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基于对中国在非洲援建的一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的微观层面的民族志田野调查,本研究将中国援助实践视作中国农业知识和技术嵌入援助实践,在异文化的地方进行再生产和地方化的过程。本文从对"发展"的技术性建构、对"技术"的认知性建构和对"高产"的权力性建构三个方面展开叙事,进而指出中国援助与西方传统援助的差异主要源自发展知识建构路径的不同:西方是理论性建构,中国是经验性建构。本文也表明中国国内发展经验是通过中国对外援助的经验建构路径嵌入到援助项目中的,且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与受援国的能动主体也根据各自政治、经济等利益诉求在实践互动中共同形塑着中国发展经验的再生产和地方化过程。

  • 标签: 中国对外援助 援助实践 知识 技术 嵌入与遭遇
  • 简介:在欧盟的法律秩序当中,欧盟法院担任着一个关键的角色,通过其判决持续地为欧盟的法律秩序强化司法的保护。在公共服务业的各种限制竞争行为中,滥用优势地位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20世纪90年代欧盟竞争法的显著发展之一就是出现了“基础设施原则”(EFD)这一重要法律规定,而这一时期欧共体法院的司法判例有着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反垄断法 欧盟竞争法 公共服务 豁免制度 基础设施原则
  • 简介:为了克服狭义混同式概念和立法的缺陷与问题,1982年《示范条款》摈弃了1976年《突尼斯版权示范法》把民间文学艺术直接等同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直接等同于著作权法作品的狭义混同路径,创设了“民间文学艺术表现形式(EoFs)”这一概念和广义混同式立法,给“民间文学艺术表现形式”等同于知识产权法客体的地位,并予以特别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虽然1982年《示范条款》比1976年《突尼斯版权示范法》在概念和内容方面有诸多改进.但却依然未能从根本上克服混同式立法固有的诸多缺陷和问题.无法达到既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又避免与现行知识产权法相矛盾和冲突的立法初衰。

  • 标签: 民间文学艺术表现形式 广义混同式立法 1982年《示范条款》
  • 简介:印度在建国和立宪过程中,刻意回避了族群问题,但印度少数族群与后进社会阶层交集关系,使其有关少数族群的优惠待遇政策.更多体现为解决社会公平和机会平等的扶持后进社会阶层的公共政策。这些公共政策通过在公共职位、就业、入学等领域的席位保留、比例配额等优惠扶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包括大多数少数族群的社会后进阶层的发展,但用社会阶层取代族群的“去民族化”与配额制的宪制设计,造成了现实实施中无法越野的制度困境。

  • 标签: 保留政策 族群 后进阶层 补偿性歧视
  • 简介: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1990年暑期,我院积极响应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关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在全院掀起了一个以“了解社会、学习工农、服务社会、增长才干”为宗旨的实践活动,我院结合自身的实际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妥善安排并开展了活动。参加这次活动的800余名在校大学生,在各地、各部门的支持下,奔赴工矿企业、农村牧区、公安战线、地震灾区,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社会实践。全院共组织了6

  • 标签: 思想道德素质 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公安战线 青海民院 青年学生
  • 简介:在以山地丘陵为主的鲁中山区,不论在城市社区还是乡土村落,普遍流行着一种乡民艺术形式——五音戏。淄博市李家疃五音戏在当地十分有名,但在人才队伍培养、发展资金情况和应对传媒策略等传承方面面临诸多问题。在非遗保护的视野下,需要探析地方五音戏剧团陷入发展困境的原因,包括文化生态空间变迁的外界因素和保守被动、缺乏创新的内在因素。五音戏的发展出路在于要采取创新剧目、加强政府扶持、保护文化生态环境等策略。

  • 标签: 非遗保护 五音戏 庄户剧团 传承现状 发展策略
  • 简介:公共关系学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但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公关思想和实践。有选择地继承古代公关思想,对我们建设现代公关学科、更好地发展中国公关事业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传统文化 公共关系 准公关思想 继承
  • 简介:通过剖析傣族孔雀舞的事例来研究中国政府的文艺政策是以何种形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并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如何参与展示民族形象的。认为中国共产党为了使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形象化,所以想通过民族舞蹈改变人们对少数民族既存的形象和想象,并期待民族舞蹈对展示的"想象的共同体"发挥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民族表象 文化实践 民族舞蹈 孔雀舞
  • 简介:沿袭至今的西南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对保护好西南民族地区富集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优良的本土生态法治,内蕴的“生态法治实践价值”,无疑是中华多元法律的文化精华,对促进生态法治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迪。

  • 标签: 西南少数民族 环境习惯法 生态法治 实践价值
  • 简介: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人口最多的汉族外,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着55个少数民族,而在少数民族中,一些民族人口数量更少,有的只有几万人或寥寥几千人。其中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人口10万以下的就有22个,即西藏的门巴、珞巴族,福建和台湾的高山族,

  • 标签: 民族发展理论 人口数量 政策实践 实践研究 中国 评介
  • 简介: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民族地区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构建好各民族的生态家园,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为“美丽中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探讨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路径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 标签: 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 民族地区 实践路径
  • 简介:对土地资源的全方位、多层次利用,促使立法必须构建相关制度予以规制。我国建设用地分层利用制度应以地表及平面利用为依托,统筹建设用地中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应予以分层设立。

  • 标签: 土地资源 建设用地使用权 分层利用 发展趋势
  • 简介: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意在以科学高效的教育方法培养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本科学生。民族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特殊性,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更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由于部分高校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中,存在对本科生导师工作的定位不清、缺乏相应的激励和考核制度以及导师制的运行模式不够清晰等问题,导致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遇到了瓶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制度体系的若干建议,进一步推进民族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

  • 标签: 本科生 导师制 民族院校
  • 简介: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的反洗钱实践作了简要述评,总结了既有的经验与不足,据以提出改善我国反洗钱行动实施成效的若干建议,主张应继续加强以经济学为主体的跨学科的反洗钱理论研究,注重对洗钱现象的实证分析,并加快反洗钱制度体系的创新步伐。

  • 标签: 转型期 中国金融业 反洗钱制度 反洗钱监测 金融监管
  • 简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权益的根本保障。作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的亲历者,作者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百年探索的珍贵收获和必然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根本上保障了中国人民的各项权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制度保障三方面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 标签: 中国梦 人民权益 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主权 历史进程 政治生活
  • 简介:透过对于特定时代和学术背景的理解,本文以民国时期川西北理番四土、五屯为例,描述和解读了该地区的社会文化研究与实践,阐述了当地各族群渐渐纳入现代国家视野的情形。本研究认为,在族群区域研究的视角中,应重点关注清季以降、民国时期的民族调查研究与实践,此研究路径既可弥补族群实体论和族群建构论阐释力的缺陷,又可更加清楚地展示中国族群的历史与现状。

  • 标签: 理番四土 五屯 族群区域文化研究 民国时期
  • 简介:在微观民族志视野中考察大渡河上游梭坡地方群体探访'东女国'遗址、以乡土行走实现地方的过程,不仅旨在揭示其背后地方历史、族群记忆与社区塑造的错综关联,也尝试在'藏彝走廊'道、路、行、径、迹的多元空间实践中重新理解'地方'的价值意义。与此同时,将'行走'重置于身体、地方与日常生活领域,既是对'道路'定义与边界的必要反思,也为当前道路研究日益趋向区域、跨域与流动的宏观分析框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补充。

  • 标签: 藏彝走廊 东女国 梭坡 微观民族志
  • 简介:“社区参与”这一来自政治学具有民主属性的概念被应用于旅游研究已三十载,然而,概念“照进”现实,其结果却并不如人意,实践中的旅游社区参与总是阻力重重、问题重重。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4个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与社区参与现状的实证研究,反思这一概念的本土适用性和现实可操作性,并讨论当下旅游社区参与的保障及其障碍。

  • 标签: 乡村旅游 社区参与 黔东南苗族 侗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