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勒坦汗法典苏鲁格译注译者按:《勒坦汗法典》原文为藏文手抄本,系西德学者R.O.梅塞泽尔在英国利物浦市博物馆发现的,并由他刊布于波恩大学中亚研究所的《中亚研究集刊》1973年第7期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沙·比拉于1975年将藏文原文用拉了字母作了转写...

  • 标签: 阿勒坦汗 藏文 法典 法律系统 传染疾病 释迦牟尼
  • 简介:<正>1896年,东捻军在文光、任柱统率下,与张宗禹自河南分军“以为犄角之势”,活动在河南、湖北等地,“疯忽驰骋,避实乘虚”(左宗棠语),以圈圈战打垮敌人,先后在湖北安陆罗家集和杨家河击败清军,可是1867年2月19日(同治六年正月十五日)在京山尹隆河(今永隆镇)却先胜后败。尹隆河战役,可视为东捻军溃亡的前奏

  • 标签: 赖文光 刘铭传 捻军 张宗禹 左宗棠 安陆
  • 简介:伊努民族是日本原住民,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过着狩猎、捕鱼、采集为主的生活,并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自明治政府于1869年开始在北海道设置开拓使,对其实行以劝农为代表的同化政策以来,伊努民族的传统社会结构逐渐被瓦解,其传统文化也被迫走向解体并面临消亡的危机。在北海道旅游经济得到大规模发展的背景下,伊努民族积极顺应时代的步伐对其传统文化进行了整合,创造出了以民间工艺品为代表的丰富多样的商品及以歌舞、绿球藻节等以表演的形式呈现的新的伊努民族文化。本文以寒湖伊努文化村为例,详细描述伊努民族对其传统文化进行整合与创新的现状,以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阿伊努民族 传统文化 整合 创新 民族共生
  • 简介:本文对康熙中期刊刻的笔记小说集《三冈略》的成书背景进行考察,并对此书后来所经历的周折做了详细介绍。《三冈略》的作者董含是晚明高官董羽宸的长孙,他于1678年为《三冈略》撰写序文,经过多年的扩大补充后,此书于1697年终于写完。《三冈略》的第一次刻本之所以流传不广,是因为它的一位读者(很可能是松江举人金维宁)给《三冈略》扣上了“谤讪朝廷”的罪名。这位读者的举报信声称,书内记录年代时仅写甲子而无顺治、康熙年号,是不正统的,同时指责董含对清政权有抵触情绪。本文对《三冈略》与《莼乡赘笔》的关系也进行探讨,认为《莼乡赘笔》是清代后期的一名编辑或书商在《三冈略》的基础上擅自编出来的。

  • 标签: 董含 《三冈识略》 《莼乡赘笔 金维宁 文字狱
  • 简介:1998年3月,日本风间书屋出版了吉田顺一教授等7人撰《勒坦汗传译注》,令蒙古史学界瞩目,成为这一古典名著的最新研究成果。众所熟知,1958年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王府家庙内发现了蒙古文抄本《勒坦汗传》,此后20多年间抄本深藏于图书馆中,虽然有人做过介绍,但大多数人只知其名,罕睹其面。1984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珠荣嘎先生将《勒坦汗传》全文分为393节,加以校勘注释,并附原抄本的影印件,在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从此人们得见这一珍贵抄本的真面目。《勒坦汗传》以其对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勒坦汗的翔实准确记载,被视为足以与《元朝秘史》、《黄金史》、《蒙古源

  • 标签: 阿勒坦汗 最新成果 蒙古文 《蒙古源流》 蒙古语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 简介:是探索还是“回归”──从《重现的镜子》看罗伯一格里杜莉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人物兰·罗伯一格里于1984年推出了他的重要作品《重现的镜子》。这部作品一出版就引起评论界强烈的反响,对新小说一贯持不同看法的评论家们这回却出乎意料地同声称赞这部作品:新小说...

  • 标签: 格里耶 新小说派 传统小说 作品 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
  • 简介:达延汗死后,其三子巴尔斯博罗特称汗,这一家族势力迅速膨胀。先是,巴尔斯博罗特四子巴雅思哈勒分得了永邵卜万户中的喀喇沁,末子博迪达喇又得到了永邵卜、苏特二部。这样,庞大的永邵卜万户四分五裂,被喀喇沁万户所代替,苏特部成为该万户的一个组成部分。16世纪末17世纪初,苏特部在今内蒙古苏尼特旗一带。苏特部在火落赤及其七个儿子统治下,约有二万之众。他们在兴安岭南部拥有兀良哈塔布囊属部,17世纪20年代就有七个和硕单位的属民。林丹汗西征后,在1628年秋天的埃不哈河战役中,永邵卜、苏特等部大吃败仗,其部落渍散。苏特部在越兴安岭奔喀喇沁的途中,被“巴噶”部落劫夺,火落赤七个儿子中有五人阵亡。劫后余生的二台吉虽然到了他们的塔布囊属部,但是已经无力管辖他们,最终投附了爱新国。后来也有其他苏特部人陆续来归,和喀喇沁、土默特等部来归之人一道,被编入八旗满洲。苏特人分别被编入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和正蓝旗。

  • 标签: 内蒙古 17世纪 喀喇沁 家族势力 16世纪 八旗满洲
  • 简介:蒙古帝国九大元勋中常提到搠默尔杰(ˇcoomerge)或搠默尔坚(`coomergen)者。但搠默尔杰究竟是何许人,学术界迄今未有定论。关于搠默尔杰其人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1.搠默尔杰于史无征,可能是文学形象;2.搠默尔杰为契丹人耶律楚材;3.搠默尔杰绝非耶律楚材,而是另有其人;4.搠默尔杰史有记载,即元代定宗朝任大札鲁忽赤(断事官)的忙哥撒儿之祖,名搠,默尔杰为其号,乃“善射者”之意也。本人同意后一种说法,现就这一说法展开讨论,并进行补充说明和提出自己的意见。《元史·列传·忙哥撒儿传》记载:  忙哥撒儿,察哈札剌儿氏。曾祖赤老温恺赤

  • 标签: 札剌亦儿 《蒙古秘史》 成吉思汗 《史集》 《元史》 耶律楚材
  • 简介:1947年6月,有“火炉”之称的重庆,天气已经热起来,湿热的空气让人感到沉闷。抗日战争胜利已近两年了,安厝在重庆浙江亭墓地、物理教育学家何育杰教授的棺柩,由夫人王旦文护送,自四川重庆迁回到他的故乡浙江慈溪进行安葬。此时,离何育杰辞世业已八年有余。时任蒋介石首席秘书、侍从室主任的陈布雷,特为何育杰撰写了“何君育杰墓表”,简要地概括了何育杰的一生i陈布雷和何育杰有何关系?为何由他来撰写何育杰的墓表呢?

  • 标签: 陈布雷 抗日战争 教育学家 重庆 蒋介石 浙江
  • 简介:《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四卷本出版后,虽得学界诸多好评,但仍然留下一些尚须梳理的问题。作为该书的作者之一,本人有五点新的认识:《宋书》、《魏书》皆属于官修史;《资治通鉴纲目》的编纂中,赵师渊的贡献其实不大;明代《咸宾录》一书之刘一焜《序》内的星岁纪年,是依据汉代刘歆的《三统历》,这通过民间学者刘坦的著述可以破解;而清入关前纂修的太祖实录,书名有过几次变化;康熙年间之戴名世文字狱,促使王鸿绪匆忙地进呈《明史列传稿》。这些关于中国史学史方面的认识,值得关注。

  • 标签: 官修史 《资治通鉴纲目》 刘坦 戴名世
  • 简介:先秦儒學已經吸收醫術理論闡述修齊治平的身心觀念,但比較偏重於治氣養心。自董仲舒提出“人副天數”的思想,漢儒借助戰國秦漢間以陰陽五行學説爲框架的宇宙觀和醫術等術知識,建構其道德原理和治國之術。特别是保存了大量方技思想的讖緯文獻,發展爲一套完整的道德、政治與醫術相結合的理論,顯示出漢儒重視治氣養性的思想傾向。讖緯文獻中還保存了豐富的上古醫學内容,可與《黄帝内經》、馬王堆出土醫書等互證,其儒學色彩也影響了東漢以後的醫術理論。

  • 标签: 治氣養性 讖緯 黄帝内經 元氣 性情 經絡
  • 简介:1929年,马途从北平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回到家乡沈阳担任第三高中生物教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三省,他不愿做亡国奴因而去了北平。不久,经朋友介绍他来到山东烟台芝罘中学任教。1932年的烟台,当时还处在第一次大革命烽烟未熄的时期,烟台民众和学生要求民主,要求抗日的情绪仍很强烈。许多学生经常到大街上宣传抗日,到海边去查缉日货,到商店去搜查日货,

  • 标签: 烈士 满族 献身 英勇 政权 新生
  • 简介:卡狄亚地区为多神崇拜,其中具有泛卡狄亚性质的神主要有三个,吕凯昂的宙斯、潘神和戴斯波伊娜。全希腊神宙斯在卡狄亚被赋予地区特质,成为卡狄亚族群和国家的象征。本土的潘神和戴斯波伊娜有着不同发展。潘神不仅流行于卡狄亚,在希腊其他地区也颇受欢迎,成为了泛希腊神,戴斯波伊娜始终是泛卡狄亚神,其崇拜仅限于本土。这三位泛卡狄亚神祇崇拜共同构成泛卡狄亚宗教崇拜体系,同时也成为卡狄亚族群认同与地区文化的标识。

  • 标签: 泛阿卡狄亚神祇 吕凯昂的宙斯 潘神 戴斯波伊娜
  • 简介:1938年,在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较为发达的宁夏,诞生了一所伊斯兰师范学校,该校以“中并通、才德兼优,沟通汉回文化,开发西北,阐扬教义,复兴中国”为办学宗旨,高举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旗,培养出了一批具有丰厚知识学养和鲜明时代精神的新型阿洪。这一类型的阿洪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精研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经典、对汉文和儒家文化隔膜较深的阿洪;也不同于热衷神秘主义、注重内部道统联系的念经人。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教育改革与发展 儒家文化 经堂教育 师范学校 办学宗旨
  • 简介:教案是晚清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在参与此类事件交涉的外国使领中,礼国(RutherfordMock,1809-1897)格外引人注目。礼国,英国外交官,1844年11月至1858年12月先后任英国驻厦门、福州、上海和广州领事;1859年至1865年任驻日公使;1865年12月7日至1869年11月1日任驻华公使。礼国是晚清列强来华使领中较早干涉教案的人。

  • 标签: 晚清教案 阿礼国 驻日公使 外交史 外交官 事件
  • 简介:在蒙古文编年史中,勒坦被称作汗,虽然在全部编年史中所记并不一致,但都可以见到勒坦被授予汗号的记载。然而,勒坦是达延汗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之次子,从作为正统汗的达延汗长子一系来看,他是旁系,是本不应该成为汗的人物。在达延汗统一东蒙古之后不久,汗权尚且相当强大的当时,正统汗以外的人成为汗,我以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勒坦是怎样、又缘何原因成为汗的呢?考虑到从勒坦汗之后,在蒙古出现了许多正统汗系以外的人称汗的现象,勒坦的汗号就成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所幸近年来由于可以利用新史料《勒坦汗传》,使对此类问题进行新的研究成为可能,故本文将勒坦的汗号问题作为

  • 标签: 阿勒坦汗 《蒙古源流》 小王子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成吉思汗 《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