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对于海水中的钢结构采用阴极保护和涂层相结合防腐措施是人所共知的。涂层在这种环境下,有可能失去附着力,如阴极剥离。本文对阴极保护/涂层体系中的涂层损坏情况做了调查研究。按照ASTMG8和BS3900F10部分试验方法对6种不同的涂层体系进行了阴极剥离加速试验。把涂层试样浸泡在室温下的天然海水中,采用铝阳极进行阴极保护,本试验测量了历时4年,记录了涂层损坏时的阴极电流需求、随机鼓泡和剥离程度。调查表明新一代改性环氧的性能要比传统的煤焦油环氧好。ASTMG8试验方法作为预选实验方法,不能给出不同涂层体系测试结果的正确排序,而改进的BS3900F10部分试验方法可以给出正确的排序。

  • 标签: 阴极保护/涂层体系 有机涂层 质量评价 加速试验 长期浸泡试验 电流需求
  • 简介:前不久,在美国安纳堡举办的“环境促进开裂国际合作组织2015年会”(ICG-EACAnnualMeeting2015)上,中国科学院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韩恩厚研究员当选“环境促进开裂国际合作组织”理事会成员。这是该组织成立以来首次有中国大陆人员被选入该理事会。理事会由9人组成,包括现任主席、副主席1人、前任主席以及6名成员,每届任期3年。

  • 标签: 国际合作组织 环境促进开裂 理事会成员 研究员 实验室主任 中国科学院
  • 简介:本文通过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东部(靖边至上海)管段的阴极保护系统投运初期和整改以后的保护效果检测的对比结果,分析了造成阴极保护电流损失的多种影响因素,并通过整改前后保护实际电流的变化,以及最小保护电流密度的计算对比,给出了该工程三层PE防腐层的综合绝缘性能的评估结果。

  • 标签: 三层PE防腐层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 阴极保护系统 保护电流 整改 保护效果
  • 简介:2017年10月24日,北京科技大学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东南亚海洋工程用先进钢铁材料制备与防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北京科技大学腐蚀和防护中心顺利召开。该项目依托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由北京科技大学、鞍钢以及泰国农业大学联合申请并立项,是我国首个“一带一路”材料环境腐蚀研究的国际合作项目。旨在加强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合作,为我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

  • 标签: 国际合作项目 北京科技大学 环境腐蚀 材料制备 东南亚国家 海洋工程用
  • 简介: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世界性的国家标准成员体同盟。国际标准编辑工作通常通过ISO技术委员会实施。每一个成员国对感兴趣的主题可成立一个技术委员会并有权在会上发言。国际组织、政府和非政府与ISO联合也可以参加这个工作。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所有的电工标准方面密切合作。

  • 标签: 石油天然气工业 阴极保护 运输系统 国际标准化组织 管线 国际电工委员会
  • 简介:2015年12月29日,应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及特种表面保护材料及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邀请,法国贝尔福蒙贝利亚技术大学特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及表面技术实验室副主任廖汉林教授在该所交流访问并作了题为《热喷涂技术应用及发展》的学术报告。该所科技人员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的学术交流。报告会上,廖汉林教授介绍了其所在实验室的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表面保护材料 热喷涂技术 应用 大学 贝尔
  • 简介:2016年9月29日,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隆重举行国家重点实验室外籍客座教授、《材料保护》杂志国际编委聘任仪式暨学术报告会。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ChristoferLeygraf教授、保加利亚科学院(IPCBAS)物理化学研究所名誉教授StephanArmyanov教授,应邀分别作了题为“大气腐蚀研究的新进展”、“化学沉积合金镀层技术性能研究及其在特殊工矿环境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

  • 标签: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学术报告会 客座教授 室外 实验 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