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从就业质量内涵和评价出发,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职业意识及职业意识教育的现状分析,针对当前职业意识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职业意识教育的措施。

  • 标签: 就业质量 毕业生质量 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教育
  • 简介:本文对民族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急需解决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实施素质教育是民族高等院校的一项战略任务,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有效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

  • 标签: 民族院校 素质教育 系统工程
  • 简介:新疆高等院校围绕创新创业主题,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在任教师综合素质等行之有效的步骤措施,持续开展"双创"教育活动;作为自治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院校在推进实施过程中普遍面临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师资素质亟待提高、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等诸多发展难题,直接影响到"双创"教育的质量水平;针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专门人才的动态需求,应采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快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及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等针对性强的步骤措施,强力推动自治区高等院校"双创"教育迈上新台阶。

  • 标签: 新疆 民族院校 “双创”教育
  • 简介:中国古代书院始于唐,兴子宋,经过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对其教育管理模式的解构,注意到了私学、官学对书院的渗透.尽管宋代教育管理模式表现出明显的弊端,但对当时社会的全面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也提供史鉴和启迪.

  • 标签: 宋代书院 教育管理模式 渗透
  • 简介:高等职业教育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学习的同时,有必要注意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本文就如何发挥德育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加强和摸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以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探讨

  • 标签: 高职教育 培养模式 职业道德 社会实践
  • 简介:从比较法角度,讯问录音录像大体上可以区分为保障供述自愿性与事实证明两大功能范畴。功能定位的不同,决定了讯问录音录像运用规则的差异。借鉴美国、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与司法经验,对于违反讯问录音录像程序的口供,应区分任意性录音录像与强制性录音录像采取不同的救济方式;当录音录像与笔录内容实质上不一致时,应采纳真实性较强的录音录像而排除虚假性较强的笔录内容。我们还应进一步探索和论证我国讯问录音录像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构建录音录像运用规则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它在保障供述自愿性和事实证明方面的效用,进一步提高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在人权保障和犯罪控制方面的水平。

  • 标签: 讯问 录音录像 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司法适用
  • 简介:民族政策理论研究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理论研究综述之八周传斌民族政策是民族理论与民族工作相衔接的中介,也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可以说,我国的民族理论学科最初就是从政策性研究中起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

  • 标签: 民族政策 理论研究 改革开放 民族理论研究 综述 中国
  • 简介:民族区域自治研究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理论研究综述之七马■,中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族理论界就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广泛、深入、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专家、学者们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现将这一时期...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 改革开放 民族理论研究 综述 中国
  • 简介:加强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改革开放成果分享的法制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理论与现实实践意义,针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改革开放成果分享法制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在完善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保障机制的法律理念及基本原则基础上,明确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保障机制的基本框架及其核心内容,结合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重点突破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急需解决的相关法律法规,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发展成果分享在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的逐步实现,以期实现该流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 标签: 乌江流域 少数民族地区 改革开放成果分享 法制保障
  • 简介:本文以东北内蒙古地区为重点,探寻教育公平与人口较少民族和谐发展问题;提出“教育振兴是人口较少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国内外成功的教育模式证明“教育的追赶一定要优先经济的追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关键在教育。现阶段“应尽快对人口较少民族学生实施全额免费教育”。

  • 标签: 教育公平 人口较少民族 和谐发展
  • 简介: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德育教育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和向上的;民族大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应采取三种创新形式加以解决,以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 标签: 民族院校大学生 基本情况 存在问题 症结原因 三种创新
  • 简介:<正>普格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面积195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75米,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115292人,分属于二十余种民族。其中彝族8003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9.42%;汉族34795人,占总人口的30.18%,其他民族461人,占总人口的0.4%.全县农业人口105774人,占总人口的91.74%,非农业人口9518人,只占总人口的8.26%。在居住分布上,汉族主要居住在县城及县城周围的平坝河谷地带,少数居住在二半山区。彝族则主要居住在高山和半高山。

  • 标签: 彝族学生 教育情况 凉山州 入学率 学龄儿童 总人口
  • 简介:北魏孝文宣武时期为了更好地统治中原地区,积极倡导学习汉文化,使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孝文帝和宣武帝重视学习汉文化以及地方官吏的积极支持,再加上有良好的重学氛围,因此,此阶段教育发展与北魏其它时期相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 标签: 北魏教育 孝文帝 宣武帝 官吏支持
  • 简介:爱音乐、爱歌唱是人类的天性。运用音调感和节奏感给人以愉情悦性,达到陶冶性情、启迪智慧、培养美德的目的,也是出于人的本性。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通过一个雅典来的陌生人的口指出:“……谁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快乐和欢娱,我们就认为他是最聪明的人,以及胜利的获得者”。他又说:“就音乐的好处应当由它所引起的快乐这一点来说,我也同意多数人的意见。但是,这快乐,并不是随便什么人的快乐。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它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特别是使那个在品德和修养上最为卓越的一

  • 标签: 希腊哲学家 儿童教育 呀呀学语 青海方言 可真 下愚
  • 简介:苏联是世界上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自苏维埃政权建立伊始,苏俄政府就把国家欧洲中心区、西伯利亚地区及北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北方土著民族的国家教育更是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乌德盖人国民教育的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苏俄政府是如何重视北方土著民族国民教育的。

  • 标签: 乌德盖人 国民教育 少数民族教育 土著民族 苏联
  • 简介:在民国时期,为了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和文化落后的状况,云南各级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发展云南的民族教育。其主要政策和措施有,颁布发展民族教育的法令,建立各种民族教育管理机构,对从事民族教育的教职员工实行奖励政策,对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上给予其帮助。同时,在招生和升学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倾斜政策,提高其升学率。这些政策和措施,都促进了云南民族教育的发展。

  • 标签: 民国时期 云南各级政府 民族教育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