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探索新语境下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中形成四点认知:妥切设置教学内容,正确建构课程教学体系,这在现代汉语课程教改中具有第一义;在当下新媒体时代,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势在必行;在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可实施"五步制课堂教学法";"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复循环教学,可以构成一种符合新语境的现代汉语教学新模式。

  • 标签: 教学新语境 现代汉语课程 教学改革
  • 简介:以博客、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人们维护权利的新的表达渠道。由此民间舆论场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颠覆了既有的传播理念、管理手段,打破了传统表达渠道的信息垄断、舆论管控和引导。面对冲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传媒改革之路,依靠法治保障和限制公众的新媒体表达行为,从统筹两个舆论场角度做出制度改进。

  • 标签: 新媒体 公民表达权实现 传媒制度改进
  • 简介:从直译,选词炼句和情感重铸三个角度对《简·爱》两个译本的翻译手法进行了评析。着重比较二者是如何理解原文,领悟妙处,重铸译文,再现原文风姿的,也是对钱钟书先生对“化境”的阐释的印证。

  • 标签: 语境 《简·爱》 直译 翻译手法 句子结构 译文
  • 简介:误解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众多的语言现象之一。语言交际过程实质就是信息表达与接收的过程。由于在信息传递与接收过程中,信息表达者和信息接收者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与接收出现误差,从而导致误解的发生。本文以顺应-关联论为指导理论,从语言语境的语音、词汇、句法以及语篇四个方面来探讨误解的发生。

  • 标签: 顺应-关联论 误解 语言语境
  • 简介:我国高校英语课堂仍然“费时低效”,学习者羞于开口,所学知识脱离具体语境,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差。文章结合二语习得理论分析课堂语境各因素及其对语言学习的作用,建构了基于师生协同的英语课堂语境化教学模式,该模式以输入为切入点,以语境为语言教学工作环境,以输出为目的,涵盖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测重培养学生的话语交际能力。

  • 标签: 语境化教学 课堂语境因素 能力培养
  • 简介:科技发展与新媒介的广泛运用所形成的高校德育虚拟语境,更容易出现相悖于德育主体初衷的“非意图的结果”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从虚拟语境下高校德育主体选择欲求与选择能力的冲突、德育主客体之间回馈链条的断裂以及德育中介因素“虚拟性”的不足等方面加以分析;可以从提升虚拟语境下高校德育主客体的媒体素养、协调与疏通德育主体间的利益沟通关系以激发德育客体的回馈欲望、优化与整合德育中介因素等路径探讨规避德育实践中出现“非意图的结果”现象的思路。

  • 标签: 虚拟语境 高校德育 非意图的结果
  • 简介:客观处罚条件是特殊的犯罪成立要素,它与故意和过失无关。从理论发展来看,客观处罚条件经历了由刑罚限制事由向刑法扩张事由的嬗变。从它的体系性地位来讲,真正的客观处罚条件是构成要件、违法和责任之后的第四犯罪范畴,而不纯正的客观处罚条件则应当还原为不法构成要件。中国刑法中也存在类似客观处罚条件的特殊构成要件要素,对此,妥当的做法应当是借鉴故意理论的要素分析模式,客观处罚条件在中国现行立法体系之中没有生存空间。

  • 标签: 客观处罚条件 附随条件 要素分析模式
  • 简介:现代公民文化是维持政治稳定与保持政治效率的观念基础和心理条件,作为民主制度的隐性结构,它是社会和谐、均衡、可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在厘清西方学者对公民文化种种理论界定的基础上,考察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公民文化研究,探讨在快速展开的现代化进程中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参与型公民文化建设的宏观思路与举措,倡导民主、法治、参与、合作、宽容的文化旨趣,通过公共教育、民主政治生活以及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等多种途径强化公民训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标签: 公民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公民训练 和谐社会
  • 简介:文章详细介绍了卡尔纳普数学哲学的思想渊源和主要内容,同时将语境分析方法引入到对卡尔纳普数学哲学思想的研究当中,探索其数学哲学思想中所体现的语境化特征,并用语境作为基底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把握以及分析和研究,为卡尔纳普的数学哲学思想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进而对当代整个数学哲学思想的研究给出方法论的启迪.

  • 标签: 卡尔普纳 数学哲学思想 语境化特征 意义
  • 简介:尝试通过视觉设计手段在当代设计形态和表达样式上找到徽州乡村文化元素与当代生活的契合点,以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及现代审美文化的形式进行创新,并为其创造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和再生机制,使凋蔽的徽州乡村得以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复兴,也为今后的乡村建设、乡村文化设计提供参考性建议。

  • 标签: 新媒体 徽州乡村文化 视觉再生性设计
  • 简介:中国公民社会与公民教育问题的研究,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在当代中国,“臣民”、“国民”、“人民”与“公民”四种社会身份或观念并存,并形成三组对应概念:臣民-公民、国民-公民、人民-公民。梳理三组公民对应概念内在的内涵冲突,并根据当代社会特点,实现概念内涵的现代转换与建构,对于公民相关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探索。

  • 标签: 公民社会 公民教育
  • 简介: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开办于2002年,200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12月被评为嘉应学院第二批名牌专业。学术带头人为杜光宁。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4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42%,45岁以下的教师取得硕士学位的占46%;有2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工作者,4位省级优秀教师,1位“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位校级“教学名师”,6位校级优秀教师。

  • 标签: 体育教育 名牌 学院 简介 硕士学位 学术带头人
  • 简介:英语专业是2000年嘉应学院最早开办的本科专业之一,200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12月被评为嘉应学院第二批名牌专业。本专业学术带头人刘红梅教授、张仰奋副教授和郑三粮副教授。目前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商务英语等。教师研究方向明确,各研究方向师资结构较合理、队伍相对稳定。

  • 标签: 英语 学院 名牌 简介 学术带头人 语言学
  • 简介:办学历史:化学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最长的专业之一,于1977年开办化学专科专业,2001年开办化学本科专业,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并于同年被评为学校第一批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评为校级名牌专业,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专业包括3个专业方向:化学教育方向(师范类)、应用化学方向(非师范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非师范类)。

  • 标签: 化学专业 特色专业 国家级 嘉应学院 名牌 办学历史
  • 简介:能源法元规则的付之阙如,乃是当前能源法学规则命题冲突和理论体系难以有效构建的核心问题。因此,唯有将能源革命表征化和常态化的术语即能源变革,确立为能源法的元规则,才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而能源变革一语之所以具备承担这一元规则的基本要义,则不仅是经由对变化问题的哲学和法学理论谱系拷问所得,而且亦是被工业革命和美国页岩革命的事实所印证的。因此,未来能源法体系构建中,应适时确立起能源变革的元规则地位,以期促成中国能源革命的常态化发展。

  • 标签: 能源法 元规则 能源变革 语境
  • 简介:在学术界,对马基雅维里及其理论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认识已渐趋一致,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作为西方现代性的开启者和奠基人,他的遗产成为解读和进入西方思想史的必经之路。在他的著作中,virtù(德性)成为理解和阐释他的思想的一个最关键的基本点。因而,从"修辞学语境"、"谱系学语境"和"社会语境"来正确解读马基雅维里的道德观,对于经历了西方道德观念的冲击且正遭遇自身观念变革难题的当代中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virtù 修辞学 谱系学
  • 简介:文学虚构理论真正成熟的阶段是在现代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众多的文论家和美学家开始更多地从作品的层面去思考文学虚构问题。他们把虚构视为作品获得文学性的根据,虚构也因此具有了本体论意义。而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在那种消解一切,包括文学与非文学、虚构与现实的状况下,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学虚构理论的存在依据也就从根本上被否定了,文学虚构一词开始失去了它独立的内涵,变得无法进行界定了,文学虚构自身因此被消解了。

  • 标签: 虚构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 简介: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经济系“电子商务专业于2006年被广东省教育厅确认为省级高职高专示范性建设专业。该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共录取学生335名,已培养毕业生143人,初次就业率为99%,现有在校生186人。该专业现有教师14人,其中专任教师10名,兼职教师4名,专业带头人万守付是广东省高等院校第四批“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 标签: 电子商务专业 示范性 专业介绍 省级 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经济
  • 简介:本文论述了在机电技术专业实行行动导向教学,科学选择和设计典型教学载体,将理论学习、能力训练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融合一体,通过载体创设学习情境,进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对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有着明显的作用。

  • 标签: 教学方法 机电专业 载体 能力培养
  • 简介:北京城市学院坚持公益性办学方向,结合办学定位,贯彻“全人教育、适合教育、有效教育、实用教育”的教育理念,主动对接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步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以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建设为支撑,

  • 标签: 旅游管理专业 北京市 特色专业 高等学校 教育理念 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