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临床护理应用康复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1-2022.12接收的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60例,根据护理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结合疼痛和关节功能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情况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前,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护理实践中采取康复护理措施,给予患者有效的帮助,促进快速康复,值得借鉴。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重建术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精神为指引,以卫生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及德育渗透的研究为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意义是唤起体育工作者对学科融合及德育在体育课中渗透的重视,提升兽医工作者的创新创造能力。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文献收集法和文献分析法为主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兽医工作者学科融合及德育渗透意识薄弱;德育教育缺乏连续性;兽医工作者学科融合及德育教育意识不足三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优化建议。笔者希望本研究能给予一线兽医工作者在进行卫生学科融合和德育渗透的相关工作时予以启示与参考。

  • 标签: 兽医 卫生 学科融合 渗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药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临床药学存在的意义以及临床药学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条件。方法:查阅资料,对国内外临床药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临床药学存在的意义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条件。结果:通过对国内外资料的查阅,知道临床药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药物合理运用在临床上的方法,学科特点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并且临床药学学科的出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药学学科的体系进行了完善,拓展了药学的内容和研究方向,推动了学科的进步。结论:临床药学学科扩充了药学学科的内容,并且对药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综合性,临床药学的出现提高了药学学科的科学水平,并且在推动药学学科的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临床药学 可持续发展 药学学科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磁共振成像与关节镜法成像相比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08.8)、EMbase(1974~2008.8)、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3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8.8)、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8)、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8),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全面收集磁共振成像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研究,按QUADAS条目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9个研究:结果显示:磁共振成像与关节镜相比,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以及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3%、93%、9.85、126.39和0.9714。结论磁共振成像可作为临床上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有效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磁共振成像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修复术护理的配合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行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修复术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数字随机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分别采用常规术中护理配合和优化后的护理配合。结果在手术时间以及术后Lysholm评分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修复术的护理配合,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

  • 标签: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修复术 护理配合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后重建围手术期护理中所发挥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6 月诊治的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 70 例作为护理对象,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 35 例和对照组 35 例,观察组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和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恢复总有效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短, P<0.05 。 结论: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可提升膝关节稳定性,在围手术期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提升疾病康复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 标签: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重建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100例未发生交叉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收治并发生交叉感染事件的100例患者为研究组。结果①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有无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比较,P>0.05;②研究组伴有糖尿病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比对照组多,研究组空气消毒的情况、应用一次性器械的情况以及医护人员规范性操作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伴有糖尿病、口腔门诊空气污染及环境污染、无应用一次性器械、医护人员不规范性操作等情况是影响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重要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影响因素多且复杂,护理人员应做好护理干预对策。

  • 标签: 口腔科 门诊 交叉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股骨等距点的个体差异。方法对100名健康受试者的膝关节侧位片存PX电子系统下找到股骨等距点(i点),测量i点到髁间窝后缘过顶点(OT)距离,先用2×2析因分析探讨四组年龄段(20~30岁、30~40岁、40~50岁、〉50岁)中年龄、性别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再用SNK-q统计学方法对这四组年龄段进行组间对比。结果i点至髁间窝后缘过顶点距离为7.5~15.1mm,平均(10.5±1.4)mm。不同年龄组间i点至OT点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43,P=0.042),不同性别间两点距离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4.245,P=0.042),而年龄与性别这两凶素之间无明屁交互效应(F=0.456,P=0.714)。20~30岁组与〉50岁组、40~5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40岁与20~30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40岁、40~50岁、〉50岁组这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距点的测定应有个体差异,术前X线片测节及术中双监视法有助于准确定位等距点。

  • 标签: 前交叉韧带等距点 摄影测量法 个体差异
  • 简介: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可以说呈现“爆炸式”发展,关节镜外科领域更不例外。自2000年以来我国关节镜外科事业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呈现于世人面前,国内多家医院甚至是县级医院、区级医院也纷纷购置关节镜设备。一大批关节镜外科医师从事了这一先进的技术领域,完成了大量的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手术,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移植物 关节镜外科 县级医院 后交叉韧带 科学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对半月板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组收治的373例ACL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损伤不同时段分为急性期组、亚慢性期组及慢性期组,分析半月板损伤的位置、类型分布情况及与损伤不同时段的关系。结果ACL断裂并内侧半月板损伤200例,并外侧半月板损伤164例,并内、外侧半月板损伤73例。不同组的损伤类型以纵行撕裂最多,其次为水平撕裂。内侧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随病程增加,急性期为30.7%,亚慢性期增为51.9%,慢性期则增为89.8%。外侧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与病程无明显关系。半月板损伤的复杂程度随病程增加。结论ACL断裂可并发半月板损害,所致的关节不稳可继发半月板损伤。胫骨过度内旋及向前半脱位是造成ACL断裂后内侧半月板损伤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半月板 胫骨
  • 简介:目的探讨肝素化后血样对聚凝胺交叉配血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方法分别使用不同年龄、性别、透析次数的患者血样进行试验,比较透析前后在聚凝胺试验中的差异。通过人为加入不完全抗体的方法模拟不配合血样标本、加大聚凝胺试剂的用量等方法,研究肝素化血样在聚凝胺配血实验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避免这种危害的方法。结果不同年龄、性别及透析次数的患者血样经透析后,均不能被聚凝胺凝集。即使血样中含有可引起严重溶血反应的不完全抗体并且加大聚凝胺试剂的用量,血样依然无法被聚凝胺凝集。结论在聚凝胺配血试验中,肝素影响可能造成严重的输血反应。

  • 标签: 肝素化 聚凝胺 交叉配血
  • 简介:  【摘要】 目的 对门诊静脉采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采血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的对策进行研究。方法 200例门诊需静脉采血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专业静脉采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采血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静脉采血后, 观察组患者中淤青 1例, 静脉炎 0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 1%;对照组患者中皮下渗血 4例, 静脉炎 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 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专业静脉采血护理干预可以大大的降低采血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并且在采血过程中, 采取一定的方式预防交叉感染, 可以防止给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带来伤害, 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意义, 值得展开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 门诊; 静脉采血 ;护理措施; 交叉感染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ross inf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blood collection. Methods 200 out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rofessional venous blood sampl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Hamstring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22例ACL损伤,年龄17岁~50岁,平均30.7岁,进行关节镜下自体Hamstring腱ACL重建术.结果本组22例术后膝关节均获正常活动范围.术后Lachmen试验:19例≤1+,2例2+,1例3+.轴移试验:20例阴性或可疑,2例阳性.术后Lysholm评分为(87.7±9.6)分,较术前(54.4±12.1)分显著提高(t=2.33,p<0.05).术后Tegner活动评分为(5.1±1.3)分,较术前(2.8±0.8)分显著提高(t=4.36,p<0.01).19例X线内固定物的位置良好,3例内固定物的位置欠佳.3例胫部伤口早期感染,经伤口处理愈合.22例随访7月~25月,平均15.7月.结论关节镜下自体Hamstring腱重建ACL是一种治疗急慢性ACL损伤的有前景的术式.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Hamstring腱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冷疗的应用。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资料,给予对患者常规的冷疗护理,观察患者在术后冷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冷疗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冷疗方案相比,我院独特的冰袋冷敷配合常规的功能锻炼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冷疗患者有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冷疗 前交叉韧带 止痛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的方法及手术配合。方法对15例患者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整理进行总结。结果手术均顺利进行,无一例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准确熟练地配合手术,正确使用仪器和器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临床护理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感染的诊断分型与分期治疗的有效性。方法2002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11例ACL重建术后感染患者,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28.8岁(18-45岁)。感染确诊时间为术后1-64周,平均7.7周。结合国内外文献,我们根据全身症状、局部是否有红肿渗出及是否累及关节腔等特点将感染分为3型:Ⅰ型,急性感染性滑膜炎型(5例);Ⅱ型,关节外型(3例);Ⅲ型,感染性关节炎型13例,其中关节穿刺培养阳性者为ⅢA型(2例),阴性者为ⅢB型(1例)]。根据分型和病程不同,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行早期清创和关节内置管冲洗,病程长并有窦道形成者采用开放手术清创,取出移植肌腱和内固定物。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2.5-8.0年(平均5.2年)随访。11例患者感染均获痊愈,但3例(Ⅰ型1例,ⅢA型2例)遗留关节伸直受限。1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76-93分,平均82分。KT-1000检查评估20。前向松弛度对比健侧〈2mm者2例,对比健侧为3mm者6例,〉3mm者3例。结论对于ACL莺建术后感染,根据临床表现应早期进行诊断分型,根据我们的诊断分型实施分期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感染 关节炎 感染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7年 5月 -2017年 8月于我院行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 4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 +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详细记录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其功能评分变化比对照组优, P< 0.05。结论: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予以常规护理 +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其功能,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 术后护理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应用MRI诊断及临床诊断。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5例,对这6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MRI诊断以及关节镜手术检查以及抽屉实验等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比较前交叉韧带损伤应用MRI诊断与临床诊断的诊断效果。结果6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临床检查中有23例(35.38%)真阳性,有17例(26.15%)真阴性,有4例(6.15%)假阳性,有11例(16.92%)假阴性;6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MRI诊断中有43例(66.15%)真阳性,有14例(21.54%)真阴性,有1例(1.54%)假阳性,有7例(10.77%)假阴性。其中,MRI诊断的真阳性率明显高于临床检查,假阴性率与假阳性率明显低于临床检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应用MRI诊断准确率更高,与临床诊断相比MRI诊断的优势十分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MRI诊断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对性护理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修复科收治的患者18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应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法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交叉感染发生率1.11%,对照组交叉感染发生率6.67%,观察组较差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质服务、制度实施、履行职责、专业水平、服务态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1.11%,对照组总满意度75.5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性护理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的应用效果显著,是一种优秀的护理方法。

  • 标签: 应对性护理 口腔修复科 交叉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评估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的后交叉韧带(PCL)重建的技术和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16例(16膝)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PCL断裂。关节镜下对原PCL残端不做切除,采用自体四股胭绳肌腱两切口法,单束重建PCL,采用悬吊钢板和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解剖复位固定重建韧带。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4~14个月,平均(7.4±2.1)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61.3±8.7)分,提高至随访时的(91.7±6.3)分(P〈0.05)。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由术前异常(C级)9膝、显著异常(D级)7膝,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11膝、接近正常(B级)5膝。16例患者均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的PCL重建术对关节内干扰小,可能有利于重建韧带血供和神经支配的重新获得,手术操作简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膝关节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 四股胭绳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