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短快速冰冻切片制片时机的新方法。方法以一次刀片、恒温冷冻切片机对30例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组织标本进行切片取材,每例患者均以常规冰冻切片方法取2片病理切片,分别作为实验切片和对照切片。实验切片制片时,以甲醇、甲醛混合液固定,碱性水返蓝;对照切片制片时梯度酒精固定,自来水返蓝;观察实验切片和对照切片的制片时间,镜下比对实验切片和对照切片的细胞表现。结果实验切片制作时间(7min)明显短于对照切片制作时间(22min)。镜下观察,实验切片的细胞结构和形态比较完整,特别是甲状腺癌的细胞成分和病变结构显示清晰,对照切片则对比度较差,细胞核表现不佳。结论冰冻切片制片时以甲醇、甲醛混合液固定,碱性水返蓝能显著缩短制片时间,提高部分切片染色质量,有助于病理诊断快速准确的完成。

  • 标签: 冰冻切片 制片时间 固定方法 染色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手术阴道灌洗术前准备的的最佳时间。方法108例阴道灌洗的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改良组)和对照组(传统组)。两组病人均于阴道灌洗前后及手术前行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晚睡眠时间及质量、术后48小时白细胞计数,比较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阴道细菌检出率实验组和对照组阴道灌洗后分别为9.3%和11.1%,手术前分别为55.6%和4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白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晚睡眠时间平均分别为7.33小时和5.96小时,护士对改良组和传统组方法满意度分别为90%和10%。术前睡眠时间和护士满意度统计学均有差异(p<0.05)。结论阴道灌洗术前准备时间的改良,收到良好的效果,改良组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 标签: 妇科手术 阴道灌洗 最佳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部分恶性肿瘤的生存时间,为更好的开展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上海市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系统二期管理软件,获取某社区1990年至目前恶性肿瘤发病时间、死时间亡、生存时间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恶性肿瘤死亡数分析,前5位依次为肺、胃、肝、结肠、乳腺。按照恶性肿瘤生存时间分析,生存时间最短的依次为胰腺、淋巴、食道、肝、肺。结论恶性肿瘤生存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恶性肿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恶性程度。恶性肿瘤病死率高,生存时间大多较短,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应加强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工作,针对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加强健康干预。应根据大都市的特点,制定针对措施。

  • 标签: 恶性肿瘤 死亡人数 生存时间 平均生存时间 生存时间顺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全年某地区医疗急救中心紧急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找出影响因素,有效制定策略,提高应急能力。方法通过收集2018年全年某地区医疗急救中心存档收集的紧急急救反应数据,包括响铃时间、受理开始时间、受理结束时间、派车时间、收到指令时间、驶向现场时间、到达现场时间以及事件发生月份、季节、产生的急救公里数、所属分站地区、驾驶员在岗年份等资料。结果2018年全年某地区医疗急救中心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为13.65±8.21分钟,与该地区院前急救“十三五规划”急救反应时间指标平均到达12分钟有一定差距,影响因素包括了2分钟出车时间、所属分站区域位置、季节性气候因素、驾驶员职业倦怠感等。结论急救反应时间关乎患者生命安全,针对影响急救反应时间的因素,必须制定有效策略,提高人员职业认同感、使命感,强化业务能力,从而提高急救质量。

  • 标签: 院前急救 反应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灌药后药物保留时间影响因素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50例膀胱肿瘤术后行膀胱灌药患者,分析影响药物保留时间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影响药物保留时间因素包含30例心理因素、33例尿路感染因素、35例尿管和药物刺激因素,20例短时间尿液大量生成或者是膀胱容量小因素、9例环境因素、8例知识缺乏因素。结论膀胱灌药后药物保留时间会对患者预后、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需加强护理,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膀胱灌药 药物保留时间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全麻维持模式清醒时间,为临床选择一种最优良的全麻维持模式。方法90例16-90岁需全麻的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七氟烷维持组(S组)术中以3-4%七氟烷维持麻醉,丙泊酚维持组(P组)术中以100-120μg/kg.min持续泵注丙泊酚,七氟烷及丙泊酚序贯组(S+P组)诱导插管后维持同S组,手术后1/4段改为100-120μg/kg.min丙泊酚泵注,同时停吸七氟烷,以6L/min氧流量洗肺。比较3组病人停用麻醉药到呼唤睁眼的时间及苏醒期情况。结果P组清醒时间明显小于S组和S+P组(均P<0.05)。恶心呕吐,烦躁的发生率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麻维持使用丙泊酚较七氟烷及二者序贯苏醒快。

  • 标签: 全麻维持 七氟烷 丙泊酚 清醒时间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在护理工作中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应用广泛,本文在临床上使用静脉留置针技术,从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各种因素及并发症产生的影响,临床护理研究的进展等进行了综述。在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进行时,应根据患者的输入药液的性质、病情、治疗目的、患者静脉血管的状况和对治疗的依从等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消除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和有效减少留置针的并发症;正确使用封管药液的剂量和种类并保持正压封管;加强使用留置针使用期间的护理。尽量降低静脉留置针带来的并发症,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接受静脉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够得到安全的护理。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护理
  • 简介:摘要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是一种筛选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Ⅶ、x的缺陷或相应抑制物的存在。是测定外源性凝血因子和共同途径凝血活性水平的重要试验。试剂为组织凝血活酶(脑组织提取物)加Ca离子以激活凝血酶原的血浆凝固过程,须有V、Ⅶ、X、Ⅱ、I因子参与。用于出血性疾病、DIc、纤溶亢进过筛试验和口服抗凝药治疗监测。

  • 标签: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人静脉留置针进针长度对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住院部72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全部进针组(38)和部分进针组(34),全部进针组即针梗全部进入血管,部分进针组即针梗留2--3MM在皮肤外部。对比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和全部进针组相比,部分进针组留置时间较长,组间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全部进针组相比,局部渗液和渗血,堵塞静脉炎发生率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梗留置2--3MM在皮肤外部,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留置针在静脉中出现渗血、渗液、堵塞、静脉炎等现象,并延长留置时间,这对于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患者的治疗痛苦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留置针 针梗长度 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为减轻肠梗阻的腹痛腹胀症状,需对病人持续留置胃管行持续胃肠减压,为了尽早并且一次拔管成功以减轻置管和拔管给病人带来身心上的痛苦。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作了一次试验。方法将30例肠梗阻病人任意分成2组,每组15人。分别为胆汁反流组和胃液量组,胆汁反流组通过监测引流液中胆红素水平,当测得引流中的胆红素含量为阴性时给予拔除胃管;胃液组采用传统方法即测量每天引流液的量,当引流液量少于400ml/天时,我们给予拔除胃管。然后比较两组置管天数及一次拔管的成功率。结果胆汁反流组和胃液量组,两组放置胃管的天数是不一样,胆汁反流组置管天数比胃液量组要提前1天左右,而且一次拔管成功率远远高于胃液量组。结论用测量引流液中胆红素水平来判断拔除胃管时间比测胃液量来判断拔除胃管时间更简便,可靠,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意义。

  • 标签: 肠梗阻 拔管 胃液 胆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时间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清晨600-700时间段服药;观察组在夜间2000-2100时间段进行服药;动态监测两组患者24h血压变化情况,做好详细记录。结果不同时间段进行服用降压药,均能降低患者24h血压平均值。但是,对比两组患者夜间与清晨时间段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值,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降压药物的代谢动力以及患者血压波动节律,制定合理的给药时间,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变化,使降压疗效有效提高。

  • 标签: 不同给药时间 高血压 降压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按摩最佳时间及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4例定期产检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产后24h行乳房按摩;观察组42例,为产后2h行乳房按摩,对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产后乳房胀痛率为7.14%,对照组为23.81%,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后42d纯母乳喂养占88.10%,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73.81%,对照组产后42d纯母乳喂养率为66.67%,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42.8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泌乳时间较对照组短,母乳量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2h是产后乳房按摩最佳时间,可以有效促进乳汁分泌,提高乳汁分泌量,减少产后乳房胀痛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不仅利于婴儿健康,也可促进产妇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乳房按摩 最佳时间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脑电图描记时间对癫痫患者的脑电图阳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初次确诊癫痫患者的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所有癫痫患者随机分四组(1h、2h、4h、12h)进行视频脑电图描记,统计四组脑电图结果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四个组别的脑电图阳性率分别是1h61.67%、2h70.46%、4h72.06%、12h92.59%,分析显示1h阳性率最低,2h、4h阳性率接近,12h阳性率显著提高。结论延长脑电图的描记时间可明显提高癫痫患者脑电图的阳性率,对临床癫痫的诊疗帮助更大,但要根据临床实际,建议首选2h,必要的进行12h的长程监测。

  • 标签: 癫痫 脑电图 描记时间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能最大限度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痛苦,也提高护理安全。方法收集2012年6月到2013年4月期间本医院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手术患者10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取单号病例,实验组取双号病例。单号在麻醉诱导前插入导尿管,术前留置导尿管,术后24小时拔除。双号在麻醉诱导后人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下置入导尿管,术后12小时拔除。结果实验组没有人感觉解尿困难。对照组有一个人需要再次插入尿管,多数人感到解尿困难。结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外孕手术患者的最佳尿管置入时间可以延迟至麻醉诱导后进行,最佳拔管时间可提前至术后12小时。

  • 标签: 腹腔镜治疗 宫外孕术后 尿管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产妇会阴损伤与产程时间的关系。方法将自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按照第二产程时间的长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第二产程的时间小于1h,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大于1h,采用总结分析的方式,分析两组产妇的阴道损伤情况、产后阴道疼痛情况及出血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产妇会阴损伤情况比较观察组产妇的会阴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其损伤的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会阴损伤产妇产后疼痛及出血量比较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及会阴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分娩产妇的会阴损伤程度与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长短密切相关,第二产程时间越长,会阴损伤越为严重,因而在实施自然分娩之前及分娩时应当尽量缩短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降低会阴损伤程度。

  • 标签: 分娩产妇 会阴损伤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东芝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0例血液标本在不同存放时间的14项生化检验的数值。结果血液标本放置24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BUN(尿素氮)、GLU(血糖)、TP(总蛋白)、ALB(白蛋白)、TBIL(总胆红素)、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Ca(钙)、P(磷);血液标本放置8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GLU(血糖)、BUN(尿素氮)、TBIL(总胆红素);血液标本放置4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GLU(血糖)。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对结果是有影响的。血液标本长时间放置后,其结果偏高的是TP、ALB、ALT、AST、ALP、GGT、Ca;其结果偏低的是BUN、TBIL;对结果影响差异无显著的是TG、DBIL。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测定安乃近片,研究样品浓度对安乃近片保留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WatersSunFiretm-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钠6.0g,加水1000ml,加三乙胺1ml,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甲醇(7525);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结果安乃近片浓度为5.4750mg/ml时平均保留时间为16.870min;浓度为0.0574mg/ml时平均保留时间为18.438min,平均差为1.568min,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安乃近片浓度相差100倍时,保留时间相差8.50%,即安乃近片浓度达到一定高度时,保留时间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缩短。

  • 标签: 安乃近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保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标本放置时间对18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健康体检者血样32例,分别于2h,4h,6h,24h对全血标本进行18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18项生化指标中,有14项检测指标不随保存时间的延长检测值发生变化,有5项指标检测结果发生变化。其中血钾、血磷、尿素氮随时间延长检测值升高,血糖、胆红素随时间延长检测值降低。结论针对标本量大,采血后不能及时上机测定这一情况,应根据其检测项目采取适当的保存方式对其进行检测。

  • 标签: 血标本 放置时间 生化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优质的护理干预对于产程时间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在我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产科选取初产妇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的产妇实行产前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在产前只实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分别对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为(318.34±136.21)min、自然分娩率为81.25%,对照组的总产程时间为(491.53±231.36)min、自然分娩率为37.50%,两组差异均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增加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大大缩短产程时间,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产程时间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长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减轻小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护士重复操作的工作量。方法将2012年4~11月份在儿科住院患儿300例,年龄6个月~2岁,随机分为二组。一组采用静脉留置针普通法固定的患儿150例作为对照组,一组采用静脉留置针普通敷贴同时加弹力绷带固定的患儿1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二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结果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为88%,观察组为36%。结论增加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能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弹力绷带 留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