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对象74例均为我院急诊科2022年1月~2023年2月间收治的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按照急诊科提供护理方案不同分成两组,期间接受常规护理服务患者37例,纳入对照组;接受急诊护理服务患者37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ICU入住时长及呼吸机维持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测定血气指标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而护理后明显观察组血气指标水平值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有一定推动作用,可快速调节患者血气指标水平,使得患者体征恢复正常,深受认可。

  • 标签: 急诊护理 心肺复苏 护理措施 康复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频案例分析联合PBL教学法在心肺复苏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40例学生,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教学,观察组给予视频案例分析联合PBL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专业知识等5项学习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频案例分析联合PBL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质量得了学生进一步的认可,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视频案例 PBL教学法 常规教学 心肺复苏 学习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车祸伤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车祸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 98例,选取时间为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5月间,对这 98例患者均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本次研究的 98例患者中,经急救护理后,抢救有效的有 85名,占比 86.73%,抢救无效死亡的有 13名,占比 13.27%,抢救有效率为 86.73%。结论 车祸伤在日常中较为多见,且多以失血过多、休克等为常见症状,抢救难度较大,易发生致残、死亡等现象,因此,对其实施急救护理,可有效降低致残率以及死亡率。

  • 标签: 车祸 院前急救 护理质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救中初级创伤救治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7月在该院急救中心进行院急救的患者 100例,将其中采取了常规救治方法的 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了初级创伤救治模式的 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患者的总体满意程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为 96%,高于对照组的 80%,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有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 98%,高于对照组的 86%,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急救中采取初级创伤救治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院前急救 初级创伤救治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QI)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急诊科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把69例因各种原因导致心搏骤停进入急诊科抢救的患者分为心肺复苏联动电除颤机对照组(23例),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QI)监测治疗组(23例),和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QI)监测联合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治疗组(23例)。观察三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后ROCS成功率,入院、出院存活率,及射血分数、心排血量、NIHSS评分水平。结果  治疗组给予CQI及PetCO2监测进行CPR治疗后ROCS、入院、出院存活率明显高于CQI治疗组,而CQI治疗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CO、EF、NIHSS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QI)联合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对CPR患者疗效确切。

  • 标签: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自动心肺复苏,呼吸心跳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救护理路径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急救中的作用。方法: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68例实施急救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将其分组,n=3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急救护理路径,将两组护理满意度及致残率、病死率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致残率、病死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急救中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其致残率及病死率,可广泛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心血管疾病 院前急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救护理路径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结果:研究组呼救至出诊时间、出诊至入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急救当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缩短急救时间,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心血管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PBL情景教学法在影像科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我院超声科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 3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 15例,采用传统教学;观察组 15例,采用 PBL情境教学。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影像科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应用 PBL情境教学,能有效提高护士实际操作能力,提升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PBL情境教学 心肺复苏 培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急诊内科护理心肺复苏急救患者时,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心肺复苏急救患者。按照护理管理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的是六西格玛管理法,对照组采用的经验性护理法。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进行统计,对比患者的气管插管通气、判断呼吸道通畅度、开始心肺复苏需消耗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达到94.00%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比对照组的62.00%.明显要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气管插管、判断呼吸道通畅度以及心肺复苏开始等耗费的时间各不相同,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短,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心肺复苏急救患者来说,六西格玛管理法的效果远远超过经验性管理法。

  • 标签: 六西格玛管理法 心肺复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形式,研究组给予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干预后分析效果。结果:分析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动脉压和心率变化,护理的两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护理后研究组的动脉压和心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总有效率方面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3.3%和70%,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脏骤停患者采取心肺复苏后给予急诊重症护理干预方式能提升整体康复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借鉴和落实。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急诊重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8月-2023年8月间我院急诊收治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采用急诊重症护理干预能够使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使患者的后期恢复更加顺利,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急诊重症护理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教学期间运用情景模拟教学联合竞赛式考核方式的重要性。方法:以我院2021年8月份到12月份重症医学科学习的实习生50名作为本次教学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传统教学)与观察组(情景模拟教学联合竞赛式考核),考核结束后,采取匿名问卷调查方法,评估两组教学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学员的教学效果评价进行对比能够得知,和对照组相比较来讲,观察组学员的评价相对更高,p<0.05,表明此种考核方法的良好应用,可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结论:和常规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来讲,情景模拟教学联合竞赛式考核方法的合理运用,能够提升CPR理论与操作教学水平,故此种教学方法值得推荐。

  • 标签: 情景模拟教学 竞赛式考核 心肺复苏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肺水肿的救治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心肺复苏后肺水肿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对应用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小剂量吗啡静脉注射、硝普钠治疗伴有低血压或休克的病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76例患者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69例抢救成功,7例死亡。结论对心肺复苏后肺水肿诊疗护理需果断及时,尽早气管插管和人工机械通气来纠正低氧血症,积极应用小剂量吗啡,对低血压或休克者联用硝普钠和多巴胺疗效确切、安全。

  • 标签: 心肺复苏 肺水肿 救治及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细节管理的方法,以提高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操作技能。方法在胸外按压、球囊通气、报数等过程引入细节管理的方法,严格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规范操作,加强对现场培训的督导,重视细节培训,提高培训效果。结果在胸外按压的频率、球囊通气的有效率、5个CPR循环所用时间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注重细节管理,有助于提高护士参与心肺复苏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心肺复苏培训效果

  • 标签: 临床护士 双人CPR 培训 细节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收治的90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45例,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而言,是以对照组为基础加之急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护理路径 急诊心肺复苏 主要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120急救中应用盐酸纳洛酮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期间68例120急救患者,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急救治疗,实验组(34例)在对照组急救的基础上实施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7.06%)相比对照组(82.35%)要高,P

  • 标签: 急诊 盐酸纳洛酮 院前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