉分析,Deauville评分及半定量方法,最大标准摄取值减少率(△SUVmax)分析患者的疗效及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并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71月。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SUVmax最佳分界点为71%,Deauville评分与△SUVmax方法评估疗效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6.9%、74.3%、82.8%和77.8%、63.5%、73.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Deauville评分、△SUVmax及临床国际预后指数(IPI)预测PFS、OS均具有显著意义(P=0.001)。Deauville评分与IPI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期PET/CT显像对评估DLBC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具有显著作用。

  • 标签: 中期PET/CT 脱氧葡萄糖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配合心理安慰在肿瘤患者行PET-CT 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ET/CT显像与其肿瘤分子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共计26例于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接受11C-胆碱PET/CT的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本项研究。测量前列腺癌肿瘤组织及肌肉组织的最高胆碱摄取值(SUVmax),并计算其比值(P/M)。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雄激素受体、CD31、Her-2/neu、PTEN和Bcl-2的表达情况,将其与胆碱摄取值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UVmax值平均为[9.42±6.70(1.69~24.65)],SUVmax-P/M值平均为[4.33±1.41(1.18~7.44)]。26例患者以Ki-67标记增殖指数平均为[10.4±13.1(0~48)],以CD31标记MVD平均为[26.4±11.8(7~48)],AR半定量评分平均为[86.5±61.8(0~180)]。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SUVmax-P/M值与增殖指数、MVD值均具有统计学相关性。26例患者中判定为Her-2/neu、Bcl-2及PTEN表达阳性的患者分别为6例,13例及11例。其中Her-2/neu表达阳性的患者SUVmax-P/M值明显高于阴性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以同层肌肉SUVmax值校正后的前列腺癌病灶胆碱摄取值SUVmax-P/M值能较好反映前列腺癌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列腺癌 胆碱 PET/CT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应用PET-CT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82例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前后患者的PET-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患者肺部病灶靶向治疗前后代谢情况,测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SUVmax)及病灶的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比较其前后的变化。结合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分析的不同基因突变结果,评估患者不同基因突变靶向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主要有EGFR、ALK、ROS1、HER2(ERBB2)、KRAS、MET等不同基因突变,282例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后应用PET-CT评价治疗效果显示,肺部病灶SUVmax降低 212例,SUVmax无变化24例,SUVmax升高46例;肺部病灶代谢体积缩小234例,病灶代谢体积增大48例;其中完全缓解(CR)118例,部分缓解(PR)94例,病情稳定(SD)24例,病情进展(PD)46例,总有效率(PR+CR)为75%,疾病控制率(PR+CR+SD)为84%。结论 PET-CT可以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效果进行很好的评价,对病灶代谢情况及SUVmax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可以对不同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情况进行评价,与CT常规方法相比,PET-CT对病灶变化的评价更加精准。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基因检测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胰腺癌诊断及分期中应用CA19-9、增强MRI和PET/CT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1例高度疑似为胰腺癌的患者纳入至实验中,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在手术治疗前分别行CA19-9、增强MRI和PET/CT诊断,分析以上方法对胰腺癌的诊断结果,并将手术病理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经研究分析来看,18F-FDG 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度更高于CA19-9、增强MRI,(P<0.05);在临床分期诊断中,PET/CT也更优,(P<0.05)。结论:在胰腺癌诊断中应用PET/CT能够准确诊断,同时还能够快速确认分期,并可检查周围淋巴结及肝脏转移情况。

  • 标签: 胰腺癌 CA19-9 增强MRI PET/CT 临床分期
  • 简介:【摘要】 目的 应用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与CT评价进行对比。方法 选取60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前后患者的PET-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测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SUVmax),比较其免疫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估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与CT评价进行对比。结果 60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后,PET-CT肺部病灶SUVmax降低30例,SUVmax无变化6例,SUVmax升高24例;CT评价病灶体积缩小24例,病灶体积无变化6例,病灶体积增大30例。其中3例病灶体积无变化,但是PET显示病灶代谢减低,3例病灶体积增大,但是PET显示病灶代谢减低。结论  PET-CT可以对肺癌免疫治疗的效果进行很好的评价,对病灶代谢情况(即SUVmax变化情况)进行评估,与CT常规评价方法相比,PET-CT对病灶变化的评价更加精准。

  • 标签: 肺癌 免疫治疗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应用PET-CT分段评估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情况。方法 选取221例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患者的PET-CT图像资料,分段评估骨代谢情况,分别记录其PET-CT检查后脊柱骨与骨盆的骨代谢情况,且与肝脏SUVmax为比较,分别测量其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比较其SUVmax变化情况,且与同步血常规相比较,比较其优势和劣势。结果 221例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经PET-CT分段评估骨髓情况的结果,骨髓抑制60例,其中脊柱骨髓抑制 12例,骨盆骨髓抑制 48例,经血常规评估骨髓抑制 32例。与血常规比较,PET-CT更加精准及更早的评估骨髓抑制情况。结论 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采用PET-CT对骨髓抑制情况进行分段评估,与采用化验血常规方法相比,PET-CT能够更早、更精准的发现不同部位骨髓抑制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放化疗方案,及时避免骨髓抑制。

  • 标签: 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骨髓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18F-FDG PET/CT 诊断复发性食管癌的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 18 年 1 月至 201 9 年 12 月期间在 我院 行 18F-FDG PET/CT 的食管癌治疗后可疑复发或转移的 169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 PET/CT 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 18F-FDG PET/CT 对复发性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169 例食管癌治疗后患者中, 18F-FDG PET/CT 显像诊断 137 例发生复发或转移, 32 例未出现复发或转移。 18F-FDG PET/CT 显像在总体病例中诊断的准确率为 93.5%(158/169) ,灵敏度为 99.2% ( 127/128 ),特异度为 75.6% ( 31/41 ),阳性预测值为 92.7%(127/137) ,阴性预测值为 96.9%(31/32) 。 169 例食管癌治疗后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者 52 例。 结论:18F-FDG PET/CT 在诊断食管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判断食管癌患者是否发生复发或转移提供依据。

  • 标签: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食管癌 复发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18F-FDG PET/CT 诊断复发性食管癌的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 18 年 1 月至 201 9 年 12 月期间在 我院 行 18F-FDG PET/CT 的食管癌治疗后可疑复发或转移的 169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 PET/CT 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 18F-FDG PET/CT 对复发性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169 例食管癌治疗后患者中, 18F-FDG PET/CT 显像诊断 137 例发生复发或转移, 32 例未出现复发或转移。 18F-FDG PET/CT 显像在总体病例中诊断的准确率为 93.5%(158/169) ,灵敏度为 99.2% ( 127/128 ),特异度为 75.6% ( 31/41 ),阳性预测值为 92.7%(127/137) ,阴性预测值为 96.9%(31/32) 。 169 例食管癌治疗后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者 52 例。 结论:18F-FDG PET/CT 在诊断食管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判断食管癌患者是否发生复发或转移提供依据。

  • 标签: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食管癌 复发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18F-FDG PET/CT 诊断复发性食管癌的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 18 年 1 月至 201 9 年 12 月期间在 我院 行 18F-FDG PET/CT 的食管癌治疗后可疑复发或转移的 169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 PET/CT 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 18F-FDG PET/CT 对复发性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169 例食管癌治疗后患者中, 18F-FDG PET/CT 显像诊断 137 例发生复发或转移, 32 例未出现复发或转移。 18F-FDG PET/CT 显像在总体病例中诊断的准确率为 93.5%(158/169) ,灵敏度为 99.2% ( 127/128 ),特异度为 75.6% ( 31/41 ),阳性预测值为 92.7%(127/137) ,阴性预测值为 96.9%(31/32) 。 169 例食管癌治疗后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者 52 例。 结论:18F-FDG PET/CT 在诊断食管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判断食管癌患者是否发生复发或转移提供依据。

  • 标签: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食管癌 复发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磁敏感序列及PET/CT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海马区的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研究对象共40例,其中正常老年人(A组)、老年MIC患者(B组)、AD患者(C组)人数分别为13例、13例、14例,采用磁敏感序列的方式对其头颅进行相应的扫描检查,观察其海马区的变化规律。结果:研究显示,与A组患者相比较,B组患者左侧脑室下静脉出现直径变窄、长度边长以及分支增多的情况,而左右两侧的海马区未出现统计学意义;与A组患者相比较,C组患者双侧脑室下静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直径变窄、长度边长、分值减少的情况,双刺海马区SUV最大值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减低。结论:以上研究可知,侧脑室下静脉形态变化对于患者海马神经细胞对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且老年患者在MCI 到AD发展的过程存在一定的规律。

  • 标签: 磁敏感序列 PET/CT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兹海默病 海马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技术与传统X线摄影技术技术在胸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影像学资料调查法,对我院胸椎骨折和病变的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技术资料进行调研,对同时行传统X线摄影技术技术患者资料进行重点选定。结果此次高危人群共369例,临床病理学结果显示,早胸椎骨折和病变数156例,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患者筛查出151例,占96.79%,传统X线摄影技术技术筛查出患者124例,占79.49%。结论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诊断胸椎骨折和病变价值确切,明显优于传统X线摄影技术,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 传统× 线摄影技术 胸椎诊断
  • 简介:本文系统的回顾了若干传统的图像分割技术,包括基于灰度直方图的技术及基于空间细节的各种技术,也介绍了若干新的分割方法,如基于模糊集理论的方法,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方法以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等。同时也对分割结果的评价等作了概要介绍。

  • 标签: 图像分割 模糊集 分割 多分辨率分割 人工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辐射技术是根据物理学原理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医学成像技术是医学物理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项技术是通过物理学原理和物理概念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包括传统X线、超声、MRI、CT、手术摄影、电子内窥镜等影像信息。这些技术手段是研究人体内部组织、功能、疾病诊断和器官形态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深入研究放射技术和医学成像技术,旨在推动医疗设备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 标签: 平板式 数字成像技术 放射学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学影像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临床影像数据量的急剧增长,如何快速准确地针对不同疾病医学影像进行精确诊断、分类和预后评估,是现代医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是一种高通量自动化提取高维度特征信息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大数据分析领域,为临床医学影像的快速识别、精准分割和辅助诊断等分析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技术在医学影像分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在MRI、CT、超声和X线等医学影像分析中的重要方法和典型应用,展望了放射医学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分析中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放射医学 医学影像 技术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