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正>五四运动是以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载入史册。众所周知,五四运动的爆发,是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统治所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的结果,是由于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被其他列强"战胜国"当作重新宰割的牺牲品,北洋军阀政府又

  • 标签: 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 中国外交 北洋军阀政府 帝国主义列强 美国总统威尔逊
  • 简介:西方国际关系学界的流行观点认为,中国专注于实现本国利益而愈发进取。特别是在近年有关南海、东海争端中,中国被描述成咄咄逼人和野心勃勃的。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中国外交和安全政策行为的变化,反映出中国领导人的某种不安全感和反应性特点。中国领导层尚未进入其国际新角色的状态,中国对其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各种国内和国际挑战,以及不可避免的紧张,尚未做好管理的准备。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看,中国崛起的这种内向特性却往往被忽视,主导西方学界的新现实主义对此无法进行解释。这就需要一种新古典现实主义分析框架,同时强调中国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国际和国内条件变化。这种分析框架能够为中国崛起的现实主义分析提供更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 标签: 中国政治与外交 中国外交 新古典现实主义东亚安全
  • 简介:经济民主的社会主义是20世纪末产生的左翼社会主义理论.它倡导经济领域的民主化,主张在经济民主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它的提出是对当代社会经济体制批判性反思的结果,是国外左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寻求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理论探索.虽然仍然是一种改良和空想的理论,但它提出的一些基本理念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善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 标签: 经济民主 社会主义 理论模式
  • 简介:古代的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天下和世界的概念,这其中也包含着外交思想的因素。中国最早的文献之一《礼记》中.就有所谓“天下”的称渭,并提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和平)……是谓大同”的思想^[1]。到周朝时,由中国古代国家组成的体系共有周分封的90多个国家和约400多小方国。周朝时的中国。就是2000多年前在东亚存在过的“联合国”。^[2]当然,初周时的国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主权国家。

  • 标签: 外交思想 中国外交 主权国家 和平 联合国 天下为公
  • 简介: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核心问题,基于谱系学的视角梳理国外学者的相关讨论,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一段思想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纵览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版图,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种解释进路:肇始于恩格斯的正统叙事主张“颠倒说”;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视黑格尔为其隐性逻辑;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祛除“黑格尔的幽灵”;西方马克思学力图基于纯粹的文本考据还原二者关系的原貌;新辩证法学派致力于重审《资本论》与《逻辑学》的内在关联;近年来的新进展则实现了从形而上学向政治哲学的问题域转换。鉴往知今,我们应当坚持一种思想史的方法论自觉,从理论发展逻辑与社会历史语境的互文中总体性地图绘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历史原像。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辩证法 批判 政治哲学
  • 简介:2018年5月5日,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世界五大州30多个国家的1100多名国内外学者参加了大会,就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专题演讲并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富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学者 当代世界 专题综述 中国 马克思主义研究 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