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一发端直到最近,我搜寻近现代汉语短文选为题材,每月给某杂志撰写小专栏。因此,有点儿消遣性地留神,这4年间,注意着每年3月号“如果鲁迅现在还活着”的课题。最初是胡风,继而受理王朔,去年3月采用了来自鲁迅的儿子周海婴(1929-)所著的《鲁迅与我七十年》(2001年)的引用,真是托消遣心思的福,碰巧心愿得偿、福从天降。

  • 标签: 《鲁迅与我七十年》 活着 笔记 2001年 现代汉语 消遣性
  • 作者: 齐晓雨(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大连1160
  • 学科: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文艺生活》 2009年第3期
  • 机构:摘要:一直以来对阿Q和堂吉诃德的比较有很多,但是这些比较却未真正揭示出二者的本质深入的心理层面的区别,本文从二人的行为入手,深入其心理层面,并得出两人最根本的不同在于自卑与自信的区别的结论:阿Q是自卑的,堂吉诃德是自信的。
  • 简介:通过对与、的人物、作者、文本接受的跨文明比较,可以看到:人类具有普世性价值观念,之所以有些文明对这些普世性价值偏离,很可能与某些制度设计和社会存在相关联.所有传世经典文学作品都必然表现出对人类普世性价值的憧憬.这样的传世经典如果一时难以被其同胞接受,在其后世终将觅得知音.

  • 标签: 堂·吉诃德 阿Q 狂人 跨文明 比较
  • 简介:一九三О年五月十二日,废名与冯至合编《骆驼草》周刊面世,废名所著《莫须有先生传》开始连载。至同年十一月三日出毕第二十六期终刊止,共发表十一章,即后来出版单行本之一至九章,十一章和十二章。单行本之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一九三一年以《行云章》

  • 标签: 废名 《莫须有先生传》 小说 人物形象 艺术风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叙事学角度来看,与有很强的可比性.二者均采用"以幻为真"的叙事范型,均以游历为主线来连缀多个故事.二者的差异是:运用了多角度转换的叙述方式;则带有说书人口叙性特征,叙述方式局限于全知式.二者的差异与中西诗学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

  • 标签: 叙事 视角
  • 简介:《堂吉诃德》中的“插入本文”有一部分是“镜子-本文”.这些“镜子-本文”以其与“主要本文”的相似性,对读者和行为者均产生了指示作用,并通过预言和回顾加强了对作品“主要本文”的寓意的表达--即对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的表达.堂吉诃德所代表的理想,是神话型的理想,堂吉诃德也因此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永恒的形象”.

  • 标签: 镜子-本文 理想 现实 永恒的形象 神话
  • 简介:拉丁美洲作家博尔赫斯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其短篇小说有许多写作技巧与后现代主义相同。本文以博尔赫斯一篇短篇小说《吉诃德的作者彼埃尔·梅纳德》为例,挖掘博尔赫斯写作技巧与后现代主义作品的通性。

  • 标签: 博尔赫斯 后现代主义 吉诃德的作者彼埃尔·梅纳德