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Tau蛋白的异常累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D)及非AD类Tau蛋白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并且与神经变性和认知障碍密切相关。近年来,第一代特异性Tau蛋白PET分子探针已经被研发,并进行了临床试验。因第一代PET分子探针中常出现脱靶结合,促进了具有更高结合力和选择性的第二代特异性Tau蛋白PET分子探针的研发。笔者综述了Tau蛋白PET显像作为AD病理学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和Tau蛋白分子探针的最新进展。

  • 标签: Tau蛋白质类 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分子探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PET-CT显像检查时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对48例患者行PET-CT显像定性诊断,找出肿瘤复发部位和范围,并进行全程精密护理。结果在全程精密护理下,患者的PET-CT图像清晰度高,能够清楚观察到肿瘤病灶及其转移。结论有针对性的全程精密护理能有效保证PET-CT图像的清晰度。

  • 标签: PET-CT恶性肿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对PET-CT检查中患者配合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方法将受检者按年龄病种病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检查配合方面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检查配合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检查配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PET-CT检查护理中,对检查者实施心理护理,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最佳配合检查。

  • 标签: 心理护理 PET-CT受检者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某PET-CT中心双通道单流向设计的放射防护效果,降低辐射对受检者及核医学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资料,利用多功能辐射仪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工作场所进行放射性水平检测,对其放射防护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该项目总体设计合理,PET-CT各工作场所表面污染符合国家标准,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小于2mSv。结论双通道单流向PET-CT中心设计优势明显,该PET-CT中心正常运行时辐射环境是安全的。

  • 标签: PET-CT 辐射防护 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扫描仪(PET/CT)性能检测过程中18F的放射性活度及活度浓度准确使用量。方法按照NEMANU2-2001标准,采用其相关模体,结合飞利浦Gemini系列,GEDiscovery系列和西门子Biograph系列PET/CT性能检测项目所使用18F的放射性活度或放射性活度浓度进行分析。结果①空间分辨率:飞利浦1.48~2.22GBq/ml;GE〉185MBq/ml;西门子1.11GBq/ml);②散射因子、计数丢失和随机符合测量及精确性(计数丢失和随机符合校正):飞利浦481~555MBq;GE900MBq;西门子1.07GBq;③灵敏度:飞利浦7.4MBq;GE10MBq;西门子4.6MBq。结论各厂商提供的放射性活度及活度浓度可用于NEMA标准检测。

  • 标签: PET/CT 性能检测 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活度浓度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护理在肿瘤患者PET/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16例在本院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PET/CT检查过程中接受精细护理,对照组患者在PET/CT检查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PET/CT检查治疗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PET/CT检查质量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检查中护理上的满意评价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在精细护理、护理态度与护理满意度上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的PET/CT检查中实施精细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PET/CT检查质量,并提高患者在临床护理服务多个方面的满意评价。

  • 标签: 精细护理 肿瘤患者 PET/CT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68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11 PET/CT与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生化复发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82例[年龄(76.7±7.1)岁]前列腺癌根治术后、临床诊断生化复发的患者(均于2周内行68Ga-PSMA-11 PET/CT与18F-FDG PET/CT检查)。对比68Ga-PSMA-11 PET/CT与18F-FDG PET/CT的诊断效能,另比较当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0.5 μg/L、0.5 μg/L<tPSA≤1.0 μg/L、1.0 μg/L<tPSA≤2.0 μg/L、2.0 μg/L<tPSA≤4.0 μg/L、4.0 μg/L<tPSA≤10.0 μg/L和tPSA>10.0 μg/L时两者对生化复发的检出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68Ga-PSMA-11 PET/CT检出率的因素。结果68Ga-PSMA-11 PET/CT与18F-FDG PET/CT共检出57例患者中98处区域病灶。随访2~12个月,50例前列腺癌复发或转移(病灶81处)。68Ga-PSMA-11 PET/CT对复发或转移的检出率为68.29%(56/82),灵敏度为96.00%(48/50),阳性预测值为85.71%(48/56);18F-FDG PET/CT的相应数据分别为36.59%(30/82)、52.00%(26/50)、86.67%(26/30);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56,P<0.05)。不同tPSA水平下,68Ga-PSMA PET/CT对生化复发患者的检出率高于18F-FDG PET/CT,尤其是0.5 μg/L<tPSA≤1.0 μg/L时(10/18与2/18)。68Ga-PSMA PET/CT的检出率与血清tPSA水平[比值比(OR)=1.319,95% CI:1.088~1.598]、患者年龄(OR=1.141,95% CI:1.051~1.238)、术前分期(OR=1.357, 95% CI:1.052~2.439)、术后治疗方法(OR=1.134, 95% CI:1.020~1.917)有关(均P<0.05)。结论68Ga-PSMA PET/CT检测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生化复发较18F-FDG PET/CT更有优势。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复发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镓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慧玮 鲁佳荧 黄喆慜 崔瑞雪 兰晓莉 卢洁 张祥松 富丽萍 尹雅芙 金榕兵 汪世存 邬剑军 赵倩华 管一晖 左传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上海 200235,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2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5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广州 510080,中日友好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2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核医学科,上海 200092,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核医学科,重庆 400042,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合肥 230001,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2
  • 简介:摘要由于18F-FDG在各个PET中心的可获得性强,该文旨在提倡并推动18F-FDG PET脑显像技术在痴呆症应用中的规范化,以实现显像流程及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及可比性,为开展痴呆症的临床及科学研究,特别是多中心研究,提供显像规范操作及图像解读的指导性建议。

  • 标签: 痴呆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 简介:PET/CT是集功能、形态学检查于一体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肿瘤良恶性鉴别、分期、转移监视等方面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尤其在乳腺病变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PET/CT在乳腺癌诊断、淋巴结评估及术后复发与转移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简要介绍该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 CT 淋巴结 肿瘤复发 肿瘤转移
  • 作者: 琚紫昭 张慧玮 黄琪 葛璟洁 金榕兵 田蓉 张祥松 胡硕 卢洁 兰晓莉 霍力 管一晖 左传涛 施匡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上海 200235,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核医学科,重庆 40004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成都 61004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广州 510080,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核医学科,长沙 410008,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5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2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伯尔尼大学医院,伯尔尼 3010
  • 简介:摘要PET/CT多中心脑显像研究实施起来相对较复杂,需要仔细协调与管理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研究结果。该文结合了国内外指南及相关多中心临床研究,并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就PET/CT多中心脑显像研究中多个环节应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今后多中心PET/CT脑显像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PET显像是一种新型分子影像模式,其有机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高特异性与PET显像的高灵敏度。近年来,免疫PET显像探针的临床转化应用日渐增多,其可实现对多种肿瘤的早期无创诊断、抗体治疗患者分层以及放射免疫治疗的精准剂量评估。该文对免疫PET显像在肿瘤诊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抗体,单克隆 抗体 纳米技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影像组学可从医学图像中高通量地提取影像特征进行定量分析,进而量化肿瘤异质性,无创地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近年来,影像组学在核医学领域尤其是PET中的应用发展迅速。该文对基于PET的影像组学在肿瘤鉴别与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及面临挑战与前景进行论述,以提高对PET影像组学的认识。

  • 标签: 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影像组学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累及多个系统、病因复杂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因人而异,病情进展不一,但是造成这种个体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近年,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核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成像技术快速发展,逐渐广泛应用于PD的研究中,其在阐明PD的病理生理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结合PET的代谢和分子信息与MR影像学的结构、功能信息,有助于从整体水平去理解PD患者大脑网络的异常,进一步拓宽对该病的认识。作者就PET-MRI在PD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网络
  • 简介:评价^18F-FDG显像PET-CT扫描诊断原发性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临床拟诊为乳腺癌的36例女性患者术前行^18F-FDG显像PET-CT扫描,共发现41个乳腺肿块,均实施手术治疗。41个乳腺肿块中,病理证实其中33个为乳腺癌病灶,8个为良性病灶,PET-CT检测乳腺癌原发灶的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88.9%,阳性预测值为93.5%。发现腋窝淋巴结86枚,59枚病理证实转移,对区域淋巴结转移,PET-CT诊断的敏感度为89.8%,特异度为92.6%,阳性预测值为94.6%。PET-CT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较高,尤其对怀疑多中心乳腺癌,病晚期评价区域淋巴结状态或疑有远处转移者,可提供多方面的活体诊断信息,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辅助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PET-CT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针刺太溪穴脑中枢效应机制的研究。依据相关文献报道可知,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对针刺太溪穴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激活脑区分布、针刺作用机理分析、单穴与组穴等方面。太溪穴作为临床常用腧穴,单用与配伍应用均有显著疗效。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太溪穴及其相关配穴改善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个脑区的整合与协调实现的。通过阅读文献,分析该领域整体研究趋势,综述相关课题的成果与不足,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方向指导。

  • 标签: 针刺 太溪穴 功能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