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考查并分析了(KI)108离子簇的结构、能量和相变的动力学行为.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离子簇再现了熔化和凝固现象,而且熔化起始于立方体的其一顶点,熔化的离子簇不是球形的,说明了离子簇的非湿特征.根据结晶的成核速率,讨论了电子衍射实验中观察KI凝固的可能性

  • 标签: 分子动力学模拟 KI离子簇 相变
  • 简介:分子对接和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方法对36个来曲唑类衍生物和34个阿那曲唑类衍生物与芳香化酶的作用模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了其结合机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建模,同时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办法对所得模型稳定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和检验.MLR建模的复相关系数(Rcum)、留一法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QCV)和外部样本校验复相关系数(Qext)分别为0.863,0.782,0.796和0.931,0.825和0.641.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采用AutoDock4.2软件对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运用这些信息能为进一步设计合成强效芳香化酶抑制剂,或筛选潜在的具有更强抑制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提供帮助.

  • 标签: 芳香化酶抑制剂 定量构效关系 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 多元线性回归 分子对接
  • 简介:基于冰铜基体成分特点,在传统碘法的基础上,对冰铜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硝酸-氯酸钾溶解样品除硫,氨水-氯化铵二次沉淀分离铜,一次完成测定,省略了原子吸收光谱法补正的步骤,满足了碘法快速测定冰铜中铜含量的要求。实验表明,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61%~1.9%,经国家标准物质验证及分析方法比对,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检测要求。方法简便,快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较好地解决了冰铜中铜含量的快速测定,易于推广应用。

  • 标签: 冰铜 硝酸-氯酸钾 二次沉淀 碘量法
  • 简介:金刚石(110)表面具有不同方向上抛光速率的强烈不对称的特征,用第一性原理全能量平面波赝势方法模拟研究了类金刚石薄膜表面的结合强度与摩擦性能,确定了相互作用模型以及排斥力作用范围,研究了范德华排斥力在摩擦表面上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摩擦表层感受到的力在〈001〉和〈110〉2个方向上表现明显不同,而且〈110〉方向上摩擦力一直高于〈001〉方向上的摩擦力.

  • 标签: 类金刚石薄膜 结合强度 摩擦性能 第一原理分子动力学 计算机模拟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方法,对一系列以三亚吡嗪为中心的有机共轭分子的二阶NLO性质和电子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取代基推、拉电子能力的变化、相对数目及共轭桥的性质对研究分子的极化率及二阶NLO系数都有较大的影响.当研究分子以甲氨基为供体、以三氰基乙烯为受体、并以C=C双键为共轭桥时,显示了较大的二阶NLO活性和良好透光性的优化.该系列分子在NLO材料领域有较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三亚吡嗪 二阶NLO性质 电子光谱
  • 简介:用荧光、紫外等分子光谱法研究了美他环素(MC)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不同温度下MC与H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同时研究了Cu^2+,Al^3+,Pb^2+,Ca^2+和K^+等金属离子对MC与HSA的结合性质的影响.基于Fo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确定了荧光给体HSA与受体MC间的结合距离.

  • 标签: 人血清白蛋白 美他环素 荧光光谱法
  • 简介:以丙烯酸为聚合单体,TMPTA为交联剂,AIBN为引发剂,咪草烟为模板分子,采用在低温光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对咪草烟分子具有选择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IR和HPLC表征,咪草烟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咪草烟分子具有良好的识别作用.

  • 标签: 分子印迹聚合物 咪草烟 光聚合
  • 简介:通过紫外差谱方法研究金属Fe离子不同形态与不同类别血清白蛋白分子的别构效应,并比较分析分子作用机理.考察氧介导条件对Fe离子不同形态分别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serumalbumin,HSA)、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别构效应的影响,建立定量模型方程.结果表明,Fe离子不同形态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体系中存在Fe(Ⅱ)-HSA/BSA~Fe(Ⅲ)-HSA/BSA的动态平衡,Fe(Ⅱ)-HSA/BSA~Fe(Ⅲ)-HSA/BSA电子转移效应是别构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导致Fe离子不同形态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别构效应迥异,呈现形态显著性差异.氧介导及无氧条件下的Fe(Ⅱ)-HSA/BSA~Fe(Ⅲ)-HSA/BSA电子转移效应机理不同.无氧条件下,Fe(Ⅲ)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遵循动力学一级反应规律,计算得到结合反应体系的速率常数k及自由能变ΔG≠.

  • 标签: Fe(Ⅱ) Fe(Ⅲ) 别构效应 荷质传递 动力学方程
  • 简介:试料用含亚硫酸钠的硫酸(10%)溶液浸取,使铜的氧化物矿物选择溶解,过滤后加入溴饱和盐酸掩蔽砷和锑等金属,补加少量硫酸,蒸干后用硫酸溶解,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测定氧化铜矿中酸溶铜的含量,此方法快速、稳定、准确。选取14个日常分析的样品进行测定,其结果与电解重量法比对,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氧化铜矿 酸溶铜 碘量法 电重法
  • 简介:本文报道了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硝酸镧和硝酸钕的15-王冠醚-5络合物[La(NO3)3·C10H20O5(La—L)和Nd(NO3)3·G10H20O5(Nd—L)]的晶体结构.测定表明,La—L和Nd—L是同构的.稀土金属离子没有进入冠醚环的平均平面,而是被夹在冠醚环与三个硝酸根的中间.冠醚环上的五个氧从一侧全部同中心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而三个硝酸根则各有两个氧原子从另一侧与金属离子络合,使络合分子的稳定性得到满意的解释.而La—O平均键长比Nd—O的平均键长大0.056,同镧系收缩理论相符.

  • 标签: 冠醚 晶体结构 硝酸钕 中心金属离子 配位键 稀土金属离子
  • 简介:理论设计了由6位单羟丙基α(β)-环糊精(Cyclodextrin,HPCD)与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共价键连接形成的复合主体化合物(GO-HPCD).结合量子化学计算(QM)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系统研究了该复合主体对金刚烷(Adamantane,AD)的超分子包合行为,并与HPCD对AD的包合进行了比较研究.对研究的结果从构型、热力学性质、径向分布函数(RadialDistributionFunction,RDF)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气相条件下,B3LYP/6-31G(d,p)计算结果显示,4种主体对金刚烷的相互作用均较弱;HPαCD和GOHPαCD与金刚烷的MD模拟与QM结果一致,而HPβCD和GO-HPβCD能与金刚烷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在水溶剂中,4种主体均能与金刚烷形成包合物,HPβCD和GO-HPβCD与金刚烷的包合物稳定性明显高于HPαCD和GO-HPαCD的包合物.氧化石墨烯片段的引入未改变环糊精与金刚烷的包合本质,但起到了辅助捕获客体分子的作用.

  • 标签: 环糊精 氧化石墨烯 金刚烷 超分子包合 计算机模拟
  • 简介: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1个新型类杯芳烃修饰的Keggin型超分子化合物Ag6L6(PMo12O40)2(1)(L=5-甲基四氮唑),其中6个5-甲基四氮唑配体和6个银配位形成了类杯[6]芳烃的多核银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六方晶系,R-3空间群,晶胞参数a=1.77908(8)nm,b=1.77908(8)nm,c=2.40885(19)nm,α=90°,β=90°,γ=120°,V=6.6028(7)nm3,Z=3.

  • 标签: 多金属氧酸盐 类杯芳烃 5-甲基四氮唑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KEGGIN
  • 简介: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方法,考察了硝基类二肽类化合物抑制剂的侧链结构对嗜热菌蛋白酶(TLN)的抑制效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侧链基团为异丁基时,抑制剂与TLN的活性部位之间形成的氢键数目最多,并可以提高抑制剂与TLN的结合能力.理论计算的结合自由能大小与抑制剂的抑制常数相吻合.以上结果从理论上进一步揭示了硝基类二肽化合物侧链结构对TLN的抑制能力的影响复杂性,即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疏水作用外,侧链结构的变化导致氢键的形成能力变化也不可忽略.

  • 标签: 抑制剂 嗜热菌蛋白酶 硝基 构效关系 氢键
  • 简介:合成了含有十钒酸阴离子的超分子化合物(NH4)4(DMSO)4H2V10O28,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IR光谱、^51VNMR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α=1.0719(2)nm,b=0.9658(2)nm,c=2.0171(2)nm,β=98.42°,V=2.0657(5)nm^3,Z=2,F(000)=1336,R1=0.0429,wR2=0.1146.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单元由一个二质子化的十钒酸根多阴离子、4个铵根阳离子和4个DMSO分子组成,并且彼此之间通过静电力和氢键形成稳定的三维结构.

  • 标签: 十钒酸盐 DMSO 合成 晶体结构
  • 简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计算不同磁场强度对电化学反应中3.5%NaCl溶液扩散系数的影响,并用径向分布函数和红外光谱实验对模拟的结果进行进一步解释及验证.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电化学反应中NaCl溶液中的水分子的扩散系数也随之增加,说明在磁场作用下,电解液中的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的能力减弱,并且形成氢键的数目减少;由于洛伦兹力对溶液中的离子具有搅拌作用,使离子在溶液中的移动性增强,故钠离子与氯离子的扩散系数也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 标签: 分子动力学 扩散系数 径向分布函数 红外光谱
  • 简介:采用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优化了6种F,Cl和Br取代的咪唑类衍生物分子几何构型,在此基础上采用TD-DFT的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前线轨道能级和电子光谱,并用CPHF方法研究了此类衍生物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性质.计算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平面结构,共轭性较强;分子内设计的推拉电子基团增强分子内电荷转移,使前线分子轨道间的电子跃迁更容易;各体系具有较大的βvec和良好的透明性;咪唑环的引入增强了体系的热稳定性.弦些结论对分子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B3LYP方法 TD-DFT方法 咪唑类衍生物 电子光谱 非线性光学
  • 简介:合成了双吡啶双西佛碱(bpbd)有机分子,并用该分子进行了超分子网络晶体的组装.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bpbd晶体中存在着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该氢键由吡啶环上的N原子和西佛碱H-CN基团上的H原子相互作用而成.每一个bpbd分子同另外4个bpbd分子通过氢键相连,构成了二维网状结构;在bpbd晶体中还存在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并导致一维分子柱的形成.二维氢键和一维π…π的协同作用,导致了三维超分子晶体的形成.

  • 标签: 超分子 西佛碱 双吡啶 晶体 二维网状结构 氢键相互作用
  • 简介: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镀锡钢板中的镀锡的方法。为避免复杂基体、溶样时间对测试结果产生干扰,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实验,确定了溶样用盐酸的浓度、ICP仪器参数以及待测元素的分析线。考察了标准曲线的相关性、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分析指标。结果表明,标准曲线成线性关系(R=0.9988),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仅为1.3%,与现有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碘酸钾滴定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进行对比实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镀锡钢板 锡量 标准加入法
  • 简介:利用Gaussian03计算软件包,在DFT-B3LYP/3-21G水平上对ZSM-5分子筛128T簇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T—O—T基团键角、桥羟基键长、质子电荷和分子轨道能隙等数据,讨论了ZSM-5分子筛硅铝比与其Brnsted酸性的关系,预测了其催化性能.计算结果表明,ZSM-5分子筛硅铝比越低,酸性越强,相应的催化性能越好,与实验结果相符.

  • 标签: ZSM-5分子筛 硅铝比 簇模型 密度泛函理论 Brφnsted酸性 催化性能
  • 简介:探讨了一水铝土矿与三水铝土矿烧失的差异在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中造成的影响。采用实验的方式考察了硼酸锂熔融制样过程中铝土矿的烧失损失情况,实验表明,在熔融过程中,烧失越大的样品质量损失也越多。运用理论计算分析了烧失损失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一水铝土矿绘制工作曲线测定三水铝土矿样品时,将导致三水铝土矿中各组分测定结果偏高;烧失的差异对主元素测定结果影响较大,而对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影响较小;待测物质的烧失与基准物质烧失量差异越大,测定结果的偏差也就越大。

  • 标签: 铝土矿 烧失量 硼酸锂熔融 X-射线荧光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