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现代主义流行给了我们重新建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契机。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背景和产生、后现代的知识观以及后现代课程观阐述,对泰勒原理进行了批判,并从相依、互溶两个方面进行重构。

  • 标签: 后现代 泰勒原理 批判与重构
  • 简介:这部影片的名子有点特别。张艺谋以前的片子像《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它们的所指是明确的。有的指物,像《红高梁》;有的指人,像《菊豆》;有的指物的状态,像《大红灯笼高高挂》;有的指人的行为,像《秋菊打官司》。

  • 标签: 张艺谋 现代性焦虑 《英雄》 《大红灯笼高高挂》 影片 《秋菊打官司》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句子的功能类型、句子所出现的上下文语境以及所使用的语体等因素对句子的规约性时制义具有制约作用。词汇手段在语法上表现的时制信息并不是其词汇义所对应的具体时间信息,而是由其具体词汇义所承载的抽象时制信息。ST是汉语句子构建绝对时制义的最终参照点,RT和ET总是位于ST的同侧。

  • 标签: 动作动词句 绝对时制义 相对时制义 形式标记
  • 简介:现代教育认为学校教育应尽可能地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在各级教育中全面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要求和趋势的推动下,各级教育也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方式,分层教育就是其中的一种。讨论分层教育在现代高校教育中的实现途径,有助于更好地在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标签: 分层教育 高校教育 实现途径
  • 简介: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比以前的修订本更加完善。然而,使用过程中仍发现一些问题,本文运用语义场的整体观念和系统理念,从读音、义项和词条三个方面对这些问题予以深入分析。希望对今后词典编纂的进一步科学与系统起到借鉴的作用。

  • 标签: 语义场 义项 冗余 缺漏 错位
  • 简介:<正>一、归纳调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关于现代汉语的声调,描写的工作已经作了不少,归纳的工作似乎还没有开始。原因之一是,过去的描写大都是定性的,定量的极少,使归纳难以进行。汉语方言调查报告中出现过的调号已超过一百种,似乎汉语的调型是没有穷尽的。事实当然不会是这样。任何一种汉语方言,其音高音位(调位)总是少于音质音位。既然用几十个国际音标已足以描写汉语各方言的音质音位,那末,归纳出几十种调型来描写汉语方言的音

  • 标签: 汉语方言 汉语声调 调型 音位 现代汉语 归纳
  • 简介:本文以'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为话题,从'树立新的小学美术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新颖科学的教学方法''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能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 标签: 美术教学 新颖科学 课外活动
  • 简介:在人类活动开始那一刻起就产生了的调查研究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门类和一项重要的工作,其学科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学科理论和创新方法不断完善,代表性著作不断推陈出新,教育培训也相应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新兴科学门类。对比起来,与之相伴相生的调研写作,不论哪个方面都不可望其项背:理论研究起步晚,理论研究人员和成果寥若晨星;尤其至今未有一部全国统一的理论教材问世,使规范的调研写作理论教育和培训受到严重影响,也影响了整个调研活动的质量提高和调研事业、调研文化发展。对此,本文就如何建立调研写作学问题,做个初步探讨,以为引玉之砖。

  • 标签: 写作学 调研 现代 调查研究活动 代表性著作 教育和培训
  • 简介:藏语中亲眼见到的与不是亲眼见到的事情表示法不同,汉语中有类似现象,这都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感知有关,由此可以解释趋向动词“来/去”和含“来/去”的复合趋向动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可以根据在“来/去”或者“X来/去”前动词的分布情况找出动词的小类,发现它们各自的语义特征。凡是动作造成可见结果的动词,后面出现“来”或者“X来”;反之,后面出现“去”或者“X去”;如果既可能见到结果,又可能见不到结果,那么在可能见到结果的时候动词后面出现“来”或者“X来”,在可能见不到结果的时候动词后面出现“去”或者“X去”。说话人主观上觉得是否可以看到或者感觉到决定了对“来”、“去”的选择,这从一个方面表现出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这个范畴表示动作与说话人的关系和主观方面的感知,可以说明汉语的理据性。

  • 标签: 趋向动词 汉语动词 说话人 “来” “去” 语言学
  • 简介: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夺去’类双宾语句是双宾语句”这个观点作了新的论证,第二部分讨论“给予”类和“夺去”类哪个是双宾语句式的原型。文章认为,关于此问题的争论源于对相关因素的不全面的认识。句式原型至少应包含如下四个特征:历史上出现在先;句式扩展上占优势;频率上占优势;理解上占优势。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给予”类的原型特征多于“夺去”类,应该视为句式原型。

  • 标签: 双宾语句 原型 给予 夺去
  • 简介:当今社会,现代应用文写作与计算机技术一样已成为人们不得不掌握的应用能力。这是因为,正如美国教育家韦斯特所说的那样:在信息社会,写作,包围着你!人们认识事物总是先从“形”开始,因为内容必须依托于形式而存在。而“形”的显现又决定于事物的“结构”。J·H·兰德尔说“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础”.“没有结构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不可设想”。所以.学习现代应用文写作,从结构着手是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

  • 标签: 结构 基本模式 现代 应用文写作 计算机技术 应用能力
  • 简介:<正>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意思相近、但结构不同、表达效果不同的句子,叫做同义语法形式。研究同义语法形式,可以使我们准确地把握句子的使用场合和理解句子的意思及其表达效果。下面举例说明: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闪闪地睒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有一伟大的男子站在我面前,美丽,慈悲……第一句,如果写成“……墙外有两株枣树”,那就是通常的平淡无奇的说法,不能产生“力”,亦即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现在先写了“一株是枣树”,初步突出了“枣树”,按通常的语言心理来看,接着很可能是“还有一株是柳树”之类的说法。谁料竟是“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此所谓于意内见意外,于不可能中见可能,真是天工神斧落笔不凡。从修辞学上说,这几种说法叫做同义语法形式。第一句,还可以写成“……有两株树在墙外……”,那就是介绍情况的句子,用“有”字来引进“树”。现在写成“……墙外有两株树……”,这是一种“存现句”,这种句式一般用于描述环境,鲁迅在这里正是描述环境的,可谓贴切无比。第二句,也可以写成“几十个星星闪闪地睒着眼,冷眼”。“睒”是施受两属的动词,“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既可以是“睒着”的宾语,也可以是“睒着”的主语。但表达效果不

  • 标签: 同义语 宾语 枣树 表达效果 现代汉语 主语
  • 简介:传统的应用文,往往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写作者的主观理念和创造思维难以发挥。但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创新的社会,要立于时代前锋和不败之地,必定需要“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旧我新”的创造性思维。

  • 标签: 应用文写作 策划稿 创新思维 叙述方式
  • 简介:我经常收到各地寄来的诗集。恕我直说,虽大多是国家出版社的正式出版物,但金光闪闪者有之,不可卒读者亦有之。筏子的诗集《典雅的光芒》属前者。诗观的相契,不用说是获得共鸣的前提;但扎实的诗美发现,无疑又是一本诗集能征服读者的关键。无论是心灵的独自,或是对世态的揭示、揶揄与描画,筏子的诗都有其独到之处。

  • 标签: 诗集 典雅 诗美 诗观 传统与现代 征服
  • 简介:<正>《现代汉语动词句式词典》选取了1000多个常用动词,用义项出条,近2000条。义项的划分参考了《现代汉语词典》,以语义组合功能的异同为标准进行了删并。比如“影响”有两个义项,一个是“对别人的思想或行动起作用”,另一个是“妨碍”,两个义项在语义组合中功能基本相同,所以合为一条。下面,我就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做一点说明。一、动词分为六个小类:他动,自动,外动,内动,系属,领属。他动:主体为动作的发出者,动作涉及客体的动词。如:核对,怀念,重视,感谢,研究,养活,喝,糊等。自动:主体为动作的发出者,动作不涉及客体的动词。如:走,跑,站,飞,爆发,工作,休息,出差,开幕,毕业等。外动:主体非动作的发出者,动作涉及客体的动词。如:碰见,知道,丢失,懂等。内动:主体非动作的发出者,动作不涉及客体的动词。如:病,死,疯,飘,漂等。

  • 标签: 动词句 现代汉语 词典 手绢 扩展式 小女孩
  • 简介:汉语是典型的话题优先型语言。“至于”是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标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目前对“至于”的来源和演变鲜有文献进行探讨。文章考察了上古汉语“至于”的用法和使用特点,以及其作为话题标记的句法、语义条件。对其来源和流变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和论证。

  • 标签: “至于” 话题标记 词汇化 标记化 汉语史
  • 简介:现代汉语中,同形的"到家"可以区分为词组"到家1"、形容词"到家2"和表示某种量度特征的唯补副词"到家3"等三个不同的语法单位。文章在分析这三个不同语法单位在共时平面的用法之后,探讨"到家"由词组到形容词再到唯补副词的历时演变过程。

  • 标签: “到家” 词汇化 语法化 程度补语 唯补副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