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开积累两种类型乳腺癌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收集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这三年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的详细资料,用于此次研究。以是否为三阴性乳腺癌为分组依据,对收集到的资料对应的患者进行分组,1组为三阴性组,另一组为非三阴性组,进行两组患者各个类型资料的对比。结果:首先,在临床特征方面,三阴性组的发病年龄更轻,初潮年龄更早,肿瘤直径>5cm的患者的比例更高,肿瘤低分化率、淋巴结转移率、远处器官转移率更高,与非三阴性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中的意义均确定,P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非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分期 淋巴结转移 内分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常规体检中乳腺触诊、彩超检查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784例女性,所有女性均采用乳腺触诊和彩超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乳腺彩超的结节和增生检出率显著高于乳腺触诊检查(P

  • 标签: 女性 常规体检 乳腺触诊 彩超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抽选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归为观察组,其余归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效果。结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率与复发率、三年生存率同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体积更大,复发率与转移率更高,且生存率也低,预后效果较差。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一般乳腺癌 临床特征 预后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016-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三阴性乳腺癌被认为是侵袭性最强的乳腺癌亚型,因其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的表达,目前仍缺少比较明确的评判预后及指导治疗的生物标志物。随着肿瘤免疫学的进展,肿瘤免疫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逐渐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三阴性乳腺癌病灶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浸润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好。但TIL并非单一亚型细胞,其不同的淋巴细胞亚群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预后预测作用差异较大。本文总结了肿瘤免疫微环境中不同免疫细胞亚群与TNBC患者预后的关系。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微环境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三阴性乳腺癌(TNBC)以高侵袭性,预后差,组织学分级高以及治疗后复发率高为特点,多发生于未绝经的年轻女性,且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与其他亚型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对化疗较敏感,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深入研究,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治疗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就TNBC的内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TNBC 化疗 靶向 免疫 进展
  • 简介:摘要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最具侵袭性的亚型之一,约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15%~20%,其发病年龄小、复发及内脏转移风险高、预后差,已成为临床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迅速进展,越来越多TNBC的潜在治疗靶点被识别,且研究结果初步显示这些靶点很有希望在将来转变TNBC的治疗模式。本文回顾TNBC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及临床应用,并对纳米医学进行简介。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靶向治疗 治疗模式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是具有特殊生物学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的乳腺癌亚型,以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表达均为阴性为其主要特征。具有侵袭性强、进展快、生存率低和预后较其他类型乳腺癌差的特点。由于缺乏有效的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目前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为主,但疗效欠佳,容易早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同时该组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因此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将近些年来有关TNBC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三阴乳腺癌 化疗 靶向治疗
  • 简介: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为阴性,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征,肿瘤异质性较高,临床上具有复发率高、转移早和预后差等特点。化疗是TNBC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但总体预后仍较差。随着TNBC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靶向药物研究及临床试验陆续开展,目前取得了一些积极的临床试验结果。中医药治疗作为传统的医疗手段,对于晚期乳腺癌也发挥着重要的支持扶正作用。本文就TNBC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分子靶向治疗 靶点 化疗 中医药治疗
  • 简介:阴性乳腺癌是一类侵袭性较强且具有明显异质性的乳腺癌亚型,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差。多项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目前已有多种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部分药物显示出较高的病理学完全缓解率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 简介:乳腺癌是美国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和第2大癌症死因,2009年中估计有192370个新发诊断病例同年死亡40170人。尽管从1990年以来乳腺癌的病死率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但在年龄20~59岁的女性中乳腺癌仍然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原发性乳腺癌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共收治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2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10例患者运用紫杉醇化疗方案化疗,观察组10例患者运用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化疗方案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部分缓解率为4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而言,运用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的化疗方案进行化疗极为有效,且极为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紫杉醇 表柔比星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乳腺癌患者,将PR、ER、HER-2均为阴性的48例分为实验组,其他38例分为参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复发、生存状况及病理学特征等。结果:实验组48例患者中,23例(47.92%)患者处于绝经期,3例(6.25%)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41例(85.42)患者临床分期为Ⅱ、Ⅲ期,6例(12.50%)患者组织学Ⅲ级,6例(12.50%)患者的肿瘤尺寸超过5cm,27例(56.25%)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2.08%)患者为浸润性小叶癌,15例(31.25%)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对比参照组,两组肿瘤直径及组织学分级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病理特征 生存状况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治疗诱导的多倍体肿瘤细胞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复发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将培养的人TNBC细胞系MDA-MB-231分为3组。在6MV-X射线模式下对其中两组的MDA-MB-231细胞分别给予7 Gy、14 Gy的放射剂量,继续孵育3 d后,收集的细胞分别为7 Gy组和14 Gy组,未经放射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DNA倍性,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碘化丙啶染液(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大分子B淋巴细胞瘤蛋白(Bcl-xl)、髓细胞白血病-1蛋白(Mcl-1)、存活素、β-连环素、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7 Gy组和14 Gy组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多倍体细胞亚群(DNA含量>4 N)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14 Gy组多倍体细胞亚群比例显著高于7 Gy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14 Gy组多倍体MDA-MB-231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7 Gy组和14 Gy组多倍体MDA-MB-231细胞总凋亡及晚期凋亡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Gy组和14 Gy组多倍体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明显下降,14 Gy组多倍体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弱于7 G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诱导的多倍体MDA-MB-231细胞Bcl-xl、Mcl-1和存活素的表达上调,C-myc、β-连环素和波形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诱导的多倍体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降低,但多倍体肿瘤细胞的凋亡率降低、抗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上调。这些特性提示多倍体肿瘤细胞是三阴性乳腺癌放射治疗后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

  • 标签: 多倍体MDA-MB-231细胞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三阴性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瘤中的特征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来我院进行三阴性乳腺癌检查的患者共60例,对其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三阴性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瘤特征表现,并比较不同诊断方式诊断价值。结果:二维超声检出三阴性乳腺癌2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三阴性乳腺癌24例,两种方式联合检出25例;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比较均是联合诊断效能更理想(P<0.05);三阴性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瘤的特征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在三阴性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瘤检查中实施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提高疾病诊断效能,有利于患者尽早明确病情,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三阴性乳腺癌 乳腺良性肿瘤 特征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就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分类与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拟定2014年3月-2017年2月于我院确诊的21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分析本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占12.5%(27/216),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占87.5%(189/216)。对照观察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病理组织分级、乳头浸润、发病时间呈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同时表达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有着独特病理特征的乳腺恶性肿瘤

  • 标签: 三阴性 乳腺癌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为乳腺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8年3月本院收治的6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肿瘤大小、病理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62例三阴性乳腺癌均通过术后病理确诊,占同期乳腺癌患者总数的23%。本组病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68.16%,显著低于非TNBC患者(85.68%),常见的转移部位主要是肺、肝脏、脑、骨转移。结论三阴性乳腺是发病率低、组织学分级高、复发转移快、死亡率高、治疗手段有限的高度恶性肿瘤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预后最差的一种亚型。其发病年龄也相对年轻,即使肿瘤较小,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也较大,容易发生内脏转移。即便如此,大多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还是能够治愈,只有少部分患者发生远处转移。那么如何筛选出容易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呢?新辅助治疗便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通过新辅助治疗,观察患者是否能够达到pCR,就能够鉴别出那些容易复发、转移的患者。本期讲座中,刘强教授分析了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结合ECOG1199、GBG69、ETNA、GeparSixto、CALGB40603、I-SPY2和CBCSG006等研究,介绍了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新模式,探讨了新辅助化疗的优化方案以及新辅助靶向治疗在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