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后处理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通透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8~9周龄,体重28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脂微球溶剂组(V组)和氟比洛芬酯10 mg/kg后处理组(F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即刻F组尾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 mg/kg,V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脂微球,S组和I/R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时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测定水含量和伊文思蓝(EB)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V组和F组脑组织EB含量和水含量均升高,缺血区脑组织MMP-9、p-p38 MAPK和iNOS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F组脑组织EB含量和水含量降低,缺血区脑组织MMP-9、p-p38 MAPK和iNOS表达下调(P<0.05),V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后处理可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通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K/iNOS信号通路激活,下调MMP-9的表达有关。

  • 标签: 氟比洛芬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动态增强MRI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微血管通透参数对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ial spondyloarthritis,SpA)骶髂关节改变进行量化评估,以期对SpA骶髂关节炎症活动评估提供量化指标。材料与方法纳入65例经临床诊断的SpA患者为病例组,18例排除SpA诊断的正常骶髂关节受检者为对照组。病例组依据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价积分(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ASDAS)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所有对象均行骶髂关节常规MRI及DCE-MRI扫描,利用Omni-Kinetics后处理软件测量骶髂关节感兴趣区域定量渗透参数、定量灌注参数和半定量参数,比较不同参数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活动组和非活动组之间的差异性,寻找具有统计意义的量化指标。结果①病例组中定量参数Ktrans、Kep、Ve及半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值分别为0.1315、1.7467、0.0887、1.97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281、0.8559、0.0469、1.22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活动组中定量参数Ktrans、Kep、Ve及半定量参数TTP值分别为0.1574、1.8710、0.0960、2.1790,均高于非活动组0.0892、1.1987、0.0744、1.84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Ktrans与ASDAS-CRP高度相关(r=0.663),相关优于Kep (r=0.286)、Ve (r=0.441)。结论DCE-MRI微血管通透参数可以直观反映骶髂关节微循环灌注状态,可对SpA骶髂关节炎症活动评估提供有效量化指标。

  • 标签: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微血管通透性参数 定量分析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甲基色氨酸(1-methyltryptophan,1-M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通透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UVECs分为三组,即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对照组)、1 μg/mL LPS(LPS组)、含有LPS及1 mmol/L 1-MT(1-MT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孵育8 h后的p120连环(p120 concatemer,p120ctn)、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caspase-3及DNA修复酶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DNA repair enzyme polyadenylate ribose polymerase-1,PARP-1)的表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别检测孵育2、4、6和8 h的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浓度,并计算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IDO)活性。组间两两均数比较用LSD-t检验。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较,LPS组caspase-3 [(74.01±7.91)% vs(157.14±7.63)%,P<0.01]、Kyn表达显著增高,而p120ctn [(49.12±2.15)% vs(37.61±1.80)%,P<0.01]、VE-cadherin [(107.70±7.01)% vs(90.66±2.58)%,P=0.027]及抗凋亡蛋白PARP-1 [(67.95±3.08)% vs(57.93±5.26)%,P=0.038]水平显著降低,IDO活性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1-MT组caspase-3 [(157.14±7.63)% vs(110.74±7.89)%, P<0.01]表达显著降低,然而p120ctn [(37.61±1.80)% vs(47.19±0.82)%,P<0.01] 、VE-cadherin [(90.66±2.58)% vs(107.27±9.89)%,P=0.029]及PARP-1 [(57.93±5.26)% vs(74.12±4.90)%,P=0.005]表达显著升高,不同时间点IDO活性均降低(P<0.05)。PBS组和1-MT组p120ctn、VE-cadherin、PARP-1蛋白水平、Kyn浓度及IDO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MT组caspase-3蛋白水平较PBS组升高(P=0.001)。结论LPS刺激HUVECs通透增加,而1-MT可通过抑制IDO活性和降低Kyn水平拮抗LPS的刺激作用,此外,1-MT还可降低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PARP-1表达,降低caspase-3水平,从而发挥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 标签: 1-甲基色氨酸 脂多糖 脓毒症 内皮细胞 通透性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线粒体通透转换孔(mPTP)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6):假手术组(S组)仅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不阻塞;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右侧颈总动脉2 h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右美托咪定组(D组)脑缺血前和再灌注即刻分别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mPTP开放剂苍术苷组(A组)脑缺血前10 min时侧脑室注射2 mmol/L苍术苷15 μl,余操作同I/R组;苍术苷+右美托咪定组(A+D组)脑缺血前10 min时侧脑室注射2 mmol/L苍术苷15 μl,余操作同D组。于再灌注24 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提取线粒体,分别测定脑梗死体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MDA含量、线粒体ATP酶(ATPase)活性、线粒体膜电位(MMP)、Bcl-2和Bax蛋白表达、mPTP开放程度。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NDS、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MDA含量升高,Bax蛋白表达上调,mPTP开放程度增加,GSH-Px含量、MMP、Na+-K+-ATPase和Ca2+-Mg2 +-ATPase活性降低,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I/R组比较,D组大鼠NDS、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MDA含量降低,Bax蛋白表达下调,mPTP开放程度减少,GSH-Px含量、MMP、Na+-K+-ATPase和Ca2+-Mg2 +-ATPase活性升高,Bcl-2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D组比较,A+D组大鼠NDS、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MDA含量升高,Bax蛋白表达上调,mPTP开放程度增加,GSH-Px含量、MMP、Na+-K+-ATPase和Ca2+-Mg2 +-ATPase活性降低,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mPTP参与了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 标签: 线粒体膜转运蛋白质类 右美托咪啶 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离断式与传统式Roux-en-Y吻合在腹腔镜根治全胃切除术重建中的疗效及对患者肠道黏膜通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根治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根据术中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将行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的30例患者列为A组,传统式Roux-en-Y吻合的30例列为B组。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围手术指标、肠道黏膜通透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短于B组(P<0.05)。B组发生RSS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A组L/M数值、血浆D-乳酸水平、血清内毒素水平、DAO值均低于B组,血浆Gln水平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较传统式相比具有出血量少、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快、Roux瘀血综合征发生率低等临床优势,且对患者肠道通透的影响较小,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胃切除术 吻合术,Roux-en-Y 通透性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s)通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CMECs,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IL-33组和LPS+IL-33组。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检测IL-33对RCMECs增殖的影响。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葡聚糖法检测4组单层RCMECs通透。Western Blot检测4组RCMECs中血管内皮钙黏蛋白、Ras同源基因家族(Rho)成员A(RhoA)、磷酸化Rho相关含卷曲螺旋蛋白激酶(p-ROCK2)蛋白表达。高通量测序比较LPS组和LPS+IL-33组的差异基因表达,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结果10~50 ng/ml的IL-33对RCMECs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LPS组RCMECs通透增加(相对灰度值1.404±0.029 比 1.000±0.200,P<0.05),血管内皮钙黏蛋白表达显著下调(相对灰度值0.429 5±0.012 9 比 0.594 9±0.014 2, P<0.05);而与LPS组比,LPS+IL-33组可降低RCMECs通透(相对灰度值0.948±0.013,P<0.01),上调血管内皮钙黏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0.549 1±0.012 0,P<0.005)。与空白对照组比,LPS组RhoA(相对灰度值0.211 4±0.009 9 比 0.135 0±0.007 6,P<0.000 1)、p-ROCK(相对灰度值0.656 3±0.013 2 比 0.503 6±0.036 2,P<0.000 1,)蛋白表达上调;与LPS组比,LPS+IL-33组RhoA(相对灰度值 0.157 7±0.010 7,P=0.000 2)、p-ROCK(相对灰度值0.427 7±0.003 8,P<0.000 1)蛋白表达降低。高通量测序发现,LPS组、LPS+IL-33组下调的差异基因与细胞骨架及Rho信号通路相关。结论IL-33可能通过抑制Rho/Rho相关含卷曲螺旋蛋白激酶信号通路RhoA、p-ROCK蛋白表达,改善LPS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高通透

  • 标签: 白细胞介素33 脂多糖类 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通透性
  • 简介:通透,就是隔着前尘,把后世看到岑渺;就是隔着喧嚣,把自我沉到阒寂;就是按下妄念,心无所执;就是明白什么叫非分和僭越,而从此不越雷池一步。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阿城与侯孝贤合作过多次,他的工作是美术指导。有一次,拍《海上花》时有一场雪景戏,侯孝贤一直在监视器前看,总感觉雪太假。阿城说:“我知道问题所在。”他让棚顶上撕纸做雪的剧务人员把纸条用力抻一抻,然后再撕,再撤。再看拍摄器,就像是真下雪了。

  • 标签: 《海上花》 美术指导 监视器 阿城 撕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芍药苷对脓毒症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通透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并原代培养大鼠CMECs细胞,待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用于实验。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筛选出芍药苷的安全有效浓度10、20、40 μmol/L。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及低、中、高浓度芍药苷预处理组。空白对照组用完全培养基培养;LPS组在完全培养基中加入1 mg/L的LPS刺激细胞;芍药苷预处理各组分别于LPS刺激前4 h加入10、20、40 μmol/L芍药苷进行预处理。各组细胞于LPS刺激后继续培养24 h,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检测大鼠CMECs细胞通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1、CXCL2)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CXCL1、CXCL2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磷酸化Src(p-Src)、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磷酸化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MAPK)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大鼠CMECs细胞通透明显增加;经不同浓度芍药苷预处理后细胞通透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以40 μmol/L芍药苷组改善最明显,与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值:1.61±0.07比2.13±0.06,P<0.01)。ELISA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CMECs细胞上清液中有适量CXCL1、CXCL2分泌;但在LPS诱导下,细胞上清液中CXCL1、CXCL2分泌量明显增加;给予不同浓度芍药苷预处理后细胞上清液中CXCL1、CXCL2的分泌量均明显减少,其中40 μmol/L芍药苷对CXCL1的抑制作用最佳,20 μmol/L芍药苷对CXCL2的抑制作用最佳,与LP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XCL1(ng/L):337.51±68.04比829.86±65.06,CXCL2(ng/L):4.48±0.11比9.41±0.70,均P<0.01〕。RT-qPCR结果显示,大鼠CMECs细胞中CXCL1、CXCL2的mRNA表达与ELISA结果一致,表现为LPS能够诱导大鼠CMECs细胞中CXCL1、CXCL2的mRNA表达增加;而不同浓度芍药苷预处理后能够明显降低CXCL1、CXCL2的mRNA表达,40 μmol/L芍药苷对CXCL1 mRNA表达的抑制效果最佳,20 μmol/L芍药苷对CXCL2 mRNA表达的抑制效果最佳,与LP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XCL1 mRNA(2-ΔΔCt):0.543±0.004比0.812±0.089,CXCL2 mRNA(2-ΔΔCt):10.52±0.71比17.68±1.09,均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CMECs细胞中有适量p-Src、VE-cadherin和p-MAPK蛋白表达;LPS刺激后大鼠CMECs细胞中p-Src、p-MAPK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V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经不同浓度芍药苷预处理后,细胞中p-Src、p-MAPK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降低,但VE-cadherin蛋白表达则呈升高趋势,以40 μmol/L芍药苷组效果最佳,与LP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rc蛋白(p-Src/GAPDH):1.02±0.09比1.29±0.05,p-MAPK蛋白(p-MAPK/GAPDH):0.24±0.02比0.62±0.02,VE-cadherin蛋白(VE-cadherin/GAPDH):0.64±0.03比0.31±0.02,均P<0.01〕。结论芍药苷能够通过调节CMECs细胞中Src/VE-cadherin通路,抑制炎症相关蛋白及趋化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改善LPS诱导的CMECs细胞通透

  • 标签: 芍药苷 脓毒症 心肌损伤 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因子及血管内皮通透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确诊为脓毒性休克的36例患儿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容量血液滤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管活性因子[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和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的变化情况,分析超滤液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心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TXB2和sE-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6-keto-PGF1α和EDR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超滤液显著降低了内皮细胞的跨细胞电阻(P〈0.05)。结论与常规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相比,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因子水平,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高容量血液滤过 血流动力学 血管活性因子 通透性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鼠衰老耳蜗血迷路屏障通透的变化,并通过建立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系和周细胞(pericytes,PC)系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进一步探讨耳蜗血管纹微血管PC对EC通透的影响。方法C57BL/6J小鼠分为2组:3月龄为年轻组,12月龄为衰老组;细胞实验分为4组:EC组、EC+PC共培养组、D-半乳糖(D-gal)+EC组和D-gal+EC+PC共培养组。听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response,ABR)检测2组小鼠听觉功能;伊文思蓝(evans blue)染色检测2组小鼠耳蜗血迷路屏障的通透;透射电镜观察2组小鼠血迷路屏障EC、PC和紧密连接结构;免疫荧光检测2组小鼠耳蜗血管纹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检测EC通透;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C上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以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年轻组相比,衰老组小鼠ABR阈值明显升高且Ⅰ波潜伏期延长(t=10.25,P<0.01;t=5.61,P<0.05)、耳蜗血迷路屏障通透升高且血管纹上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降低(P值均<0.05);耳蜗超微结构显示衰老小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管腔变形、基底膜增厚、内皮间紧密连接间隙增大;原代培养的EC和PC阳性率达95%以上;并确定15 g/L D-gal诱导的细胞为衰老细胞;与EC组相比,D-gal+EC组EC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降低(t=7.42,P<0.01;t=13.19,P<0.05),通透增加(t=11.17,P<0.01);在共培养组中,EC+PC共培养组和D-gal+EC+PC共培养组EC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均增加,通透均降低。结论衰老小鼠耳蜗血迷路屏障的通透升高,紧密连接蛋白水平降低;衰老状态下,耳蜗血管纹微血管PC可能通过调节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EC通透

  • 标签: 衰老 周细胞 内皮细胞 血迷路屏障 老年性聋
  • 简介:目的:探讨脑创伤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之间的关系。方法:液压冲击致伤装置制作大鼠皮质脑挫裂伤模型,测定伤后3h、6h、12h、24h、72h、168h伤灶周围脑组织的ICAM-I的含量、血脑屏障通透,ICAM-I单抗治疗后血脑屏障通透的变化。结果:大鼠中等程度皮质脑挫裂伤后,ICAM-I的含量与血脑屏障通透3h即显著上升,6h达高峰,7d时基本正常,用ICAM-I单抗治疗能显著降低伤后6h的血脑屏障通透。结论:提示大鼠脑创伤后血脑屏障通透增加可能与ICAM-I表达上调、介导白细胞粘附,游出有关。为ICAM-1的单抗治疗创伤脑水肿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血脑屏障通透性 大鼠 ICAM-1 脑挫裂伤 治疗 表达
  • 简介:摘要选取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8只,以抽签法随机抽出7只为对照组,其余21只建立VX2肝癌模型并进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于TACE术前1d和术后1、5、10 d分别经耳缘静脉取外周血后测量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Toll样受体4 (TLR4)和血清脂多糖(LP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差异,并以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ALT、DAO与LPS两两间相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VX2肝癌模型兔血清ALT、DAO、D-LA、LPS、TLR4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 d高于术前,术后5 d和术后10 d降低,DAO、D-LA、LPS、TLR4术后10 d均低于术前(P<0.05)。ALT与DAO、DAO与LPS、ALT与LPS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0.83、0.64(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VX2肝癌模型兔在行TACE治疗后,随着肿瘤的控制和肝肠循环的改善,能提高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血LPS含量,下调TLR4,协同影响肿瘤疗效。

  • 标签: 癌,肝细胞 栓塞,治疗性 通透性 肠道 Toll样受体4 内毒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216a(miR-216a)在AP并发肺损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内皮细胞通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40例AP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分为AP伴ALI组(AP-ALI组,13例)和AP不伴ALI组(AP组,27例)。以8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抽血分离血浆并抽提RNA,采用RT-PCR法检测3组血浆miR-216a水平。使用外泌体抽提试剂盒提取血浆中的外泌体,并通过电镜观察进行外泌体鉴定。抽提外泌体RNA,检测外泌体中miR-216a的水平。将AP-ALI组患者血浆外泌体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AP-ALI-HUVEC组)、转染anti-miR-216a的HUVEC(AP-ALI-anti-miR-216a HUVEC组)共培养24 h,以未做任何处理的HUVEC作为对照组,用Millicell ERS-2上皮伏特欧姆计测量3组跨内皮细胞电阻,以表示其通透。结果AP-ALI组血浆miR-216a水平为14.45±1.64,显著高于AP组的11.08±1.60和对照组的5.37±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电镜下可见血浆外泌体呈杯状膜泡样,大小50~90 nm。AP-ALI组血浆外泌体miR-216a水平为14.03±1.58,显著高于AP组的10.86±1.31和对照组的5.0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以对照组HUVEC细胞的电阻值为1,AP-ALI-HUVEC组跨内皮细胞的电阻比值显著低于AP-ALI-anti-miR-216a HUVEC组(0.74±0.04比1.02±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16a水平在AP并发ALI患者血浆外泌体中显著增加。miR-216a可增加HUVEC细胞的通透,可能与AP时肺损伤的发生相关。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miR-216a 细胞通透性
  • 简介:摘要膜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膜肾病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老年男性,经肾活检及血清学检查,诊断为磷脂酶A2受体相关肾病合并杀菌/通透增强蛋白-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肾小球肾炎,经过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达到临床缓解。

  • 标签: 肾小球肾炎,膜性 受体,磷脂酶A2 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肠道菌群及肠黏膜通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肠道菌落以及肠黏膜通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其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和双歧杆菌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和双歧杆菌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除大肠埃希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肠黏膜通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组的肠黏膜通透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积极改善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肠道菌群,同时降低肠黏膜的通透

  • 标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 肠道菌群 肠黏膜通透性 影响分析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徐世海叶青海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6-16
  • 出处:《农民致富之友》 2009年第6期
  • 机构:玉米通透栽培技术是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科学的种植方式,改善和增加田间植株的通风、透光状况,良种、良法结合,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来提高玉米质量,增加种植密度,利用合理的间作模式、科学施肥,进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大黄素在急性胰腺炎(AP)时对胰腺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清瘦素表达,以及对肠壁通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AP组(n=20),假手术组(n=20),和大黄素组(n=20)。检测血清淀粉酶活性、血清瘦素含量、胰腺组织中iNOS及NO含量、肠黏膜通透(以血液与肠内125I-清蛋白累积指数表示),并对胰腺和回肠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AP组和大黄素组血清淀粉酶活性、瘦素含量、胰腺组织内的NO和iNOS水平及125I-清蛋白累积指数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AP组比较,大黄素组血清淀粉酶活性、胰腺组织内的NO、iNOS水平及125I-清蛋白累积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血中瘦素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胰腺及回肠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AP肠壁通透增加的原因之一可能与AP时胰腺iNOS的过度表达产生过多NO有关,大黄素可降低胰腺iNOS的表达,该作用可能与升高血清瘦素水平有关,大黄素对降低AP时肠壁通透的增加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瘦素 一氧化氮合酶 肠壁通透性 大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