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1998年国际经济和安全形势的动荡体现出迈向新世纪的国际形势的两重性特征,多极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的加速发展使各国在经济、政治、安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利益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第三条道路”的兴起。

  • 标签: 动荡调整 启示国际形势 国际形势回顾
  • 简介:在八十年代的最后几年,越南领导人在决定国家政策时常被经济上的考虑所制约,在击败美国和实现南北统一14年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仍然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大部分越南人的生活水平比1975年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低。不断下降的人均年收入在180至300美元之间,失业率达20%至30%。粮食生产停滞不前,通货膨胀上升。越南戴上了“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越南是少有几个在战后重建时期经历经济下降的国家之一。它与北朝鲜,是仅有的两个拖欠国际债务的共产主义国家。

  • 标签: 经济改革 最不发达国家 粮食生产 国际债务 八十年代 阮文灵
  • 简介:<正>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起点相近。中国实行经济改革比印度“小步子改革”早两年,但拉奥政府一年来大刀阔斧的改革也使人刮目相看。现仅从农业改革、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内政治环境等几个方面,将两国的经济改革作一比较。一、农业改革50年代初,中印农业发展水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等方面极其接近。不同之处是,印度的人均耕地是中国的3倍。1950年至1979年,中国农业产值增长2.26倍.印度增长1.32倍。中国的优势表现在改变封建的生产关

  • 标签: 经济改革 印度 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 农业改革 政治环境
  • 简介:苏联社会正在经历着它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期。这里目前所发生的许多变化,不能认为是通常意义上的改革。所谓改革,其目的理应是使现有体制更臻完善,更加先进。可是苏联今天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在改变现行的社会政治制度。由一种制度去代替另一种制度,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是一场激烈的意识形态的斗争,结局如何,难以预料。不过,现在就可以大胆地预言:苏联退回到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当然,苏联与东欧各国的情况不尽相同,这里没有正式提出由社会主义退回到资本主义的方针路线,但是,赞成这种

  • 标签: 苏联经济 苏联社会 现有体制 改革现状 部长会议主席 社会政治制度
  • 简介:近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解放日报》社国际部联合举办了“世界各大力量的战略调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讨会。京、沪两地学者潘光、黄仁伟、伍贻康、周敦仁、王少普、吴寄南、赵华胜、沈丁立、李秀石、张祖谦、崔志鹰、刘鸣、金应忠、侯若石等参加了研讨。现将会议讨论要点概括如下:

  • 标签: 中国 外交关系 美国 学术会议 欧盟 日本
  • 简介:欧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苏全球战略的重点。苏联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防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的进攻、颠覆和渗透,实施纵深防御战略,将东欧作为空间防御的缓冲地带,并通过成立华约控制东欧与北约相抗衡。70年代以来,苏为同美争夺军事优势和欧洲霸权地位,竭尽全力,扩充军备,美苏双方在欧洲部署了数以万计的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相互威慑,致使东西方'冷战'局面延续达40年之久。欧洲局势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当选苏共总书记后,提出对外政策'新思维',力求根本改善同西

  • 标签: 纵深防御战略 空间防御 华约 霸权地位 缓冲地带 对外政策
  • 简介:2014年3月4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新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QDR),该报告与2012年1月发布的防务战略指南一脉相承,基本规划出奥巴马政府的总体军事战略及防务政策。《报告》系统介绍美国安全环境面临的新变化,阐述了美军的三大主要任务——保卫本土、营造全球安全、军力投送与决战制胜,为美军调整转型指明了方向。

  • 标签: 美国 再平衡 军事战略 《四年防务评估报告》
  • 简介:当前中美俄日欧五大战略力量之间的关系正处于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复杂的过渡时期,美国仍是影响中美俄、中美欧、中美日这三组三边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尽管美利用"9.11"事件在客观上增强了它对国际事务的主导作用和影响力,但并不代表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被削弱.

  • 标签: 中美 国际政治 多极化 代表 冷战 大战略
  • 简介:'苏联新政治思维和对外政策调整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4月23~28日在安徽大学举行。这次会议是由苏联东欧学会提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总参三部、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安徽大学苏联研究所及安徽省外办联合召开的。来自北京、上海、安徽、河南、辽宁等地20个单位的48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政策调整 政治思维 安徽大学 情况简介 勃列日涅夫主义
  • 简介:货币危机以后,亚洲经济陷入了极度的萧条,至1999年才出现了复苏的兆头。但是,如果更具体地看近来的恢复情况,便可知道并没有达到个人消费及设备投资等民用主导的经济恢复。为了巩固目前的经济恢复成果,也有必要尽早谋求民用需求的恢复。

  • 标签: 亚洲各国 经济发展 货币危机 结构改革 不良债权问题 金融政策
  • 简介: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区最大的岛国,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古盛产蔗糖,有加勒比“糖罐”之称;有丰富的镍、铜、铬、锰、铁等矿藏,其中镍矿藏量居世界首位。苏东剧变后,古经济陷入困境,但随着它对内进行一系列改革,对外广泛开展友好外交,打破国际孤立,处境已有所改善,政局稳定,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 标签: 卡斯特罗 社会主义 苏联解体 困难和问题 苏东剧变 拉美国家
  • 简介:意大利跨世纪的改革战略黄永久意大利从90年代初开始实行改革,今年8月3日,议会又成立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负责起草改革方案,拟将由议会通过后宣布实行。这标志着意大利跨世纪改革战略迈入进一步依法实施的新阶段。这一战略涉及到该国未来政治、经济和福利体制的走...

  • 标签: 意大利 国有企业私有化 跨世纪 改革战略 国内生产总值 养老金制度
  • 简介:一、六、七十年代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从六十年代起,东盟各国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国内经济建设,着手执行各种大规模的经济发展计划,各国经济先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种经济形势的形成,当然并非偶然,它取决于当时各种国际和国内条件。首先,各国政局逐渐趋向长期稳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于1963和1965年相继获得独立或单独成立国家,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也于1965年分别进入马科斯和苏哈托的长期执政时期。六十年代中期以来,东盟各国政府的首脑人物,有的从未更迭,有的虽已易人但仍然保持了各项经济政策的延续性,这对六、七十年代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实行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保证。其次,经过战后一段时期的恢复和摸索发展,各国都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建设经验。随着国家独

  • 标签: 经济发展战略 东盟国家 八十年代 经济发展计划 交通运输条件 苏哈托
  • 简介:亚太经社理事会关于亚太发展中国家经济调整的研究报告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即结构改变进程需要时间,而要使结构改变取得成功就必须继续作出努力,同时至少不在中期内受到严重的干扰。但是,事实上,增长和结构改变常常受到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外部和内部的突然冲击而中断。因此,任何中期的调整战略都不能忽规在实施政策时作出灵活反应的重要性以及必需采取一些保险手段以保护经济政策不会过分经常改变方向。

  • 标签: 经济调整 实施政策 发展中国家经济 外部资金 九十年代 动态比较
  • 简介:两年多来,苏联在亚太地区推行新政策,采取灵活的做法,已取得了一些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苏联同一些亚太国家的双边关系,但至今进展不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的制约因素:(一)苏联迄今不愿放弃它同美国抗衡的地位和既得战略利益,难以大幅度改善与亚太国家的关系

  • 标签: 战略利益 亚太国家 民主朝鲜 柬埔寨问题 日苏关系 国家安全战略
  • 简介:自"9·11"事件以来,为了配合其全球反恐的战略需要,美国着手对其东南亚政策进行调整,并与东南亚国家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恐合作.本文主要分析了"9·11"事件以来美国东南亚政策调整的背景、内容以及美国在东南亚加强军事存在对中国的影响.

  • 标签: “9·11”事件 美国 东南亚政策 恐怖活动 经济利益 外交关系
  • 简介:苏联解体后,伴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全盘西化,叶利钦政府对农业进行了改革改革围绕着土地私有化和国营农场、集体农庄的改组进行。但是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相反,农业出现了连年滑坡。普京上台后,将农业视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继续实行农业改革,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发展大型农业综合体。至此,农业危机得以解除,农业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虽然我国与俄罗斯基本国情和农业改革之路不尽相同,但俄罗斯农业改革的很多经验仍值得我们借鉴。

  • 标签: 俄罗斯 农业 土地私有化
  • 简介:本文从20世纪90年代银行业改革以前印度银行业发展状况及其不良影响入手,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银行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和成效,并进而分析了其改革对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启示.

  • 标签: 印度 银行业 改革 中国 银行业务 银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