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慢性肾脏病尿毒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CBM数据库,使用随机对照试验(RCT)比较HFHD和HDF对尿毒症患者的疗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两名系统评估员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82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对于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与HDF相比,HFHD对血肌酐(Scr)(MD=-43.77,95%CI:-84.92~-2.63,P=0.04)、血磷(P)(MD=-0.39,95%CI:-0.64~-0.14,P=0.002)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G)(MD=-5.86,95%CI:-10.79~-0.92,P=0.02)等代谢废物的清除方面,效果更佳,但在血钙(Ca)(MD=0.07,95%CI:-0.08~0.21,P=0.37)的恢复和甲状旁腺激素(PTH)(SMD=0.73,95%CI:-3.45~4.90,P=0.73)及尿素氮(BUN)(MD=-2.99,95%CI:-6.84~0.85,P=0.13)的清除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HFHD可使得血压异常(RR=0.33,95%CI:0.12~0.88,P=0.03)等具有更低的发生率;而对于皮肤瘙痒(RR=0.48,95%CI:0.23~1.00,P=0.05)、肌肉痉挛(RR=0.72,95%CI:0.35~1.49,P=0.37)的发生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脏病尿毒症患者,经HFHD治疗可明显提高Scr、P、β2-MG等物质的透析效率,降低血压异常这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对Ca、BUN及PTH等因素的治疗效果无明显提高,并且不能减少皮肤瘙痒、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然而,这一结论还有待于大规模、高质量的RCT的验证。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滤过 高通量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所揭示的感染谱特征,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感染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1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行allo-HSCT后出现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的血液病患者64例。用mNGS方法检测血液、脑脊液、肺泡灌洗液等标本中存在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基因序列,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致病或疑似致病的病原体。结果共对64例allo-HSCT患者进行了97份样本的mNGS检测。革兰阳性菌中最常见为溶血葡萄球菌(19例次)和人葡萄球菌(14例次),革兰阴性菌中最常见为鲍曼不动杆菌(8例次);病毒中最常见的为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细环病毒(分别为35、22和23例次);真菌中最常见的为球形马拉色菌(14例次)和近平滑念珠菌(8例次)。3例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均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移植后患者。1例患者痰液中检测到口腔支原体,寄生虫未见。结论mNGS可全面揭示血液病allo-HSCT后的感染谱,尤其对于少见和难培养病原微生物检测具有显著优势,可有效帮助临床感染病原体的诊断。

  • 标签: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宏基因组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病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尿毒症血透患者进行 顽固性高血压治疗中,对应用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 80 例需要持续维持进行 血液透析的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均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治疗满意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要高于常规组( p<0.05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满意评分要高于常规组( p<0.05 )。结论:对于维持进行 血液透析的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而言,利用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方法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提升对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值得在持续进行 血液透析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尿毒症血透顽固性高血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16S核糖体RNA(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特重度烧伤患者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本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7年2—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例男性特重度烧伤患者(年龄32~48岁),采集其休克期(伤后3 d内)、急性感染早期(伤后4~14 d)、急性感染中期(伤后15~28 d)、急性感染后期(伤后29 d至出院前1周)及出院前1周内的粪便样本,各时期样本数均为5。使用pH计测定粪便样本的pH值,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的16S rRNA V3、V4区进行测序。QIIME分析软件分析肠道菌群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α多样性(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门、科的相对丰度,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肠道菌群β多样性,Tax4Fun预测肠道菌群功能变化。对数据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配对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本组特重度烧伤患者急性感染早、中期粪便pH值分别为7.40±0.45、7.56±0.45,明显高于休克期的6.68±0.36(P<0.05或P<0.01)。(2)共获得2 333 584条有效高质量序列,序列长度为415 bp左右,共获得1 209个OTU,所有标本测序覆盖度均达99.0%以上。本组特重度烧伤患者急性感染早、中、后期OTU数目、Chao1指数明显低于休克期(Z值均为2.023,P<0.05);出院前1周内OTU数目、Chao1指数明显高于急性感染早、中、后期,Shannon指数明显高于急性感染早、中期(Z值均为2.023,P<0.05)。(3)本组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样本菌群结构与出院前1周内相似度高,与急性感染早、中、后期相似度低。各个单独样本的分析显示,大部分样本聚类规律与分期样本一致。休克期肠道菌群加权Unifrac距离明显短于急性感染早、中、后期(Z=3.326、2.570、2.690,P<0.05或P<0.01),其他时期肠道菌群加权Unifrac距离相近。(4)门水平上,与休克期比较,急性感染早、中、后期厚壁菌门细菌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升高;上述3个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在出院前1周内与休克期相近。伤后不同时期科水平上相对丰度前5的优势菌有较大差异,休克期的前5优势科细菌相对丰度在急性感染早、中、后期降低。休克期的非优势科如肠杆菌科、链球菌科、拟杆菌科细菌相对丰度在急性感染早、中、后期大幅升高,成为这些时期新的优势科;出院前1周内部分产酸菌科细菌相对丰度恢复至接近休克期水平。(5)急性感染早、中期肠道菌群的某些氨基酸代谢、糖酵解和糖异生、丙酮酸代谢等功能较休克期减弱,急性感染后期肠道菌群某些氨基酸和糖类代谢较休克期增强,休克期与出院前1周内肠道菌群功能基因分布相似。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肠道内环境及菌群结构在急性感染早、中期发生了明显变化,pH值升高,菌群种类及多样性减少,尤其是产酸菌科细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但随着患者治疗结束而恢复。可考虑将粪便pH值和肠道变形菌门及产酸菌科细菌变化作为反映特重度烧伤患者肠道菌群紊乱水平的指标。

  • 标签: 烧伤 肠道菌群 结构失衡 16S核糖体RNA 高通量测序 短链脂肪酸 pH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NA高通量测序的树突状细胞(DC)原位胰腺癌细胞(BxPC-3)瘤苗(DC-BxPC-3)抗胰腺癌的机制。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取新鲜外周静脉血(红十字会),胰腺癌BxPC-3细胞购自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50 ml外周静脉血,贴壁培养获得DCs和去DCs的系统免疫效应细胞(SIECs),并诱导增殖。DCs致敏时,BxPC-3∶DCs=1∶1;抑制与凋亡实验时,DCs∶SIECs∶靶细胞=1∶20∶2。以mRNA高通量测序,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进行检测。组间比较采用LSD或Dunnett T3检验。结果CCK-8实验显示,致敏DCs组、DCs-BxPC-3瘤苗组的BxPC-3生存率分别为56.7%、2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60,P<0.05)。凋亡实验显示,致敏DCs组、DCs-BxPC3瘤苗组对BxPC-3的凋亡率分别为(23.12±1.05)%、(80.86±5.0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40,P<0.05)。差异mRNA的基因本体论(GO)分析显示融合瘤苗组的催化活性、分子信号传导活性、免疫系统、代谢过程、生物调节等功能富集;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干扰肿瘤细胞氨基酸代谢与脂质转运。结论DC瘤苗诱导免疫效应细胞抗胰腺癌效能优于肿瘤裂解物致敏DC。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胰腺癌 瘤苗 基因本体论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尿毒症血透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通过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疗效。 方法 在我院 2019 年 5月至 2020年 5月期间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伴 顽固性皮肤瘙痒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选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 25例),常规组患者安排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患者安排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皮肤瘙痒评分变化。结果 常规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 P< 0.05),同时其治疗前的 皮肤瘙痒评分和研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治疗后的皮肤瘙痒评分显著高于研究组( P< 0.05)。 结论 对于尿毒症伴 顽固性皮肤瘙痒的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还可以显著改善其皮肤瘙痒症状,建议积极推广。

  • 标签: 尿毒症 顽固性皮肤瘙痒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司维拉姆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尿毒症患者100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50)、常规组(n=50)。常规组采用HFHD治疗,研究组于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碳酸司维拉姆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钙磷代谢指标(血钙、血磷)、血清微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尿素氮(BUN)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血磷(1.71±0.51)mmol/L、血清IL-6(79.43±8.70)ng/L、TNF-α(0.98±0.21)ng/L、CRP(6.23±2.06)mg/L、PTH(41.56±5.11)pg/ml、BUN(14.06±3.19)mmol/L水平低于常规组[(2.30±0.53)mmol/L、(126.26±9.33)ng/L、(1.86±0.29)ng/L、(14.12±3.11)mg/L、(83.26±6.13)pg/ml、(18.26±4.02)mmol/L](P<0.05);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率6.00%(3/50)与常规组10.00%(5/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司维拉姆联合HFHD治疗尿毒症患者,可降低患者血磷水平,纠正机体微炎症状态,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尿毒症 高通量血液透析 碳酸司维拉姆 钙磷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血液病患者感染性病原体进行横断面调查,为此类感染性疾病高危患者的快速诊断及早期针对性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血液病患者外周血临床标本高通量宏基因组分析数据及患者临床特征,并归纳血液病患者的感染病原体种类特征。结果共纳入41例患者资料,检出病原体阳性患者24例,其中细菌感染以假单胞菌属感染比例最高(4/24、16.67%),其次为不动杆菌属(2/24、8.33%)、克雷伯菌属(2/24、8.33%)、葡萄球菌属(2/24、8.33%)和黄单胞杆菌属(2/24、8.33%);而奈瑟菌属、米勒菌属、幽门螺杆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则较罕见。共有6例患者检出混合型感染,其中以病毒和细菌混合型感染最为多见(4/24、16.67%)。真菌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细菌性病原体更为分散,白色念珠菌、青霉菌、肺孢子菌和根霉菌检出1例(占0.04%),无明显聚集性;病原体相对丰度方面,83.33%(5/6)真菌病原体阳性患者的检出序列片段数偏少(< 100),仅1例检出高负荷真菌感染(曲霉菌序列片段数为2 836)。病毒类病原体的检测结果显示,病毒筛查谱限于已知的常见DNA病毒;从测序结果看,24例检测阳性患者中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1型为检出率最高的病毒,均占20.83%(5/24);较真菌,病毒种类存在一定聚集性,其相对负荷亦较高(平均序列片段数> 200);而单纯疱疹病毒2型和指环病毒属病毒检出率相对较低,分别占4.17%(1/24)和8.33%(2/24)。结论本研究创新性地利用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血液病患者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谱系;利用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可快速锁定病原体并予以针对性抗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高通量宏基因组学 血液系统 恶性肿瘤 病原体 测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基因测序检测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诊断的905例羊水标本的G显带核型分析和CNV-seq结果,并对CNV-seq提示可疑致病性或临床意义未明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 CNVs)进行变异来源的亲本分析。结果除罗氏易位引起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外,CNV-seq对G显带核型分析确诊的70例染色体数目异常,9例染色体嵌合体异常和7例染色体非平衡性结构异常均成功确诊并且额外多发现10例致病性明确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CNV-seq与G显带核型联合使用能将染色体异常阳性率从11.27%(102/905)提高到12.38%(112/905)。对33例存在可疑致病性CNVs或临床意义未明CNVs (variats of uncertain significance, VUS)胎儿样本的亲本验证分析表明,81.82% (27/33)的胎儿可疑致病性CNVs或VUS源于父母遗传,仅有18.18% (6/33)源于新发变异。结论CNV-seq与G显带核型联合使用能多发现1.11%的致病性明确CNVs,可以有效减少G显带核型分析无法检测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缺陷儿的出生。同时,对可疑致病性CNVs和VUS进行父母亲本家系验证有助于确定CNVs的来源和遗传咨询。

  • 标签: 产前诊断 G显带核型分析 高通量基因测序 染色体拷贝数变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交通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对其展开分析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道路上发生的多种交通安全事故都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只有从交通组成和交通量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才能够认识到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本原因。城市道路在长期使用后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保证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就必须要对道路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因此城市道路中的施工现象无法有效的避免。但是道路施工的过程会给周边的环境带来诸多的影响,如何尽可能降低道路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管理问题。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应尽可能减小施工对交通造成的影响 ;其次要尽可能降低道路施工给正常的行车驾驶人带来的风险。现阶段在进行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路段的车速会显著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明显下降,其他未施工路段则几乎不会受到影响。当道路的施工区域占据了部分道路时,驾驶人在经过施工路段时不得不进行变道,这一行为会导致其他车道的车速变缓,进而出现一定的拥堵现象。

  • 标签: 城市道路 交通量预测 通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Monaco计划系统中3种通量平滑度参数在胸中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VMA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5例胸中上段食管癌病例,相同优化条件下分别使用高、中和低3种通量平滑度(高组、中组、低组)进行VMAT计划设计和评估。比较3组计划靶区的D95、Dmean、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受量和机器跳数。结果3组计划相比靶区的D95、Dmean、CI和HI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组与中和低组相比,心脏的V40、Dmean、双肺的V10、V20、Dmean和子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组和低组相比,高组心脏的V30和脊髓危及器官的计划体积(PRV) Dmax均降低(t=-2.167、-0.999,P<0.05);高组双肺的V5高于中和低组(t=1.306、-2.027、P<0.05);与中组和低组相比,高组的机器跳数降低(t=-3.148、-6.692、P<0.05)。与中组相比,低组的心脏V30和Dmean,脊髓PRV Dmax均增加(t=0.411、0.589、0.013,P<0.05),而肺的V5降低(t=0.423,P<0.05)。结论3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综合考虑计划质量和执行效率,建议采用高通量平滑度用于中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

  • 标签: 剂量学 Monaco 胸中上段食管癌 通量平滑度 容积弧形调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滤过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重症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共纳入糖尿病重症肾衰竭患者 96例,选取时间为 2019年 1月份至 2020年 2月份,以上患者随机分为 HDF组( n=48)和 HD组( n=48)。 HDF组患者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HD组患者行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SCr、 BUN、 PTH、 ß2-MG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但 HDF组明显低于 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TNF-α、 IL-6、 hs-CRP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但 HDF组明显低于 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HDF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 治疗糖尿病重症肾衰竭,相比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优势明显。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低通量血液透析 糖尿病 重症肾衰竭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