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方法论、共通性、独特性和总体性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文论在现代理论建设中的意义。认为它对西方文论来说具有印证性、互补性、对接性、激活性;具有辨伪作用、救正作用、补白作用;还有方法论意义、重构性创新意义和超越性创新意义,共十个价值类型。随着理论建设的深入,还会有新的意义表现出来。

  • 标签: 古代文论 现代意义 理论建设
  • 简介:现代中国社会结构中.除了特质显著不同的现代都市和内陆乡村以外。二者之间还夹杂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空间.那就是“小城镇”。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中国大地沿袭数千年的一元化农业体制逐步瓦解、变质。除现代意义上的都市与滞留传统的乡村这一对立空间以外,地处“村之首,城之尾”的小城镇也被赋予了某种新的内涵。实际上构成了三元对立。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文明不可

  • 标签: 现代文学 “小城镇世界” 中国 小城镇文学 意识形态 文学评论
  • 简介:《精忠岳飞》在改编经典文本过程中融入了不少现代思维,本意是为了“与时俱进”迎合现在的观众市场,但主创功力不足,并没有取得最理想的效果。以所谓还原复杂人性出发的主创却把岳飞塑造成了高大全的完美偶像,为迎合现代收视习惯而加入的大量情感戏把剧集冲淡了大半。

  • 标签: 现代思维 岳飞 历史剧 用力 改造 “与时俱进”
  • 简介:朦胧诗歌运动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同时,介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朦胧诗歌也成为19世纪80年代以及后来的文学评论中持续争论的焦点。朦胧诗以一种模糊性、隐喻性和多义性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对时代、传统和西方现代主义的看法和观点。朦胧派诗人在运用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时,从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西方现代主义与本土文化的契合,因此他们的诗作展示了一种演绎、变化了的现代主义理念。

  • 标签: 朦胧诗歌 朦胧诗人 现代主义
  • 简介:新诗现代化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的结果;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后者的精神认同带来了观念的纯粹化、诗意的凡俗化、主旨的知性化和情调的感伤化;以对后者不同程度的"增殖"和"变异"实现了自身的背离性创造.

  • 标签: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新诗 俗化 感伤 纯粹
  • 简介:从长远的历史进程来看,现代性对神性的冲击作用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望远镜的发明不仅没有巩固上帝的地位,相反它的到来粉粹了我们对于神的信念,神话也随之渐渐祛魅。不过神性仍蛰居在我们内心最隐蔽的一角,使"善根"可以照常生长,这也

  • 标签: 迟子建 现代性追求 额尔古纳 性遇 河右 祛魅
  • 简介:经过十年周折的电影《白鹿原》终于以剪辑版公映了,电影这种强势传播媒介促使大家重新将目光聚焦于“白鹿原”。我借机重读了一次原著,加深并厘清了某些蒙昧的感受。《白鹿原》我至少买过三次。第一次是趁热打铁,但书被一个师妹借走未还,对我从书架上抽下书的样子至今记忆犹新。

  • 标签: 《白鹿原》 乡土中国 重读 现代性 传播媒介 电影
  • 简介: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后现代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召开了以“后现代:台湾与大陆的文学形势”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会上围绕后现代文化现象、大陆与台湾的文学形势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部分发言综述如下:

  • 标签: 大陆文学 后现代 新写实小说 学术讨论会 八十年代 赵玫
  • 简介:中国古典舞和现代舞都有着相对独立的形态特征,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文章采用比较法和逻辑分析法,深入剖析中国古典舞和现代舞的形态特征,以及古典舞“韵”与现代舞的“气”的融合运用。目的在于使中国古典舞不仅仅只停留在传统的复古阶段,还能够借鉴西方现代舞的思想内涵和训练方法,达到古典舞“韵”与现代舞“气”的完美融合,使其更富有时代气息。

  • 标签: 古典舞 现代舞 结合
  • 简介: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日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从云共享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等几个方面着手谈现代信息技术对日语教学的作用和影响。

  • 标签: 现代信息技术 校史 展览
  • 简介:本文以《论语》中孔子的“理想人格”为核心,通过论述孔子理想人格中的“君子”“圣人”“成人”“仁”“礼”“义”“中庸”等思想,挖掘其理想人格的价值意义,剔除糟粕,汲取精华,结合现代教育浅谈孔子之理想人格对于现代教育的启示。

  • 标签: 孔子 理想人格 现代教育
  • 简介:我从20世纪80年代中叶起研究图腾文化,并对诗化民族图腾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年来,我在原始先民的图腾思维空间和现代人类的现代思维空间之间不断穿梭和思索,发现图腾文化作为形成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的原始积淀层,它溶进现代人意识的历史折光随处可见,并对未来还将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同时我也发现,现代人被自己所创造的文明消解的现象日趋严重,人类越来越丧失自我、丧失人的善之本性,与自然对立,与人“冷漠”,造成人类的生存危机。针对现代人的此类现代病,最能完美地体现人性之本真的图腾观念,不能不是一副良药。

  • 标签: 图腾文化 现代人类 现代人意识 人与人 朝鲜民族 思维空间
  • 简介:作为一门跨越了三个世纪的学科,比较文学仍旧常常被误解为一门几乎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无师自通的学问。甚至一些比较文学科班出生的学人也认为,只要具备相应的语言(主要是外语)工具和一定的中外文学和文化修养,只要研究对象涉及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语言、文化和学科的文学现象比较,不管基于何种价值立场和主体局限,似乎都可以视作为比较文学了。事情果真是这样吗?未必!作者认为,任何所谓的比较,都需要价值理念去支撑,比较的学理要求、问题意识和价值目标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科方法和研究范式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当下所谓现代性视域和多元文化语境中,“比较”只能建立在坚定不移地拆解文化中心主义、肯定多元文化共生权利、坚持价值倾向和发展担当互补共存的意识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这些价值理念的支撑,一般意义上的比较方法,甚至是跨越文化、语言、民族的比较研究,同样不能保证得到这个时代的文化对话所期待的结果。

  • 标签: 比较学科 问题意识 价值理念 方法有效性
  • 简介:现代意识”这个词组一般而言,主要指的是以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和文艺创作为核心的思想和文学意识,早基于欧美的文化和文学的历史情形而建构出来的,但是在描述和讨论中国文学的问题时关注的重点不在于文学的双关关系,也不是中国文学中的西方问题,应该着力凸现身处中国自身的历史情境之中的中国主体的思想、文化和文学反应。中国现代意识既不是一个和西方现代意识相隔绝、相对立的概念,它接受西方现代意识的启迪和激发,同时它

  • 标签: 20世纪 中国 文学 现代意识 中国主体
  • 简介: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乡村的想象和描述一直存在着矛盾和犹疑。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受到的影响和冲击也愈演愈烈。乡村乌托邦消失在地平线以下,田园牧歌式的乡土变成贫瘠而充满危机的原野。90年代以后,城市在加剧膨胀,它像一块正负极随时调换的磁铁,在吸引原乡居民的同时又排斥着他们的接近与介入。在这样一种悖论的状态中,当代农民面临前所未有的动荡与危机,原有的生活秩序被彻底打乱。革命时期具有身份优势的农民在当下环境中被彻底边缘化。近年来,知识分子对乡村的描述和想象大都集中在对或贫或困的思虑和挖掘之中。

  • 标签: 中国知识分子 乡村 现代性 城市化进程 当代农民 田园牧歌
  • 简介:中国水墨人物画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既重视形,又不拘泥于形的约束。要求画家在“似与不似”的造型观念下,面对客观形象,讲求形象统一,发挥创造性,主观能动地表现自然。水墨人物画造型艺术的本体取向不仅指过去所积累的经验、传统和精华,也包含从传统笔墨技法基础上所发展和创造的更多元化的表现技法。只有如此认识笔墨造型,才能对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的发展产生有益的帮助。

  • 标签: 水墨人物画 造型艺术 本体 造型观念 似与不似 主观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