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脏彩超在诊断感染心内膜炎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从本院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前来诊治的感染心内膜炎患者38例,对他们实施心脏彩超,并分析图像特征,从而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38例患者中,其中有15例为二尖瓣上赘生物,有13例为主动脉瓣上赘生物,有7例为室间隔缺损右室面赘生物,有3例为三尖瓣上赘生物,有10例两个瓣膜同时存在赘生物,赘生物最大的为21×13.5毫米,最小的为3.5×3.5毫米,有23例患者存在基础心脏病变;结论对于感染心内膜炎患者,采取心脏彩超进行诊断,可帮助选择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且对预后判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脏彩超 感染性心内膜炎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挑选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80例,所有患儿的收治时间均在2013年12月—2015年1月期间,对80例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的临床特征,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结果轮状病毒感染腹泻好发于半岁到2岁的婴幼儿,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秋冬季交接时的发病率最高,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的发病急,患儿一般会出现发热、呕吐、腹泻、腹痛的症状,严重患儿会出现胃肠炎。给予患儿炎琥宁联合更昔洛韦,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结论轮状病毒感染腹泻主要发病于婴幼儿,最好的预防方法为接种疫苗,给予理中汤加味处方对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进行治疗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临床症状 预防措施 理中汤加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喉炎的有效及临床价值。方法把2011年3月~2012年8月接受住院治疗且满足急性感染喉炎确诊条件的92例患儿分为甲乙两个小组,甲组接受常规治疗,乙组结合普米克令舒进行治疗。结果甲组无效13例(28.26%),有效23例(50.00%),显效10例(21.73%),总有效率为71.73%。乙组无效1例(2.17%),有效12例(26.09%),显效33例(71.74%),总有效率97.8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喉炎起效快、疗效显著,值得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普米克令舒 雾化吸入治疗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 疗效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骨联合异体骨开放植骨治疗胫骨远端感染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64例胫骨远端感染骨缺损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采用分期清创植骨治疗;与实验组32例,采用一期开放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5.01%),差异显著(P<0.O5)。结论对于胫骨远端感染骨缺损患者一期开放植骨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分期清创植骨治疗。

  • 标签: 自体骨 异体骨 开放植骨 胫骨远端感染性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方式对患有急性感染喉炎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2例患有急性感染喉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采用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方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方式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急性感染喉炎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喉炎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方式对患有急性感染喉炎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雾化吸入 布地奈德 急性感染性喉炎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对感染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疑似感染脑膜炎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对全部患者做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感染脑膜炎患者的磁共振诊断效果。结果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有18例患者为硬脑膜蛛网强化,有23例患者为脑膜蛛网膜下强化,有3例患者为全脑膜强化,还有6例患者为结核瘤。结论将磁共振应用在感染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检查中,增强磁共振平扫能够更好的显示出感染脑膜的病变情况。

  • 标签: 感染性脑膜 磁共振 临床应用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感染喉炎在控制感染基础上结合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治疗的安全及可行。方法采用回顾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以来收治的68例急性感染喉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观察组给予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来疗效94.12%(32/3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疗效79.41%(27/34),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控制感染基础上结合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喉炎的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及可行,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 肾上腺素雾化 控制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感染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25例感染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25例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快速检测法对感染组患儿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血清PCT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两组的差异,分析PCT水平与感染疾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治疗前)PCT值(9.58±1.25)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9±0.1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PCT值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后)PCT值(2.37±1.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水平与感染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感染越严重PCT值越高,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感染疾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降钙素原 小儿感染性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小儿感染疾病进展快,病情严重,以往研究将体液培养出病原微生物作为感染的金标准,常采用血培养、尿培养等,但该种检测手段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假阴性、假阳性率均较高。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能够快速对外周血细胞进行五分类,在临床检验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容易受环境、试剂及标本等因素的影响,且不能很好的对形态异常白细胞进行分析,从而导致结果的可靠降低,给临床带来诊断偏差。而外周血涂片检测准确、直观,对细胞形态检测良好,不仅能够反映感染炎症,还能排除小儿血液系统疾病,常被儿科作为疾病诊断的可靠指标

  • 标签: 血涂片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感染疾病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方法运用免疫胶体金半定量快速实验方法,检测400例疑似感染患者及100例非感染者血清中PCT水平。结果PCT水平分<0.5、0.5~2.0、2.0~10.0和>10ng/ml4个等级。设PCT>0.5ng/ml为阳性值。在病毒感染疾病组中,阳性率为8.8%,其浓度以0.5~2.0ng/ml为主。细菌性感染组阳性率为82.0%,其浓度以0.5~2.0和2.0~10.0ng/ml为主。重度感染组阳性率为97.6%,其浓度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组及重度感染组血清中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毒性感染疾病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不升高或轻度升高,而细菌性感染患者及重度感染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则明显升高,尤其以重度感染组患者为甚。

  • 标签: 降钙素原 (PCT)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在药物治疗中发挥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感染休克患者药物治疗的经过。结果临床药师在临床中开展工作,可以从患者药物选择、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寻找切入点。结论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中能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感染性休克 重度血小板减少症 会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休克的临床特点,并根据临床特点制定相对应的干预对策。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休克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对提升抢救成功率的因素以及干预对策。结果重症肺炎并发感染休克的患者因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为10例(16.67%);营养状况不良死亡率为15例(25%);机械通气为1例(1.67%)。结论针对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休克致死率高、病情迅猛以及发病过程短等特征,临床诊断应尽早医治,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和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诊 重症肺炎 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感染肺炎的临床资料,为早期识别新生儿重症肺炎积累经验,达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6例新生儿感染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鼻塞、吮奶行为改变、气促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气促、发绀、胸凹征是最常见体征;X线胸片及血气多有改变;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有效率,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重症肺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吮奶行为改变、气促、发绀、胸凹征多见,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呼吸频率、血气等的监测,IVIG疗效较好。

  • 标签: 感染性肺炎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胸片改变、治疗及转归。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均以咳嗽、发热为首发症状,常合并食欲下降、腹泻、乏力、心音低钝、心悸、烦躁、高热、惊厥、贫血及皮疹等的症状。部分患儿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效价≥180为阳性。胸部X线均示肺部呈斑片状或云雾状阴影。治疗所有患儿均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综合治疗,治疗疗效良好。结论支原体肺炎患病率有上升趋势,以寒冷季节多发,应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儿童 支原体感染 肺炎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急腹症合并感染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方式,探析和研究麻醉处理效果,为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急诊科进行治疗的急腹症合并感染休克患者20例当做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重点观察和分析的对象。然后对这20例急腹症合并感染休克患者急性麻醉处理工作,统计相关的治疗结果,借以得出麻醉工作的临床效果。结果在这20例急腹症合并感染休克患者中,经过相应的麻醉处理方式之后有18例患者明显好转,剩余的2例急腹症合并感染休克患者因为自身器官功能退化和年龄比较大而治疗无效。结论对于急腹症合并感染休克患者采取适当的麻醉处理方式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的质量。

  • 标签: 急腹症 合并 感染性休克 麻醉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集束化治疗感染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感染休克患者,患者均符合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3h和24h集束化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急性生理学以及慢性健康状况的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组在血糖控制、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SOFA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感染休克可以延缓或者逆转器官的衰竭,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治疗时机越早,病死率越低。

  • 标签: 集束化治疗 感染性休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NT—proBNP对ICU严重感染感染休克患者病情的预后作用。方法将ICU收住的102例严重感染感染休克患者按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分为心功能障碍组(NT—proBNP>900pg/ml),心功能正常组(NT—proBNP<900pg/ml),观察两组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心功能障碍组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心功能组正常组(P<0.05)。结论NT—proBNP可以作为ICU严重感染感染休克患者心功能障碍的重要检测指标,对患者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NT&mdash proBNP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 病情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感染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8例感染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CRRT,对比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4h、72h后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尿素氮、肌酐指标。结果治疗24h及72h后,实验组尿素氮、肌酐值均低于对照组;治疗24h及72h后,实验组升压药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感染休克的治疗中,CRRT能有效清除部分代谢产物,调节机体血容量,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感染性休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伸护理在小儿急性感染喉炎雾化吸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8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小儿急性感染喉炎患儿,通过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患儿相比,对照组低于试验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感染喉炎雾化吸入治疗中应用延伸护理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 延伸护理 雾化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