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6 个结果
  • 简介:东晋译经《摩诃僧祇律》有着丰富的文字现象,除通假字、古今字、同源字、异体字等现象普遍存在外,俗字的大量存在也是一大特点。从俗字产生的特点如意符的增加或变换、改换声符、类化、变换字体结构四个方面例举了《僧祇律》中的俗字现象,一方面指出这些文字现象产生的机制源自语言使用者的从简心理和相似联想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各类文字现象在东晋时期的发展更替情况,进而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反映出《僧祇律》的语料价值

  • 标签: 《摩诃僧祇律》 文字 俗字 从简 相似联想
  • 简介:利用同经异译相互参校,是六朝就已开始运用的佛经研究方法。在今天的语言研究中,它对于考释词语、识别新的语法成分、管窥语言的发展和译经语言的复杂、辨通假等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同经异译的对比只是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而要把这种可能转化成必然,一般来说还必须有其他方面的证据。

  • 标签: 汉译佛经 同经异译 比较 语言 价值
  • 简介:《闽都别记》是在福州以及整个闽东地区久负盛名的长篇白话小说,凡四百零一回,一百四十余万字,是明清白话小说中篇幅最大的一部。但迄今为止的白话小说语言研究都没有将其纳入语料采集范围;《闽都》的研究价值远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恰当的评价。本文以“梅洗”“公祖”“洋客”等词为例,说明这样的忽略是令人遗憾的。

  • 标签: 《闽都别记》 白话 梅洗 公祖 洋客
  • 简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疑问和焦点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总结三个阶段的相关研究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今后疑问和焦点关系研究的发展方向:(1)继续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疑问句中的焦点问题;(2)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来看疑问和焦点的关系;(3)从语体差异的角度来看疑问和焦点的关系;(4)关注疑问和焦点两个范畴的互动关系研究。

  • 标签: 疑问 焦点 语言类型学 语体差异 互动关系
  • 简介:汉语语音教学以现代语音学为理论构架,以语音教学论为指导,以小学汉语拼音为实践,以学情为出发点,统一贯之,结晶析出:强化语音规范意识,构建学生语音内生环境;以字母趣味歌为引导,增强语音节奏韵律动感和发音直感;声母教学抓"声母本音"根本;反差对比韵母教学,以细腻到位为目标;声调抑扬顿挫求变化;语流训练靠实境;同时把定时训练与平时训练结合,课堂训练与生活养成契合,语境训练与设境训练巧成,持续锤炼,打造语音训练外伸环境。内外兼容,合力推进小学语文师资语音教学。

  • 标签: 现代汉语 语音教学 语音学 教学策略
  • 简介:1997年4月、日本爱知大学正式成立了现代中国系(日文名称为“现代中国学部”).这是日本国内第一个以“中国”命名的院系,同时这在世界上也是一个创举。

  • 标签: 日本 爱知大学 现代中国学部 汉学研究
  • 简介: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多义是汉语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目前学界对“也”字意义的解释不够系统,对其义项也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义和句法理论对副词“也”进行了系统的考察,以期明确副词“也”在不同情况下所表达的各种意义及其相应的句法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语义层面,副词“也”主要表达逻辑意义和人际意义。逻辑意义主要涵盖追加、条件、让步、转折和假设/因果逻辑语义关系;人际意义主要指委婉和强调的情态意义。在句法层面,“也”对应逻辑意义说明连接词或粘合词成分,对应人际意义说明推断状语或柞断语成分。

  • 标签: 副词“也” 系统功能语言学 意义 句法成分
  • 简介:根据语义配价理论,对现代汉语中“洗漱”类动词对补足语选择情况及四类配价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动词对动作主体和客体的选择情况,进一步了解、分析洗漱动词在四类配价中的分布情况。

  • 标签: 配价 洗漱类动词
  • 简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几个问题胡明扬§1现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从本世纪二十年代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算起,到现在才只有近七十年的历史,而西方国家的语法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有时候我们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是和这短短的七十年的历史比较而言...

  • 标签: 现代汉语语法 语法研究 语法理论 语言事实 现代汉语书面语 句法分析
  • 简介:根据新课标要求,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途径正是语文实践。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组织语文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根据教材、年段等不同要求,阐明教师如何智慧地把握教材的语用点;教学中,又如何体现价值点,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 标签: 教材语用点 教学价值点
  • 简介:试说汉语重动句的语法价值戴耀晶重动句是现代汉语中很有特点的一种句式。自从四十年代王力用“叙述词复说”简单分析了这类语法现象以后,研究文献中对重动句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详细描写重动句的实例,为了便于描写,从形式上进行了分类;二是讨论重动句的...

  • 标签: 重动句 法价值 语义关系 受事宾语 补语 话题化
  • 简介:现代汉语语义格的认识与划分贾彦德本文叙述了现代汉语语义格的性质与状况,并将现代汉语语义格的基本格、一般格分成21种格。我们对这些格逐一作了说明,并举了例。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在对现代汉语语义格的认识与划分上,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我读了有关的论著①很受...

  • 标签: 现代汉语 语义格 表谓词 受事格 归属关系 计算语言学
  • 简介:传统中国农业社会的生活形态是孕育“人情文化”的温床。在中国传统社会,主要的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个人随家庭在固定的土地上从事生产,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终于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人,除了家人便是亲戚、街坊和邻居。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统中国便以儒家伦理为基础,发展出一套以人情为中心的行为规范。在这套规范的制约下,个人和家庭讲亲情,和家庭以外的熟人讲人情。《礼运》中说:“何谓人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七者非学而能。”通晓人情的人一定能够由自己在各种生活情境中的感觉“推己及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在有关人情的规范中,“报”的规范又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所谓“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在中国文化中,虽然对人情回报的要求,往往因施人恩惠者碍于面子而变得隐晦不彰,但知恩必报的规范,施受双方心知肚明。都市化和工业化虽然改变了传统生活形态,但中国人的亲情、人情观不但不会消失,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以感性诉求得以丰富展现。俗话说:天老情难老。

  • 标签: 伦理性思维方式 现代广告 中国传统社会 生活形态 农业社会 中国文化
  • 简介:本文选定“五四”初期的封闭式语料作穷尽性分析,分8类讨论137个并列式双音词未能进入现代汉语通用词汇的原因,从音、形、义等多角度探讨汉语双音词构成的优化原则。

  • 标签: 并列式 双音词 构词 优化
  • 简介:研究文学有两种惯用的方法:内在的和外在的,不是讲文本(text)就是讲语境(context).中国的文学研究历来也显示出这两种趋向.内在方法常见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目的是分析和阐释一个比较一致和独特的文学文本系统.现代时期,中国和西方的文学标准开始联络与互动,

  • 标签: 中国 古代 文学研究 文学标准
  • 简介:现代汉语中变化动词的再分类问题[韩国]朴重奎0引言动词小类的划分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马庆株先生在他的《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一文中分出的非自主动词是比较特殊的一类。①变化动词是特殊中的特殊。它数量很少,一般指离开"了"不能单说,不能...

  • 标签: 变化动词 可恢复性 语义特征 《现代汉语八百词》 再分类 汉语动词
  • 简介:<正>由国家教委赞助、青岛大学发起的现代汉语教学讨论会,于1988年7月23日至7月30日在青岛大学召开。出席和列席代表87人,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这次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现代汉语教学如何更新,教学方法如何改革的问题。从宏观上看,目前的现代汉语教学还很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更新教材内容,加强实践,以提高现代汉语课的质量。与会同志就现代汉语吸收新成果、更新教材内容的问题,对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逐章逐节进行了分析讨论。

  • 标签: 现代汉语教学 讨论会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课 教学方法 教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