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光绪年间(1904年),杭郡文学诸长老探讨六书,研求篆刻,辄会于数峰阁,厥后印人仁和叶为铭、王寿祺,钱塘丁仁,山阴吴隐于同好数子踵行之,是为印社之先声。“(《西泠印社志稿》卷三)今年是西泠印社成立100周年,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在“篆刻天地”栏目特别推出纪念西泠百年专题“西泠印社的6位社长”,书界、篆刻界同仁共飨。

  • 标签: 吴昌硕西泠印社
  • 简介:中国历来就有“诗画本一律”之说,这当然是讲诗画的关系之密切。讲到诗和画的关系,我们自然会想起有“山林诗人,田园画家”之称的王维(字摩诘)。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 标签: 苏东坡 “诗画本一律” 王维 山林诗 田园 文豪
  • 简介: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对某些物象发生兴趣并产生感觉,有时又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物象却好像视而不见,毫无感觉。感觉是人对事物的反映,感觉是思维活动的材料,所以.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也是艺术的根本。对作画者来说,对事物是否敏感.感觉是否丰富,会影响到艺术思维,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艺术水准。

  • 标签: 美术创作 绘画材料 绘画技法 物理性感觉 生理性感觉 心理性感觉
  • 简介:机器大工业生产,科技飞速发展,外部物质世界的惊人运转,信息的泛滥,数字化蔚然成风,世界到处充斥着过剩的影像、图片。这样的环境下,形象被无限复制,报纸、杂志、包装纸、广告画已成为现代社会的肌肤。当我们享受着物质文明的同时,高清晰度的影像设备也在弱化着当代艺术家对自然的感受。但影像近乎完美的再现能力,似乎预示着绘画要面临一场灭顶之灾。从塞尚——毕加索——蒙德里安理性抽象的发展脉络,到凡·高——马蒂斯——康定斯基感性表现的传承轨迹,这两条路线都走上了摄影截然相反的道路。抽象表现主义以后的绘画,波普艺术、超现实主义都被称作有“对摄影重复和报复”的嫌疑。于是有人惊呼“绘画死亡了”,

  • 标签: 读图 抽象表现主义 物质世界 超现实主义 工业生产 现代社会
  • 简介:一天,约翰·张伯伦开着卡车辗碎了一块旧的汽车挡泥板,然后他把碎片拼贴在一起,构成了一张抽象画,该画被他命名为《游击手》。此时,张伯伦觉得自己有能力成为一个艺术家。自此以后,张伯伦开始运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艺术创作:一种是辗碎、扭弯、卷起、捣烂、折叠等;另一种是拼贴技艺,包括艺术家内在的心理活动,如发现材料,占有材料及组织材料等。张伯伦常常把他的拼贴作品比喻为一首诗,认为作品的各个组成部件是诗中的那些被排列在一起的有趣单词。他根据直觉把雕塑的各个部件和�

  • 标签: 工业直觉
  • 简介:我们知道,是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烟草文化。而作为一种“舶来品”,它在清末就传入中国,并生根、开花且结出丰硕之果。人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漫画家们常常以此为题,

  • 标签: 漫画家 印第安人 舶来品
  • 简介:挥运是一个过程,始于定式,趋于变异。定式是经验理性的确立,习性于手,沉淀于心。变异是过去的突破,未来的敞开,脱化于手,灵动于心。

  • 标签: 变异 定式 沉淀
  • 简介:中国的水墨画经千余年的发展,博大精深,举世瞩目。但我们有责任突破已有的审美程式,努力开拓水墨画的新领域。伟大的传统值得自豪,可以赞美,可以欣赏,可以子孙永保,但不能代替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传统。无数创造的环,连成传统的链。今天的传统是前人的创造,今天的创造就是将来的传统。传统的代表是一群伟大的

  • 标签: 中国水墨画 非传统 新领域 思考 创造 有责任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共同历史地形成的。孔子侧重于人道,从人道出发强调天与人关系的和谐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而老子则侧重于天道,强调“自然无为”,认为人社会均应顺其自然,合乎天地的客观法则。老子的思想经庄子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庄子以其想象奇特、色彩瑰丽的寓言式散文进一步丰富了道家哲学体系,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互补”的格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大多兼具儒道两种气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

  • 标签: 书法 道家 传统文化 汉字结构 象形 气韵
  • 简介:1、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一生写下无数举世闻名的作品,但生活依然非常拮据。2、一天夜里,一个小偷爬进了巴尔扎克的房问,在他的书桌上摸索。

  • 标签: 巴尔扎克 小偷 法国作家
  • 简介:这里的“古人”我是将它与传统化成等号的,这里的“传统”我是将它阐释为“书法精典”的。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变化,不管“书法”回归实用还是走向纯粹艺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是汲取传统。这亘古不变的法则,是我们学书人永远刻骨铭心的,借用一位书家的话:“不临古帖,免谈学书法。”这是何等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 标签: 古人 对话 传统化 不二法门 书法
  • 简介:三十多年来,在装置艺术的领域,装置时间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本文从时间这一维度重新看待装置的问题,首先梳理了线性时间、循环时间、模糊时间、地方性时间这几个关键概念,并比较了装置最相近的雕塑的时间,以便更好地从物品、身体、场域、传统的角度更深入地研究装置艺术的问题。

  • 标签: 时间 维度 装置
  • 简介:幻象并不纯粹处于想象的一边,相反,只有通过幻象,我们才能够接近现实,它只是我们获得“现实感”的框架。一旦我们的基本幻象破碎了,我们就会体验到“丧失现实”。——齐泽克

  • 标签: 视觉 面具 镜子 幻象 现实感 齐泽克
  • 简介:  在儿时的记忆里,老师如果有工整漂亮的板书和幽默简洁的语言,总是让我们难以忘怀和无限钦佩.今天,电脑和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来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学,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进步.但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全程多媒体教学的.我们在搭上"现代化的快车"时,还应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问题.……

  • 标签: 多媒体教学探索 探索思考 教学多媒体教学
  • 简介:写意花鸟画有其独特的程式语言规范。而在艺术实践中,如何把这些规范“我”——画家独特的艺术个性结合起来,则是艺术家们面临的普遍问题。本文主要以写意花鸟画来探讨中国画学习的普遍性规律,从一般个别的关系,学习传统独创的关系,对“程式”“我”的互动关系进行论述,进而提出把握程式“我”的适度原则。

  • 标签: 借舍投胎 借尸还魂 程式 “我”
  • 简介:朋友谈绘画技巧画家的素养谈士屺我长期同青年美术作者交往,有个突出的问题得再次谈谈,不少青年人十分看重绘画技巧,这自然无可非议,但其中有人总认为只要掌握好技巧,就能创造惊人的艺术作品,这是一种较大的错误认识,我们应该知道,除了绘画技巧之外,一件成功...

  • 标签: 谈士屺 绘画技巧 艺术作品 中国画家 扬州八怪 绘画创作
  • 简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市场化概念的普及,逐渐步入商业化社会。从技术层面来看,也是一个网络化的社会形态。很多思想概念需要依据经济样式和技术更新来加以重新调整。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现实中充斥着各类传媒,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者说,媒体已经是生活本身。整个社会不断地“势利化”,

  • 标签: 媒体 责任 书法 社会经历 思想概念 日常生活
  • 简介: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存在着诸多玄妙的“故事”,如《庄子·外篇·田子方》中所说的“解衣磐礴”,宋人李公麟(1049年—1106年)作《西园雅集图》,李唐(1066年—1150年)作《胡笳十八拍图》、陈居中(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南宋理宗时期)作《文姬归汉图》等。

  • 标签: 《文姬归汉图》 《胡笳十八拍图》 图像 史实 古代绘画史 西园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